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礼器的讯息

字数:977

第一部分“陶寺的兴衰”已介绍过陶寺铜铃,它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复合范铜器。它的出现,说明中原地区在龙山时代已掌握了复合范铸造工艺,为青铜礼器群的问世准备了技术条件。数年前,陶寺又发现了一片含砷的铜容器(盆?)残片,表明此时陶寺都邑已经使用铜容器。这件铜器并非大墓的随葬品,是否属礼器尚难遽断。即便其属于礼器,也与后来三代王朝以酒器为主的青铜礼器群没有承袭关系。

王城岗铜器残片

王城岗铜片出土情况

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带则陆续发现了铜礼器的蛛丝马迹。

1980年,在王城岗遗址小城之西城内的灰坑中发现了一片青铜器残片。该灰坑的时代属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第四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050~前1994年[123],此时的王城岗小城和大城均已废弃。铜片不大,只有5、6厘米见方。薄壁,略呈圆弧状,下部有转折。发掘者比照王城岗出土龙山文化陶鬶的形制,推测应为铜鬶的腹与袋状足的残片。经冶金史专家分析检测,可知该铜片系由锡铅青铜铸造而成[124]。

龙山时代能够铸造出铜容器,还是超出了当时学界的认知范围。随后即有学者对王城岗铜容器残片的出土层位和时代,以及龙山时代是否能铸造出较为复杂的袋足铜器提出质疑[125]。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学家也没有再发掘到龙山时代的铜容器,哪怕是残片。但多数学者认为,王城岗出土铜器残片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用复合范法铸造的容器之一。北京大学朱凤瀚教授评价道:“它不可能是青铜铸造业刚刚产生时期的制品,而是青铜铸造业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后,趋于成熟的标志。”[126]

直到二十年后的2000年,新砦遗址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内壕以内的“新砦期”地层中,发现了一件残长8厘米多、形似镰刀的铜片。笔者有幸在这件铜器出土后不久即在新砦观摩过。第一眼的印象就是,这显然是鬶或盉类酒器的流部(倾酒的槽或管)残片。经分析测试,这件铜器系红铜铸造而成[127]。

这样,依据当前的年代学认识,试排列东亚地区最早的几件复合范铜铸件的年代如下:

陶寺中期砷铜容器(盆?)残片——公元前2100~前2000年;

陶寺晚期红铜铃——公元前2000~前1900年;

王城岗龙山后期锡铅青铜容器(鬶?)——公元前2050~前1994年;

新砦“新砦期”红铜容器(鬶、盉?)——公元前1850~前1750年。

新砦铜器残片,显然是鬶或盉类酒器的流部

新砦出土陶盉

众所周知,目前所知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年代约公元前3000年。此后的铜制品多为器形简单的小件工具和装饰品等生活用具,锻、铸均有,红铜、黄铜、砷铜和锡铅青铜互见,而不见容器和兵器。制造工艺处于初级阶段,尚未熟练掌握合金比例,不懂得复合范铸造技术。

如果把这个阶段称为“铜石并用时代”[128]的话,那么我们从陶寺、王城岗和新砦的上述发现中,显然已看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曙光。


从围垣到环壕古书中“挖”出铜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