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附录
三、《花间集》词人传记资料
温庭筠
刘煦《旧唐书》卷一九〇《文苑传》下《温庭筠传》:温庭筠者,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大中初应进士,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徐商镇襄阳,往依之,署为巡官。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广陵,心怨令狐绹在位时不为成名。既至,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久不刺谒。又乞索于杨子院,醉而犯夜,为虞候所击,败面折齿,方还扬州诉之。令狐绹捕虞候治之,极言庭筠狭邪丑迹,乃两释之。自是污行闻于京师。庭筠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间雪冤。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子宪,以进士擢第。弟庭皓,咸通中为徐州从事,节度使崔彦鲁为庞勋所杀,庭皓亦被害。庭筠著述颇多,而诗赋韵格清拔,文士称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九一《温皇甫二李姜崔传》附《温廷筠传》:彦博裔孙廷筠,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然薄于行,无检幅,又多作侧辞艳曲,与贵胄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数举进士不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令狐绹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绹。绹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绹两置之。事闻京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本名岐,字飞卿。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温庭筠》: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多为临铺假手。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后中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举进士,数上又不第。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绹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绹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讥绹无学。由是渐疏之。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询之,已占授八人矣。执政鄙其所为,留长安中待除。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唐夫举进士,有词名。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又《采茶录》一卷,及著《干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炮非炙,能说诸心,聊甘众口,庶乎干子之义欤!”并传于世。
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蒋凝,江东人,工于八韵,然其形不称名。随计途次襄阳,谒徐商相公,疑其假手,因试《岘山怀古》一篇。凝于客次赋成,尤得意。时温飞卿居幕下,大加称誉。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温宪,先辈庭筠之子,光启中及第,寻为山南从事。辞人李巨川草荐表,盛述宪先人之屈。略曰:“蛾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
又:温庭皓,庭筠之弟,辞藻亚于兄,不第而卒。
又: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又“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皆脍炙人口。温飞卿任太学博士,主秋试,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
又:周繁,池州青阳人也。兄繇,以诗篇中第。繁工八韵,有飞卿之风。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时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泥含毫久之。时有老吏在侧,因讯之升黜,对曰:“舍人合为责辞,何者?入策进士,与望州长马一齐资。”坦释然,故有“泽畔长沙”之比。庭筠之任,文士诗人争为辞送,惟纪唐夫得其尤。诗曰:“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又见《太平广记》卷一八二引)
又: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宗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曰:“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杜豳公自西川除淮海,温庭云诣韦曲杜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豳公闻之,遗绢一千匹。吴兴沈徽云:“温舅曾于江淮为亲表槚楚,由是改名焉。”庭云又每岁举场多借举人为其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施铺席授庭云,不与诸公邻比。翌日,帘前谓庭云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又见《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唐裴晋公度,风貌不扬,自撰真赞云:“尔身不长,尔貌不扬。胡为而将?胡为而相?”幕下从事,逊以美之,且曰:“明公以内相为优。”公笑曰:“诸贤好信谦也。”幕僚皆悚而退。李洸者,渤海人,昆仲皆有文章。洸因旅次至江村,宿于民家,见覆斗上安锡佛一躯,洸诡词以赞之。民曰:“偶未庆赞,为去僧院地远尔。”洸曰:“何必须僧,只我而已。”民信之,明发随分具斋餐炷香虔诚,洸俯仰朗称曰:“锡镴佛子,柔软世尊。斗上庄严,为有十升功德。”念“摩诃波若波罗蜜”。又赵璘员外为裴坦相汉南从事。璘甚陋,裴公戏之曰:“赵公本不丑,孩抱时,乳母怜惜,往往抚弄云‘作丑子,作丑子’,因此一定。”赵公大咍。薛侍郎昭纬气貌昏浊,杜紫微唇厚,温庭筠号“温钟馗”,不称才名也。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吴兴沈徽,乃温庭筠诸甥也。尝言其舅善鼓琴吹笛,亦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制《曲江吟》十调,善杂画,每理发则思来,辄罢栉而缀文也。有温者,乃飞卿之孙,宪之子。仕蜀,官至常侍,无它能,唯以隐僻绘事为克绍也。中间出官,旋游临邛,欲以此献于州牧,为谒者拒之。然温氏之先貌陋,时号“钟馗”。之子郢,魁形,克肖其祖,亦以奸秽而流之。
《新唐书》卷二〇三《李商隐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尚书故实》:会昌毁寺时,分遣御史检天下所废寺,及收录金银佛像。有苏监察者不记名,巡检两街诸寺,见银佛一尺已下者,多袖之而归,人谓之“苏扛佛”。或问温庭筠:“将何对好?”遽曰:“无以过‘密陀僧’也。”
《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南楚新闻》: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闲辇下,是岁十一月十三日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书来。”庭筠初谓误,发筒获书,其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驰出户,其人已灭矣。乃焚香再拜而读,但不谕其理。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平生已矣,后世何云。况复男紫悲黄,女青惧绿。杜陵分绝,武子成。自是井障流鹦,庭钟舞鹄。交昆之故,永断私情。慷慨所深,力占难尽。不具。荆州牧段成式顿首。”自后寂无所闻。书云字,字书所无,以意读之,当作“群”字耳。温段二家,皆传其本。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说之。
李昉《太平广记》卷四九八引《玉泉子》:温庭筠有词赋盛名,初将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狭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卒不中第。其姊赵颛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辄切齿于勖。一日,厅有客,温氏偶问客姓氏,左右以勖对。温氏遂出厅事,前执勖袖大哭。勖殊惊异,且持袖牢固,不可脱,不知所为。移时,温氏方曰:“我弟年少宴游,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无有成遂,得不由汝致之?”复大哭,久之方得解。勖归愤讶,竟因此得疾而卒。
钱易《南部新书》庚:令狐相绹,以姓氏少,族人有投者,不吝其力,由是远近皆趋之,至有姓胡冒令狐者。进士温庭筠戏为词曰:“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王)安国俊迈而貌陋黑肥。熙宁中,与余同官于洛下。尝谓余曰:“子可作诗赠我。”余因援笔戏之曰:“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俯还魁肥。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安国由此不悦。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引《雅言杂录》:温庭筠,彦博之裔孙,本名岐,字飞卿。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醉为逻卒击折齿,由污行,诉不得理。连举不第,徐商镇襄阳,辟官,不得志,归江东。纪唐夫赠诗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多却累身。”人多讽之。庭筠既以才废,引长沙事,自云:“岂司命重文章而轻爵禄,虚有授焉?”浮于行者,必有怨尤,不自咎也。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彦博裔孙,与李商隐俱有名,号“温李”。与贵胄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为襄阳巡官。
又: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玷缺,缙绅薄之。
王楙《野客丛谈》卷二一:《唐书》载温庭筠才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庭筠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之,授方城尉。仆观其集,有《开成五年抱疾不赴乡计书怀百韵……》一诗,其间有云:“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昔皆言尔志,今亦畏吾徒。有气干斗牛,无人辨辘轳。稍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蛇矛犹转战,鱼服自囚拘。欲就欺人事,何能逭鬼诛。”是时先大中末几二十年,其不平之气见于诗者已如此,则知云云不在大中之末。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万云骏《温庭筠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时人寄赠:
李商隐《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隐《有怀在蒙飞卿》: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段成式《嘲飞卿七首》:
曾见当垆一个人,入时装束好腰身。少年花蒂多芳思,只向诗中写取真。
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罥凤凰钗。知君欲作闲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
翠蝶密偎金叉首,青虫危泊玉钗梁。愁生半额不开靥,只为多情团扇郎。
柳烟梅雪隐青楼,残日黄鹂语未休。见说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著帩头。
愁机懒织同心苣,闷绣先描连理枝。多少风流词句里,愁中空咏早环诗。
燕支山色重能轻,南阳水泽斗分明。不烦射雉先张翳,自有琴中威凤声。
半岁愁中镜似荷,牵环撩鬓却须磨。花前不复抱瓶渴,月底还应琢刺歌。
段成式《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
长担犊车初入门,金牙新酝盈深樽。良人为渍木瓜粉,遮却红腮交午痕。
最宜全幅碧鲛绡,自襞春罗等舞腰。未有长钱求邺锦,且令裁取一团娇。
出意挑鬟一尺长,金为钿鸟簇钗梁。郁金种得花茸细,添入春衫领里香。
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沉。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皇甫松
康骈《剧谈录》卷下:自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春官者千余人,其间章句有闻,亹亹不绝,如何植、李玫、皇甫松……以文章著美;温庭筠……以词赋标名;贾岛……以律诗流传。……皆苦心文华,厄于一第。然其间数公,丽藻英词,播于海内。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皇甫松,著《醉乡日月》三卷,自叙之矣。或曰:松,丞相奇章公表甥,然公不荐。因襄阳大水,遂为《大水辨》,极言诽谤。有“夜入真珠室,朝游玳瑁宫”之句。公有爱姬名真珠。
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六一:周咸通中,举人李云翰行《口脂赋》,又罗虬诗云:“窗前远岫悬生碧,帘外残霞挂熟红。”又李罕《披云雾见青天》诗:“颜回似青天。”皆遭主司庭责面谴。举子中有每年撰《无名子》,前有举人露布。后皇甫松作《齐夔凌纂要》。
洪迈《容斋三笔》卷七《唐昭宗恤录儒士》: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补阙韦庄奏:“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唯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署。”敕奖庄而令中书门下详酌处分。
高似孙《剡录》卷七《剡溪玉叶纸》:皇甫松《非烟传》曰:临淮武公业位河南,功曹参军爱妾曰非烟。北邻子赵象窥见慕之,象取薛涛诗以剡溪玉叶纸写之达意于非烟。烟复以金凤纸题诗酬之。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二笔卷三:皇甫松,湜之子也。作《醉乡日月》三卷,有云:“凡酒以色清味重为圣,色如金而苦醇者为贤,色黑酸醨者为愚。以家醪糯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粟酿醉人者为小人。”
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一八二《人物·文苑·严州府》:皇甫松,《严陵志》:湜之子,工文词。著《醉乡日月》三卷,其《大隐》一赋,尤为绮丽,而得名在乐府宫辞。
彭定求等《全唐诗》:皇甫松,湜之子,自称檀栾子。诗十三首。
沈辰垣《历代诗余》卷一百一《词人姓氏》:皇甫松,一作嵩,字子奇,睦州人。工部郎中湜之子。
胡云翼《词选》:皇甫松,字子奇,睦州人。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二:皇甫先辈,名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人。称先辈者,尊之也。自号檀栾子。有爱姬名真珠,时为小令以调之。其词如初日芙蓉春月柳,与韦相同工。斯集收词十二首。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松,一作嵩,字子奇,睦州人。工部侍郎湜之子也。松自称檀栾子,遂以名其集。王国维从《花间》、《尊前》及《全唐诗》共辑得其词二十二首。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皇甫松,一作嵩,字子奇,睦州人。工部侍郎湜之子。《花间集》称为“皇甫先辈”,录其词十二首。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皇甫松是皇甫湜之子,生卒未详,《花间集》所载诸词人,俱称其官衔,独于皇甫松只称为先辈,想必他是没有做过官的。他是睦州新安人,字子奇,自称檀栾子,其他事迹均不可考。《花间集》载其词十一首,《全唐诗》共十八首。
韦庄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韦庄传》: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庄后作家戒,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书记。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瘵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主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谷水,臣僚及宫妃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主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安抚副使。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焉。谥曰文靖。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只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岐奚少;繁弦九变,大濩殊稀。入华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唯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惭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渑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暇;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妍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执斧伐山,只求嘉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栌梨橘柚。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享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论曰:冯涓韦庄,皆翩翩艺苑之雄也。或请以蜀王称制,或劝以帝位抗梁。议论较殊,而其为主之心同矣。周庠参赞帷幄,雍容风议,直言无隐,卒秉国钧。殆所谓社稷臣者非也。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也。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庄应举时,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却重回。”乱定,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苏检榜进士。释褐,授校书郎。李询宣谕西川,举庄为判官。后王建辟为掌书记。寻征起居郎,建表留之。及建开伪蜀,庄托在腹心,首欲谋画,其郊庙之礼,册书、赦令,皆出庄手。以功臣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庄自来成都,寻得杜少陵所居浣花溪故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遂诛茅重作草堂而居焉。性俭,秤薪而爨,数米而炊,达人鄙之。弟蔼,撰庄诗为《浣花集》六卷,及庄尝选杜甫、王维等五十二人诗为《又玄集》,以续姚合之《极玄》,今并传世。
张《朝野佥载》卷一: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秤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惟悭吝耳。(又见《太平广记》卷一六五)
何光远《鉴诫录》卷九:咸通中,王建侍御吟诗寒碎,竟不显荣。乾符末,李洞秀才出意穷愁,不登名第。是知诗者陶人性情,定乎穷通。故韦庄补阙有《长安感怀》云:“大道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此则苞括生成,末为台辅。长兴末,何仆射瓒有《蜀城书事》云:“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诗后十旬得疾而卒。今录四公全什,用明将来。王建侍郎《寄贾岛》诗曰:“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傍暖旋收新落叶,觉寒重著旧生衣。曲江池畔时时到,为爱鸬鹚雨里飞。”李洞秀才《上崇贤曹郎中》云:“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僧。药杵声中捣残梦,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里冰。诗句变风宫渐紧,夜涛春尽海边藤。”韦补阙《感怀》曰:“长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十亩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花间醉任黄莺语,亭上吟从白鹭窥。大道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何仆射《书事》云:“果决生涯向洛中,西投知己误恩容。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频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甫宅前松。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唐吴郡陆龟蒙,字鲁望,旧名族也。……家于苏台。龟蒙幼精六籍,弱冠攻文,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为益友,性高洁。家贫,思养亲之禄,与张博为吴兴、庐江二郡倅,著《吴兴实录》四十卷、《松陵集》十卷、《笠泽丛书》五卷。……唐末以左拾遗授之,诏下之日,疾终。光化三年,赠右补阙,吴侍郎融传贻史,右补阙韦庄撰诔文,相国陆希声撰碑文,给事中颜荛书,皮日休博士为诗。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唐末,凤翔判官王超推奉李茂贞,挟曹马之势,笺奏文檄,恣意翱翔。王蜀先主初下成都,冯涓节制掌判其奏笺,岁久转厅,以掌记辟韦庄郎中,于权变之间,未甚惬旨。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五:军容使韩全诲以驾幸凤翔,李茂贞比怀挟帝以令诸侯之意,惧朱全忠之盛也。西川王公建亦有此虑,乃结汴州同起军,助其迎驾。汴军傅城,川军乃攻兴元,其帅王万洪以无救援遂降成都,由是山南十四州并为蜀有,方变谋却助凤翔。于时命掌书记韦庄奉使至军前,朱公大怒。自此与西川失欢,而汴帅军罢。
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唐大顺、景福已后,蜀路剑、利之间,白卫岭石筒溪虎暴尤甚,号“税人场”。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甲列队而过,亦遭攫搏。时递铺卒有周雄者,膂力心胆,有异于常。日夜行役,不肯规避。仍持托杈利剑,前后于税人场连毙数虎,行旅赖之。西川书记韦庄作长语以赏之,蜀帅补军职以壮之。(又见《太平广记》卷四三二)
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七五:韦庄幼时,常在华州下邽县侨居,多与邻巷诸儿会戏。及广明乱后,再经旧里,追思往事,但有遗踪。因赋诗以记之。又途次逢李氏诸昆季,亦尝赋感旧诗。《下邽》诗曰:“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招他邑客来还醉,才得先生去始休。今日故人无处问,夕阳衰草尽荒丘。”又《逢李氏弟兄》诗曰:“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今日相逢俱老大,忧家忧国尽公卿。”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四:王建出兵攻秦、陇,乘李茂贞之弱也,遣判官韦庄入贡,亦修好于朱全忠。全忠遣押牙王殷报聘,建与之宴。殷言:“蜀甲兵诚多,但乏马耳。”建作色曰:“当道江山险阻,骑兵无所施。然马亦不乏,押牙少留,当共阅之。”乃集诸州马,大阅于星宿山,官马八千,私马四千,部队甚整。殷叹服。建本骑将,故得蜀之后,于文、黎、维、茂州市胡马,十年之间,遂及兹数。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五:昭宗之丧,朝廷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王建,至是始入蜀境。西川掌书记韦庄为建谋,使武定节度使王宗绾谕卿曰:“蜀之将士,世受唐恩,去岁闻乘舆东迁,凡上二十表,皆不报。寻有亡卒自汴来,闻先帝已罹朱全忠弑逆。蜀之将士方日夕枕戈,思为先帝报仇。不知今兹使来以何事宣谕?舍人宜自图进退。”卿乃还。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开平元年九月)蜀王会将佐议称帝,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曰:“朝兴则未爽称臣,贼在则不同为恶。”王不从,涓杜门不出。王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辛丑,以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内枢密使。庄,见素之孙也。蜀主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八:庄字端己,杜陵人,见素之后。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以中原多故,潜欲依王建,建辟为掌书记。寻召为起居舍人,建表留之。后相建为伪平章事。
徐倬《全唐诗录》卷九四:韦庄,字端己,杜陵人,见素之孙,疏旷不拘小节。乾宁元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王建开蜀,昭宗遣李珣宣慰两川,辟庄判官行。庄以中原多故,欲依建,建辟之掌书记,寻以起居舍人召,建表留。以庄名臣世族,恩礼殊厚。即伪位,拜散骑常侍,进吏部平章事。卒,伪谥文靖。庄《浣花集》,弟蔼编录。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五:庄,字端己,杜陵人,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转左补阙。王建为西川节度使,昭宗遣李珣宣慰,辟庄判官行,遂留掌书记,寻以起居舍人召,建表留之。及称号,拜左散骑常侍,进吏部侍郎判中书门下事,累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卒谥文靖。有集二十余卷,《浣花集》五卷。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僖宗广明元年(880),应举入长安。时值黄巢兵至,庄陷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旋复南游,携家至越,弟妹散居各郡,时已年过五十矣。其游踪所至,自金陵、苏州、扬州、浙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皆有题咏。至昭宗景福二年(893),始还京师。次年(乾宁元年,公元894),第进士,授职为校书郎。乾宁四年,两川宣谕和协使李询辟为判官,奉使入蜀,见王建,不久返京。昭宗天复元年(901),再入蜀,王建辟为掌书记,庄时年六十六岁。寻以起居舍人召,建表留之。二年,于浣花溪寻得杜工部草堂遗址,虽芜没已久,而砥柱犹存。因命弟蔼芟夷,结茆为室,遂定居焉。三年,蔼为编次历年所作诗,题曰《浣花集》。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唐亡,王建称帝。一切开国制度,多出庄手。拜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累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蜀高祖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谥文靖。
曲滢生《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年版。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韦端己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王水照《韦庄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薛昭蕴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薛澄州绍纬(或认为与薛绍蕴为一人),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知举后,有一门生辞归乡里,临歧献规曰:“侍郎重德,某乃受恩。尔后请不弄笏与唱《浣溪沙》,即某幸也。”时人谓之至言。有小吏常学其行步揖让,公知之,召乃谓曰:“试于庭前,学得似则恕尔罪。”于是下帘拥姬妾而观,小吏安详傲然,举动酷似,笑而舍之。
《全唐诗》卷八九四:薛昭蕴,蜀侍郎,词十九首。
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四六:昭纬,王衍时,官至侍郎。
王国维《明正德覆晁本花间集题记》:温助教、皇甫先辈、韦相之次,有薛侍郎昭蕴。按《唐书·薛廷老传》:“廷老子保逊,保逊子昭纬,乾宁初至礼部侍郎。性轻率,坐事贬磎州刺史。”《旧书》略同。《北梦琐言》(十):“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爱唱《浣溪沙》词。”今此集载昭蕴词十八首,其八首为《浣溪沙》;又称为薛侍郎,恐与昭纬为一人。纬、蕴,二字俱从糸,必有一误也。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薛昭蕴,《花间集》称为“薛侍郎”,字里无考。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言其乾宁中为礼部侍郎;《北梦琐言》谓昭纬好唱《浣溪沙》词。后世乃有以昭纬、昭蕴为一人者,如王国维《庚辛之间读书记·跋覆宋本花间集》,疑非是。盖史载昭纬卒于唐末,而《花间集》列昭蕴于韦庄、牛峤之间,当为前蜀时人。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薛昭蕴(《北梦琐言》卷十一作昭纬),唐末官侍郎。……《花间集》录薛词十九首,《全唐诗》同。
牛峤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一: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自云僧孺之后。乾符五年进士,历拾遗,补尚书郎。王建镇蜀,辟判官。及僭位,为给事中。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峤,字延峰,陇西人,宰相僧孺之后。博学有文,以歌诗著名。乾符五年,孙偓榜第四人进士,仕历拾遗、补阙、尚书郎。王建镇西川,辟为判官。及伪蜀开国,拜给事中,卒。有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今传于世。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公成都人,为孟蜀学士,世以为牛给事者,误也。公尚有“紫陌青门”《酒泉子》一调,亦甚佳。集中何独遗之?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四: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也。唐相僧孺之后。博学有文,以歌诗著名。乾符五年,登进士第。历官拾遗、补阙、校书郎。高祖以节度使镇西川,辟为判官,及开国,拜给事中,卒。有集三十卷,歌诗三卷。自言窃慕李贺长歌,举笔辄效之。尤善制小词,《女冠子》云:“绣带芙蓉帐,金钗芍药花。”《菩萨蛮》云:“山月照山花,梦回灯影斜。”皆峤佳句也。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五: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唐宰相僧孺之后。乾符五年登进士第,历拾遗、补阙、校书郎。王建以节度使镇西川,辟为判官。及开国,拜给事中。有集三十卷,歌诗三卷。
张泌
《全唐诗》卷七四二:张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为句容县尉,官至内史舍人。诗一卷。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三引《词》: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工小词。有《江城子》二阕(词略)。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〇:张佖,常州人。后主朝仕为考功员外郎,进中书舍人。开宝五年,贬损制度,改内史舍人,后主雅好文学,虽当末运,犹留意科第,以佖有文,使知礼部贡举。……佖随后主入宋,以故臣见叙。太宗朝,佖在史馆,一日,问曰:“卿家每食多客,叙谈何事?”佖曰:“臣之亲旧,多客都下,困穷乏食。臣累轻而俸优,故常过臣饭,臣不得拒焉;然止菜羹而已。”明日,太宗谴快行者伺其馔客,即坐间取食以进,果止糁饮菜羹,仍皆陶器。太宗喜其不隐,迁官郎中,佖第宅在故里,人称“菜羹张家”云。佖为人长者,后官河南,每寒食,必亲拜后主墓,哭之甚哀。李氏子孙陵替,常分俸赡给焉。
夏承焘等《唐宋词选》:张泌事迹不详,词见《花间集》。一般人认为他就是南唐舍人张泌,不可信。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张泌,《花间集》列于牛峤、毛文锡之间,称为“张舍人”,字里无考。南唐时别有张泌者,为李煜舍人,且及见煜之死,则已在978年以后,距《花间集》成书迟约四十年。且《花间》不收南唐词,自非一人也。今从《花间集》,列于牛希济之前。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张泌一作佖,常州人。后主朝,仕为考功员外郎,改内史舍人。随后主入宋,以故臣在史馆。后官河南,每寒食,必亲拜后主墓,哭之甚哀。李氏子孙陵替,常分俸赡给焉。《花间集》收张词二十七首,《全唐诗》同。
姜方锬《蜀词人评传》:张泌,字子澄,旧说淮南人。胡适疑为蜀人,官至内史舍人。胡适云:旧说张泌淮南人,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官内史舍人。后随后主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归后,寄家毗陵。杜文澜《词人姓氏录》、《中国人名大辞典》之说也,此说不知何据。但余以为此说殊多谬误。《花间集》结于940年,其时南唐建国,不及四年。后主嗣位,在961年,相距二十余年,而《花间集》已称张舍人泌矣。《花间集》称人之官爵,皆是结集之官爵,故和凝只称学士,而不称相。故疑词人张泌,另是一人,大概亦是蜀人,其年辈甚早,故其词在《花间集》列于韦庄、薛昭蕴之后。按胡氏之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时间不同,称爵过早,此其最可疑者也。且赵崇祚《花间集》所录词人,率多蜀人,若其选及南唐,何冯延巳等均未及选。检张氏词中,有“浣花溪上见卿卿”之句,陆放翁云:浣花溪在成都县西四五里。一名百花潭。若泌非在蜀,奚用远写蜀地乎?识此以补胡氏之未足。其词见《花间集》者二十七首,见《尊前集》者《江城子》一首,王国维录为一卷。泌词以《江城子》而得名。
毛文锡
张唐英《蜀梼杌》逸文:蜀王建之子元膺尝射中钱的,翰林学士毛文锡作赋美之。元膺曰:“穷措大畏此神箭否。”
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二三:唐丞相杨收贬死岭外,于时郑愚尚书镇南海。……蜀毛文锡,其先为潮州牧,曾事郑愚,熟详其事。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是月七夕,元膺召诸王大臣置酒,而集王宗翰、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毛文锡不至,元膺怒曰:“集王不来,峭与文锡教之耳。”
又:通正元年,遣王宗绾等率兵十二万出大散关攻岐,取陇州。八月,起文思殿,以清资五品正员官购群书以实之。以内枢密使毛文锡为文思殿大学士。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八:乾化三年七月,蜀主将以七夕出游。丙午,太子召诸王大臣宴饮,集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毛文锡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来,必峭与文锡离间也。”大昌军使徐瑶、常谦,素为太子所亲信,酒行,屡目少保唐道袭,道袭惧而起。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锡离间兄弟。”蜀主怒,命贬逐峭、文锡,以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炕为内枢密使。太子出,道袭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袭曰:“太子谋作乱,欲召诸将、诸王,以兵锢之,然后举事耳。”蜀主疑焉,遂不出;道袭请召屯营兵入宿卫,许之。内外戒严。太子初不为备,闻道袭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卫,捕潘峭、毛文锡至,檛之几死,囚诸东宫;又捕成都尹潘峤,囚诸得贤门。戊申,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各帅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袭。至清风楼,道袭引屯营兵出拒战;道袭中流矢,逐至城西,斩之。杀屯营兵甚众,中外惊扰。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乾化四年)蜀武泰节度使王宗训镇黔州,贪暴不法,擅还成都。庚辰,见蜀主,多所邀求,言辞狂悖。蜀主怒,命卫士殴杀之。戊子,以内枢密使潘峭为武泰节度使、同平章事,翰林学士承旨毛文锡为礼部尚书,判枢密院。峡上有堰,或劝蜀主乘夏秋江涨,决之以灌江陵。毛文锡谏曰:“高季昌不服,其民何罪!陛下方以德怀天下,忍以邻国之民为鱼鳖食乎!”蜀主乃止。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七〇:贞明三年,蜀飞龙使唐文扆居中用事,张格附之,与司徒、判枢密院事毛文锡争权。文锡将以女适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庾传素之子,会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表闻,蜀主闻乐声,怪之,文扆从而谮之。八月,庚寅,贬文锡茂州司马,其子司封员外郎询流维州,籍没其家;贬文锡弟翰林学士文晏为荣经尉;传素罢为工部尚书。以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权判内枢密院事。凝绩,传素之再从弟也。
杨慎《词品》卷二:毛文锡、鹿虔扆、欧阳炯、韩琮、阎选,皆蜀人。事孟后主,有“五鬼”之号。俱工小词,并见《花间集》。此集久不传。正德初,予得之于昭觉僧寺,乃孟氏宣华宫故址也。后传刻于南方云。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一: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人也。唐太仆卿龟范子也。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来成都,从高祖官翰林学士承旨。永平四年,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先是,峡上有堰,或劝高祖宜乘江涨决之,以灌江陵。文锡谏曰:“高季昌不服,其民何罪?陛下方以德怀天下,忍以邻国之民为鱼鳖食乎?”高祖乃止。通正元年,进文思殿大学士,已又拜司徒,判枢密院如故。天汉时,宦官唐文扆同宰相张格为表里,与文锡争权。会文锡以女适仆射庾传素子,宴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奏闻。高祖闻鼓吹声,怪之,文扆因极口摘其短,贬文锡茂州司马,子询流维州,籍其家。及国亡,随后主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炯等五人以小词为后蜀主所赏。文锡有《前蜀纪事》二卷、《茶谱》一卷。尤工艳语,所撰《巫山一段云》词,当世传咏之。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五:文锡,字平珪,南阳(按:《十国春秋》作高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前蜀为翰林学士承旨。永平四年,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通正元年,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天汉时,宦官唐文扆谮之,贬茂州司马。后复事孟蜀,以词章供奉内廷。
王易《词曲史·具体》第三:毛文锡,字平珪,南阳人,唐进士,前蜀为翰林学士,迁内枢密使,历文思殿大学士,司徒,复仕后唐。工艳语,其《巫山一段云》词,当时传咏。《花间集》传词三十一首,《尊前集》载一首。
牛希济
何光远《鉴诫录》卷七:天成初,明宗临朝,宣亡蜀旧宰臣王锴、张格、庾传素、许寂、御史中丞牛希济等,各赐一韵,试《蜀主降唐》诗,限五十六字成。王锴等皆讽蜀主僭号,荒淫失国,独牛希济得川字,所赋诗意但述数尽,不谤君亲。明宗览诗曰:“如牛希济才思敏捷,不伤两国,迥存忠孝者,罕矣!”当日有雍州亚事之拜,至今京洛无不称之。诗曰:“满城文物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还却旧山川。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吾君数尽年。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一:蜀御史中丞牛希济,文学繁赡,超于时辈,自云早年未出学院,以词科可以俯拾。或梦一人介金曰:“郎君分无科名,四十五已上方有官禄。”觉而异之。旋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季父也。仍以气直嗜酒为季父所责,旅寄巴南。旋聆开国,不预劝进,又以时辈所排,十年不调。为先主所知,召封,除起居郎,累加至宪长。是知向者之梦何其神也。(又见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五八引)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四:希济素以诗辞擅名,所撰《临江仙》二阕,有云:“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又云:“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特为词家之隽。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五:希济,陕西人,峤兄子。蜀王衍时,累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降唐。同光三年,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王易《词曲史·具体》第三:牛希济,峤兄子,事蜀为御史中丞,降于后唐,为雍州节度使;素以诗词擅名,所撰《临江仙》、《女冠子》等时辈称道。《花间集》传词十一首。
欧阳炯
李昉《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唐沙门贯休,本婺州兰溪人也,能诗善书妙画。王氏建国时,来居蜀中龙华之精舍。因纵笔,用水墨画罗汉一十六身并一佛二大士。巨石萦云,枯松带蔓。其诸古貌,与他人画不同。或曰:“梦中所睹,觉后图之,谓之应梦罗汉。”门人昙域、昙弗等,甚秘重之。蜀主曾宣入内,叹其笔迹狂逸,供养经月,却令分付院中。翰林学士欧阳炯亦曾观之,赠以歌曰:“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若将此画比量看,总在人间为第一。”
又:西蜀道士张素卿,神仙人也。曾于青城山丈人观,绘画五岳四渎真形并十二溪女数堵。笔迹遒健,精彩欲活。见之者心竦神悸,足不能进,实画中之奇绝也。蜀主累遣秘书少监黄筌令取模样。及下山,终不相类。因生日,或有收得素卿所画八仙真形八幅,以献孟昶。观古人之形相,见古人之笔妙,观赏者久之。且曰:“非神仙之人,无以写神仙之质也。”赐物甚厚。一日,令伪翰林学士欧阳炯次第赞之,又遣水部员外郎黄居宝八分题之。每观其画,叹笔迹之纵逸;览其赞,赏文词之高古;视其书,爱点画之宏壮。顾谓“八仙”,不让“三绝”。(八仙者,李己、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葛永)
《宋史》卷四七九《西蜀世家》:欧阳迥,益州华阳人。父珏,通泉令。迥少事王衍,为中书舍人。后唐同光中,蜀平,随衍至洛阳,补秦州从事。知祥镇成都,迥复来入蜀。知祥僭号,以为中书舍人。广政十二年,拜翰林学士。明年,知贡举、判太常寺。迁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二十四年,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尝拟白居易讽谏诗五十篇以献,昶手诏嘉美,赉以银器、锦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五月)是月,蜀以翰林学士承旨、吏部侍郎华阳欧阳炯为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乾德三年六月)戊申,欧阳炯为右散骑常侍。
又:(乾德三年八月)辛酉,以左散骑常侍欧阳炯为翰林学士。炯性坦率,无检束,雅喜长笛,上闻,召至便殿奏曲。御史中丞刘温叟闻之,叩殿门求见,谏曰:“禁署之职,典司诰命,不可作伶人事。”上曰:“朕顷闻孟昶君臣溺于声乐,炯至宰相,尚习此伎,故为我擒。所以召炯,欲验言者之不诬耳。”温叟谢曰:“臣愚,不识陛下鉴戒之微旨。”自是亦不复召炯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二:(开宝四年五月)辛酉,上欲遣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欧阳炯祭南海。炯闻之,称疾不出,上怒。六月辛未,罢职,以本官分司西京。
田况《儒林公议》:伪蜀欧阳炯尝应命作宫词,淫靡甚于韩偓。江南李煜时近臣私以艳薄之词,闻于王听。盖将亡之兆也。君臣之间其礼先亡矣。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四:可朋,丹棱人。少与(卢)延让为风雅之友,有诗千余篇,号《玉垒集》。曾题洞庭诗云:“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赠友人》曰:“来多不似客,坐久却垂帘。”欧阳炯以此比孟郊、贾岛。言其好饮酒,贫无以偿酒债,以诗赒之。可朋自号醉髡。
洪遵《翰苑群书》卷十:(载欧阳迥乾德三年拜翰林学士)开宝四年六月,以本官分司西京,罢。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毛文锡、鹿虔扆、韩琮、阎选与此公皆蜀人,事孟后主,有“五鬼”之号。皆工小词,并见《花间集》。今集中独遗韩琮,殊不可解。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六:欧阳炯,蜀人。事高祖、后主,历官武德军判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炯善文章,尤工诗辞。唐张素卿常绘《十二真人像》,世称其妙;安思谦得素卿本,乃于明庆节上献后主,命炯为之赞,装潢成帙,其见重多类此也。炯著有《武信军衙记》、《花间集序》传世。序曰:“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莺歌;响遏青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赵崇祚,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序引,乃命曰《花间集》。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文,故广政三年作也。又小辞十七章,人亦时时称道之。《渔父歌》尤为辞家所倡和。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一五《拾遗》:欧阳炯性坦率,守俭素。好为歌诗,尝拟何氏《讽谏》五十篇献昶,昶叹赏之。
《全唐诗》卷七六一:欧阳炯,益州华阳人,少事王衍,为中书舍人,孟昶时拜翰林学士,历门下侍郎平章事,后从昶归宋。
王国维《明正德覆晁本花间集题记》:炯为孟蜀宰相,蜀亡,入宋为翰林学士。一作欧阳炳,苏易简《续翰林志》(下)谓“学士放诞,则有王著、欧阳炳”;又云:“炳以伪蜀顺化,旋召入院,常不巾不袜,见客于玉堂之上。尤擅长笛,太祖尝置酒令奏数弄。后以右貂终于西洛。”又作欧阳迥,《学士年表》:“欧阳迥,乾德三年八月以左散骑常侍拜(按:前曰‘右貂’,此云‘左散骑常侍’,‘左’、‘右’必有一误),开宝四年六月以本官分司西京罢。”则与炳自为一人。此本与聊城杨氏所藏鄂州本均作欧阳炯。恐炯字不误。炳与迥因避太宗嫌名而追改也。
王易《词曲史·具体》第三:欧阳炯,益州人,事王衍为中书舍人,复仕后蜀,累官翰林学士,进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归宋,授散骑常侍;善文章,尤工诗词。《花间集》有其序,传词十七首;《尊前集》传三十一首。
吴梅《词学通论》第六章:五季之际,如沸如羹,天宇崩颓,彝教凌废。深识之士,浮沉其间,惧忠言之触祸,托俳语以自晦,吾知十国遗黎,必多感叹悲伤之作。……今就此十二家言之,惟欧阳炯、顾夐、鹿虔扆,为孟蜀显官。至阎选、李珣亦布衣耳,其他皆王氏旧属。
和凝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二七《和凝传》:和凝,字成绩,汶阳须昌人也。九代祖逢尧,唐高宗时为监察御史,自逢尧之下,仕皆不显。曾祖敞、祖濡,皆以凝贵,累赠太师。父矩,赠尚书令。矩性嗜酒,不拘礼节,虽素不知书,见士未尝有慢色,必罄家财以延接。凝幼而聪敏,姿状秀拔,神彩射人。少好学,书一览者咸达其大义。年十七举明经,至京师,忽梦人以五色笔一束以与之,谓曰:“子有如此才,何不举进士?”自是才思敏赡,十九登进士第。滑帅贺瑰知其名,辟置幕下。凝善射,时瑰与唐庄宗相拒于河上,战胡柳陂,瑰军败而北,惟凝随之。瑰顾曰:“子勿相随,当自努力。”凝对曰:“丈夫受人知,有难不报,非素志也,但恨未有死所。”旋有一骑士来逐瑰,凝叱之,不止,遂引弓以射,应弦而毙,瑰获免。既而谓诸子曰:“昨非和公,无以至此。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遂以女妻之,由是声望益隆。后历郓、邓、洋三府从事。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历礼部、刑部员外郎,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寻诏入翰林充学士,转主客郎中充职,兼权知贡举。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凝令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时议以为得人。
《渑水燕谈》:范质初举进士,时和凝知贡举,凝常以宰辅自期,登第之日,名第十三人,及览质文,尤加赏叹,即以第十三名处之,场屋间谓之“传衣钵”,若禅宗之相付授也。后质果继凝登相位。明宗益加器重,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皆充学士。晋有天下,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转户部侍郎,会废端明之职,复入翰林充承旨。晋祖每召问以时事,言皆称旨。五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六年秋,晋高祖将幸邺都,时襄州安从进反状已彰,凝乃奏曰:“车驾离阙,安从进或有悖逆,何以待之?”晋高祖曰:“卿意如何?”凝曰:“以臣料之,先人有夺人之心,临事即不及也。欲预出宣敕十数道,密付开封尹郑王,令有缓急即旋填将校姓名,令领兵击之。”晋高祖从之。及闻唐、邓奏报,郑王如所敕,遣骑将李建崇、监军焦继勋等领兵讨焉,相遇于湖阳,从进出于不意,甚讶其神速,以至于败,由凝之力也。少帝嗣位,加右仆射。开运初,罢相守本官,未几,转左仆射。汉兴,授太子太保。国初,迁太子太傅。显德二年秋,以背疽卒于其第,年五十八。辍视朝两日,诏赠侍中。凝性好修整,自释褐至登台辅,车服仆从,必加华楚,进退容止伟如也。又好延纳后进,士无贤不肖,皆虚怀以待之,或致其仕进,故甚有当时之誉。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尤好声誉。有集百卷,自篆于板,模印数百帙,分惠于人焉。《宋朝类苑》: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籝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予有《香奁》、《籝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议论,讳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实之,此凝之意也。长子峻,卒于省郎,次子岘,仕皇朝为司勋员外郎。《锦绣万花谷》:范蜀公《蒙求》云:和岘,晋相和凝之子。岘生,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生平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矣。因名曰三美。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十六《和凝传》: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然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三三八:周和凝初仕晋为右仆射平章事,性好修整。自释褐至登辅相,车马仆从,必加华楚。
龚鼎臣《东原录》:五代和鲁公凝长于歌诗,初辟征西从事,军务之余,往往为歌篇。诏使往来,传于都下。当时籍籍,以为宫体复生。俄而时主知之,遣中使驰驿索宫词百首,即日上焉。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李瀚及第于和凝相榜下,后与座主同任学士。会凝作相,瀚为承旨,适当批诏,次日于玉堂辄开和相旧阁,悉取图书器玩,留一诗于榻,携之尽去,云:“座主登庸归凤阁,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范鲁公质举进士,和凝相主文,爱其私试,因以登第。凝旧在第十三人,谓公曰:“君之辞业合在甲选,暂屈为第十三人,传老夫衣钵可乎?”鲁公荣谢之。后至作相,亦复相继。时门生献诗,有“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亦相传”之句。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籝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予有《香奁》、《籝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议论,讳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述之,此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孙和惇家藏诸书,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甚完。
孔平仲《续世说》卷三:石晋和凝为端明殿学士,大署其门:不通宾客。前耀州团练推官襄邑张谊致书于凝,以为:“切近之职,为天子耳目,宜周知四方利病,奈何拒绝宾客?身为便,如负国何。”凝奇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韩偓《香奁集》百篇,皆艳词也。沈存中《笔谈》云:“乃和凝所作,凝后贵,悔其少作,故嫁名于韩偓耳。”……稽之于传与序,无一不合者,则此集韩偓所作无疑。而《笔谈》以为和凝嫁名于偓,特未考其详耳。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和凝为文,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自镂板行于世。识者多非之,此颜之推所谓詅痴符也。
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七:后唐长兴三年初,命国子监校定《九经》,雕板印卖,至后周广顺乃成。而蜀人毋昭裔亦请刻印《九经》。故虽在乱世而《九经》传布甚广。及后周,和凝始为文章,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雕印书籍,始见于此。不知隋唐以来,雕板之法已有行之者否?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三引《词》:和凝举唐进士,仕后唐,为翰林学士。晋天福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归后汉,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其长短句名《红叶稿》。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三:凝,字成绩,须昌人。梁举明经,登进士第。辟义成军节度使从事,历郓、邓、洋三州从事。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历礼部、刑部员外郎,改主客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入翰林充学士兼权知贡举。明宗朝,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少帝即位,加右仆射,转左仆射。汉高祖时,授太子太保,封鲁国公。宋初(按:应是周初),迁太子太傅。卒,辍视朝两日,诏赠侍中。有《红叶集》。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和凝(898—955)字成绩,汶阳须昌人。年十七,举明经,十九登进士第。历事梁、唐、晋、汉、周五代,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太子太傅。周显德二年(955)卒,年五十八。凝性好修整,自释褐至登台辅,车服仆从,必加华楚,进退容止伟如也。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花间集》录凝词二十首,《全唐诗》录二十四首。刘毓盘辑得二十九首为《红叶稿》一卷(北京大学排印本),跋尾云:“余髫龀时,侍先大夫谒秀水杜方伯筱舫(文澜)丈苏州寓庐,丈所藏有宋大字本和凝《红叶稿》一卷,凡百余首。末附宋人跋曰:‘鲁公相晋高,悔其少作,悉索而毁之,其存者曰《红叶稿》,故曰唐人也。’其后人不可问,《红叶稿》更无知之者。”此“曲子相公”之艳词,湮没者殆不复重见矣。
顾夐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六《顾夐传》:顾夐,前蜀通正时,以小臣给事内庭。会秃鹙鸟翔于摩诃池上,夐作诗刺之,祸几不测。久之,擢茂州刺史。已而复事高祖,累官至太尉。夐善小词,有《醉公子》曲,为一时艳称。尤善诙谐。常于前蜀时见隶武职者,多拳勇之夫,戏造《武举谍》以讥之。人以为滑稽云。
何光远《鉴诫录》卷一:同光初,庄宗灭梁,将行大礼。蜀遣翰林学士欧阳彬将礼入洛,顾太尉远为之副焉。(按,顾远当即顾夐)
何光远《鉴诫录》卷六:通正年有大秃鹙鸟飏于摩诃池上,顾太尉时为小臣,直于内庭,遂潜吟二十八字咏之。近臣与顾有隙者上闻,诏顾责之,将行黜辱。顾亦善对,上遂舍之。至光天元年帝崩,乃秃鹙之征也。诗曰:“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异不如无。摩诃池上分明见,子细看来是那鹕。”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蜀朝东川节度许存太师,有功勋臣也。其子承杰即故黔使君禧实之子,随母嫁许,然其骄贵僭越,少有伦比。作都头,军籍只一百二十有七人,是音声伎术,出即同节使行李,凡从行之物,一切奢大,骑碧暖座,垂鱼纷错。每修书题,印章微有浸渍即必改换,书吏苦之,流辈以为话端,皆推茂刺顾夐为首。许公他日有会,乃谓顾曰:“阁下何太谈谤。”顾乃分疏,因指同席数人为证。顾无以对,逡巡乃曰:“三哥不用草草,碧暖座为众所知,至于鱼袋上铸蓬莱山,非我唱扬。”席上愈笑,方知鱼袋更僭也。刺茂州,入蕃落,为蕃酋害之。
马永易《实宾录》卷六:五代蜀王先主起自利阆,亲骑军皆拳勇之士,四百人分为十团,皆执紫旗,此徒各有曹号,顾夐者将之。亦尝典郡,多杂谈谑,造《武举榜》曰:大顺二年,兵部侍郎李咤咤下进士及第三十三人,状元张大剑,马癞子第二,魏憨第三,姜癞子第四,张打胸第五,张少剑第六,青蒿羹第七云。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顾夐,前蜀通正时,以小臣给事内庭。……夐善小词,有《醉公子》曲,为一时艳称。《花间集》收夐词五十五首,《全唐诗》同。
姜方锬《蜀词人评传》:顾夐,字里不传,前蜀时官至茂州刺史,后复事孟知祥,累迁至太尉,小词颇工。《花间集》载其词五十五阕,王国维录为一卷,其词以《诉衷情》、《醉公子》等阕最为后人所艳称。
孙光宪
脱脱《宋史》卷四八三《孙光宪传》:孙光宪,字孟文,陵州贵平人。世业农亩,惟光宪少好学。游荆渚,高从诲见而重之,署为从事。历保融及继冲,三世皆在幕府,累官至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赐金紫。慕容延钊等救朗州之乱,假道荆南,继冲开门纳延钊,光宪乃劝继冲献三州之地。太祖闻之甚悦,授光宪黄州刺史,赐赉加等。在郡亦有治声。乾德六年,卒。时宰相有荐光宪为学士者,未及召,会卒。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或自钞写,孜孜校,老而不废。好著撰,自号葆光子,所著《荆台集》三十卷,《巩湖编玩》三卷,《笔佣集》三卷,《橘斋集》二卷,《北梦琐言》三十卷,《蚕书》二卷。又撰《续通历》,纪事颇失实,太平兴国初,诏毁之。子谓、谠,并进士及第。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〇二《孙光宪传》:孙光宪字孟文。贵平人。家世业农。至光宪独读书好学。唐时为陵州刺史,有声。天成初,避地江陵,武信王奄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用梁震荐入掌书记。王方大治战舰,欲与楚角。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交恶与楚,一旦他国乘吾弊,良足忧也。王乃止。文献王立,会梁震乞休,悉以政事委光宪。王居恒羡马氏豪靡,谓僚佐曰:如马王,可为大丈夫矣。光宪曰:天子诸侯,礼有等差,彼乳臭子徒骄侈僭汰,取快一时,危亡无日矣,又何足慕乎。王忽悟曰:公言是也。为悔谢久之。光宪事南平三世,皆处幕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仪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继冲时,宋使慕容延钊等征湖南,假道于荆,约兵过城外。大将李景威劝继冲严兵备之。光宪斥之曰:汝峡江一民耳,安识成败。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兴耶。王师未易当也。因教继冲去斥堠,封府库以待,悉献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光宪黄州刺史,赐赉加等。在郡亦称治。乾德末卒。光宪博物稽古。先是唐元和中裴宙镇荆州,掘地得一石,规模悉仿江陵城制。令徙至他所,辄淫雨不止,仍复旧处,天乃霁。一日文献王经其地,顾问光宪。光宪曰:昔伯禹治水至荆,定彼泉源之穴,虑万世下或有氾滥,爰以石屋镇之耳。王大加叹赏,益重之。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自钞写,孜孜校,老而不废。自号葆光子。所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笔佣集》、《巩湖集》、《北梦琐言》、《蚕书》若干卷。又撰《续通历》,纪事颇失实,太平兴国初诏毁之。光宪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颇怏怏不得志。尝慕史氏之作,颇恨居诸幕下,不足以展其才力。每谓知交曰:宁知犹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光宪又雅善小词,蜀人辑《花间集》,采其词至六十余篇。
周羽翀《三楚新录》卷三:孙光宪者,本成都人也,旅游江陵,方图进取,从诲辟之,用为掌书记。自是凡笺奏书檄,皆出其手。(李)载仁充位而已。由是载仁遂与光宪有隙。光宪犹能避之。故论者多光宪。光宪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与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收书及数万卷。然自负文学,常怏怏如不得志。又尝慕史氏之作,自恨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交亲曰:“安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因吟刘禹锡诗曰:“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有梁延嗣者,复州景陵人也。……光宪与延嗣年甲相亚,居尝自谓筋力不衰,一旦赴球场上马,左右扶持者甚众。延嗣且在后笑曰:“孰谓大卿年老而弥壮?观其上马轻健,良由扶持者众耳。”光宪乃回顾曰:“非因众扶,盖是老健。”延嗣不胜愤怒,论者少之。
李昉《太平广记》卷八十:唐广南节度下元随军将钟大夫,忘其名,晚年流落,旅寓陵州,多止佛寺。仁寿县主簿欧阳衎愍其衰老,常延待之。三伏间患腹疾,卧于欧阳舍,逾月不食。虑其旦夕溘然,欲陈牒州衙,希取钟公一状,以明行止。钟曰:“病即病矣,死即未也。既此奉烦,何妨申报。”于是闻官。尔后疾愈,孙光宪时为郡倅,钟惠然来访,因问所苦之由,乃曰:“曾在湘潭,遇干戈不进,与同行商人数辈就岳麓寺设斋,寺僧有新合知命丹者,且曰:‘服此药后,要退,即饮海藻汤,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此丹自下,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矣。’遂各与一缗,吞一丸。他日入蜀,至乐温县,遇同服丹者商人,寄寓乐温,得与话旧,且说所服之效。无何,此公来报肋下痛,不日其药果下。急区分家事,后凡二十日卒。某方神其药,用海藻汤下之,香水洗沐,却吞之。昨来所苦,药且未下,所以知未死。”兼出药相示。然钟公面色红润,强饮啖,似得药力也,他日不知其所终,以其知命有验,故记之焉。
又:唐凤州东谷有山人强绅,妙于三戒,尤精云气。属王氏初并秦凤,张黄于通衢,强公指而谓孙光宪曰:“更十年,天子数员。”又曰:“并汾而来悠悠,梁蜀后何为哉。”于时蜀兵初攻岐山,谓其旦夕屠之。强曰:“秦王久思妄动,非四海之主,虽然,死于牖下,乃其分也。蜀人终不能克秦,而秦川亦成丘墟矣。”尔后大卤与王凤翔不羁,秦王令终,王氏绝祚,果叶强生言。有鹿卢术,自云老夫耄矣,无人可传,其书藏在深隐处古杉树中,因与孙光宪偕诣,开树皮,发蜡缄,取出一通绢书,选吉辰以授,为强妪止之。谓孙少年矣,虑致发狂,俾服膺三年,方议可否。
又:伪王蜀先主时,有军校黄承真就粮于广汉绵竹县,遇一叟曰郑山古,谓黄曰:“此国于五行中少金气,有剥金之号,曰金炀鬼。此年蜀宫大火,至甲申、乙酉,则杀人无数,我授汝秘术,诣朝堂陈之。倘行吾教以禳镇,庶几减于杀伐。救活之功,道家所重,延生试于我而取之。然三陈此术,如不允行,则止亦不免。盖泄于阴机也,子能从我乎?”黄亦好奇,乃曰:“苟禀至言,死生以之。”乃赍秘文诣蜀,三上不达,乃呕血而死。其大火与乙酉亡国杀戮之事果验。孙光宪与承真相识,窃得窥其秘纬,题云《黄帝阴符》,与今《阴符》不同,凡五六千言。黄云受于郑叟,一画一点,皆以五行属配,通畅亹亹。实奇书也。然汉代数贤生于绵竹,妙于谶记之学,所云郑叟,岂黄扶之流乎。
又:伪王蜀叶逢,少明悟,以词笔求知,常与孙光宪偕诣术士马处谦问命通塞。马曰:“四十已后,方可图之,未间,苟或先得,于寿不永。”于时州府交辟,以多故参差,不成其事。后充湖南通判官,未除官之前,梦见乘船赴任,江上候吏,旁午而至,迎入石窟。觉后,话于广成先生杜光庭次,忽报敕下,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广成曰:“昨宵之梦,岂小川之谓乎?”自是解维,覆舟于犍为郡青衣滩而死,即处谦之生知。叶逢之凶梦,何其效哉?光宪自蜀沿流,一夕,梦叶生云:“子于青衣亦不得免。”觉而异之,泊发嘉州,取阳山路,乘小舟以避青衣之险。无何篙折,为泛流吸入青衣,幸而获济。岂鬼神尚能相戏哉。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九:继冲,字成和。保勖卒,拜节度使。湖南周行逢卒,子保权立,其将张文表作乱。建隆四年,太祖命慕容延钊等讨之。延钊假道荆南,约以兵过城外。继冲大将李景威曰:“兵尚权谲,城外之约不可信也。宜严兵以待之。”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因劝继冲去斥候,封府库以待。继冲以为然。景威出而叹曰:“吾言不用,大事去矣。何用生为!”因扼吭而死。延钊军至,继冲出逆于郊,而前锋遽入其城。继冲亟归,见旌旗甲马,布列衢巷,大惧,即诣延钊纳牌印,太祖优诏复命继冲为节度使。乾德元年,有事于南郊,继冲上书,愿陪祠。九月,具文告三庙,率其将吏宗族五百余人朝于京师,拜武宁军节度使以卒。光宪拜黄州刺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七五:(天成元年)徐温、高季兴闻庄宗遇弑,益重严可求、梁震。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七九: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震常谓从诲为郎君。楚王希范好奢靡,游谈者共夸其盛,从诲谓僚佐曰:“如马王可谓大丈夫矣。”孙光宪对曰:“天子诸侯,礼有等差。彼乳臭子骄侈僭忲,取快一时,不为远虑,危亡无日,又足慕乎?”从诲久而悟,曰:“公言是也。”它日,谓梁震曰:“吾自念平生奉养,固已过矣。”乃捐去玩好,以经史自娱,省刑薄赋,境内以安。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震披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诣府,跨黄牛至听事。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脱脱《宋史》卷四八三《南平世家》:保勖幼多病,体貌臞瘠,淫佚无度,日召娼妓集府署,择士卒壮健者令恣调谑,保勖与姬妾垂帘共观,以为娱乐。又好营造台榭,穷极土木之工,军民咸怨。政事不治,从事孙光宪切谏不听。三年十一月,卒,年三十九。
又:湖南张文表叛,周保权求救于朝廷,诏江陵发水军三千人赴潭州,继冲即遣亲校李景威将之而往。二月,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众至,继冲以牛酒犒师,开门纳延钊等,即遣客将王昭济、萧仁楷奉表纳土。太祖令御厨使郜岳持诏安抚,枢密承旨王仁赡为荆南都巡检使,仍令赍衣服、玉带、器币、鞍勒马以赐继冲,授继冲马步都指挥使,梁延嗣为复州防御使,节度判官孙光宪为黄州刺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乾德元年二月)孙光宪为黄州刺史。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三:(乾德元年)高继冲自以年幼未能民事,刑政、赋役委节度判官孙光宪,军旅、调度委衙内指挥使梁廷嗣。谓曰:“使事事得中,人无间言,吾何忧也。”李处耘至襄州,先遣阁门使临洺丁德裕谕继冲以假道之意,请薪水给军。继冲与其僚佐谋,以民庶恐惧为词,愿供刍饩百里外。处耘又遣德裕往,光宪及延嗣请许之。兵马副使李景威说继冲曰:“王师虽假道以收湖、湘,恐因而袭我。愿假兵三千设伏荆门险隘处,候其夜行,发伏攻其上将,王师必自退却,回军收张文表以献于朝廷,则公之功业大矣。不然,且有摇尾乞食之祸。”继冲不听,曰:“吾家累岁奉朝廷,必无此事。”孙光宪曰:“景威,峡江一民耳,安识胜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宋兴,凡所措置,规模益弘远,今伐文表,如以山压卵尔。湖、湘既平,岂有复假道而去邪!不若早以疆土归朝廷,则荆楚免祸,公亦不失富贵。”继冲以为然。景威知计不行而叹曰:“大事去矣,何用生为!”因扼吭而死。景威,归州人也。继冲遣延嗣与其叔父保寅奉牛酒来犒师,且觇师之所为。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六: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资州人。按:《十国春秋》作桂平人,《北梦琐言》作富春人,自序言生自岷峨,则当为蜀人。《花间集》曰蜀之资州人,其曰富春,盖举郡望。唐时为陵州判官。天成初,避地江陵。高季兴据荆南,辟掌书记。南平三世,在幕府,历黄州刺史。按:陈振孙曰:光宪仕荆南高从诲为黄州刺史。《词林纪事》云:归宋,授黄州刺史,误。光宪未尝拜宋命。拜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随高继冲归宋,以荐将用为学士,未及而卒。有《荆台》、《橘斋》、《笔佣》、《巩湖》诸集。
魏承班
路振《九国志》卷九:(宗弼)送款于魏王,乃还成都,斩宋光嗣等,函首送于魏王。迁衍及母妻于西宫。贵戚纳金宝,进妓妾,救死于宗弼者不可胜计。微有误者,咸遭戮焉。尽辇内藏之宝货归于其家。魏王遣使征犒军钱数千万,宗弼辄靳之,魏王甚怒。及王师至,令其子承班赍衍玩用直百万钱献于魏王,并赂郭崇韬,请以己为西川节度使。魏王曰:“此我家之物也,焉用献来!”魏王入城。翌日,数其不忠之罪,并其子斩之于球场,军士取其
尸脔而食之。
勾延庆《锦里耆旧传》卷二:(前蜀咸康元年)闰十二月己丑朔,斩伪齐王宗弼并男驸马都尉承班等。榜曰:“窃以前件人等,擅废本主,专杀内臣,潜取资财,将为己物。爰自收降城邑,又无犒赏三军。俱是元凶,须加显戮。”初王宗弼多收内库并诸节将宅宝货,于城外献魏王及招讨郭令公。魏王曰:“蜀之山河,皆我家之有,方欲普施惠化,何用宝货而为。”遂不受。至是诛之。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宗弼,本姓魏,名弘夫。建录为养子。建攻顾彦晖,宗弼常以建语泄之彦晖者,彦晖败,建待之如初。建病且卒,宗弼守太师兼中书令、判六军,辅政。衍已降,宗弼以蜀珍宝奉魏王及郭崇韬,求为西川节度使,魏王曰:“此我家物也,何用献为?”居数日,为崇韬所杀。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七四:同光三年(925),王宗弼之自为西川留后也,赂(郭)崇韬求为节度使,崇韬阳许之,既而久未得,乃帅蜀人列状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从袭等因谓继岌曰:“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己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之备。”继岌谓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老于蛮夷之域乎!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会宋光葆自梓州来,诉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又,崇韬征犒军钱数万缗于宗弼,宗弼靳之,士卒怨怒。夜,纵火喧噪。崇韬欲诛宗弼以自明,己巳,白继岌收宗弼及王宗勋、王宗渥,皆数其不忠之罪,族诛之,籍没其家。蜀人争食宗弼之肉。
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四六:承班,弘夫之子。弘夫为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
鹿虔扆
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三《勾居士》:瓦屋和尚,名能光,日本国人也。嗣洞山悟本禅师,天复年初入蜀,伪永泰军节度使鹿虔扆舍碧鸡坊宅为禅院居之。
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一一二:鹿虔扆,孟蜀学士,进士。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六:鹿虔扆,不知何地人。历官至检校太尉。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时,人忌之者号曰“五鬼”。虔扆《思越人》词,有“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消”之句,辞家推为绝唱。
唐圭璋《词学论丛·唐宋两代蜀词》:虔扆,字里未详。后蜀进士,累官学士,永泰军节度使,进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小词供奉后主。时人忌之,号曰“五鬼”。
阎选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六:阎选,故布衣也,酷善小词。……时人目为阎处士。
王易《词曲史·具体》第三:阎选,字里无考,后蜀处士,事后主,酷善小词。《花间集》传词八首。
尹鹗
何光远《鉴诫录》卷四:宾贡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屡称宾贡,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尹校书鹗者,锦城烟月之士,与李生常为善友。遽因戏遂嘲之,李生文章扫地而尽。诗曰:“异域从来重武强,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深恐熏来也不香。”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四:尹鹗,成都人也。工诗词,与宾贡李珣友善。珣本波斯之种,鹗性滑稽,常作诗嘲之。珣名为顿损。鹗累官至翰林校书。
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四六:鹗,成都人也。事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至参卿。
李玉宣等《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七《人物志》第八《文苑》:尹鹗,《十国春秋·前蜀》本传(略)。按:《花间集》称鹗为参卿,是鹗累官不止翰林校书矣。鹗有《满宫花》词云:“月沉沉(略)。”疑亦有所寄慨而作。
毛熙震
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三《兰亭客序》:乾德(963—967)中,有鬻彩笺王七郎名文昌,与道邻世旧。道邻因与文昌石本《兰亭》,即吴使高弼献太子者。文昌好博雅,古来名书,多收藏之。羲之真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晋魏两汉至李唐名臣墨迹及石本,皆萃于家。当时与往还好书者,毛熙震、王著、勾正中、张仁戬、黄居实、张德钊、张文懿。
刘瑞潞《唐五代诗钞小笺》:熙震,蜀人。孟昶时,官至秘书监。
李珣
何光远《鉴诫录》卷四:宾贡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屡称宾贡,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尹校书(鹗)者,锦城烟月之士,与李生常为善友。遽因戏遇嘲之,李生文章扫地而尽。诗曰:“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熏来也不香。”
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二:李四郎名玹,字延仪,其先波斯国人。随僖宗入蜀,授率府率。兄珣,有诗名,预宾贡焉。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公蜀之梓州人,事王宗衍,有词名《琼瑶集》。其妹事王衍为昭仪,亦有词藻。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四:李珣,字德润,梓州人。昭仪李舜弦之兄也。珣以小辞为后主所赏,常制《浣溪沙》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互相传诵。所著有《琼瑶集》若干卷。
姜方锬《蜀词人评传》:予尝论五代蜀国词人曰:德润事绩,史乘难考,惟云由波斯来蜀而已。循其词中,有“骑象背人先过水”,“孔雀双双迎日舞”,“去向桄榔树下立”等句,按象也、孔雀也、桄榔也,皆热带之生物也。其为波斯人无疑。至如累云楚山、楚岸、湘水、三湘、潇湘、楚天、巴楚等辞,亦可证其曾游巴东两湖等地,而载籍无据,中心时觉歉歉。今见王氏岭南之说,始释然也。然王说亦无依据,其亦据本词而断欤。姑识之以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