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陕北王永强起兵反清

字数:1226

顺治五年、六年,全国抗清斗争出现新高涨,各地农民抗清斗争不仅人数多,规模大,而且分布更加广泛。声势浩大的农民抗清斗争,推动了一些降清的明朝将领倒戈举义,反抗清朝。在南方,顺治五年二月,江西降清明将金声桓等倒戈抗清,收复了江西大部分地方。同年降清明将李成栋在广东倒戈抗清,占领广州,控制了广东。在北方,山西大同总兵官姜瓖与东南相应和,倒戈抗清。姜瓖,原明大同总兵,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姜首先迎降,多尔衮入关,姜又投降清朝。姜瓖虽然反复无常,但他是明末以来很有实力的边军大将,非一般民间武装可比。他的起兵是李自成失败后北方第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抗清大举,对清廷的震撼比两年前贺珍孙守法围攻西安更甚。清廷的反应也是空前的: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在入关后唯一一次亲率大军出征,就是前往大同镇压姜瓖。

姜瓖虽然败死,但在他反清期间,山陕明朝遗臣宿将,纷纷起兵响应。万练攻陷偏关、宁武、保德,刘迁攻占代州、五台,太原清军已陷入重围,李虞夔、白璋、张万全等攻占平阳、蒲州和解州。陕西也再掀抗清高潮:王永强占据延安,刘登楼占领榆林,山陕一带抗清斗争连成一片。

顺治六年二月,延安参将王永强起兵叛清,攻克延安、榆林等19州县,杀死清延绥巡抚王正志、靖远道夏时芳等,俘虏鄜州(今富县)道台王希舜、延安知府宋从心、邠州知州李方征等。宜君县知县贾士璋阖门自缢,总兵官沈朝华、中部知县许襄逃遁,榆林道员孙士守、洛川知县左射斗投降抗清军。缴获各属所有贮库银两、粮草军火器具,烧毁各衙门宗卷,开狱放囚,严重地破坏了清朝在陕北的封建统治秩序。王永强又“将延属抚镇道府州县营堡文武衙门,俱各伪委官员”,建立了抗清军的地方政权。王永强抗清军控制了榆、延地区,向北发展到沿边,向南至渭北一带。王永强北上进攻花马池(今宁夏盐池),沿边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南下关中,军次蒲城。王永强的部将刘大英率千余人破金锁关,占领同官城(今铜川市),又至耀州(今耀县),抗清斗争声震全陕。

清廷为扑灭这场抗清烈火,急调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墨勒根虾、汉羌镇总兵张天福、兴汉镇标游击盛嘉宝等各统马步兵,三月十三日,分别由黄龙山、澄城县、同官县三路进军陕北,在洛川、鄜州会合,北攻延安。三月二十九日,吴三桂在耀州打败刘大英,攻占同官、宜君。四月九日,吴三桂率清兵围剿蒲城王永强部,抗清军退走陕北。五月二十四日,清军墨尔根李国翰部进攻延安,王永强北撤绥榆。八月,吴三桂占领延绥镇城,抗清军在安塞、清涧失利。十月,王永强北走三边,吴三桂占领榆林城。十二月,王永强部将刘登楼、任一贵、谢汝贵等撤出榆林后,在定边、镇西协一带继续抗清,吴三桂派兵围剿,刘登楼、任一贵等兵败牺牲。陕北王永强抗清军基本被消灭,吴三桂遂得以分兵入晋,前去镇压大同姜瓖。

王永强抗清军失败后,余部仍坚持斗争,其部将高友才占据府谷;刘相国、刘奎、何秉元等在宜川县八郎山、石川堡、史家河等地活动;刘弘才乘清军主力集结在延绥,率众数千在北山结营安寨,经常出没在蒲城、富平、泾阳、三原、同官、耀县、韩城、合阳等县。顺治七年十一月,吴三桂攻占府谷,高友才被杀。十二月,刘相国在八郎山兵败被捕,押解到西安凌迟处死。刘弘才在保安战役中失败,北走甘肃,顺治八年七月,在合水县遭捕杀。至此,陕北地区抗清军完全被镇压下去。


[1]李馥荣:《滟囊》卷3,《张献忠据成都》,清道光间刻本。

[2]《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上,第75页。


二 陕南地区的抗清斗争第十七章 宋金元时代的陕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