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68期:“文明码”的问题,司机家庭孩子成绩要好些,动物学博士对“强基计划”的高赞评论
2020年9月15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68期
【睡前消息168】开滴滴送四个孩子读大学,辛苦的生活孕育希望
大家好,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欢迎收看16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文明码”文明吗?
督工,你应该听说苏州最近在“苏城码”的App上增加了一个文明码积分功能,市民进行不文明行为会减分,参加公益活动会加分,文明码积分高的市民在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方面享受更多的便利乃至优先权。虽然这个功能在推出几天之后就快速撤销了,但还是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督工,你经常生活在苏州,怎么评价“文明码”?
苏州市政府设置文明码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对于大数据管理本身我总体上是支持的,只要控制好隐私,可以明显节约管理成本,是一件对政府和社会都有利的事情。现在各地都在搞垃圾分类制度,很多垃圾投放点有专人检查垃圾投放,既占用管理人员的时间,也占用市民的时间。如果根据每个家庭过去的自觉分类情况,设定一个垃圾投放分数,分数比较高的家庭平时不用接受检查,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接受分数管理,也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实际上大家很容易就接受了评估每个人感染病毒风险性的健康码,但是现在苏州市企图设定一个统一的文明分数,把各种行为放在一个体系下评论,然后根据分数授予不同的优先权,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证明各种文明行为之间有必然的关联性,也不能证明这个综合积分可以用来设定一个人的权利。
比如说一次交通违章扣50分,一次乱扔垃圾也扣50分。如果我们因为一个人乱扔垃圾降低了分数,就限制他开车,这显然没有道理,因为这个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太习惯垃圾分类的优秀司机。反过来说,一个人愿意用社区服务来提高积分,获得各方面的优先权,这个交易能否算作文明也值得怀疑。
最近几年因为技术进步,中国政府监测市民行为的能力、做数据分析的能力都在增强。我也赞同政府应该应用新技术,采用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但是人类是一种行为非常复杂的生物,我们现在还不能根据一种行为去判断另一种行为的必然性。所以用一个积分概括所有日常行为,既不合理也非常危险。
大数据管理最好还是在单个领域内先应用,将来解决了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再谨慎跨界。
苏州市政府后来为“文明码”做辩解,说文明码只是用来做正面的激励,不作为处罚依据,这样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文明码刚刚推出的时候有一句说明,文明码可作为警示和惩戒综合文明指数低于下限人员的电子凭证,这说明文明码是有惩罚作用的。就算实践中只用正面激励,比如说去医院可以优先就医,这也是优先分配稀缺资源。在医疗、停车、运动场馆都相对稀缺的时候,对一部分人员发特权作为奖励,就等于惩罚剩下的人。从这个角度说,惩罚还是奖励区别不大,只要跨界,就有可能破坏法律上的平等原则。
苏州一直是比较低调的城市,为什么会推出这么激进的城市管理政策呢?
162期睡前消息我们介绍过各地官员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力。最近几年各地不再用GDP作为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对于地方领导越来越重要了。这次苏州推出文明码,一个理由就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检查组看到一点新花样,所以会仓促推出这个文明码。
但是我也要替苏州说句话,在苏州之前,很多地方已经有类似的文明积分制度了。上周济南市刚刚宣布文明积分可以用来换文旅博览会的门票,2018年杭州市推出了一个“钱江分”,到了2019年,杭州、南京、武汉、苏州、郑州几个城市签署了个人守信联合激励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当时杭州媒体就宣布钱江分在杭州之外也有用,反过来说,苏州如果不想单方面付出福利,也需要推出自己的市民信用分制度。这次搞文明码可以看作对其他城市先例的效仿。
苏州市政府起初正面介绍文明码的时候,除了说要惩戒低分人员,还明确提到过“文明码”也是外来人口积分入户志愿服务的电子凭证。换句话说,苏州政府考核外来人口的文明标准比本地人口要严格。我2003年就把户口迁到苏州了,但我依然希望苏州市不要在这种问题上再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
不过这个细节也不是苏州市政府原创。2017年北京就规定拿到全国道德模范或者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落户的时候加20分。去年10月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草案征求意见也提到过文明积分可以给积分落户加分,准备把文明行为和落户制度永久相关联。今年4月草案通过了,虽然没有正式提到过用文明行为的考核落户,但是北京晚报再次以专家意见的名义提出文明记录要和北京落户政策挂钩。
从这些先例看,苏州的“文明码”并不比其他城市的问题更大。可惜苏州这次的积分制度名字不好听,“文明码”的“文明”两个字有居高临下、道德评判的态度,“码”字遇到疫情,让人想起了可以处处限制人民行动的健康码,所以刚一推出来就当了出头鸟,被全国人民集中火力攻击,有点冤枉。
但是之前那么多城市滥用大数据都被忽视了,如果文明码问题能够引发全国人民对政府滥用数据的警惕,这也是一件好事。现在各地政府都把大数据和创建文明城市当作政治正确,经常在严肃考察法律和道德问题之前,就急着上新政策、刷政绩。人民监督一下各地政府的新花样,非常有必要。
司机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开车接孩子,孩子的成绩相对要好一些
督工,这几天全国各级学校纷纷开学,之前传闻的各种录取数据也逐渐被证实,各个中学忙着晒自己的毕业生考入名校的名单,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9月10日消息,滴滴公司发布了第三届滴滴“橙果计划”的奖学金,晒出了滴滴司机子女的高考成绩,其中清华、北大录取6人,985大学录取240人。督工你对这个成绩怎么看?
7000多个滴滴司机家庭参加橙果计划,有240个孩子考进985,我觉得这个成绩非常好。
从地理分布来看,虽然滴滴司机集中在大中城市,但是多数滴滴司机子女读书的地方不是北京、上海、天津这种录取率比较高的地区。滴滴家庭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广东、四川、河南,都是高考难度比较大的省份。而且从常理来说,滴滴司机的子女一般不会进入各省市的顶尖中学,基本上在普通中学参加高考。在这种条件下,滴滴司机的子女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非常值得赞赏。看来的确有一批滴滴司机的子女因为父母的工作间接受益,提高了成绩。
督工,父母的工作为什么能影响子女的成绩呢?
父母对子女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影响肯定是经济收入。2013年的时候《财经国家周刊》引用过对外经贸大学廉思教授课题组的数据,证明子女学历和父母的收入水平有直接的关联。
数据显示,一个家庭如果年收入超过20万,和年收入1万的家庭相比,子女拥有本科学历的概率是1.5倍,进入211大学的概率是2.7倍。
2018年北京大学又有一篇博士论文探讨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关系。这篇论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收入对子女就读985院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同一篇论文还发现,地理因素对考大学也有明显影响,来自于县城和乡镇的家庭进入高水平大学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从单个家庭来看,财富不一定能买来学历。但是统计数据也证明,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要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挣钱和搬家,要尽快跨越家庭年收入4万元这条线,跨越城乡边界,进入县以上的城市。
滴滴司机和运营人员的收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给一大批农村和城市下层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很多家庭因此拿到了稳定的中等收入,在城市落脚,提升了子女的高考成绩。
比如说人民网上周报道了青桔单车运维人员王智永的经历。王智永本来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牧羊人,为了陪伴孩子读书,必须到呼和浩特找一份工作。但是他只读过初中,放羊的经验在城市里用不上,找不到太好的职位。最后王智永在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应聘运维岗位一个月4000元,算是比较稳定的收入,加上妻子做收银员,这才支撑了三口之家在城市的生活。
“我叫王智永,现在在呼和浩特市做一名青桔运维。”
王智永儿子:“高中的时候有时间了也会跟我爸出去帮他找找车子,他那个腰也不是很好。我爸爸他老是自己开玩笑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是我从小就觉得我爸爸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前天网上还有另外一个热搜新闻,开网约车送5个孩子读大学。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贵州毕节市的汪平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两个男孩,三个女孩,最大和最小的孩子年龄差距不到10岁,家庭压力很大。现在大女儿刚刚从遵义医学院毕业两年,接下来两个孩子正在读大学。排行第四的女儿今年高考去了贵州师范大学,最小的孩子也在读高中。
贵州毕节市是一个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地方,前几天的热搜新闻,大方县拖欠教师4.8亿工资,挪用了3.4亿教育经费,这个大方县就在毕节市。毕节市女孩辍学很多,往往是初中毕业就要结婚生孩子。汪平坚持要送所有的孩子读大学,就算女儿自己放弃,也要鼓励她们重新上学,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选择。
过去汪平在工地搬砖,摆过地摊,现在年纪大了,要保持家庭收入,他必须找一份对肌肉要求不算高的工作。所以汪平买了一辆二手车到昆明跑滴滴,每天收入500元左右。这样的生活肯定很辛苦,但是也给全家带来了希望。
开网约车的收入不太高,一天几百块,不算特别让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就在几个月之前,我们的总理刚刚说过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块。这个数字不是随便估计的,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把中国家庭分成了5份,低收入组的20%家庭人均年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的20%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777元,除以12是1314元,这两部分人口占了中国的40%,14亿的40%是5.6亿,比6亿还要少一点。
但是低收入家庭的规模一般比高收入家庭要大,比如说前面提到那个5个孩子的贵州家庭,所以收入在1000以下的人口并不是少于5.6亿,反而要多一些,这就是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的来源。
在这个背景下,滴滴公司在全国新创造了几百万个固定岗位,上千万的兼职岗位,其中相当一批司机来自于中下层收入的家庭。滴滴2019年的平台数据显示,77%的滴滴司机师傅已经有子女,76%的司机子女是未成年。这些孩子如果参加高考,父母的新增就业机会肯定会对成绩产生正面的影响。
另外滴滴公司也在做一些主动的公益行动,直接给司机子女的学习提供帮助。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橙果计划”已经推行了三年,发放奖学金,提供高考志愿顾问信息,鼓励司机和其他员工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父母工作换来的稳定家庭环境,这个意识值得赞赏。现在已经有3万个家庭得到了“橙果计划”的支持。
除了给简单劳动力提供就业、提升家庭收入,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些学生的成绩呢?
我小的时候我父亲从矿工变成了司机,后来也见过不少司机家庭,对这个问题算是有一点发言权。我感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职业司机可以享受不少超出经济水平的便利,从司机的角度看,自己开车可以用成本价给家人提供接送服务。从家人的角度看,城市空间一下子变小了,去比较远的地方也有安全感,这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以我个人的经验,家人一起乘车是很好的促进亲情的机会。我父亲过去是司机,习惯自己开车出门,后来他换工作换到距离家乡几百公里的地方,全家人经常会一起开车出行,在路上度过一整天的时间。但是无论是挤在卡车驾驶室里面还是坐轿车,我很少觉得旅途枯燥,因为这些车上的时间往往是全家聊天最多的时候。
还是看前面提到的那篇人民网的报道,里面介绍了一位湖北女司机。放学前一小时她就只接去学校方向的顺路订单,因为要接儿子回家,读高三的儿子下晚自习就可以在车上睡觉,感觉上离开校门就进家门。
这个家庭一度因为生二胎,母子关系有点疏远,但是母亲跑滴滴以后,和长子多了一个交流相处的空间,亲情反而增加了。这是网约车司机家庭的常态,很多人早上的第一个乘客,晚上的最后一个乘客都是自己的家人。
司机这份职业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心理上也让孩子感觉父母离自己更近,家离自己更近,成绩也会因此好一点。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大夫表示感染科患者即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第165期睡前消息我们介绍了中国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历史包袱。有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大夫表示,最近几年中国防治乙肝效果非常好,他们的感染科患者即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观众希望视频加量,但因钱不够,督工暂时拒绝了
有位观众希望我们加快更新、延长每期的时间。在此我要感谢观众的表扬,但是考虑到现在的经济压力,暂时还不敢随便增加内容,否则就有降低质量的可能。
争取下一期睡前消息讲外卖骑手
最近很多观众希望我们谈谈外卖骑手的生活状况,我们争取下一期就安排上。
大方县朋友邀请
还有一位贵州大方县的朋友邀请我们去当地考察,我们也慎重考虑一下。
关于中国基础研究的“强基计划”B站最高赞评论
最后上一期睡前消息节目从中国芯片产业骗补贴问题谈到了中国基础研究的“强基计划”,观众在知乎和B站都进行了宝贵的讨论,这里引用一下B站最高赞评论,对各位参与讨论的科研内行表示感谢。
B站ID我-独立的评论:
也不知道我这个评论督工能不能看到。看了刚发完的评论区,我自己感觉强基计划的问题其实比一个本该被发现的诈骗项目炸了更有讨论性。作为一个延期的动物学博士,只能说中国在动物方面的基础研究的坑实在是太大了,从教育体系再到科研,真的就落后20多年。不是说用不到最新的耗材,最新的试剂,而是很少人会用,能想到用的人很少,基础科研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督工之前说的,手艺活,不会做就是不会做,手艺的精度不够就是做不出来结果,比如我自己会做的动物取样(大鼠左右后肢的肌肉取样,我自己取样能保证左右无明显出血,左右肌肉质量误差不超过5%,但是师妹师弟,还有之前带实验课的本科生,那质量差异都不是问题,有人能流血把老鼠直接流死),冰冻切片,wb,用相同的试剂跟器材,是跟师弟师妹们有差异,一方面有个人差异(我自己对手艺这些东西还是有兴趣的),一方面就是练习。国内生物本科教育大多都是理论教学,学生能有很好的科研训练都是进实验室练的,这也就是为啥强基计划明确说要导师制跟小班制,因为不进实验室不按作坊模式走,人就没有锻炼的机会去学习这些手艺。强基计划在我看来的问题是想要靠高中阶段就展露出相关天赋的天才去解决需要大量通才与专业人才才能夯实的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而学生实际能展露科研兴趣与能力的阶段是在接受大学通识教育后的大二期间,发展与应用是在硕士阶段,深耕与专业细化是在博士阶段。其实更应该鼓励相关专业本科生去进入实验室进行实操与学习,对吸纳这些学生的实验室或者课题组有一些政策扶持。因为本科生进实验室什么都不会,经常会给实验室带来各种损失,再加上谁知道本科生最后会去干啥,大概率不会留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高年级博硕也只愿意去专心带师弟师妹而不是学弟学妹,而这又导致本科生对高年级产生畏惧心理或者瞎弄,反过来又导致有经验的博硕歧视本科生,形成恶性循环,而这种循环只能靠政策制度去引导,举个可能不太切实的例子,给接纳本科生的实验室给相应的科研基金,比如一个人一千左右,这样至少也算是用基金弥补实验室耗材的损耗与相关培训本科生的消耗。本科与硕士之间的鸿沟大的超乎很多人的想象,而差距很小的那些人,说实话也到不了我们这种小实验室,都保研或者考研去了清北浙交中科院这些有钱有人的地方。基础学科目前只能靠国家基金纵向支持,很多研究结果更多也是自嘲科研民工的研究生作为各个课题组的实际操作人员在支撑,不想办法提高这些人的待遇与资金投入,是真的没法改变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的。靠天才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何况还是本科前的天才,如果真就靠天才,那中国科研的希望应该在小学生当中,不合理的计划会造就魔幻的现实啊。。。当然也不是说外国的基础研究也都强的离谱,缺实操的人的问题到处都有,去researchgate上看,其实大家做实验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都一样,丁香园小木虫这些地方发帖问的问题老外也会问,也有很多人在为了努力提高大家研究的技术手工水平,出教程,做讨论,但是手艺最终还是自己的。
一直光看,但是这次强基计划相关的国内基础研究的问题是真的很有感触,所以发了长评,而且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b站评论有字数限制,而且手机端还没字数倒计。(还好自己是用双拼打的,不然这么一长段我感觉手机打的时候思路可能就跟不上了,然后之前写的很乱,也被人批过说话逻辑有问题。。。反正这些就是个牢骚,也没啥实际用处。。。)
好,16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