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谈过渡时期党的任务

字数:3527

  按照原定计划,财经会议的议题是讨论财经工作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等问题。⑧但由于毛泽东在会议之初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使这次会议成为一次重要的政治会议。

注8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16页。“1953年6日毛泽东关于全国财政会议的议题和准备工作给陈云等同志的信:陈云、一波、富春同志:五月廿日开始的财政会议,应讨论些什么问题,请你们考虑一些,并在发开会通知中写进去,使各地有所准备。似乎预算问题,增薪问题,县区乡财政统一问题,地方财政和大城市财政问题,税收问题,五年计划问题,今年下半年经济安排问题,军费问题(杨立三应参加),均应有讨论,除由你们对每项问题准备方案外,各大区财委最好能在本月中旬召开一次财政会议,收集意见带来(已闻者如西南当然不要召开)。”

  在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前,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建国方针的理解各有不同,党中央内部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设想,就已经产生了意见分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建国方针是,“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里没有说明“恢复和发展生产”需要多长时间,也没有说明两个“转变”从何时开始,怎样实现。

  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实现新民主主义的阶段,然后再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阶段。他在1951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会会议的讲话明确表达了他的这个观点,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同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说:“我们必须努力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事业,使中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社会主义,我们不仅现在不搞,而且在最近十多年内是不搞的”。因此,“保存富农经济是一种长期的政策”;“工农业过早的国有化,集体化,是违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违反进步的,是反动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与这些思想相一致的具体主张是:在农村允许“四大自由”;城市实行“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新税制等。

  毛泽东的设想完全不同。他认为,从中国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2年,当工业化的蓝图即将付诸实施时,毛泽东提出,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要有一个纲领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那就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构思逐步成熟,明确提出,用10年~15年的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几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对于大多数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有些甚至根本不懂马列主义,而又急于过上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来说,毛泽东的设想极具吸引力,绝对受欢迎。

  高岗就是毛泽东这一设想最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这一。无论他在东北率先推行农业合作化也好,实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方针也好,或是对私人工商业实行改造的政策也好,无一不是在毛泽东的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刘少奇的主张格格不入,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是“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如果这种认识上的意见分歧也可以称之为“反对”的话,那么,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说高岗反对刘少奇是为了“篡党夺权”,不如说他是在极力捍卫毛泽东的建国思想。毛泽东说:对于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要推着他,拉着他走。高岗就是要帮助毛泽东去推、去拉,去实现毛泽东的意愿。

  1953年6月15日,财经会议开幕后的第三天,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来京参加财经会议的各大区负责人列席。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指出,这条总路线是“引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灯塔”、他从批判新税制入手,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等人“离开总路线的资产阶级右倾思想观点”,⑨从而打响了“批薄射刘”的第一枪,并把他与刘少奇的分歧公诸于全党面前。

注9《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81页。

  毛泽东这次讲话的部分内容,已在毛选第五卷发表。⑩下面是根据张明远当时的记录整理,供读者参考。

注10《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81页。

  过渡时期党的任务:

  过渡时期是共和国成立至社会主义基本完成,时间10~15年或更多的时间。少奇第一次讲,资产阶级寿命30年,现在看来,大约10~15年。

  过渡时期的任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工业化,工业比重超过农业,实现工业改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人口世界第一,但汽车、拖拉机、飞机、坦克,一辆都不能造,非常落后。现在究竟工农比重多大?是否达到28%?尚值得怀疑。解放以来增加了一些。但工业化总要达到70%才行。二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还不能出拖拉机,七年后才能出19000辆。此外还有对资本主义的改造。过渡时期究竟要多长时间,还得几年考验。

  概括地说,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在10-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⑾各方面的工作都不要脱离这个原则,否则不犯“左”倾的错误,即犯右倾的错误。

注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正式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89页。

  有人认为过渡时期太长了,发生急躁情绪。这就要犯“左”的错误。“左”的毛病是在基本建设、私人资本工商业等方面均有急躁情绪。

  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停留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犯右的错误。

  右的错误,第一是“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每天均在变动,如何确立?每天均发生社会主义因素,很难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如商业公私比重不断变化,今年下半年“立”,明年就不“确”了。变动时期的斗争是激烈的、深刻的,按其性质说比过去用枪炮还深刻。因为过去用枪炮只是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现在是彻底埋葬一切剥削制度的决战。第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虽无大错,但不明确、不妥当。年年走向,一直到15年还叫走向?走向就是没有达到。第三是“确保私有财产”。因为农村有些人怕冒尖,就提出这个口号,是不对的。

  恰当的提法是:“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提逐步过渡容易理解,手工艺亦如此。初步目标是基本上过渡,方法是逐步的办法。如何逐步过渡,对农业、手工业的概念容易了解。资本主义如何过渡?——社会主义因素可以逐年增长,不是几年不变,到了一定时期大变。即资本主义企业中社会主义因素逐年增长,商业每年攻,挤掉一些,使商业资本家走向工业,其店员由我们收容就业;对私人工业,两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增长的形式,特别是公私合营形式,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合作商业逐年增长。明年对大的私人企业要派干部直接抓。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学理论。我党的路线,基本上就是联共党史第九章的路线。

  关于资产阶级改造问题,毛泽东说:

  资产阶级的基本部分是可以教育的(资产阶级到社会主义有三部分,一是拖进来的,一是被打进来的,一是直接要求进来的)。基本部分,民主人士,是可以教育的,应该肯定。

  中国资本主义是产生在半殖民地,革命胜利前是反帝的,现在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下,受其领导并受个人监督的资本主义,即是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还有其很大的作用,需要与之联盟。但如不与之斗争,领导它,资本主义就会泛滥。对中国的资本主义,不能用没收的办法,即使对帝国主义资本也不能一律没收。中国的资本主义有可能逐步改造,直到消灭它。

  对资产阶级,不看作是敌对阶级是错误的,但不承认其可以改造也是错误的,对反革命阶级都可以改造,对资产阶级也可以改造。但不是必须用强迫的办法,几年社会主义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生产率大为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事实,正给资本主义树立榜样,使资本家愿意向这方面发展。对于资本主义工业与商业的处理与改造是不相同的,对工业如上所述;对商业,教育资方,加强店员工作是必要的,但是要挤掉它。

  资本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小生产者,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问题。

  对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有所不同,一视同仁”要有所解释,不同于大体相同之处。在此原则下解释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不是相等。兼顾。两利,目的在于消灭资产阶级。

  “有所不同,一视同仁”,是公私比较有不同,一是社会主义,一是资本主义;一为高级,一为低级;一是领导,一是被领导。二者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基本上作到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相同是可能的,必须的如果忘记这种可能,认为不可能,就是没有看到我们党的领导,把工人阶级分为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光荣的,一部分是倒霉的。私营企业如不与国营企业一样增产节约,工人福利就会没有,党也将分裂为两个。私人资本主义的数量其中工人店员380万人是不可忽视的(国营420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东西不能制造,如果此时想发野心,一脚踢开资本主义是冒险的,不对的。我们采取逐步改造政策,正是便于我们集中力量于重工业建设。

  政治上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胜使资产阶级不能不接受我们的领导,对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统一领导,克服政出多门的现象。

  这个问题,应集中在中央及各级党委领导,日常工作归统战部。

  接着,他批评了新税制:

  新税制有原则错误,路线的错误,违反二中全会,违反共同纲领,对资产阶级无所谓领导,完全平等,甚至并不平等,对资产阶级有利,对无产阶级不利,对大批发商有利,热烈拥护的是资产阶级,而且是热烈拥护,倒霉的是党,是合作社。对新税制要作很大的修改,对预算也必须作若干修改。


三、财经会议(二)批薄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