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30期:饶毅带给科学界的“鲶鱼效应”,台湾省占全国经济的比例首次提高,浙江省还需要大水库,南京长江大桥太矮了,末日钟

字数:5411

2020年1月31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30期

【睡前消息230】检验饶毅的举报需要花钱,我愿众筹支持裴钢校长

大家好,2020年1月31日,新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欢迎收看230期睡前消息。从上一期开始,睡前消息节目的B站首发ID换成了马督工,微博上是“睡前消息编辑部”,欢迎大家关注。请静静介绍新闻。

检验饶毅的举报需要花钱,督工愿众筹支持裴钢校长

1月21日科技部公布了5个人的论文调查处理结果,宣布南开大学曹雪涛、中科院裴钢、耿美玉、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武汉大学李红良都没有造假。这五个人里面除了饶毅自己和曹雪涛,其他三个人都被饶毅举报过。督工,你怎么评价饶毅的举报和科技部的调查结果?

首先饶毅举报了这么多人,可以说把整个行业的山头都得罪了,在这个背景下,他自己被定性没有问题,从逻辑上来说是基本可信的。接下来我先说说已经被自己孩子坑爹倒台的李红良。

2017年李红良在《自然·医学》上发了四篇论文,之后武汉大学特聘专家霍文哲给自然杂志编辑部写信,举报李红良有两篇论文造假。这期间,霍文哲把自己的举报透露给饶毅主办的新媒体《知识分子》饶毅开始关注李红良。2018年1月18日知识分子质疑李红良的论文,说猴子试验周期不足,涉嫌造假。之后过了11天,1月29日武汉大学的14人专家组包括5位院士在内联合发布了调查结论,认为李红良没有造假,效率非常高。就在调查结果宣布之前的几个小时,霍文哲再次递交了13页报告,提出了95处质疑,没有影响调查结果。

这个包括5名院士的专家组成功的捧红了李红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以往的科研成果。中国读生物的人多,很快就有人发现李红良习惯了用同样的图写不同实验的论文,时间跨度从2007年到2018年。饶毅根据这些普通人挖出的线索往前追溯,发现早在2001年李红良读硕士的时候就开始“节约图片”写论文,所以硕士没毕业就能发sci。饶毅的批判把李红良问题推向了世界。

2018年6月美国六位基因治疗专家在《自然·医学》上发文章,质疑李红良之前的四篇论文,认为在实验设计上有重大错误。9月18日法国基因治疗专家也质疑了李红良,武汉大学不得不重新解释李红良事件。2018年9月11月武汉大学两次邀请饶毅去调查李红良事件,饶毅说自己太忙,没有答应。11月22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给饶毅主持的《知识分子》发了一封邮件,盖公章咨询问题。饶毅在12月24日发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应了所有细节。这是饶毅和武汉大学之间的正式交往经过。

有意思的是,武汉大学给饶毅发邮件之后还不到一天,在饶毅还没有公开回应的情况下,整个生物研究圈子就都收到了一篇匿名攻击饶毅的邮件,内容就是饶毅参加的9篇论文也有图片问题,这就是饶毅这次也被科技部调查的起因。很显然,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信的事情,李红良方面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当然这也不意外,李红良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院长,管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是国内医学研究界资源最丰富的顶级领导者,必然能够参加武汉大学的学术管理活动。但是谁也没想到,李红良和饶毅的矛盾还没有得出官方结果,另一件事就插进来了。全世界都有人关注李红良学术问题的2018年,他的两个女儿以小学生的身份发布论文“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拿到了三等奖。当时学术圈的关注点都在李红良身上,没有注意这件事,直到2020年7月这篇论文才被昆明的小学生论文事件拖下水。

2020年8月底武汉大学审计处发布通知,准备对李红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9月8日李红良被正式免职。这次的调查结果虽然继续认定李红良之前的论文没有问题,但是李红良这个人的学术生命已经基本终结了。

另外说起云南小学生乐文事件,背后牵出的家长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陈勇彬也是武汉大学毕业,2005年他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读博士,当时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是这次被调查的另一个人,中科院院士裴钢。而饶毅这个时候就在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当主任,也归裴钢管理,科技部调查的这几个人几乎都可以通过个人关系串起来。

那看来中国生物研究的顶级圈子并不算大,饶毅是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要举报这么多人呢?

从饶毅之前的经历看,他还真的不是只给中国学术界找麻烦。1994年饶毅在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书,很早就进入了美国学术研究的核心圈,所以他也很早就体会到了美国学术界的种族歧视,黄皮肤的学者哪怕水平再高,也很难进入学术界的高层。

2002年到2005年饶毅已经在西北大学(美国的西北大学)当了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还是坚持给各大期刊写信,给美国相关的科学理事会提意见。科学杂志专门报道了他的抗议,之后美国科学界重要职位的亚裔比例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饶毅还是对美国不够满意,认为美国在911事件以后全球侵略制造了难民潮和极端主义,丧失了全球的道德领导力。同时美国社会并不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自己的强大看作单调的优越性。所以2007年饶毅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到中国,2010年美国大使馆还想给饶毅发绿卡,结果饶毅专门跑到大使馆拒绝了绿卡,说之前当过美国公民觉得很羞耻,这个事件上了纽约时报。

就在饶毅逐步和美国学术圈拉开距离的时候,他在国内的发展总的来说很顺利。1998年6月中科院决定在全国建设8个研究基地,其中包括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99年饶毅和鲁白就参加了上海研究院,很快成为裴钢的部下。2004年饶毅离开上海到北京发展。从这个时候开始,饶毅才被国内的学术圈看作一个麻烦。

就在饶毅离开上海的2004年,他和鲁白、邹承鲁三个人在《自然》增刊上发表了批评国内科技体制的文章。2010年饶毅和施一公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联合评论,说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增速超过20%,按说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投资效果,但是由于经费分配存在问题,导致创新跟不上经费增长。饶毅这次公开说“在国内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结果一些院士骂他是愤青,说你写几篇文章也改变不了规则,乱喷人没有用。

2011年1月饶毅作为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被提名院士,3月份饶毅就预计自己要落选,8月份果然他落选了。对于饶毅落选的事实,事后参与评选工作的院士接受过采访,没有一个人说他水平不行,基本上都说他的国籍有问题,但这个时候饶毅早就不是美国公民了。还有一些院士说饶毅回国时间太短,贡献太少,但饶毅其实已经在国内工作了十几年。饶毅没有解释这些问题,只是在落选之后第一时间宣布再也不参加院士的评选,算是表明了对国内学术圈的态度。

在饶毅落选的2011年,44岁的舒红兵顺利当上了院士,2013年他又当上了武汉大学副校长,这个舒红兵娶了自己的学生王延轶。2012年王延轶到武汉病毒所当研究员,2015年王延轶34岁当上了病毒所所长,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去年饶毅给舒红兵写信劝他让妻子主动辞职,说王延轶不仅专业水平差,甚至连专业都和病毒所不对口,将来害人害己。紧接着舒红兵也被人发现有一图多用的问题,但是到了现在舒红兵还是武汉大学副校长,妻子王延轶还是病毒所所长。

2019年饶毅到首都医科大学当校长,有人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报他,委员会公开给首都医科大学发文件,饶毅认为这是学术圈内部的恩怨利用了国家机构,所以写了一封非常激烈的回信,同时举报了李红良、裴钢和耿美玉。

之前裴钢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所以裴钢到上海法庭起诉了饶毅,结果饶毅败诉。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饶毅和裴钢乃至于大半个国内的生物圈都算是决裂了。

那饶毅指责裴钢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篇论文饶毅的指责站得住脚吗?

裴钢的论文发表于1999年,讲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机制。过去一直公认这类受体有7个跨膜α螺旋,开门要用7把钥匙逐个开锁,裴钢的论文认为有时候五把钥匙就够了。饶毅指责裴钢说这是可以修改教科书的发现,到现在全世界还是认为七把钥匙才能开锁,你要解释一下自己的反常发现。

现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给出了处理意见,说我们让主任裴钢回避调查以后,认为1999年的论文没有问题。另外10天之前,麻省理工分子结构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张曙光表示支持裴钢,说饶毅不能忽视五种跨膜螺旋的特殊情况,说我的试验表明五把钥匙也可能具备七把钥匙的部分功能。但是问题就在于张曙光强调的是五把钥匙可以具备部分功能,所以也不能说做了完美的辩护。

就在张曙光支持裴钢的同一天,中科院道德委员会的处长侯兴宇发表了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重复试验真的这么神奇吗?答案是不一定。不同的学科对重复验证有不同的态度,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侯兴宇、张曙光和道德委员会从三个层面支持了裴钢,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三个说法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冲突。所以公开结论并没有让公共质疑消失,反而因此变得更严重,从学术圈逐渐走向了大众舆论。

那督工你怎么看关于“可重复性”的争议?

《科技日报》是科技部自己办的报纸。当年韩春雨事件爆发以后《科技日报》发过评论《没有科学精神也就没了底线》,其中有一句话,“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这和前面的辩解明显有冲突。

当然我也不完全赞同科技日报之前的评论,因为科学实验就是有成本有前提的,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实验可重复性差,这是普遍现象。比如说《自然》杂志2016年就做过可重复性调查,1576名研究人员,有70%的研究人员无法复制其他科学家的实验,甚至50%以上的人都无法复制自己的实验。而且在生物学、医学内部,不同学科的可重复程度是不一样的。

心理学一向被认为是比较玄学的科学,但是可重复性达到了40%,癌症生物学比较实证,但是可重复性只有10%。这体现的是科研的手工业特性和标准化的工业部门区别很大。在每一次的实验中,环境、设备、材料甚至于个人习惯都会影响结果。经常会有科研人员怀疑是不是某一批药剂的杂质才是某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所以实验论文的可信度短期内只能靠科研人员的自觉,以及业内的审稿专家凭经验判断。长期可信度要靠更精密的实验条件、更规范的操作管理来进行验证,把裁决权交给时间。所以如果因为一篇论文不可重复,就指责作者造假,实际上对生物科学发展是不利的。科研人员和媒体应该都承认生物实验结果本身的偏差概率,既不要因为一个实验就急着造神,也不应该因为一篇论文不能重现就严厉指责造假。

可重复性差和反复使用一张图片编数据,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中科院道德委员会应该引导舆论更理性的看待科学论文。

但是这不等于中科院或者其他国家机构应该放弃监管,而是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抽检,在保证覆盖主要的研究机构和学术群体的前提下,随机选出一篇论文做重复性验证。如果发现某个大学或者说某个相互关系密切的群体发论文有异常,可重复性明显低于同行,就要发出警告,或者进一步加强这个群体的抽检率,看看是不是有问题。教育部刚刚发了通知,从今年的新年开始,本科论文要抽样检查,比例不低于2%,对于合格率比较低的学校要约谈整改。中科院也应该有类似的制度。

抽检制度是随机的,不一定裴钢的论文就要抽检,但是打铁必须自身硬。裴钢是中科院道德委员会的主任,是应该去抽检别人评价结果的机构,就算没有别人举报,他也应该优先把自己的论文拿出来公开检验。现在有了行业内的争议,引发了舆论事件,我认为裴钢不应该回避可重复性,反而应该主动要求检验,就算检验失败,也可以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实验有瑕疵,不等于接受造假的罪名。

以睡前消息节目组一贯的风格,凡事必须考虑钱。裴钢当年做的那个实验材料相当贵,每微克就要几百块,全套试验做一遍要几十万,考虑到一遍未必成功,也考虑到要多次试验证明可靠性,成本要上百万,这还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忙上一年左右,这必须有人来承担这份人力物力。

从整体来说,我赞同国家每年拿出2%的经费普遍抽检论文,搞可重复实验,和本科论文达到同一水平。中国每年的科研经费增幅都在10%以上,拿出两个点也不会损害整体的高速增长,反而会让剩下的经费利用更有效,这是很应该花的一笔开支,裴钢或者其他知名专家的检验费用可以从这里面出。

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类似的专家论文抽检制度,重复裴钢院士的实验经费找不到地方可以报销,在此我表个态,裴钢院士当了差不多十年的同济校长,作为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我愿意捐几千块或者更多的经费用来验证科研历史问题,也希望同济校友会能够出面组织一次经费众筹活动,向社会证明同济大学的学术严肃性。过去22年裴钢院士的实验室没有搬过家,设备、资料、数据应该都还很完整,我们可以做一个很严肃的重现实验。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几条简讯。

台湾省占全国经济的比例首次提高

第227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提到了2020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超过大陆的问题,当时估算台湾经济增长率2.54%左右。现在台湾方面比较准确的估计出来了,增长率是2.98%,的确比大陆的平均数要高,也高于越南的2.91%,台湾的确是2020年大中型经济体的增长率冠军。

不过第227期睡前消息节目我说台湾因此缩小了和大陆的差距,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陆经济总量是台湾的20倍,就算增长率稍低于台湾,绝对增量也必然压倒台湾。正确的说法是,2020年台湾省占全国经济的比例有所提高,是过去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浙江省还需要大水库

睡前消息212期我们介绍了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大建运河,降低和内陆腹地的物流成本。这几天最新消息,浙江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旱。因为去年夏天台风数量少,水库的存储量不够,很多地方出现了饮水困难,甚至杭州市的郊区都有居民要自己去挑水河喝。看来浙江的水利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要修运河,还要修更大的水库,跨年度存淡水。

南京长江大桥太矮了

去年5月8日第112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提到了20万吨轮船沿着长江到达江阴的新闻。当时我说长江口航道深度长期保持了6到7米,南京往上只能保证4.5米的航道,所以南京长江大桥当时并不是水陆运输的瓶颈。但是自从2019年国家整治长江中下游,12.5米水深航道工程竣工了,南京长江大桥真的可能会对下游来的大船造成障碍。

今年1月29日7.5万吨235米长的轮船进入了南京港停靠,以后南京港还要停靠9万吨的轮船,明显降低了物流成本。如果说南京长江大桥是历史文物,不能随便拆除,或许以后我们可以加高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抬高桥面,拉开主航道的宽度,让大型货轮继续向上游进入安徽省。毕竟南京上游几十公里外的马鞍山钢铁厂都开始进口国外的铁矿石了,大轮船对它有好处。

末日钟

最后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爱因斯坦创建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有一个末日钟,每年都要调整一次,距离12点午夜的距离越近,就说明世界局势越危险,人类文明有更大的概率灭亡。现在的好消息是,在经历了2020年之后,末日钟的指针没有变化,还停留在距离0点100秒的地方。坏消息是,这个位置依然是有史以来最接近零点的位置,希望明年才能后退一点。

好,230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上一期节目的播放量明显超出了我们ID粉丝数,这说明还有很多观众是通过转发来看我们的节目。现在睡前消息的B站首发ID不再是“观视频工作室”而是“马督工”,微博的ID和微信公号一样,都是“睡前消息编辑部”,欢迎各位关注首发ID,我们周二再见。


229比尔盖茨炒农场,散户炒股票,都有光明的前途二月(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