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陕南地区的抗清斗争

字数:2036

在陕南汉中、兴安地区的抗清武装力量主要有孙守法、武大定等为首的明旧将反清武装和贺珍、刘体纯等领导的大顺军余部,还有当地农民抗清军,活动在秦巴山区。

顺治三年二月,贺珍在武功与清军何洛会激战失利,退入汉中,屯扎在紫阳一带。五月十八日,贝勒尼堪率清军由栈道南下,破鸡头关(在今褒城境内),直逼汉中。五月二十五日,贺珍退至西乡县子坪,贝勒尼堪派鳌拜、马喇希等率清军追击,贺珍遂远走四川夔东大宁、大昌等地。

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蔺养成、王进才、牛有勇等与南明总督何腾蛟联合抗清后,因南明隆武小朝廷政治腐败,虽然打着抗清旗号,却不敢与清军直接交锋。同时,对农民军“假以封号”,目的是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小朝廷,相机瓦解大顺农民军。顺治二年冬,刘体纯、袁宗第等摆脱南明小朝廷的控制,北上陕西,欲与贺珍会师。刘体纯、袁宗第等率部由长沙北上,十一月十五日到达荆门,十八日又至襄阳。三年二月,进攻河南邓州、内乡,三月抵达陕西商州(今商州市)。时贺珍围攻西安已经失败,退入陕南,于是刘体纯、袁宗第等又南下郧西,渡汉水,占领兴安,直趋汉中,寻求与贺珍会合。由于贺珍此时已走巴东,刘体纯等又“由西乡、盐厂,走太平,……攻拔达州城,奔巫山、巴东诸邑”[1],十一月与贺珍会合。刘体纯、袁宗第、贺珍的会师,是夔东十三家中最早的三家。顺治四年(1647年),王光兴率军自湖北房县、竹山南下夔东。顺治五年(1648年)郝摇旗北走彝陵,进入夔东地区。大顺军李过、高一功在湖南湘西与堵胤锡联合后,转战广西,再由湘黔边界,进入施州卫(今湖北恩施),李过、高一功先后死去。顺治八年(1651年),李过之子李来亨率部进入夔东。自此,大顺军余部集中在夔东地区,他们联合当地的摇黄农民抗清军,组成了夔东十三家,控制了北起房、竹,南至巴、巫,西达万县,东止施州卫,沿川楚边境,包括现在神农架在内的广大地区。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夔东十三家,坚持抗清,历时18年,到康熙三年(1664年),才被清廷镇压。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由于清廷加强了陕南的防守,它的活动虽然没有在陕西境内进行,但也严重地威胁了清廷在陕西的统治。

清军入陕以后,陕南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各地反清斗争不断发生。清驻防兴安参将康安国采取“破寨杀良”的残酷镇压手段,企图消弭群众反抗斗争,结果引起群众更强烈的反抗。石泉县农民刘震时、刘光宸杀死主簿胡孟遴,紫阳县农民王加祚等捆绑知县,押解到抗清军军营。人民群众对大顺军余部和明旧将的抗清斗争给予广泛支持,据记载:“自旬阳抵汉一带寨民,俱已助贼,声势相倚,不下数万。”[2]顺治五年三月,农民抗清军扫地王李奎等在镇安魔王坪、云盖寺、黑窑沟、张明寺、椒沟、米梁寺等地抗清,南出汉阴、兴安、旬阳;北至秦川蓝田、汉川泥峪。四月六日,清总兵任珍率军从魔坪东剿,李奎失败,抗清军溃散。

孙守法围攻西安失败后,退至兴安地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孙守法受南明唐王封为伯,他打着抗清复明的旗帜,自称总督五省都督,四处张贴广告,采用南明隆武年号,委派地方官员,重新建立兴安南明地方政权。顺治三年四月,他联合了进入兴安地区的刘体纯、袁宗第大顺军以及姚科为首的当地农民抗清武装,把兴安城团团围住。兴安塘报不通,救援无兵,危在旦夕。五月三十日,孙守法、刘体纯、姚科攻破州城,全歼守城清军,杀死清参将康安国、尤都司,俘虏清袁、杨两守道及石泉知县等,占领兴安州城。十一月,清总兵任珍率军往兴安镇压。十一月十二日,孙守法在距兴安州城60里的贺家坝附近,对清军进行了英勇阻击。时刘体纯、袁宗第等率大顺军已经离开兴安去巴东,孙守法寡不敌众,十四日,清军大队抵城下,孙守法主动撤离兴安州城。顺治四年三月,清将王平率军围剿孙守法抗清军,先后攻破荞麦山、板桥,杀死抗清军首领胡向化,四月八日,围困南山椒沟,伏兵深林,以轻骑诱孙守法出,孙守法拼死抵抗,执铁鞭格杀百数十人,力竭战死。

固原抗清军武大定在豪格的围剿下,转战陕南,在川陕交界四川通江、太平及陕西西乡、紫阳等地,倚恃大巴山山险,进行抗清活动。顺治四年春,武大定在紫阳县权河一带,攻克寨堡。总兵任珍率清军进剿,武大定抢渡权河,屯扎仁河。孙守法部属覃远、覃一纯、王家祚、许不惑、贾三聘、贾鹗给予接应。五月,武大定在库刀溪、毛坝关三十六盘等地与清军激战失利,退入秦蜀交界,史载他“倚恃山险,假名秦王四子,潜称年号,伪封爵职,纠合众人”。五年二月,武大定又至宁羌县八庙河一带,被清军游击张德英等阻截,武大定退入四川,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兴安伯孙守金在紫阳县洞河板场寨,联络南明总兵覃琦、张木沟,副将贾明紫等,据险抗清。四月,陕西巡抚马之先会同兴安镇总兵赵光瑞赴紫阳镇压孙守金,大战于汉江边鹞子崖,孙守金败,覃琦投降清军,孙守金被清军围困数月之久,次年才率部突围。

顺治六年(1649年),商州游民何可亮组织杆军,扎营于洛南,向北出没在渭南沿山一带,向南转战于商洛、兴安之间。一月,何可亮率杆军出蓝田、汤峪、箭峪等处,直逼西安。十月,杆军又在大峪口大败清军,阵斩游击李汝登、都司段勋等。七年十二月,何可亮进攻兴安,结果被清总兵任珍击败,何可亮牺牲。杆军何柴山部在洛南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顺治八年,清陕西抚标陈明顺会同河南清军,东西夹攻杆军。何柴山在黑和尚寺战败,四月二十七日,投入程福亮为首的烂布袋营抗清军。程福亮叛变投清,八月四日,设计诱捕了何柴山,押解清营,杆军抗清斗争失败。

陕南抗清斗争高涨,引起清廷恐慌,清廷为了尽快地消灭抗清军,绥靖地方,顺治四年,在兴安州城增设兴安镇,设总兵,增兵1500人,同年又增设宁羌营游击,增兵400人。五年、六年又大量增兵,命固山额真库鲁克等进驻汉中,又调平西王吴三桂移驻汉中。清军大军压境,自顺治九年孙守金失败后,陕南抗清斗争进入低潮。


一 贺珍、孙守法围攻西安三 陕北王永强起兵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