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秀山、郭峰发言经过

字数:3366

  1953年9月上旬,中组部向各大区组织部发出通知,会议议题为:

  1、关于抽调干部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重要厂矿工作问题;

  2、关于加强对干部的管理问题;

  3、关于审查干部的问题;

  4、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的问题。

  此外,还有研究一下关于干部的培训问题。

  参加会议的人员为各中央局、分局的组织部长、干部处长、各省市委组织部长。

  根据通知要求,东北局决定由组织部长郭峰率团参加会议;因现任干部处长新来不久,不熟悉情况,原干部处长李正亭(已调任东北财经部任副部长)也参加。

  在此期间,安子文几次给张秀山(东北局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打电话征求意见。张表示,郭峰会把意见带去,自己就不讲了。

  1953年9月7日晚,郭峰找张秀山(他正卧病在家)请示对这次会议有何意见,东北怎么发言。

  张秀山说:主要是要干部,需要中央帮助解决东北地区68项重点工程所需的干部。如果检查工作,东北发言要慎重,不要过分尖锐,最好让别的地区先说。

  郭峰问:这次会议要检查工作么?

  张秀山:会的。

  郭又问:若检查工作,有什么问题需要提?

  张秀山:我看就是调干部到工业方面晚了;农村整党中过分强调副作用;有人说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前我们党员没有标准,是错误的;另外,使用干部有不当,等等。究竟怎么讲,你到北京以后再到高岗那里去请示一下。

  1953年9月8日,由第三副书记张明远主持东北局开会(林枫已去北京,张秀山卧病),讨论去中组部开会所要准备的问题。主要是讨论68项重点工程缺少地级干部的解决方案,最后张明远总结。除干部问题外,他还说到,如果检查工作,东北应注意不要骄傲,安子文的错误缺点与薄一波不同,主要是组织工作业务上有些问题,调干部到工业方面晚了些,干部政策(管理)上可能有些问题。并说会议半个月不够,可能延长。

  1953年9月9日,郭峰到北京,住翠明庄招待所。第二天上午开预备会,领导小组成员有:刘少奇、朱德、饶漱石、李富春、胡乔木、习仲勋、杨尚昆。在去开会的途中,郭峰绕道到高岗处汇报请示。

  一见面,高岗很奇怪地问:“你来干什么?”

  郭峰:“来开组织工作会议,谈调干部问题。”

  高岗哼一声,没说什么。

  郭峰:“如果这次要检查工作,我准备对调干部到工业战线晚了些,农村整党中过分强调副作用的问题提提意见。”

  高岗说:“不提吧,解决不了问题”,“我看还是不提吧”,“有问题,叫别的地区讲,咱们不讲了,不解决问题。”

  关于富农党员的问题,他说毛主席有指示。说着,叫机要秘书董文彬找来文件给郭峰看,其中有中央文件,也有毛主席的电报。主席开始说对发展富农党员要慎重,后来的电报说不发展富农党员。

  郭峰一边看文件,一边听高岗说:“开始时秀山同意少奇的意见,和我争吵得很厉害,我说秀山糊涂。后来见到主席的电报,秀山才服气了。”

  开完预备会,郭峰又去请示林枫,林枫也说要慎重。

  1953年9月12日预备会议,安子文说,根据毛主席指示,他个人也要求,检查一下中组部的工作。要各地多作酝酿准备。

  会后,安子文说:“你给秀山打电话,再征求一下他和陈伯村的意见。郭峰只好再打电话转达安子文的要求,说如果你不能来京,书面发言也行。

  张秀山还是不想谈,说:有些意见过去都谈过了,不谈了。

  13日上午,刘少奇召集会议,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会议内容,并指出,第一次组工会是基本正确的,有某些不妥当的提法已纠正,或在此次会上加以纠正。他也谈到要检查工作的问题。

  会后,安子文亲自打电话给张秀山,说毛主席有指示,这次会议,中组部要检查过去的工作,要听取各大区的意见。他一再说:“你多年做党的工作,一定要对组织工作提出意见。”

  张秀山听说是毛主席的指示,才经过认真考虑,给安子文写了一封信,讲了八条意见。因为是他个人的意见,所以没有经过东北局的讨论,只是给张明远和凯丰看过,他们就个别地方提了点意见。这封信与9月下旬发出。

  1953年9月23日,在领导小组会上,饶漱石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说:主席一再指示,对中组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都应坦率提出,摆在桌子上,要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安子文也再次强调,要各大区认真酝酿,准备对中组部工作提意见。

  会后,郭峰向东北地区与会同志作了传达,又给张秀山打电话,除谈到调干部问题及中央将要调他(郭峰)去中组部工作外,再次请张秀山早日把意见写来。

  东北地区与会同志听了传达以后,一致要求认真检查总结经济恢复时期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后建设时期如何进行组织工作。

  这期间,郭峰和李正亭到高岗家汇报了会议情况,请示关于几个主要干部调动问题,问他对此次组织会议上检查工作问题有何指示。

  高岗说:“这件事,中央开会了,毛主席指示,要彻底检查与批判中央组织部的工作,一切都拿到桌面上来。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一切要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只要坚持原则,如何风浪也不要怕。”

  显然,由于毛主席发了话,高岗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但他还是没有多大的信心,又说:“你们的发言要认真准备,有把握的就说,没把握的不说;要有根据,不要被人家抓住小辫子。”“你们看能展开吗?我看不行,华东。西北大概可以讲讲。关于给工业调干部和厂长制问题,我已和富春同志谈过,要他去会上讲一讲。”他分析说,估计华东、西北可能提意见,华北西南不会提,中南在两可之间。最好由华东和西北来讲。

  9月底,郭峰接到张秀山和陈伯村的书面意见(张秀山提了八条,陈伯村提了四条),让他给高岗看后再转给安子文。

  1953年10月2日上午,郭峰去高岗家,谈了张秀山的书面意见和安子文要秀山来京参加组织会议,并问:有些已经改正的问题(如工人阶级半工人阶级问题)是否还提?还有,说薄一波同志有圈圈,纪律等问题,似乎不应当提。

  当时高岗正准备南下休假,心不在焉地一边听,一边翻阅着张秀山的书面意见。这时王鹤寿来谈工业计划问题,高岗随手把书面意见递给王鹤寿,并以商量的口气对王说:“秀山提的都是大问题,不提吧?叫秀山别提了。”王鹤寿看后也说,有关纪律问题和薄一波有圈子等问题,不应该谈。

  郭峰问:“秀山提到工人阶级半工人阶级问题是有关党的性质问题,是否可以这样提?”

  高岗说:“这与在延安起草党章时曾有‘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党’的提法之问是有思想联系的。当时我与林彪同志不同意,才改正了。”

  郭峰还觉得对富农党员处理问题根据不足,张秀山的信中提到安子文有一封给高岗的信可参看。他便向董文彬要来看了一下。

  最后,高岗对郭峰说:秀山的这个意见我就不看了。哪些该讲,哪些不讲,你和鹤寿一起商量吧……你告诉秀山,最好不要谈,我看这次会上展不开,可用大区与会同志名义谈,不要乱扣帽子,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他又对王鹤寿说:你去鞍山路过沈阳时和秀山谈谈,他若是谈,在富农党员问题上也要作自我批评才有说服力。

  郭峰随即打电话向张秀山汇报了情况,并说王鹤寿去鞍山路过沈阳时会和他详谈。张秀山说他马上要到北京开粮食会议,他的书面意见暂时不必转给安子文了。

  1953年10月9日,张秀山到北京,因郭峰正在开会,由李正亭向他简单谈了会议情况。当张秀山得知高岗没有看他的书面意见时说:“算了,算了,不写了,当面谈吧。”

  1953年10月10日召开大会,安子文发言,对八年来的组织工作作了检讨。11、12日两天分组讨论。

  东北地区大多数与会者对安子文的发言不满意,认为缺乏政策性、思想性。

  小组会后,郭峰向张秀山汇报了大家对安子文发言的意见,再次建议他最好不讲;要讲的话,也要少讲些。张秀山表示同意,并说要找安子文谈谈。

  1953年10月13日晚领导小组讨论大会发言问题时,提到张秀山的发言。饶漱石说:秀山已同我和子文谈过,就不准备在大会上讲了。我已同意秀山不讲了。

  刘少奇说:我听子文同志讲,秀山同志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可以让他在大会上讲讲嘛。

  饶漱石:秀山说他是来开粮食会议的,要赶着回去布置。

  刘少奇:不要紧,只要他来讲一个钟头就可以了。不会误了什么。

  饶漱石当即让郭峰转告张秀山准备明天发言。但会议结束时饶又对郭说:你不必去了,还是我自己给他打电话吧。

  当晚七点左右,郭峰去张秀山住处,说领导小组会议决定要你明天发言。在发言前,你是否先找少奇同志谈谈?

  这时接到电话,说饶漱石要来,郭即辞出。饶漱石向张秀山传达了领导小组会的意见,让他准备明天再会上发言。

  不一会儿,郭峰接到张秀山的电话,说毛主席找他们谈话,马上就得去。

  直到夜里12点左右,张秀山才回住处,郭峰和赵德尊即去询问情况。

  张秀山说:主席找参加粮食会议的部分同志谈粮食问题和农村互助合作问题。会后我向主席请示:说安子文和少奇要参加组工会并发言,问他有什么指示。

  主席问:你准备讲些什么?

  张秀山谈了自己准备的意见(已由八条压缩成五条):

  1、认为中组部在对于共产党员可否剥削这一重大问题上,曾发生过动摇;

  2、在关于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问题上,也曾发生过动摇;

  3、中组部对检查执行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抓得不紧;

  4、对保障党的严肃性、纯洁性重视不够;

  5、关于安子文同志的思想方法问题。

  并就这几个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毛主席听后说:“你的意见很好,我支持你,你可以去讲。但游戏问题是属于少奇同志的,你可以先和少奇同志谈谈,少奇同志会作自我批评的。”

  赵德尊说:既然主席要你讲,你就讲讲吧。

  郭峰和赵德尊都说到,最好先找少奇同志谈谈。

  张秀山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说吧。

  回顾张秀山和郭峰发言的经过,可见他们的发言不是高岗布置的,高岗甚至对组工会不抱什么希望;他事先没有看过他们的发言稿;他们发言时高岗根本不在北京。相反,是安子文再三催促张秀山提意见,并对刘少奇说这些意见“基本是正确的”;刘少奇也坚持一定要张秀山在会上去讲;最后是毛泽东支持并鼓励张秀山去会上讲。


六、组织会议(二)张秀山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