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王国”出中原

字数:1022

从海拔500~400米的陶寺大邑,向东南过黄河,山地丘陵连绵起伏,其间的河谷盆地降至海拔300~100多米。这就是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中原腹地。

如果论险峻秀美或“养眼”度,中岳嵩山至少在著名的“五岳”中排不到前面去。独拔头筹的是它在东亚大陆上卓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大家熟知的中国地形图上,除了高耸的青藏高原外,巨大的中国版图基本上是由西北的棕黄(第二阶梯)和东南的青绿(第三阶梯)两大板块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五岳平均分布于两大板块:北岳恒山和西岳华山位于棕黄板块,东岳泰山和南岳衡山位于青绿板块,而中岳嵩山,正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在黄河即将冲出黄土高原的地方,嵩山像一座灯塔,引导着她奔向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以1500余米高的嵩山主峰为中心,其北的太行山、王屋山,其西北的中条山、崤山,其西的熊耳山,其西南的伏牛山等2000米左右的诸山脉,围起了一个坐西北朝东南的小座椅,东边则是河道与若干大泽形成的断续的隔离带,形成了一个“地理王国”。

从地理大势上看,这把座椅绝不封闭。太行、王屋雄峙黄河北岸,伏牛分割淮河与长江水系。其间各山脉之间,中国古代四渎中的河、济、淮三水及其支流呈放射状外流。这些河流及其支流组成了密集的水路系统,连通中原腹地内部及周边区域,形成交通枢纽。

以嵩山为中心的“座椅”地势

环嵩山区域地形三维图

中原腹地的地理地貌(张海 2007)

向南。由中原腹地南下至南阳盆地,即可到达汉水的支流白河进入长江水系。由颍河、汝河入淮河向下,则很容易地进入长江下游;由白河入汉水向下,则可顺利抵达长江中游。

向北。黄河以北,有沿太行山脉东侧连接燕山南北一带的通道、沿其西侧的晋中盆地连接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内蒙古中南部的通道。中原腹地恰好位于这两大通道的南端,是两者的交汇之地。

向东向西。中原腹地也正位于以西的关中平原和以东的海岱地区之间,是与东西双方保持紧密的交通联系的重要孔道。向东由黄河、古济水、淮河可达黄河下游;向西由黄河、涧河河谷过三门峡、函谷关可达关中甚至更西的地区。

同时,与南方水系相关联的生态环境,和以黄土地带所代表的黄河水系的生态环境,也在嵩山南北一带相交错。丰厚肥沃的黄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造就了适应旱作农业甚至多种经济的温床。“座椅”内,不同水系间的分水岭多为低山,河流谷地与山间盆地相连,便于交通。古文化遗址就往往分布在河畔的黄土塬或河流阶地上,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多有交流。

这就是中原腹地。

人们常形容整个中国版图是一把坐西北朝东南的大座椅,座椅内山地高原和平原丘陵区的交界处,又形成了中原腹地这把小座椅。有学者称之为“嵩山文化圈”[51]。这样的生态环境边缘地带,也正是文化板块的碰撞交汇处。高度发达的文明,往往就是这种碰撞交汇的结晶。最早的“中国”也就诞生在这里。


二 嵩山的动向两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