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950

鸡鸣

这首诗写国君的妻子在早晨劝促国君早去上朝,而国君却恋床不肯起来。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¹。匪鸡则鸣²,苍蝇之声³。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⁴。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⁵,甘与子同梦⁶。会且归矣⁷,无庶予子憎⁸。

【注】

¹朝,朝廷。盈,满也,指上朝的人已满。这二句是国君的妻子所说。

²匪,通非。

³苍蝇之声,远处鸡鸣,音细似苍蝇声。上二句是国君所说。

⁴昌,盛多也,指上朝的人已多。这二句是国君的妻子所说。

⁵薨薨,虫子群飞的声音,这是天亮的景象。

⁶同梦,同入梦乡。

⁷会,上朝与群臣相会。

⁸此句当作“庶无予子憎”,庶无二字传写误倒。(《大雅·生民》:“庶无罪悔。”《抑》:“庶无大悔。”可证。)庶,希望的意思。予,我。子,你。

这一首诗叙写两个猎人相遇于山间,共同逐兽,互相赞扬。

子之还兮¹,遭我乎峱之闲兮²。并驱从两肩兮³。揖我谓我儇兮⁴。

子之茂兮⁵,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⁶。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⁷,遭我乎峱之阳兮⁸。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⁹。

【注】

¹之,是也。还,借为(huán还),敏捷。

²峱(náo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南。

³驱,急走。从,追逐。肩,兽三岁称肩。两肩即下文的两狼。

⁴揖我,向我作揖。儇,灵巧。还与儇含义略同。

⁵茂,美也。

⁶牡,雄兽。两牡即下文的两狼。

⁷昌,盛壮。

⁸阳,山南称阳。

⁹臧,借为壮。

诗的主人公是个女子,写一个阔少爷来到她家,在等待她,将与她同行。旧说:这是写男女结婚时,男到女家来迎娶。也讲得通。

俟我於著乎而¹,充耳以素乎而²,尚之以琼华乎而³。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

¹俟,等待。著,古代富贵者的宅院,大门内有屏风,大门和屏风之间叫作著。屏风和正房之间一块平地叫作庭。正房的中间宽大明敞叫作堂。堂的左右或后面才是室。乎而,语气词。

²充,塞也。素,白色。古代富贵者,男子帽的左右两边各系一条丝绳,绳的下端有穗,垂到胸部。丝绳用白、青、黄三色的三股丝编成,在当耳的地方,丝绳打成一个圆结,左右各一,正好塞着两耳,即所谓充耳。充耳以素,以青,以黄,乃是分别描写三色的三股丝的圆结。

³尚,加也。琼,美玉。华,光华。男子充耳的圆结上各穿上一块圆玉,叫作瑱(tiàn)。尚之以琼华、琼莹、琼英,都是描写玉瑱。

东方之日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诗。诗主人公是男子,写他的情人到他家来,在他家留宿。

东方之日兮¹。彼姝者子²,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³。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⁴。在我闼兮,履我发兮⁵。

【注】

¹东方之日,指白天。

²姝,美丽。子,女子。

³履,踩踏。即,借为笫(zǐ子),席子。古人无病不设床,就地铺上席子,人坐卧在席上。

⁴闼,夹室也,寝室左右的小屋。此句言女子已进入秘室。

⁵发,借为(fèi废),苇席。

东方未明

这是一首农奴们唱出的歌,叙述他们给奴隶主服徭役的情况。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¹。颠之倒之,自公召之²。

东方未晞³,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⁴。

折柳樊圃⁵。狂夫瞿瞿⁶。“不能辰夜⁷,不夙则莫⁸!”

【注】

¹衣,上身的衣服。裳,下身的衣服。农奴天未亮就起来,把衣裳都穿颠倒了。

²公,指农奴主。召,呼唤。

³晞,破晓。

⁴令,命令。

⁵樊,编篱笆。圃,菜园子。

⁶狂夫,疯汉。指奴隶主派来监工的人。瞿瞿,瞪眼怒视貌。

⁷辰,看伺。辰夜,看伺夜里的时间。

⁸夙,早也。莫,古暮字,晚也。此句言不是来早就是来晚。上二句是狂夫斥责农奴的话。

【附录】

注⁷辰,与晨古通用,《左传·僖公五年》:“丙之辰。”《汉书·律历志》引辰作晨,就是明证。《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集解》“晨门者阍人也”。晨门是说看伺门户的人。《淮南子·说山》:“见卵而求晨夜。”晨夜指伺夜的鸡。以上采自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南山

齐襄公原来和他的同父异母妹文姜通奸。鲁桓公三年,桓公娶文姜为妻,十八年和文姜到齐国去,发觉了他们兄妹的奸情,斥责文姜。文姜告诉了襄公,襄公羞恼成怒,派公子彭生杀死桓公(事见《左传》)。齐人唱出这首歌,讽刺襄公、文姜和桓公。

南山崔崔¹,雄狐绥绥²。鲁道有荡³,齐子由归⁴。既曰归止⁵,曷又怀止⁶?

葛屦五两⁷,冠双止⁸。鲁道有荡,齐子庸止⁹。既曰庸止,曷又从止¹⁰?

蓺麻如之何¹¹?衡从其亩¹²。取妻如之何¹³?必告父母¹⁴。既曰告止,曷又鞠止¹⁵?

析薪如之何¹⁶?匪斧不克¹⁷。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¹⁸?

【注】

¹崔崔,山高大貌。

²绥绥,慢慢走。诗以南山之狐喻荒淫之齐襄公。

³鲁道,往鲁国去的大道。荡,平坦。

⁴齐子,齐国的女儿,指文姜。归,出嫁。

⁵止,语气词。

⁶曷,何,为什么。怀,回来。

⁷葛屦(jù据),葛布做的鞋。两,鞋一双为两。五字未详,疑此句当作“葛屦两止”和下句“冠双止”句法一样。传写两止误为止两,又改为五两。

⁸(ruí),帽带下垂部分。帽穗以丝绳制成,下垂胸前,左右各一,所以说双。诗以葛鞋成两、帽穗成双比喻夫妻成对,不可以乱。

⁹庸,用也。

¹⁰从,由也。指由此大道返齐。以上两章是指责文姜不应回齐国来。

¹¹蓺,古藝字,种也。

¹²衡从,通横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亩,垄也。诗以种麻必有垄比喻娶妻必有禀告父母的礼节。

¹³取,通娶。

¹⁴古人娶妻,父母在则告其人;父母死则告其庙或神主。鲁桓公娶文姜时,他的父母已死。

¹⁵鞠,借为造,至也,来到。

¹⁶析薪,劈柴。

¹⁷匪,通非。克,能也。诗以劈柴必须用斧比喻娶妻必须有媒人。

¹⁸极,至也,来到。以上两章是指责桓公不应到齐国来。

甫田

农家的儿子,尚未成年,竟被统治者抓去当兵派往远方。他的亲人想念他,唱出这首歌。

无田甫田¹,维莠骄骄²。无思远人³,劳心忉忉⁴。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⁵。无思远人,劳心怛怛⁶。

婉兮娈兮⁷,总角丱兮⁸。未几见兮⁹,突而弁兮¹⁰。

【注】

¹无,勿,不要。田,上田字是动词,种田;下田字是名词。甫,大。

²莠(yǒu有),一种草,似谷非谷,今语呼做谷莠子。骄骄,借为乔乔,草盛而高的样子。

³远人,到远方去的人,指从军者。

⁴忉忉,忧念貌。

⁵桀桀,读为揭揭,也是高的意思。

⁶怛(dá达)怛,忧伤不安貌。

⁷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

⁸总角,总是束扎,古代未成年的人,头发束成两个髻,左右各一,形似牛角,叫作总角。丱(guàn惯),两髻对称竖起的样子。

⁹未几,不久。

¹⁰突而,突然。弁(biàn辨),一种帽子,圆顶,用布帛或革做成,士兵们戴这种帽子。这一章写她的儿子是个总角童子,可是竟被统治者抓去当兵,戴上弁帽了。

卢令

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短歌。

卢令令¹,其人美且仁²。

卢重环³,其人美且鬈⁴。

卢重⁵,其人美且偲⁶。

【注】

¹卢,猎犬名。令令,借为獜獜(《说文》引作獜獜),犬健壮貌。一说:令令,借为铃铃,环声。

²其人,指猎人。仁,仁慈。

³重环,两个环,一个大环套在犬的脖子上,一个小环联在大环上,牵犬的绳子系在小环上。

⁴鬈,读为拳勇之拳,健勇也。

⁵(méi枚),环也。

⁶偲(cāi猜),多才。

敝笱

鲁桓公在齐国被杀(事见《南山》篇解题)以后,鲁国立文姜生的儿子为君,是为庄公。文姜做了寡妇,时时由鲁国到齐国去,和齐襄公幽会。齐人唱出这首歌,加以讽刺。

敝笱在梁¹,其鱼鲂鳏²。齐子归止³,其从如云⁴。

敝笱在梁,其鱼鲂⁵。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⁶。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

¹敝,破也。笱(gǒu狗),捕鱼的竹笼。梁,鱼坝,似水中堤,中穿孔,置笱于孔内。

²鲂,鱼名。鳏,鱼名。诗以破鱼笼不能捉住鱼比喻鲁国礼法破坏不能约束文姜。

³齐子,文姜。归,回齐国。止,语气词。

⁴从,仆从。如云,比喻盛多。

⁵(xù序),鱼名。即鲢鱼。

⁶唯唯,《释文》引《韩诗》作遗遗。疑唯、遗均借为wéi唯),也是鱼名。旧说:唯唯,鱼出入自如貌。

载驱

这首也是齐人讽刺文姜的诗(事见《南山》、《敝笱》两篇解题)。

载驱薄薄¹,簟茀朱鞹²。鲁道有荡³,齐子发夕⁴。

四骊济济⁵,垂辔沵沵⁶。鲁道有荡,齐子岂弟⁷。

汶水汤汤⁸,行人彭彭⁹。鲁道有荡,齐子翱翔¹⁰。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¹¹。鲁道有荡,齐子游敖¹²。

【注】

¹载,乃也。驱,车马急走。薄薄,马蹄声。

²簟(diàn店)茀,遮蔽车子的竹席。朱,红色。鞹,去毛的熟皮。朱鞹盖在车箱前面。此句写文姜所坐的车子。

³鲁道,往鲁国去的大道。荡,平坦。

⁴齐子,文姜。发夕,早晨出行为发,晚上停宿为夕。

⁵骊,黑色马。济济,即齐齐,整齐,毛色一样,高长一样。

⁶辔,马缰绳。沵(nǐ你)沵,柔软貌。

⁷岂弟,同恺悌,和乐近人。

⁸汶水,水名,流经齐鲁两国。汤汤,犹荡荡,水流貌。

⁹行人,跟着文姜走的侍从人员。彭彭,盛多貌。

¹⁰翱翔,指遨游。

¹¹儦(biāo标)儦,众多的样子。

¹²敖,古遨字,游也。

猗嗟

这首诗是齐国贵族所作,赞扬鲁庄公体壮貌美,能舞善射。这时庄公随其母文姜到齐国来了。

猗嗟昌兮¹,颀而长兮²,抑若扬兮³,美目扬兮⁴,巧趋跄兮⁵,射则臧兮⁶。

猗嗟名兮⁷,美目清兮⁸,仪既成兮⁹,终日射侯,不出正兮¹⁰。展我甥兮¹¹。

猗嗟娈兮¹²,清扬婉兮¹³,舞则选兮¹⁴,射则贯兮¹⁵。四矢反兮¹⁶,以御乱兮¹⁷。

【注】

¹猗嗟,赞叹声。昌,身体强壮。

²颀(qí其),身长貌。

³抑,读为懿,美也。若,而也。扬,神气昂扬。

⁴扬,借为阳,明也。此句言眼睛明亮。

⁵趋,急走。跄,步履有节奏的样子。

⁶臧,善也。此句言善于射箭。

⁷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⁸清,眼睛黑白分明。

⁹仪,指射箭的仪式。成,完毕。

¹⁰侯,射侯。正,射的。古代贵族举行射仪时,立一木架,架上加一块方形兽皮,叫作侯。侯上加一块小的圆形的白布,叫作正或的。射者向正发箭,箭穿正上,叫作中。此二句说他整天射侯,箭没有离开正,都射中了。

¹¹展,真也。甥,外甥。

¹²娈,俊俏。

¹³清扬,眉目清秀。婉,妩媚。

¹⁴选,善也。

¹⁵贯,穿透。箭穿透侯皮,说明力量大。

¹⁶反,回到原处,就是把箭收回来。

¹⁷御,防御。此句是说将用这箭防御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