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和世㻋之乱与天历之乱

字数:3201

更有甚者,有元一代因汉法、“祖制”、回回法并用,从官吏任免到皇位继承都没有一定之规,导致了种种社会失范现象,所谓“无制度”之害甚于“恶制度”,元代可谓典型。而元代陕西也深受其害。官场倾轧姑且不论,仅皇族内讧给陕西社会造成祸害的就有数起。如:

周王和世㻋之乱 和世㻋是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当初平定阿难答篡位之乱,本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发难,大功告成后才迎立其兄海山为武宗。即位之初兄弟有约:兄终弟及,叔死侄继。于是武宗死后,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仁宗。然而仁宗却没有如约立自己的侄儿、海山的儿子和世㻋为皇太子,而是立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即后来的英宗),封侄儿和世㻋为周王,就藩云南。又以中书左丞相秃忽鲁、大司徒斡耳朵、中政使尚家奴、万户勃罗、翰林侍讲学士教化等为周王府官属,随赴云南。这些人显然与周王一样,是不得志而被排挤出朝的。

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和世㻋一行途经陕西延安,秃忽鲁、教化等发开了牢骚,认为仁宗失信,是由左右挑拨使然,周王不该去云南,而应该回京当“皇太子”。于是教化从延安到奉元,要求陕西行省向朝廷转达他们的要求。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这时恰好也有一肚子怨气:他原来在京为太师,权臣铁木迭儿夺其位,把他贬到陕西行省。他正想寻机报复,教化一说,两人便决定共同起陕西兵马向中央发难。于是教化、阿思罕串联了其他陕西官员如行省平章塔察儿、行台御史大夫脱里伯等,尽发关中军队,分道由潼关、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进攻河南、河东等地。

然而,塔察儿和行台御史中丞脱欢等却另有打算,他们表面上附和阿思罕等,实际上却企图寻机“平乱”。陕军进至河中后,他们突然在军中发动反正,袭击并杀死阿思罕、教化及其随从,随即又来捉拿和世㻋。和世㻋闻讯自延安北逃,塔察儿率陕西军追来。这时以察阿台为首的蒙古西北诸王,自阿里不哥、海都以来一直与元帝国中央政府不和,时叛时服,得到和世㻋有难的消息后便赶来解救,在陕北塞外击溃陕西追兵。于是奉和世㻋西行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北诸王均尊之为主,形成了一股与大都对抗的势力。

和世㻋之乱为时仅数月,而陕西行省内部平章杀丞相,内讧惨烈,又与西北诸王交兵,损失是惨重的。

天历之乱 和世㻋北逃后四年即延祐七年(1326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英宗。这时仁宗一派的君臣仍害怕武宗一系夺位,于是将武宗的另一子、和世㻋之弟图帖睦耳贬至海南。至此,武宗二子一南一北都被赶到边荒之地。然而仁宗一系也未能长久,英宗在位仅三年,便在南坡之变中身亡。继立的泰定帝出于忽必烈太子真金一系,在仁、武二宗之间摆出一副中立的姿态,于是把图帖睦耳从天涯海角的流放地召回,封为怀王,就藩建康(今南京市)。

到了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于出巡时死在上都开平。八月,留守大都的权臣燕铁木儿发动政变,逮捕平章政事乌伯都剌等一大批臣僚,宣布还位于武宗之子。而武宗二子中,和世㻋本该是太子,但他远在漠北不及赶来,于是燕铁木儿便就近迎立图帖睦耳。图帖睦耳一面在大都即位,并改元天历,一面声明皇位本应属哥哥和世㻋,他只是代理皇帝,准备派人去漠北迎和世㻋来大都后就让位。同时,泰定帝的另一权臣倒剌沙则在上都拥立泰定之子阿剌吉八为幼主,改元天顺。于是大都、上都各立一帝,互指对方为叛逆,双方展开大战。而全国各行省或效忠于上都,或效忠于大都,也纷纷卷入战争,战火迅速燃遍南北。而这时和世㻋也在漠北宣布自己是皇帝,并将应弟弟图帖睦耳(和世㻋宣布图帖睦耳为“皇太子”)之邀回大都继位。

于是在这一年间,元朝出现了两个朝廷(大都、上都)、三个皇帝(和世㻋两兄弟与阿剌吉八)、三个年号(致和、天历、天顺),大元帝国陷入了空前的内乱之中。

而陕西行省由于12年前出兵追捕和世㻋时已与武宗一系结下仇,因此这时便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上都一边。当图帖睦耳即位后,曾传召陕西行省平章探马赤与行台侍御史马札儿台入都,两人都拒不奉召。图帖睦耳又派前任陕西行台御史剌马黑巴颁即位诏书于陕西,然而剌马黑巴一入陕,便被陕西当局抓起来绑送上都处死。这时河南行省内部经过一番残杀后拥护大都的一派控制了局势,图帖睦耳便令河南军在潼关、湖广行省军在武关布防,准备进攻陕西。同时任命也速台儿行枢密院事于汴梁,指挥对陕作战。

这年九月,陕西军首先发动进攻,陷河中府,劫行用库钞1.8万锭,杀同知府事不伦秃。但不久便被击退。陕西军不甘心,很快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攻势。靖安王阔不花率南路陕军攻破潼关,击败和世㻋的部将万户孛罗,占领陕州及豫西各地。陕西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则率北路陕军从大庆关渡黄河再破河中府,擒杀守官,大败大都方面的河东前线指挥万户彻里帖木儿,河东(今山西省)一路官吏皆弃城而逃,也先贴木儿尽更以陕西官员。

十月间,大都方面兵围上都,已胜利在握,而忠于上都的陕西行省、行台却仍执迷不悟,连续两次焚毁诏书,囚杀使者,并继续发动进攻。大都方面手忙脚乱,又调江浙行省兵增援河南抗拒陕军,并令河南行省军退守虎牢关。十月十三日,上都宣布投降。而陕西军的攻势却更加猛烈。十八日,陕军攻入虎牢关,进至巩县黑石渡,河南行省军全面溃败,军储辎重悉为陕军所夺。河南行省向大都告急。在这前后,铁木哥率领又一支陕军攻克武关,击溃大都方面的湖广行省军万户杨克忠等部,一直攻到襄阳,克之。

直到十一月间,陕西军仍然节节胜利,北路也先帖木儿横穿河东,已打到河北的武安。中路阔不花一军打到了汴梁城下。到这时上都的败报传来,北路陕军失去作战目的,被迫在武安一线向大都方面投诚。河东一路州县也纷纷杀陕西所署官吏,归附大都。中路、南路陕军在进至汴梁、襄阳一线后得知上都失败,皆引兵撤回。事平后,大都方面处死也先帖木儿,而“陕西行省、行台官焚弃诏书,坐罪当流,虽经赦宥,永不录用”[34]。

这时,站在上都方面作战的各行省见大势已去,大多停止了抵抗,惟独四川行省的囊加台仍然称兵作乱,并于1329年(天历二年)二月间进兵陕南,攻至金州(今安康市),据白土关(今平利县东与湖北交界处)。已经投降了大都方面的陕西行省又转过来对付川军,双方在陕南交战,川军败走。直到四月间囊加台在四川投降,天历之乱才最后结束。

天历之乱中陕军虽因投错了主而终告失败,但在军事上则一直处于进攻态势,陕军三路统帅也先帖木儿、阔不花与铁木哥都打得颇为出色,河南、湖广、腹里(河东)、江浙的军队都纷纷败在陕军阵前,充分显示了宋元时代陕人善战的特长。但是这却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皇位争夺战。在战争中除了后期川军曾攻入陕南之外,陕西境内并未直接受到敌军的蹂躏,然陕西人民枵腹供军,陕西士兵冤死关东,陕人付出的代价仍然极为惨重。特别是这次大乱期间陕西恰逢宋元时代最严重的旱灾,从泰定二年(1325年)直到天历元年(1328年)整整四年未下透雨,“大饥,民相食”;“陕西诸路饥民百二十三万四千余口,诸县流民又数十万”;“饥馑荐臻,饿殍枕藉,加以冬春之交,雪雨愆期,麦苗槁死,秋田未种,民庶遑遑,流移者众”[35]。在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统治者竟不顾人民死活,只知打内战、抢皇位,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实在是无以复加了。而这几次战乱中行省可以调兵遣将,支持甲帝,反对乙皇,攻击丙省,抗御丁军,割据混战,对抗朝廷,也充分显示了在传统封建社会里地方事权过于集中所造成的严重弊病。从宋到元的地方集权趋势,至此物极必反了。

和世㻋之乱与天历之乱图(张慎亮绘)


[1]此前一个月曾立燕京行省,但旋即罢废,其辖区改为中书省直辖。

[2]《元史》卷60《地理志三》:“金州,……宋升为金房开达四州路。”从史实上看,这已不是所谓只管军事的路了。

[3]《元史》卷108《诸王表》。

[4]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引,黄永年点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5]《元史》卷91《百官志七》。

[6]《元史》卷163《李德辉传》。

[7]《元史》卷60《地理志三》。

[8]《元史》卷159《商挺传》。

[9]《元史》卷163《赵炳传》。

[10]《元史》卷7《世祖纪四》。

[11]《元史》卷163《赵炳传》。

[12]据《元史》卷108《诸王表》及卷14《世祖纪十一》。而据拉施德《史集》,则说是第三子即幼子。见《史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3—284页。

[13]《元史》卷159《商挺传》;卷108《诸王表》。按:据《史集》第二卷382页推算,阿难答时年约12岁。

[14]《元史》卷108《诸王表》;卷14《世祖纪十一》。

[15]《元史》卷159《商挺传》;卷163《赵炳传》。

[16]拉施德:《史集》第二卷,第379—382页。

[17]夏鼐:《元安西王府址和阿拉伯数码幻方》,《考古》1960年第5期,第24—27页。

[18]《元史》卷14《世祖纪十一》。

[19]拉施德:《史集》第二卷,第382页。

[20]诸书多谓月鲁帖木儿袭封乃英宗所允,此乃据《元史·诸王表》“至治三年封”而言。实则是年八月南坡祸作,泰定帝继立后当年并未改元。故“至治三年封”者,乃泰定帝所封,非英宗封也。泰定帝对阴谋者先赏后诛,过河拆桥,皆在当年内。详见《元史》有关纪、传。

[21]《新元史》卷114《忙哥剌传》。

[22]《新元史》卷183《王思诚传》。

[23]王:《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85《论关陕事宜状》,四部丛刊本。

[24]郑鄤:《峚阳草堂文集》卷一二《敕封文林郎扬州府推官浒北王君暨元配敕赠孺人张氏合葬墓志铭》民国二十一年活字本:“泾阳之有王旧矣,故老相传所号金牌王也。”

[25]佚名:《昭忠录·曹友闻》,中华书局,1985年,第3页。

[26]拉施德:《史集》卷2,第379页。

[27]冯梦龙:《古今小说》卷18《杨八老越国奇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58页。

[28]《元史》卷174《姚燧传》。

[29]《元史》卷170《畅师文传》。

[30]《元史》卷170《王利用传》。

[31]《元史》卷180《赵世延传》。

[32]《元史》卷66《河渠志三》。

[33]《元史》卷175《张养浩传》。

[34]《元史》卷32《文宗纪一》。

[35]《元史》卷31至33,《明宗纪》;《文宗纪一、二》。


四 元代陕西社会第九章 从混乱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