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19期:国有全面收税增加免费学习机会可避免拼多多猝死,十亿吨钢工业国家的问题不能向苏联废墟找答案

字数:6027

2021年1月5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19期

【睡前消息219】打工人不想猝死,就要比拼多多更快

大家好,2021年1月5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1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打工人不想猝死,就要比拼多多更快

今年到现在为止,最大的新闻就是拼多多22岁员工加班后猝死。随后拼多多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先是发表了嘲讽不努力员工的言论,然后自己删除,否认对事件发表过评论,被知乎平台证明说谎之后,拼多多官方又说是临时工操作失误。督工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拼多多公关部门的每一步操作都突破了我的想象力,堪称又蠢又坏的典型,我就不在媒体技巧方面再嘲笑了,还是分析一下猝死员工的问题。

对于社会来说,偶然的个例可以是新闻,但必须把个例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下分析,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用命换钱,直观的例子放在互联网行业的确震撼,但从全社会来说,这是一种常态。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都会用矿工的工资来举例,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下,矿工的工资明显要高于地面的工作,原因就是矿工遇到事故的概率要高很多倍,收入必须包含一部分风险补偿才能招到人。

这一点在我的家庭就有直接的案例。我父亲是70年代的高中生,成绩全年级第一,一九七七年的时候我父亲在当矿工,在地下几百米工作,收入就比其他工人要高50%左右。他考虑到自己作为长子的家庭经济负担,主动放弃了高考,一直拖到1986年才赶上老高中生的最后一趟车去读大学。这个时候距离我读大学只有12年了。

去年下半年,重庆连续发生了煤矿特大事故,市长被国务院约谈了,现在重庆市全部的煤矿停工停产,而且据说要全部永久性关闭,煤矿工人没有办法赚额外的风险工资了,纷纷抱怨,这和拼多多的例子有点像,你不许打工人去赚卖命的风险钱,对于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2020年还有一个更典型的案例,环卫工人和广州市的一个环卫局发生了工资纠纷,找街道工会解决问题以后,他们给工会送了锦旗。但是接下来环卫局不再给他们安排加班,当然也没有加班费,环卫工人觉得收入下降了,再去打工会,这次工会不帮忙了,而且也表示没有办法帮忙。环卫工人的收入虽然和拼多多的员工差了好多倍,但都是在主动寻求加班。

再从消费的角度说,都说北上广加班厉害,生活压力大,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北京、上海都超过了80岁,是中国最健康的地区。

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接受了钱能买命的设定。这次拼多多的高薪员工猝死,之所以比重庆死掉几十个矿工的影响更大,原因除了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大之外,主要是因为超额加班。

去年刚刚流行过一个词“内卷”,网民看到有人加班猝死,首先觉得他太辛苦,其次觉得他的辛苦反而会在职场竞争中淘汰其他人,太内卷了,所以要纷纷议论这件事。但是单纯反对职场竞争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刀切所有人都发一样的工资,吃大锅饭,也没有人会喜欢。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加班的情况下保证合理的竞争,保证劳动市场的活力。

督工,我有一个问题,公司发很高的加班费和奖金,鼓励员工去加班,那为什么不把这份钱分成两份,雇两个人来做同样的工作呢?

过去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认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雇一个人加班要比雇两个人正常上班省社保费用。但是考虑到现在互联网企业的工资水平,算上加班费以后要交很高的累进所得税,社保方面未必能赚多少便宜,真正的问题还是工作效率。

人是一种思考很快、交流很慢的动物,考虑复杂问题的时候大脑可以在几分钟内组合十几条背景资料,连成一条新的逻辑线,但是如果要把这个逻辑线展示给别人看,一个小时也未必够。所以大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节约交流的时间成本。做PPT是现代职场的重要技能,再好的PPT也比不上大脑内部的信息交流效率,所以如果能够把一个复杂项目完全交给一个人来做,尽量减少外部交流环节,效率会明显提高。一个人加班做项目要比项目分解到两三个人分工来做,往往更快更好。

互联网大公司的工作项目往往很复杂,分解工作会制造麻烦,所以他们比较喜欢骨干员工加班,哪怕付出的工资和社保要比雇两个人正常上班的员工更多,这也会鼓励他们加班。

当然如果是熟悉的团队,对工作信息和彼此的交流方式都非常熟悉,用缩写、眼神,甚至是默契就能沟通大部分信息,把项目拆成几部分各自完成,交流成本也就不会太高,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加班,提高效率。

但是现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历史并不长,没有这样的团队,而且他们也知道优秀员工会频繁跳槽,不会一直给自己服务,所以组建熟悉团队来减少加班的方案行不通。我猜大城市的年轻人也绝对不会放弃随时跳槽的工作自由,他们更愿意为了高薪去加班,如果同事不干,自然就会有勤快的年轻人出来抢占职场竞争的制高点。

那这么说,加班是现在经济大环境的结果,我们做什么都改变不了普遍加班的事实,对吗?

任何制度如果要站住脚,必然要谈效率。企业之间有竞争,国家之间有竞争,如果只是简单的限制加班,发现一个人工作超过8个小时就罚公司一个亿,这样必然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公司和员工联合起来给管理部门行贿,让他们放松对加班的控制,二是复杂的开发项目转向其他企业或者国外。

从最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脱离效率谈一个制度是否善良是没有意义的,能够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制度总是会打败其他制度。如果复杂的开发项目都推给别人,推给国外,自己只做容易分解的流水线工作,那就不会有产业升级。你可以说我完全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说拒绝加班就是打工人的最大福利,但是这样无产阶级就和先进的生产力分离了,快速滑向封建行会或者是流氓无产者,很快就会被历史淘汰,马克思也看不上这样的群体。

去年2月16日第78期睡前消息我评价纪录片《美国工厂》,当时我说“只会做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人被未来淘汰是必然的事情,无产阶级如果不对自己狠一点是没有未来的,就算赶走了资本家也没有未来”。

现在拼多多的问题就是这样,你不喜欢被资本引诱去加班,就不能在现有制度下考虑局部改良,就必须考虑真正的社会主义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从纯粹效率的角度说,过度加班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短期内的工作效率输出,忽视了劳动者自身的成长,劳动者只能通过大量的工作自己总结经验。

大多数人毕业以后就很少会主动读书,主动跨界学习另一门科学的情况就更少见了。这对产业升级来说不是好事,因为大多数进步都发生在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如果每个人都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总结直接的经验,技术进步的概率会明显降低。

所以如果想确保8小时工作制,重点恰恰是在8小时之外,要让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要让他们除了加班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竞争,让劳动者的个人发展能够抵消拆分项目增加的交流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能从不加班中得到更强的竞争力,资本和员工才能够放弃追求加班。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要收更多的税,建立更强大的终身学习体系,让8小时之外的劳动者能够通过学习提升技能,能够在大学毕业以后再掌握一个或者更多的学科,增加自己8小时之内的创新效率,而且提升速度明显高于在单位积累经验。

经历过高考的观众可能会说这也是一种内卷,但是学习和工作还不太一样,纯粹堆时间是无效的,熬夜做项目也许可以,但是24小时连轴转学习一定效率低。无产阶级总归需要一点竞争压力来提升自己,与其拼劳动时间,不如拼终身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扩大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现在的情况是,最新的技术、最实用的技术都掌握在企业手里,学校老师教的东西和最新的技术最实用的理论有十年左右的差距,所以年轻人宁可到企业里面加班积累经验,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要让工作以后的成年人愿意学习,国家必须增加很多税收,打破现在的教育薪酬体制,高薪和企业抢人,把最一线的人才抢出一部分放到培训机构里面当老师。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了企业和劳动者互不信任的问题。

前面我提到企业愿意多花加班费让一个人加班也不雇两个人拆分工作,一个原因就是人员流动性太大,很难培养一个交流成本低的团队。人员流动性大还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不愿意给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担心培养出来也是其他公司得到好处,还不如眼下多发点钱鼓励加班。所以我希望由国家来加税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大多数观众都经历过残酷的高考竞争,可能未必喜欢毕业以后还要学习一辈子的前景。但是整个世界都得往前走,无产阶级不可能停在原地,或者是改造自己,掌握先进生产力,或者被停滞的行业拖着往后走,这必然是二选一。你不可能一方面赞美抽象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反对终身学习。培训和学习也许有压力,但是总比加班好。

过去很多老国企落实8小时工作制还算靠谱,但是解决不了青年工人读书学习的问题,所以技术水平长期停滞,最后国企纷纷倒闭。现在大家不喜欢给资本打工、熬夜加班,那就必须去设想一个更有效率的制度。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如果国家全面推行终身学习,必然会有一批起点差、能力不足的人被甩下,职场竞争力越来越差,甚至完全跟不上产业升级,变成被自动化设备淘汰的人。一个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高级技术人员,可能会利用机器直接淘汰100个简单劳动力。

所以如果要通过终身学习持续扩大劳动者之间的差异,也要给实在跟不上发展的简单劳动力一个底线的保障,国家要保证这些人有底线的收入,有一个能吃饭、能在三线城市租套房子,能用医保应付常见病的收入。

所以社会基本收入方案可能要提上日程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社会基本收入,而不是最低工资。

被进步甩在后面的劳动力需要直接福利,需要更多的培训时间,而不是用伪装工作的方式来浪费社会资源。国家如果承认有人会被甩下来,就应该明明白白的去发一部分福利。

这样做势必会给一大批三和大神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我觉得这也是社会进步必然的代价。更何况最低保障不仅仅给三和大神提供了偷懒机会,也给文化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如果某个人想暂时脱离生产,静心观察社会,花时间做一点只需要时间的艺术作品,社会也应该保证他们的权利。自古以来,文化艺术就需要有足够的有闲阶级来创作,现代社会应该承担得起这部分成本。

另外,国家全面收税给所有的劳动力提供免费的优质学习机会,还有一个隐患就是高质量的劳动力有外流趋势,在国内受培训去国外加班打工,还不给国内交税,这就需要认真考虑移民税了。根据每个人接受的培训数量,也根据他的工资预期来收税,限制高质量劳动力全球流动,保证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享受福利就必须交出一定的自由,这是必然的规律。

十亿吨钢的工业国家的问题不能向苏联废墟找答案

督工,最近有一位观众发现了观视频工作室评论区的一个矛盾,年轻的观众对国家整体上乐观,但是一旦进入具体的微观话题和个人生活相关的时候,又非常的悲观和迷茫。这个说法在微博上得到了普遍认同,转发、点赞都以千计,而知乎在改版之前也有人发现了类似的矛盾。督工你认同这个矛盾吗?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观视频工作室有很多专家的视频,我对别人的评论区和弹幕不太熟悉,不能乱说。但是就我自己的节目而言,我认为前面的评价很准确,我们的观众就是对宏观形势很乐观,对具体问题很悲观,很沮丧。但是这两个现象并不矛盾,恰恰是因为宏观形势乐观,年轻人才普遍对具体的社会问题不满。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体面的工作,有上升空间,有足够的假期才能对生活满意,那我可以说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糟糕的,都值得抱怨。但是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被生存问题困住了,既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理想的生活可以选择,所以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教育普及,现代媒体工具渗透到所有社区,一部分年轻人通过教育快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其余的大部分年轻人才普遍出现了不满情绪。他们不满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东西,而是开始期待自己和父辈从未得到的东西。社会越是进步,提供的机会越多,不满就越强烈,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所有人都实现阶层上升。19世纪的欧洲文学、20世纪初的美国文学都在表达这种情绪,现在咱们中国也走到类似的历史阶段。

另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方式还有点不一样。在工业化爆发阶段,欧洲有殖民地,美国、俄国有足够的人均土地和资源,日本有清朝的战争赔款,只有中国什么都没有,只能靠庞大的人口来积累资源。所以我们过去几十年最成功的发展经验就是超前教育,培养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

当大多数人都是农民的时候,要普及小学教育,当只有1/4的年轻人能当工人的时候要普及中学教育,当只有一千多万白领职位的时候,要搞大学扩招,每年要制造几百万大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最先进的产业部门可以在最大的范围内挑选人才,快速扩张,体面的工作总量是明显增加的。

但是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就是学长的上升空间肯定要比自己大,学长可以直接拿到的职位自己经过激烈竞争才拿到手,按购买力折算的工资可能还在下降,必然会有怨气。但是如果教育不扩张,大多数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抱怨的机会。

前面提到拼多多员工猝死话题的时候,我分析了过度竞争的问题,我赞同用增强学习机会的方式来改造职场,但是完全消灭竞争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我很怀念我在80年代大型国企生活区的幸福生活,但是当时我也见到过矿区周围的农村孩子到矿区取暖扔出去的煤渣堆里边去捡剩下的煤核。所以旧的国企秩序崩溃的时候我虽然很痛心,但是依然认为他必然要倒。

进步必然意味着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必然意味着大多数人不认为自己实现了全部的人生目标。我们现在的社会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一定不要往后看,不要企图在历史上找一个模板,找一个天堂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上完成了工业化,基层文化基本转向了互联网,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是第一代完全生长在工业社会的年轻人,也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和我们这些从传统文化圈搬到互联网的移民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潜意识里,这一代年轻人其实也知道之前所有的经验都不管用了,必须抛弃历史上所有的权威来解决现在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是抛弃权威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尼采说“上帝死了”,虽然表达的是人类的解放,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认为他提出了一种乐观的哲学。年轻人意识到必须自己来制定社会方案,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往往会有惶恐甚至是绝望情绪,这也能用来解释一部分年轻人面对具体社会问题的低落情绪。

去年12月15日北方交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可能很多观众还记得,他留下的遗书非常有特色。在这封遗书里面,他表达了自己作为“小镇做题家”的迷茫,表达了对苏联文化的强烈向往。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情绪,用怀旧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对现实的惶恐,但是怀旧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所以他最后信心崩溃了。

我们活着的人不必嘲笑他,但也不应该走到类似的死胡同里。我们现在对资本规律不满,但必须说服自己:上一次革命的创造力不足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了

前几天有个新闻,俄罗斯翻出了苏联时代的技术文件解决了发动机生产线的关键问题,所以开始翻修图160轰炸机,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战略轰炸能力。在这条新闻下面,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普遍是笑话俄罗斯,嘲笑俄罗斯几十年都没有进步,还要靠寻找失传的苏联技术来提升技术能力。

但是同样的道理在社会科学方面也适用,苏联的社会建设水平还不如苏联的工业水平。苏联解体就是因为应付不了自己创造的工业社会,一旦完成了工业化,苏联领导层自己都不知道发展方向。“自古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我们再用苏联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也是会被嘲笑的,甚至描述当下的问题都很难再套用上一次革命的话语体系。

因为我们刚刚创造的这个工业社会每年生产10亿吨钢铁,和历史上其他工业社会相比,不仅仅是量变,更是质变。只有这样一个全面工业化而且快速进步的社会,才有这么多年轻人对宏观趋势表示乐观,同时又对具体的问题表示不满。

我这样描述不是想说当代社会很完美,而是提醒各位要基于现在的生产力进步趋势去考虑问题。我前面和大家说几千年来大多数年轻人过得都不怎么样,不是要大家安于现状,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各位:考虑未来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到历史上抄答案。做原创答案的过程也许很痛苦,也许暂时会增加压力,但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无论是前面讨论的拼多多猝死事件,还是其他的悲剧,如果能够促使我们推动中国社会出现一点原创进步,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方向靠近一点,那至少还算是有一点积极意义。

好,219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睡前消息节目每周二、周五、周日在各视频平台更新,微信公号上的“睡前消息编辑部”每日提供最新资讯列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周五再见。


218印度14个邦生育率不到2.1,还有谁喜欢多生?220中国十大岛屿,九个和铁路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