睡前消息127期:“河洛古国”考古发现足以改写中国历史,美科学家让人体细胞变色,小农经济让中国牛奶与印度处于同一水平

字数:6685

2020年6月12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27期

【睡前消息127】河南发现“河洛古国”,实锤了中国五千年历史?

大家好,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我们搬到了新的演播室,欢迎收看12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巩义市的双槐树遗址应该被定义为“河洛古国”,足以改写中国历史

督工最近一个考古圈的新闻进入了主流媒体,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院宣布,巩义市的双槐树遗址应该被定义为“河洛古国”,足以改写中国历史。中国有很多史前时代的居民点遗址,为什么这个5300年前的遗址能被称为“古国”呢?

主流考古学要把古代的居民群体分成四个层次:部落、酋邦、邦国、国家。

过去我们认为仰韶文化总体上处于原始社会中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没有商品交换,社会形态是自然家庭和自然村落,属于自然形成地域性部落和酋邦。

双槐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中后期,所以双槐树遗址最多算是酋邦,有一点组织性,但是不能跨越地域,也没有跨越血缘权威的政治权力。

现在双槐树遗址被称为“古国”,就要证明它达到或者接近于第三阶段,也就是“邦国”的水平,这意味着文化更先进,而且可以超出本地居民点的辐射范围,影响整片地区。

从已披露的发现看,双槐树一直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早期文明最重要的农业技术是集约化种植,在灌溉渠道出现以前,最复杂的农业知识是天文和历法,确定每年的播种和收获期。本次双槐树遗址最重要的文化发现就是一套由陶瓮组成的北斗九星摆设。

去年9月15日睡前消息19.5期提到过,河南青台遗址有类似的北斗图形,对应公元前两三千年的北斗星位置。这个青台遗址和双槐树遗址距离只有30公里,明显共享了同一套天文学体系。现在认为这两个遗址都是“河洛古国”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准确定时,河洛古国初步确定了原始的二十八星宿系统。但是以千年为单位,天上的恒星位置和每天的学旋转轴向是有明显变化的。所以后来到了春秋时期,《甘石星经》又重新确定了一次,一直用了2500年。

到今天,二十八宿因为位置发生变化,已经完全脱离古代历法的需要,而变成玄学的占卜工具了。但是根据天文星象变化的反推,第一代二十八宿放在5500年前位置就很标准。这和双槐树遗址时间基本重合,证明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在仰韶文化阶段。

河南还有一个和双槐树遗址时间相近的仰韶文化居民点“濮阳溪水坡遗址”,现在从中发现了青龙、白虎和北斗组合的贝壳星象图,这说明当时的文化已经不满足于制作星图,开始发展抽象宇宙观。

要形成这些超越直接视觉效果的天文学理论,需要积累很长时间的观测记录,以当时的人均寿命,起码好几代人接力才能总结出规律性知识。所以当时应该已经有一群脱离日常生产的神权阶层,专门积累和传授知识。双槐树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夯土台,应该就是这个阶层展示权威的仪式性建筑。

从世界史来看,双槐树遗址和埃及早期王国所处的时代重合,当时的埃及人以天狼星作为历法标准,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作为一年的开始。河洛古国的神职人员应该也利用北斗星的指向制定了农业年历。

从目前的证据看,河洛古国的立法可能是一年分春秋两季,这个传统被后面的夏朝和商朝继承。周朝的中国人开始习惯于一年四季的立法,但是东部地区某些受商朝影响更大的国家还是习惯用两季代表一年。所以孔子编史书叫《春秋》。河洛古国用星象定年,同时用28天的月相周期定月,实行阴阳合历,这个习惯一直传到清朝灭亡。我们今天过年过的还是阴阳合历的年。

那除了天文学方面,双槐树遗址还有什么重要的考古发现吗?

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三大片墓葬,1700个墓穴,这些古墓都反映了清晰的葬礼制度,有文化特征鲜明的陪葬器皿。双槐树遗址的墓葬陪葬器既有仰韶文化常见的低温夹沙红陶,又有下一代龙山文化典型的泥制实心黑陶,明显是过渡性的遗址。

现在基本确认龙山文化是后世中华文明的起源,河洛古国逐渐被证明是龙山文化的源头。

双槐树遗址还挖出了一套复杂的城壕体系,包含了干壕沟、水壕沟,还有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夯土城墙。这说明当时的战争形态已经非常复杂,攻守双方都不是因为短期矛盾而对抗,而是深思熟虑以后发动决定性的战争。

之前已经发现了几个带有干壕沟和水濠沟的仰韶文化聚落,在工程学上和双槐树遗址很像,但是规模差别很大,这说明当时不同城市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差别。

另外修建大型防御工事,说明城市控制了足够多的劳动力,积累了足够多的粮食储备,给筑城的工人提供食物。

在酋邦级别的社会里,统治者主要积累名望,通过收集和赠送消费品来控制平民的活动,但是一般没有强制性劳动,不会有庞大的库存。双槐树遗址明显超越了酋邦,开始进入邦国阶段。

这些证据摆到一起可以大致确定,在差不多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后期,中原大地上有一个和北斗形状类似的文化区域,黄河南岸的环嵩山地区是勺子,古黄河南岸是勺子的柄,一直延伸到今天河南和山东省界附近,和作为东夷前身的大汶口文化接触。在这个东西二百公里的区域内,有多个大型仰韶文化聚落拥有壕沟和夯土城墙,聚拢了一批共享祭祀仪式和葬礼仪式的人群。掌握天文学的巫师可能是他们的统治者。

这些巫师都用北斗位置确定立法指导农业生产,而且很有可能意识到天上的北斗和这片文化区的形状很相似。

虽然还很难说双槐树遗址算不算仰韶文化的首都或者圣城,但至少可以确定双槐树遗址在方圆百里之内规模最大,控制的人力最多,而且有相当大的文化辐射力,暂时成为“古国都邑”也是可以的。

督工,双槐树遗址已经有5300年了,在我读书的时候,4000年前的夏朝还被严肃史书看作是传说,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文明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300多年呢?

没有这么夸张,只能说静静和大多数人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跟不上考古前沿发现了。

最近30年,中国上古考古和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就,在学术界和公共常识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所以每次考古圈发布新发现,都有一批只看教科书的媒体人大吃一惊,取一个更夸张的标题。

我读中学的时候,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共和纪年开始的。西周厉王之前的历史只有事件和传说,没有确切纪年。但是经过90年代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之后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确得出了一些可以相互佐证的明确结论。

比如说根据新出土的上百件西周青铜器,完全确定了西周前期几个国王的在位时间,再对照殷墟甲骨文的日食记载,结合今本《竹书纪年》等上古史书,盘庚到纣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能确定了。再往上追溯,虽然没有确切年代,但是王位传承已经能够明确排到商汤灭夏之前六代的上甲微。上甲微对应了史书中夏朝的第十二个皇帝帝泄。

考古证明,上甲微所处的先商时期,对应了下七垣文化一期,乃至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间都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王朝历史已经可以明确追溯到3800年前。

由于中华文明一直特别重视史学记录,过去一个世纪,上古史研究一直遵循王国维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既要看出土文物,又要和史料结合,共同进行历史复原,形成了几乎主要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考古学”。

现在文化考古学进展很快,明确的文明史从公元前9世纪的共和元年推进到了公元前21世纪,也就是夏朝初期。

一度我们连商朝历史都搞不清楚,只能猜想夏朝是石器时代的模糊传说。但从最近的考古来看,二里头文化显然就是先秦文化典籍提到的夏朝后期。二里头城区有清晰的都城规划,说明有复杂的统治机构,社会已经进入了阶级统治的时代。

大量的青铜器作坊说明普遍使用铜器,大规模的手工作坊说明社会分工已经很细致,政府也拥有不错的动员力。

所以总的来说,商朝之前,中原地区已经有一个相当成熟而且有独特文化形态的文明国家了,这个成熟文明肯定不是突然出现的。所以夏朝之前也就是龙山文化应该也有比较发达的文化形态。

现在发现了大型龙山文化遗址,比如说陶寺、石卯、良渚,他们的文化形态都已经是非常发达的邦国形态了,这几个遗址形态在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文章里边曾经有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因此中华文明起源需要越过龙山文化继续向前探索。现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拥有发达的文化和城墙体系,把考古证据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所以“河洛古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接下来就是努力考据,尽量做到考古证据和史学名词对应。但是在有进一步的学术成果之前,还是不要随便引入“三皇五帝”或者其他神话概念,毕竟古代神话在传播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与其说是对应上古史,不如说对应战国两个秦汉时期的民间巫术想象,并不像夏商历史形态那样能够落实到真实的事件。

人类细胞可控可逆变透明,更方便对细胞的观察

6月3日澎湃新闻报道,美国一个研究团队说,首次在世实验室内实现了人类细胞可控可逆变透明,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督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成果吗?

这个团队来自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说,他们受到了章鱼、乌贼这一类头足类动物的启发,学习他们的皮肤细胞设计并改造了人类细胞。

乌贼和章鱼都会根据环境改变皮肤的颜色和图案,这是因为皮肤中有两种色素细胞,一种是彩虹色素细胞,另一种是白色素细胞。彩虹色素细胞产生彩虹或者是金属般的光泽,白色素细胞则反射出白色光泽,相互调色,改变动物外表。

这次被拿来研究的是雌斑乌贼,它的皮肤里面有白色素细胞。白色素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大部分细胞器消失,专门制造反光蛋白。反光蛋白散开的时候,光线可以通过细胞,看起来是透明的。反光蛋白聚集起来的时候就会折射和反射光线,变得不透明。

加州大学团队通过转基因技术,把能够表达反光蛋白的异构体基因转染给人类胚胎肾脏细胞,在细胞和周围观测到了一圈白色素体。接下来,他们把改造过的人体细胞涂在玻璃载片上,涂上不同浓度的盐水,再盖上另一层玻璃片,调整盐水浓度。

盐水浓度高的时候,细胞透射率下降,反射率增加,细胞不透明。盐水浓度低的时候透射率变高,反射率变低,细胞变透明。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改变了细胞光传输特性的同时,溶液的浓度并不影响细胞原来的活性和形态。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个技术的意义。长期以来,为了区别各个细胞器,我们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通过染色处理的死细胞,冷冻电镜观察的也是静态的死细胞。现在细胞变透明,不破坏活性,可以在显微镜下查看活细胞的内部活动,以后观察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的效果能够更直观。

如果技术进一步发展,制造完整的透明器官也是可能的。普通化学实验室里面大多数容器都用玻璃制造,就是为了观察完整的化学反应过程,没有玻璃容器就没有现代化学。现在医学也拿到了自己的透明观测方式,估计很快就会影响人类的平均寿命。

另外,这项实验再一次证实了进化论的科学性。实验人员可以让乌贼的基因在人类的细胞上正常表达,说明所有的生命都有同一个祖先,在基因上非常相似。

中国落后的小农经济及政策,使中国的牛奶和印度处于同一水平

4月25日,新华社《瞭望》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调查》。这篇报道指出,长江水的抗生素浓度偏高,导致长三角地区的妇女儿童体内抗生素含量异常。我们就生活在上海,喝水会不会有问题呢?

长江流域抗生素偏高是没错的,报道里采访了不少南京水科院以及河海大学的学者,让他们讲了长江水体的抗生素污染。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人体抗生素含量高也是对的,这篇报道拿出了数据,长三角地区40%的孕妇尿检有抗生素,80%儿童尿检有兽用抗生素。这其中很多兽用抗生素会严重损害人体免疫力,在临床上禁用。

但是长江抗生素和人体抗生素含量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明显是记者自己想象的,因为记者对数字没有概念。长江现在每升水有156纳克抗生素,一个人一辈子差不多要喝80吨水,全部存到胃里,这才能摄入12.48毫克,而一片罗红霉素就会把二百多毫克抗生素放到胃里。反过来说,这辈子只要吃一片抗生素药,就相当于喝了十几辈子的长江水。喝水对体内抗生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瞭望》周刊引用的人体抗生素超标数据来自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教育部的几篇论文。复旦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尿检抽样,发现上海82.7%的孕妇和78.3%的儿童都检出了抗生素,累计发现了19种抗生素,其中兽用抗生素的检出率分别是76.9%和42%。如果所有人都是喝水导致的抗生素超标,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偏差。

而且现在城市自来水系统对很多兽用抗生素都有处理手段。刚才提到的复旦研究团队也对上海市自来水进行了调查,结果只检测出了两种抗生素,绝大多数瓶装水和桶装水都没有抗生素。这说明绝大多数抗生素不是通过喝水进入身体。

通过对肾脏的富集能力进行分析,学者们还发现,想要达到尿检中的抗生素指标,自来水的抗生素浓度要提高260到680倍,眼下这个含量根本就不会改变尿检结果。

当然这不是说长江的抗生素问题可以忽略。世界各国淡水河流都有抗生素污染问题,有比长江低的,也有比长江高的。这些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影响微生物平衡,改变淡水生态,导致耐药菌在环境中变多,进而在食物链中影响人的健康。

但是《瞭望》周刊把这个问题强行联系到人体抗生素超标,是用错误的逻辑制造了恐慌。

孕妇和儿童的尿检中发现了那么多的抗生素,如果原因不是喝水,那抗生素是从哪儿来的呢?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有结论了。他们发现孕妇尿液的抗生素浓度和孕妇的饮食结构有关。导致尿检出抗生素的饮食包括水产、肉类、牛奶和鸡蛋,超过10%的肉类,水产和牛奶都检测出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对大城市影响最大的抗生素来源是牛奶。

复旦的论文结论已经明确说了,牛奶可能是最主要的抗生素摄入来源,第二是鸡蛋。喝牛奶多的孕妇摄入兽用抗生素的风险就高。除了孕妇,儿童喝奶多,尿检中兽用抗生素的含量也明显更高。

复旦大学在2018年的论文做过分析,把儿童分成两组,每周喝牛奶超过11次的一组,每周不到7次的一组。前面这组的儿童抗生素检出率高50%。

肉类抗生素超标问题也很严重。每周吃肉超过8次的儿童,和对照组相比,兽用抗生素检出率要高。吃蔬菜素食要多的抗生素检出率明显要低。

另外,尿液中抗生素浓度还和代谢率有关,代谢率越低,检出率就越高,运动可以明显提高代谢率。周末玩手机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儿童尿液中的人用抗生素检出率比对照组要高百分之三百二十三,超重的儿童兽用抗生素比标准儿童高36%,女孩儿的抗生素检出率也比男孩儿要高14%。

那长期摄入这些有抗生素残留的饮食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

复旦大学2016年的论文有数据,对孕妇检测发现,抗生素穿过了胎盘屏障,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持续摄入低剂量抗生素,会破坏孕妇和婴儿的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以后出现儿童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说肠道炎症,比如说哮喘和肥胖症,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那牛奶普遍含有抗生素,是不是中国特有的情况呢?

从数据来看,国产牛奶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进口牛奶基本没问题。

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中国10个省的原奶中几种主要抗生素的残留》。论文提供了数据,47.2%的样品中检测出了喹诺酮,20.1%的样品中检测出了磺酰胺。

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奶制品对抗生素残留的监管就比较严格。美国FDA对这953个牛奶样品进行检测,只有12个样品检出抗生素残留,比例只有1.2%。

中国自己的产品也证明在抗生素残留问题上,几乎所有国内的牛奶都靠不住。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产奶粉企业纷纷投资收购海外牧场,使用外国牛奶制作奶粉,再加上大型奶企自建现代化牧场的奶源,目前国内奶粉的抗生素残留含量都比较低。但是液体牛奶没有办法大规模使用外国原料,从国内散户收购原料比较多,绝大多数都有抗生素残留。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原料牛奶普遍含有抗生素呢?

主要原因是养殖模式和牧场规模。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奶生产国,美国畜牧业基本是集约型大牧场。在美国平均每个牧场有400头奶牛,规模最大的牧场有4万头,饲料由专业的公司生产,FDA检查大型牧场比较容易,处罚措施也非常严厉,所以牛奶质量符合标准。

日本、韩国、欧洲的牧场主要是小规模家庭牧场,但所谓“小牧场”,平均每个养殖户有70头奶牛,20%的养殖户超过100头。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规定,养牛100头以上的牧场已经可以叫规模化牧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国规模化养殖的牧场只占全部奶源的15%。散户奶农提供了绝大多数牛奶,很多只养两三头。这些散养的奶牛不能统一管理,也配不上标准化养殖硬件,完全靠频繁喂抗生素来避免病死。所以中国的牛奶普遍含抗生素。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大量奶牛散户退出,规模化养殖牧场的比例在2018年提高到了58%,但还是包含大量的散户。更严重的问题是,过去为了保护散户,农业部的管理政策也很落后,到现在没有跟上。

为了大量出奶,70%的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其中5%需要抗生素治疗。治疗后的一段时间里牛奶必须作废,这段时间叫弃奶期。中国农业部规定的弃奶期是7天,但现在的研究发现,7天后的牛奶抗生素浓度明显还要超出欧盟标准,哪怕到了第11天也依然超过欧盟标准100倍,超过美国标准40倍。

如果农业部不修改监管标准,哪怕普遍执行规定,中国的牛奶抗生素问题也解决不了,畜牧业问题还会停留在印度水平上。

所以只要对牛奶市场稍微有了解,就不会信任国产牛奶,甚至连使用进口奶的国产奶粉也会被连累。

上次中国军舰停靠澳大利亚,军人上岸购物,有人买几十罐奶粉被当地媒体发现,这反映的就是中国牛奶行业的问题。

最近的好消息是,国内也在逐步加强监管措施。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194号公告,要求从2020年7月1日开始,抗生素不能再作为饲料合法添加剂使用,从源头上开始遏制在养殖领域滥用抗生素。

但是无论是弃奶期问题还是散户养牛问题,加大惩罚力度问题眼下都没有看到进步的趋势。很多政府机关包村搞扶贫,还是很喜欢鼓励散户养牛,继续扩大散户牛奶的生产比例。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伊利集团挑出来的代表提出了“一升饮奶计划”,希望政府给学生发牛奶补贴,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都喝奶,同时给国外牛奶加税,保护国内的奶业。

考虑到中国现在牛奶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不加强监管,不更新标准,不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只出鼓励性的产业政策未必就是好事。

感谢读者的房产商广告图

最后感谢一位热心读者。5月29日第121期睡前消息节目我提到全国人大河北省代表团提出了京津冀统一高考的建议。教育部的回复既没有逻辑,也缺乏对待上级的基本礼貌。当时我举例子说,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最后就是变成了赤裸裸的买房送福利,利用国家分配的不合理特权赚钱。6月8日,有观众的微博上@睡前消息编辑部,提供了一张图片。房产商的广告比任何文件都赤裸裸揭示了现实,欢迎各位观众在现实中继续寻找去反映社会深层运行规律的细节。

好,127期睡前消息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日再见。


126土耳其直接插手利比亚,俄罗斯马上加入战场?128美国,如何变成一个阶级隔离下的警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