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508期:印度古吉拉特邦莫尔维市一座悬索桥发生坍塌,鸡西市传媒集团,基建跟着人流跑,制作节目的基本套路,“重建供销社”

字数:5603

2022年10月8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508期

【睡前消息508】一个半世纪的悬索桥,承受了不应有的负担

大家好,2022年11月8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50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一个半世纪的悬索桥,承受了不应有的负担

10月30日,印度古吉拉特邦莫尔维市一座悬索桥发生坍塌,目前死亡人数超过141人,还可能有上百人失踪。11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到事故现场视察。督工,印度倒一座桥怎么会有几百人伤亡?

Image

以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桥梁出了重大事故,首先会想到桥梁质量差。但是,从具体原因来看,管理和文化问题比技术问题更严重。

这座出事的桥在当地叫做摇摆桥(Julto Pul),特色之一就是游客走起来会摇摆。上桥找乐子要收费,成年人17卢比,相当于1.5元人民币。按道理说,有收费,就应该有人维护秩序,但很显然景区管理人员为了门票钱,完全放弃了管理。景区规定是整座桥最多承载135人,但是出事那天上了500多人。而且这500人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左右晃桥找刺激,结果整座桥都倒下来了。

但进一步说,这座人行桥不是新建的,而是19世纪的古迹,肯定不是第一次超载。以往老桥靠冗余强度顶住了压力,顶住了摇摆习惯,这次没顶住,应该有什么特殊原因导致超载特别严重。

查当地新闻可以看到,事故发生在古吉拉特邦排灯节一周假期的最后一天。排灯节相当于古吉拉特邦的新年,是当地家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适合集体出游。而今年的排灯节,正好赶上当地结束了两年的疫情防控,有大量外地人可以来这里旅游,人流量明显高于往年平均值。疫情防控期间,这座桥维护了半年没开放,最近忽然开放,所以人流失控。

Image

所以,印度这次事故,和507期睡前消息提到的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有类似的原因。都是落后于时代的基础设施,碰上疫情解禁之后的突发人流,再加上明显的管理失误。

Image

进一步看社会因素,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是十万人参加游行,前面的人被挤进小巷子,后面的人看不见,所以不断有人继续挤进去放大事故。而印度的桥上挤满了人,后面的人可以一眼看得见,还是想上去凑热闹,这说明印度年轻人精神生活实在贫乏,游客顾不上危险,急切地要用“到此一游”的行动填满自己的假期。

睡前消息编辑部2019年有一篇公众号文章《假酒毒死几百人 印度又在摸着中国过河》,分析过印度近期的社会状况。我们说,莫迪时代的印度社会已经有一定的工业化成就,年轻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打工,但并不能在城市稳定安家落脚,所以在抛弃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印度青壮年并没有确立新的生活方式,只是盲目仿效之前的中产生活,精神生活贫乏。这导致治安混乱,烈酒消费量猛增,很像中国的90年代。

现在印度景区的混乱景象,也让我想起了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旅游休闲场面,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但新型景区还没发展起来,传统景区承载力小,每逢节假日都拥挤到人看人的地步,但游客为了不白来一趟,总是企图在人群中挤过去,到每个知名地点都打卡走一圈,最好能拍张照片,所以经常因为人流过载出事。

1983年华山最窄的千尺幢上山通道拥堵,上千人发生恐慌和踩踏,十几个人被挤下山,如果不是第四军医大学的解放军学员在场抢救维护秩序,伤亡可能得十倍不止。到了2001年,华山脚下的一个窄小通道再次发生游客踩踏,当场17人死亡,只能庆幸没有发生在山路上。

1991年9月,太原迎泽公园办中秋灯会,人流失控,水边护栏被挤断了,105人落水死亡。

Image

1994年广东从化市天湖公园有一座100多米长的铁索桥因为人流拥挤,铁链断裂,160人落水,当场淹死38人。这起事故也是因为管理方贪图收费,放了太多的人进公园,导致索桥超载,和印度的事故简直如出一辙。

从前面的例子看,几十年前中国的游客人流,或者是集中在古代留下来的名胜风景区,比如说华山;或者是集中在在当代新建的游览设施,比如说广东从化的铁索桥。而印度这次出事的桥是古代土邦贵族留下的文物,历史已经有150年,相当于印度政权的2倍。同时,这座桥又是工业时代的游览设施,跨度达到了233米,所以集中游客特别多,制造了最严重的事故。

从外形来看,这是一座桥面和主要受力结构分离的悬索桥,上面的主拉索承受主要应力,下面的桥面只承担局部弯矩,然后通过竖向吊杆,把荷载传到主拉索。这种几百米长的全金属桥梁,中国别说19世纪,20世纪都很少见,日常能看到的,都是受力结构放在桥面以下的拱桥、板梁桥。就算偶尔修几座人行索桥,也往往选用类似于古代的铁索桥的传统结构。

只在最近20年,中国的风景度假区才逐渐出现类似的桥型。所以中国人看到印度悬索桥出事故,第一反应是现代桥梁的质量有问题,很难想到是19世纪的文物被破坏了。

我们回到印度桥梁事故的话题。为什么说钢产量上升才有现代的悬索桥?

要理解这座桥的时代性,我们首先要理解悬索桥的发展史。

“索”字的字型来自甲骨文,是几条绳子相互缠绕,形成粗绳子的形状。而绳子是用来承受拉力的,最适合在修不了桥墩的深谷上拉住桥面。古代人很早就利用绳索、竹子和树藤,修建了索桥。比如说四川都江堰跨越岷江的安澜竹索桥,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日本、秘鲁这些多山国家也有跨越山谷的藤桥、草绳桥。

Image

中国的高山深谷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所以主要的索桥也分布在这一带。前面提到的都江堰索桥,就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从都江堰往西南方向去,再深入青藏高原一点点,就是革命史上著名的泸定桥。1706年建成,由13根铁链受力,跨越103米宽的大渡河。

索桥最理想的受力结构,是受力拉索被本身的重力拉扯,自然下沉,形成弯曲的悬链线,再接受均布水平荷载往抛物线变形。两个高压电塔之间的电线,就是标准的悬链线形状。

但桥面最理想的结构,显然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和曲线拉索之间存在冲突。为了兼顾受力和交通,现代悬索桥的解决方案是水平桥面和曲线拉索分离,中间用金属吊杆连接。典型例子是湖南矮寨大桥。

我们看到的古代索桥,尤其是泸定桥这类古代铁索桥,看不到受力结构和桥面之间的分离,主要特征是桥面和受力结构紧贴在一起,整个桥梁的受力结构比较低平,限制了跨度。这是因为当时的金属强度比较差,很难做出轻巧的桥面和吊索。如果要在受力结构之外,另外设一套金属桥面,再用金属链条相连,增加的荷载就太大了,反而降低桥梁的安全性。所以大多数金属索桥干脆就把受力的拉索和桥面合二为一,形成一条略微弯曲的索桥。和现代的悬索桥形成明显区别。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能用铁链承受主要的拉力,同时比较轻的材料做桥面,连接上面的铁链,古代铁索桥才会让受力结构和桥面分离。这里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铁链拉住的城门吊桥,铁链拉住木桥。更合适的例子是1430年藏族桥梁大师唐东杰布修建的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他用铁链做上面的主要拉索,再用牦牛毛搓做成轻盈、坚固的绳子,拉住下面的木头桥面,所以能做出非常类似于现代悬索桥的结构。根据英占印度调查局间谍的手绘图和照片,至少到1878年这座桥还存在,主跨137米,总长度210米,是非常了不起的古代成就。

Image

牦牛毛做的绳索是非常稀缺的西藏特产,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强度会下降,所以最终西藏的悬索桥技术没有推广。还是要等到西方爆发工业革命,金属加工技术进步,钢铁价格明显下降,我们才能看到现代的全金属悬索桥。

Image

世纪20年代,托马斯·特尔福德用熟铁建造了梅奈海峡公路桥,主跨176米,刷新了悬索桥世界纪录。1849年,美国在弗吉尼亚州惠灵建成惠灵悬索桥,主跨达到308米。1883年,美国纽约建成了布鲁克林大桥,主跨486米,被称为当时的世界工程第八奇迹。直到今天,布鲁克林大桥还是纽约市出入主要通道,在各种灾难电影被炸了无数次。

印度这座桥是1880年建的,比布鲁克林大桥早3年,跨度200多米,以当时欧美的标准来说只能算是普通工程。但是对于中国和印度两个落后国家来说,这座桥就不一般了,属于划时代的奇迹。

而且前面列举那些欧美19世纪桥梁,都是要解决干线交通的重大工程, 所以桥面厚重坚固,显得比较笨重。而印度这座桥虽然跨度200多米,但只需要满足贵族的家庭需求,最初设计是承载15人,所以桥面比较轻盈,看起来像是21世纪的工程。所以包括我在内,看到事故照片,都以为这是一座当代桥梁。

但桥梁的安全性最终还是靠结构和材料共同保障的。19世纪为15个人荷载设计的观光桥,再怎么改造,只要是维持最初的造型,都不适合几百人挤满桥面。做个比喻,这就像慈禧太后的专用游船经过改造,搭载了十倍的游客,早晚会出事。

19世纪印度还是殖民地,建造几百米长的工业化桥梁只为了观光,谁会为这种工程付钱呢?

首先看地理和经济因素。在全球地图上看,印度次大陆的海岸线就是东西两条整齐的斜线,加上南部一个斯里兰卡岛。但稍微放大一下,就可以在西北部看到一块海陆交错的复杂地形,这是古吉拉特邦,有两个深入内陆的海湾。在卫星地图上还能看到一大片白色平原,是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盐沼,历史上曾经是半封闭的内海。几个世纪之前,连续几次地震制造了一条山脊,封闭了内海和外海的联系,所以只有季风季节盐沼还有水,平时是一片干旱的盐碱地。

Image

能晒盐,在农业社会就等于拥有了印钞机。同时,卡奇盐沼的封闭并不彻底,雨季还能能用小船沟通海港,在英国殖民早期的地图上,这片地区是浅蓝色,可以支撑工业时代早期的贸易线路,所以几百年来,这里都是印度商业和手工业的集中地区。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葡萄牙人、后来的英国人,都想控制古吉拉特邦附近的贸易利润,相互牵制之下,本地的封建主反而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英国人本来也想直接控制整个印度,但是1857年激发了全印度的反抗,本地贵族和底层人民联合反对殖民政府,间接支援了中国的反殖民运动。之后英国意识到一个岛国直接统治半个世界不现实,必须利用各地原有的封建力量去控制民众。所以英国把印度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统治的领土,另一部分是拥有半独立地位低土邦,全印度有600多个。

Image

这次印度塌桥事件,发生在古吉拉特邦的莫尔维市。从历史地图上可以看到,古吉拉特邦大部分地区在英国殖民期间,一直都是间接统治地区。莫尔维是其中规模不大的一个公国。

英国人对这些土邦有明确的等级划分。1877年,德里杜巴会议宣布维多利亚为印度女皇,可以得到101响礼炮的最高欢迎待遇,印度总督可以接受31响礼炮,其他印度贵族划分为6等,分别是21、19、17、15、11以及9响礼炮。在这个礼仪等级中,莫尔维公国只能接受11响礼炮,排在倒数第二级。

和其他土邦相比,莫尔维土邦可以享受一定的贸易利润,同时也有比较西化的领袖。1880年投资修建悬索桥的君主是塔科尔家族的瓦格。他父亲学习西方,在莫尔维公国创立了现代化税收体系,改革了行政司法系统,成立第一个现代法院。瓦格吉继任后,先到拉杰科特的新王子学院上学,接受了英式中小学教育,同时也接受了全套的英国文化。成年之后,瓦格吉两次到伦敦参加了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周年庆典。

这些经历让瓦格吉愿意进行现代化改良,按现代化的方式赚钱,也用现代化的方式花钱。他投资改造旧港口,修建了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发放政府贷款,刺激本地贸易和工商业。赚到钱之后,他在莫尔维公国引入了电话通信系统、蒸汽印刷机,修建道路、学校、医院、孤儿院和水库,用电力照明、花园和街道改造市政设施。1880年,他从英国购买大多数材料,聘请外国工程师,修了这座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悬索桥。

1886年,瓦格吉在辖区内建设铁路,1890年开通了窄轨电车线,20世纪20年代年修建了西方式的宫殿,1922年去世。印度独立之后,不承认土邦君主的主权,这些建设最终成了印度的国家资产。

150年之前的中国和印度都是帝国主义秩序下的边缘地区,都被欧美帝国主义控制,但从具体控制方式来看,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是表面上统一的清朝政府,在印度的代理人是本土资产阶级和几百个土邦君主。通过贸易和社会改良,中印的帝国主义代理人都拿到了少量现代化物资,但使用的方式不一样。

中国封建君主还希望通过军阀和官僚统治整个国家,所以少量现代资源被拿来维护帝国的面子,比如说建造北洋舰队,训练新式陆军,国家的其余部分还保持农业社会的面貌。而印度的土邦君主只能在自己的小块领土自娱自乐,没有资格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花钱,所以反而可能集中一些资源,搞经济建设,同时也建设一些超时代的工业消费品。所以150年前的印度出现了很有现代感的金属悬索桥。

19世纪的工业奇迹,在21世纪继续使用并不是问题。就在印度悬索桥建成之后十年,1890年,李鸿章发出命令,在旅顺港修建一座130米长的船坞,用来维护北洋海军最大的两艘铁甲舰。这个船坞一直到今天还是解放军4810修船厂的一部分。

Image

和船坞相比,印度悬索桥的管理水平就太糟糕了,完全是抱着涸泽而渔的态度去收门票,发挥余热。前几年印度总的游客数量不够多,稍微修理一下还能应付。现在印度流动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又因为疫情封锁政策放开,旅游需求忽然爆发,150年的文物就顶不住了。这提醒我们,未来结束疫情封控政策,重新允许全国游客自由流动的时候,长时间关闭的一些景区要好检查游乐设施,控制人流量,尤其要重点检查一些受历史限制的旧基础设施,看看能不能适应2022年的需求。

接下来分享几个和往期节目相关的简讯。

鸡西市传媒集团

2019年51期睡前消息介绍过鸡西市传媒集团11个月没发工资的消息,员工靠卖苹果和搓澡维持生活。然后我们调查了一下这个同行组织的情况,发现170万人口的鸡西市,居然有一个500人的媒体集团,大多数人都是从传统媒体时代继承的有编制人员,在新媒体时代没用,但必须发工资,所以每年3700万的财政拨款也不够用。

2022年,我在网上看到了鸡西市的一篇官方报道《鸡西市融媒体中心 以改促融开新篇 服务大局奏强音》,请静静帮我读一段:

穿越时光回到短短的两年多前,鸡西媒体状况令人唏嘘不已。鸡西市融媒体中心前身鸡西新闻传媒集团负重前行、难以维系,6-13个月不等拿不到工资的职工队伍人心涣散、怨声载道。

鸡西市融媒体中心率先在全省市(地)媒体走出一条“改革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全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鸡西样板”模式。

原有机构从47个精简到23个,精简了51%;处级领导职数从15职精简到7职,精简了53%;科级领导职数从89职精简到61职,精简了32%,构建了简约高效的管理体系。

看到这份回顾报道,我才知道,鸡西市媒体系统过去居然有15个正处级职位,现在还保留7个。2019年的时候,鸡西市还有170万人口,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常住人口只有150万了,现在肯定不到150万人。只考虑年轻人口外流的问题,鸡西的媒体系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压缩。

基建跟着人流跑

去年280期睡前消息节目,今年503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都介绍了中西部城际铁路网建设停滞的新闻,尤其是陕西关中城际铁路,连续两年被本地的发改委否定。与其同时,东部的城际铁路还是能筹集到资金的,11月2日,广东省宣布,深惠城际铁路即将开始建设,投资781亿,总长133公里,这完全是城市群内部的轨道交通了。与其同时,投资509亿的粤东城际铁路也开工了,全长140公里,沟通汕头、潮阳、揭阳和潮汕机场。潮汕地区终于重新开始同城化进程。中国年轻人往哪里走,基础设施就会在哪里升级

Image

制作节目的基本套路

500期睡前消息分享了我制作节目的基本套路,就是先问核心矛盾在边界线的哪一侧,重点是效率还是公平。然后根据不同的指标做评价,如果重点是效率,就交给企业化组织去运营,赚钱缴税;如果重点是公平,就由国家成立一个公平基金去花钱,明确要花多少钱,清晰指出要保证哪个群体的公平。

Image

“重建供销社”

这几天,“重建供销社”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欢迎,也有人抗议。我觉得这就是最适合用500期睡前消息模型分析的案例,扩大供销社网络先问是为了效率,还是为了公平。只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就不难对“重建供销社”的政策做出理性评价。

最后提醒各位观众,“睡前消息编辑部”已经重新启动,每一期的文稿,包括前几期错过的文稿,也会发在微信公众号上,欢迎各位关注。

50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感谢拼多多的长期支持,我们周五再见!


507长江存储被戳软肋,期待三期芯片大基金509侵权视频罚平台3240万,影视“二创”该怎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