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34期:有人为“合村并居”批评山东,我想为山东说两句

字数:6328

2020年6月28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34期

【睡前消息134】有人为“合村并居”批评山东,我想为山东说两句

大家好,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欢迎收看睡前消息134期,请静静介绍新闻。

最近两个月山东的负面新闻比较多,过去一周,很多观众留言,希望我们谈一谈山东的“合村并居”运动。再拖下去,这个新闻热度就要过去了。督工你来分析一下吧?

陕西省西安市北面几十公里的地方有个高陵县,现在这个地方已经被西安市吞并,是高陵区。2009年,高陵县被选中是省级统筹城乡示范区改革试点县。

高陵县面积很小,300平方公里,基本上是一个纵横十六七公里的方块,但是人口并不少,30多万人。所以搞城乡统筹第一个问题是建设用地从哪来?

高陵县的县城之外基本只有三种土地。第一种是渭河和经河的河道,肯定不能动。第二种是中国最好的麦田,也不能动。最后是农民的平房宅基地,只能在这方面想办法。

所以高陵县搞了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动,具体来说就是选几个试点乡镇,拆掉农煤的低密度宅基地,集中在县城或者镇上的楼房安置小区,然后把村庄的宅基地复垦变成耕地。

原来的平房宅基地面积减去安置小区的面积,就是县政府掌握的建设用地指标。一般来说,拆迁1000亩宅基地可以省出五六百亩的建设用地。

我当时恰好在陕西工作,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这个项目,不能说这件事做的完全没有阻力,但是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农民没有明显的抵制。后来过了几年,国土资源部还来高陵考察过,准备推广经验。

我现在回顾一下这件事,可以总结出几项成功的前提条件。

首先高陵县靠近西安,整理出来的土地指标比较值钱,每整理一亩宅基地就能增加半亩建设用地,这半亩地卖掉足够给农民修不错的回迁房,政府还有很大一块收益。而且农民拿到了西安郊区的房子也认为赚到了,所以矛盾比较集中在和邻居的比较方面,而不是抵触整个的拆迁工作。

现在高陵县并进西安矛盾就更小,至于说楼房能不能放农具,不适合农业生活的问题,高陵区这边因为政府的确能赚到很多钱,所以修的回迁房比较大方,搞了好几种房型给农民选择。其中有两种就包括储藏室和农用车库,所以农民也能满意。

而且高陵县土地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现在这里已经开始推行土地托管了,就像我在110期睡前消息节目提到的那样,政府和国资背景的农业集团把土地收起来搞现代农业,承诺每亩农田保底600块收益,多了还有分成。这其实农民也不太需要自己种地了,可以直接进西安市打工。这说明能改变生活方式,搬迁就比较容易。

最后高陵县实在有点小,无论怎么合并,普通人也就是搬迁十几里,继续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这也是高陵县这边搞土地增减挂钩运动比较成功的原因。

高陵县搞“城乡统筹”,在效果上是消灭分散的农村,让农民集中居住,和山东现在搞的事情差不多,但是山东的情况显然没有高陵县那么乐观。

要说山东的“合村并居”完全对农民没好处,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年轻农民都在拼命逃离农村,要到城市生活工作,消灭他们逃离的生活方式,符合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但是山东全省一刀切,我不太相信所有地方都具备成功条件,都像西安郊区那么适合拆迁,遇到阻力也非常合理。要是整个省都没有抗议的声音,我倒是觉得很恐怖。现在有抗议是正常的。

山东省之前拼命推进“合村并居”运动,6月25日,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说“地方领导干部存在长官意志,替民做主的问题”,要求以法治精神推进工作。之后,山东书记、省长乃至各级干部都出来表态说要反思工作,甚至有干部公开承诺,农民不同意就不拆。督工你觉得哪一种态度是对的呢?

我觉得两种态度都是错的,都是地方干部为了摆脱短期麻烦而做的一刀切方案。从长远来看,两种极端态度对中国的害处一样大。

最近几天我也看了一些现场视频,确实有地方干部公开喊话说只要有农民不同意,绝对不搬,绝对不拆,这是在舆论压力下表态,要过眼下的一关,但显然给将来的工作埋雷。

这句含糊的表态我完全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农民不想搬,整个村就不搬,只要有抗议的声音就放弃计划。如果确立这个“全体同意”的原则,那以后农村改造就没法做了。任何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村里达成百分之百一致有多难。

实际上过去也有很多房地产拆迁项目号称全体同意,但是无一例外都是靠有背景的黑社会实现的,我绝对不赞同政府给自己树立一个用合法手段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再说之前的一刀切推进方式,我并不是说一个政策覆盖全省甚至全国就是错的。比如说我们的义务教育政策就是全国统一,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统一的政策配不上统一的财政,那问题就大了。

第79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用湖南耒阳市新化县和北京举例说,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的标准虽然全国尽量统一,但是在筹款方面是以县级单位为主,结果就是权利和责任不对应。外出打工人口较多的地区,劳动力创作的财富留在大城市,子女留在家乡,县里面无论如何凑不出国家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而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史家胡同小学开运动会要去奥体中心,西城区居民小学直接用鸟巢当体育场。这就是用分散财政来执行统一政策而产生的矛盾。

现在山东的问题也一样,合村并居是一个全省的政策,但实际上是各地分散执行的。财政上虽然也有一部分国家和省级资金,但基本上以市县财政来推动,这在不同的地区制造了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这次“合村并居”成为负面舆情是今年5月末的事情,但随便查一下就可以看到,这是一个2012年左右提出的战略。最迟到2013年,人民日报头版已经开始刊登赞美山东合村并居的文章了。

2012年以后,山东各地陆陆续续有合村并居的新闻,到去年开始加速。我查了一下今年夏天以前的报道,可以看到青岛的案例最多,去年年底已经拿出了补偿方案,今年2月拿出了第一批试点名单,某些地方的安置点都已经建起来了,滨州和东营这两个石油城也有些试点,但是并没有听说这些地方出现很严重的抵触。

考虑到前面高陵县的例子,这说明在发达城市附近推进合村并居,可以利用很大的土地级差,让政府给出很不错的补偿,不能说皆大欢喜,最起码阻力不大。

但是山东不是每个地方都是青岛,山东中部、西部和西南部有大片的山区和落后农村,周围几百公里都没有大城市。这样的地方,如果把农民都送进楼房,节约出几十万亩建设用地指标,在本地也就最多卖二三十万一亩了,就算跨地区把指标卖给青岛,青岛的工商业也吃不掉全省这么多土地,价格依然高不了多少。

所以地方政府考虑到自己的盈利前景,拿出来的补偿条件就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许诺了也做不到,必然会激化矛盾。

至于说农民的小块耕地,山区未必适合搞机械化农业,平原也需要先期投入,平整土地,搞机耕道,做现代的灌溉系统,没钱的也做不来。落后的地区只能先把土地扔给农民自己种。所以农民搬到楼房以后,还需要大量的仓库、储藏室和晾晒场地,新的居民点没有钱搞这些东西又是一层矛盾。

所以同样的政策在青岛和西安郊区没有出现明显问题,推到山东全省就推行不下去了,这就是政策一刀切的后果。

你说的这些问题,山东的地方干部应该也了解。那为什么要把合村并居变成一个全省同步推进的运动呢?

首先这肯定有官僚机构运行惯性的问题,但是批官僚主义的文章太多了,不缺我这一个节目,这里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山东这次全省一些改造农村,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一点值得赞赏,就是揭开了一个全国官员乃至于全国普通人回避很久的矛盾“农村土地到底按照什么标准估价?”

现在的社交媒体上,普通网民说起拆迁户,说起土地还没有被征用的农民,往往是一脸羡慕,认为这是潜在的富豪。说起正在拆迁的农民,都要表示一点关心,说千万不要被政府或者开发商侵犯了合法权益,要守住自己的财产。很多出身农村的网民经常把回老家挂到嘴上,说我要把户口迁回去继承土地。

但实际上95%以上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是求拆迁而不得的,城市怎么扩张也不可能用他们的土地。现在国家不许农村土地随便买卖,不许城里人去买,所以少数打擦边球出售的农民房显得很贵。但如果真的全国放开农村土地出售,绝大多数偏远山区的农民卖掉全部土地和宅基地可能也就一两万块钱,否则就永远卖不掉。

如果我们一直从各个城市出发,一环一环的在郊区征地,大多数农民的土地是无所谓保护不保护的。这种征地方式显然不公平,拆迁款的数量不取决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也不取决于农民为这块地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主要考虑投胎因素,生在发达城市周围的农民拿走了几乎所有的拆迁款,其他地方微乎其微。

我家的老房子过去在县城近郊的农村,现在已经被拆掉了,给了还不错的一笔拆迁款,我的家人和邻居并没有明显的抱怨。我们和高陵县的农民一样,都是征用农村土地的受益者。

但是站在绝大多数农民的角度上看,就算我们按市场价支付全部的征地费用,大多数农民也没有动力放弃土地,完全融入城市社区,因为市场价太低了,所以城市化一直停滞。

当然这个地方政府开发商绕着现有城市搞开发,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也是很合理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拿到最大的土地价格差,另一方面新开发的土地可以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所以几十年房地产开发下来,土地价格虚高,农村拆迁阻力越来越大。但是大多数农民的房子还是远离现代基础设施,享受不到现代社会的服务,这就是优先开发郊区土地制造的矛盾。

现在山东省搞了一次全省范围运动,想一次性解决全部农民的问题。

从今年的文件来看,政府合村并居的首要理由就是铺不起农村基础设施。只要人口分散居住,无论卫生站建在哪,也解决不了大多数人看病距离远的问题。派出所多雇一倍的辅警,也不可能像城市那样24小时巡逻。学校分散开教学就保证不了质量,集中教学就必然拉长上学的距离。

这些问题都不是几十年内的经济发展能解决的,所以必须正视农村人口参与现代生活的需求,搞一次全面的城市化,不把问题扔给下一任。

山东敢于正视过去局部城市化的矛盾,我觉得勇气至少值得赞赏。

除了经济补偿问题,这一次的合村并居还制造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老人不适应集中居民点的环境而自杀,比如说农民普遍反映农具放不下。督工你怎么看这些具体的问题呢?

我既体会过传统农村社区,也观察过现代城市。依据我的直接经验,也依据最近几年的社会科学调查报告,老年农民不仅不适应集中居民点,也不适应现在分散居住的农村社会。

在这次合村并居之前,农村老人自杀早就是一个严重的普遍性问题了。如果等到合村并居才想到关心农村老人的自杀问题,说明很多媒体之前根本没有在乎过农村老人。

传统农村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确有一定的敬老传统,但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农村子女对生病的老年人逃避义务才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遵循了传统,因为传统社会从来不是为老人普遍活到70岁设计的。

那些因为搬家就自杀的老人,基本上在搬家以前已经处于自杀的边缘了。保留传统农村社区,绝对不会让这些老人更长寿、更幸福。

2018年,国家卫计委主办的《健康报》公布了一组数据,2013年到2014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9%,但自杀人数占了总自杀人数的38.2%,其中农村自杀率又是城市的1.83倍。自杀的农村老人有一半得了精神障碍,完全没人关心。

从自杀方式看,51.7%的老人是喝农药自杀。但是因为居住分散,77%的农村自杀者不能得到急救,自杀的成功率也远远高于城市。

现在搞集中居住,搞城市社区,一方面是要越过这些老人的子女,由政府对日常生活做一点干预,不能让子女想怎么养就怎么养。另一方面也是节约分散布置居民点的经费,给农村老人多少发一点福利。

前几年社科院调查过,每个老人每个月发几十块钱的养老经费,自杀率就明显下降,比任何传统文化都好用。

如果“合村并居”能节约农村铺基础设施的经费,减轻地方政府负担,老人自杀是会减少的。如果集中居民点能够和现代产业配合,让农民不脱离本土也能打工,有亲人陪伴的老人也会少死一些。最起码卫生院就在身边,那些喝农药死在路上的老人也能抢救过来。

任何有十年以上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相信,城市化会明显降低现在农村老人自杀率。

另外前几期睡前消息节目提到了儿童假期玩水的危险。上周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这个问题,说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一半因为假期没人看管淹死的,建议搞社区托管中心,在白天照看孩子,不要再把孩子交给分散居住的老人隔代养育。这显然也需要集中居住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农村的人命问题,才算是有基本的人性。

至于说农具和农用车没处放的问题,我想说一个数字。因为搞小农经济,中国的农机农具投入都有巨大的浪费。大家都知道,美国农业基本上做到了全机械化,但是中国平均每亩的农机马力是美国的6倍,依然有大量的土地是手工操作。

集中居住以后,这些过剩的农机摆放的确是个问题,换到美国也会是个问题。但解决方案不应该是超额建车库,而应该用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取代小农,搞土地流转或者至少是长期的土地托管,把农地数量降到略高于美国的水平,淘汰一大批本来就纯属浪费的一小型机具,这个问题自然就消灭了。

现在很多人说起中国的小农经济,就说自然经济。实际上不仅仅是每亩的农机马力是美国6倍,每亩的化肥投入也是美国的2.6倍。因为小农经济没有办法改善耕地整体上的水利和土质,唯一能做的增产事情就是撒化肥。

浙江大学2018年调查,每个经营单位的耕地面积增加1%,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0.3%和0.5%。所以早就有学者建议用规模化经营来降低化肥滥用现象。如果不用规模化农业消灭小农经济,让农村继续搞滥用化肥和农机的劣质现代农业,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所以我不建议舆论再纠结这些本来就超额使用的农机问题,反而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在改造宅基地的同时,尽可能推行土地集中经营。

那如果消灭了小农经济,山东现在农民要靠什么谋生呢?

山东只有1.12亿亩耕地,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人均土地不到1.1亩,其中大多数还是种粮食。前面我们提到一个数据,农业托管给农业公司,每一亩的保底收入是600,翻一翻也就是一千二,十亩地也就是12,000。总理都说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算是很惨,一家人要是靠10亩地种粮食生活,那根本就没有出路。所以现在全山东纯粹靠种粮食后的收入的小农家庭,我估计连1万个都没有,农民早就找到其他收入方式了,不用替农民担心不存在的事情。

但是的确土地进一步规模化经营,还会挤出一部分劳动力,需要进入现代工商业。但是山东这次GDP挤水分,把前几年的经济欠账都暴露出来了,一次扣掉了1万亿的GDP,本地工商业未必能立刻容纳这些劳动力,也用不上“合村并居”创造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是山东大多数地区搞合村并居阻力大的原因。

山东经济停滞,归根结底是产业升级能力差。过去十几年,山东县市产业的确发达,也创造了一批全国500强企业,但基本上都是能源、冶金、小化工这些比较低端的产业,企业大而不强,一旦遇到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就纷纷破产。比如说邹平的齐星集团、魏桥集团,现在就顶不住了。还有一些县搞特色产业,比如说东阿县的阿胶集团,制造虚假的中医文化,怂恿经销商搞金融投机,制造虚假繁荣,现在出问题也是情理之中。

今后一两年,山东工商业恐怕还处于调整阶段,不是全面搞“合村并居”的好时候。

但是在过去十几年房地产投机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干部产生了错觉,以为就算实体经济疲软,也可以凭空把土地卖出去,制造一波房地产繁荣。所以加速搞“合村并居”,想赚一波建设用地指标挽救经济。

这显然是把逻辑搞反了,因为除了少数中心城市之外,是发达的工商业创造土地价值,而不是土地价值促进发达的工商业。我估计外地的投资者不会跑到潍坊、临沂、菏泽这种地方去炒房子,要去也宁可去青岛、烟台。所以山东搞不到合村并居所需要的投资,只能对农民搞空头许诺,甚至暴力拆迁,这才制造了眼前的问题。

那督工你希望山东的“合村并居”运动向哪个方面发展呢?

从宏观上看,我希望合村并居能够成为山东省乃至于全国性的运动。过去的中国只搞郊区的拆迁,对大多数农村维持现状并不是合理的城市化模式,只有拉平全国的土地拆迁成本,搞全面的城乡一体化改造,把分散居民点都并成小城镇,建设基本的市政服务设施,中国剩下几亿农村人口才算是享有了基本的人权。

但是眼下山东的做法肯定是操之过急了,选择的时机和动员模式都有问题。从具体时机来说,最好选一次经济上升期动手,而不是在经济停滞的时候搞出一大堆没人接手的土地指标。

下次经济繁荣周期来的时候,希望政府能够静下心考虑问题,牺牲一点短期经济增长率,以晴天买伞的心态拿出一笔中央统筹的财政资金来解决农村积压的矛盾,拉平各地的整体成本,全面推行城市化。

从动员模式来说,一定要激发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热情,讲清楚政策,做好样板工程,让农民参观,让农民知道国家补贴落在什么地方,然后拿出统一的改造标准,用多数意见压倒少数人的不满,工程才能做下去。

最近,山东省委书记和代省长都对合村并居工作人的新问题表态,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他们的具体措辞。

书记说,顺应群众意愿,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绝不能逼迫农民同意,真正把群众说了算落到实处。

代省长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

这两个人的发言都很有深意,听“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意愿,但是最后“群众”说了算。也就是说山东还会继续推进合村并居,只不过要让作为集体的农民来决定。

我估计山东再次搞合村并居的时候,会出台一个明确的基层民主表决方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以群众同意的方式来减少阻力,以民主来抵消少数人的不同意见。这既是经济上的进步,也是社会上的进步。希望山东真正能给全国做出一个榜样。

好,134期睡前消息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在工作日收看,我们周二再见。


133特朗普:出书黑我的,一定是FAKE侄女!135夸黑人牙齿白,到底算不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