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花间集》词人著述存目

字数:5512

温庭筠

欧阳炯《花间集叙》:“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温庭筠《干子》三卷,又《采茶录》一卷。

又:温庭筠《学海》三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温庭筠《握兰集》三卷,又《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下:《干馔子》三卷。右唐温庭筠撰。序谓语怪以悦宾,无异馔味之适口,故以干馔命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温庭筠《金荃集》七卷,《外集》一卷。右唐温庭筠也。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宰相彦博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辞。为行尘杂,由是累年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步摇”,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而尝作诗忤时相令狐绹,终弃不用。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干子》三卷,唐温庭筠飞卿撰。序言“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悦诸心,聊甘众口,庶乎干之义”。“”与“馔”同字,从肉,见《古礼经》。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温庭筠集》七卷,唐方城尉温庭筠飞卿撰。

《宋史》卷二〇五《艺文志》:温庭筠《采茶录》一卷。

《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志》:温庭筠《学海》三十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温庭筠《汉南真稿》十卷,又《集》十四卷,《握兰集》三卷,《记室备要》三卷,《诗集》五卷。

又:《温庭筠集》七卷。

顾嗣立《温飞卿诗集跋》:“今所见宋刻,止《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金荃词》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温飞卿集笺注》九卷,内府藏本,明曾益撰,顾予咸补辑,其子嗣立又重订之。凡注中不署名者,益原注。署“补”字者,予咸注。署“嗣立案”者,则所续注也。益字予谦,山阴人,其书成于天启中。予咸字小阮,长洲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嗣立字侠君,康熙壬辰进士,由庶吉士改补中书舍人。曾注谬讹颇多。……嗣立悉为是正,考据颇为详核。……《唐艺文志》载庭筠《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宋志》亦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飞卿集》七卷,又陆游《渭南集》有温庭筠集跋,称其父所藏旧本,以《华清宫》诗为首,中有《早行》诗,后得蜀本,则《早行》诗已佚。《文献统考》则云温庭筠《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是宋刻已非一本矣。曾本合为四卷,名曰《八义集》,以作赋之事名其诗,颇为杜撰。嗣立此注称从所见宋刻,分《诗集》七卷、《别集》一卷,以还其旧,疑即《通考》所载之本。又称《文苑英华》、《万首绝句》所录为《集外诗》一卷,较曾本差为完备,然总之非唐本之旧也。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十:《金荃词》一卷(精钞本,何梦华藏书),温飞卿庭筠。唐自大中后诗衰而倚声作,至庭筠始有专集,名《握兰》、《金荃》。右一卷,有无名氏跋。飞卿词继太白之后开延巳之先,为倚声家鼻祖。有钱江何氏梦华馆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印。

郑文焯《温飞卿词集考》:盖唐宋旧志所称《金荃集》者,固合诗词而言,词即附于诗末,后人别出之以名其词,非旧编也。证以欧阳炯《花间集》,亦止称“飞卿复有《金荃集》”。其所收六十六首,极深美宏约之致,方之诸家所作,亦云观止。诚以卫弘基去晚唐未远,词客清芬,犹承光诵,宜其甄采高制,于飞卿所得独多,或即出于原集之末卷,学者得此,无俟他求已。考飞卿本传,但记其“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唐诗纪事》亦述其为令狐绹代撰《菩萨蛮》词,并未载有词集。(龙沐勋辑《大鹤山人词话》附录)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唐词,在庭筠前,诗人偶尔为之。庭筠专力此体,始有专集。其集名《金筌》,今无传本。朱孝臧刻温词名《金奁集》,共一百四十七首,不尽温作,真温词六十二首,加《尊前集》真温作《菩萨蛮》四阕,实得六十六首。

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前言》:旧传词之有专集者,始自温庭筠《握兰》、《金荃》。欧阳炯《花间集序》仅称“近代温飞卿复有《金荃集》”,而未言及《握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温飞卿诗集》五卷、《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而清顾嗣立跋《温飞卿诗集》谓见宋刻《金荃词》仅一卷,与欧阳炯序同。《握兰》、《金荃》,疑当是诗文集名,而《金荃》又为词集名矣。然此顾氏所见之宋本《金荃词》一卷,既未见藏书家著录,也未闻有流传,是可疑也。五代后蜀赵崇祚辑《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近人刘毓盘《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辑》,有《金荃词》一卷,收温词七十二首。其中除见于《花间集》者六十六首外,从《尊前集》补《菩萨蛮》一首,《草堂诗余》补《木兰花》一首,《温飞卿诗集》补《新添声杨柳枝〉二首,《历代诗余》补《更漏子》一首,《词律拾遗》补《定西番》一首。又王静安《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有《金荃词》一卷,收词七十首,较之刘辑本,所未收者,即《历代诗余》所载之《更漏子》与《词律拾遗》所录之《定西番》。又卢冀野《温飞卿及其词》一书辑有《词录》,称“此殆最可信之温庭筠词集矣”,得词六十七首。乃据《花间集》、《尊前集》而录之也。又有旧题温庭筠撰之《金奁集》,朱祖谋以鲍渌饮从钱塘汪氏借钞本刊入《彊村丛书》,计词一百四十七阕。鲍氏云出自明正统辛酉海虞吴讷所编之《四朝名贤词》,以《全唐诗》校勘,中杂韦庄、张泌、欧阳炯诸人词六十四首。王辑本跋云“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有一百四十七阕本”,疑即此。盖王氏误《金奁》为《金荃》矣。王氏云:“除四人外,尚得八十三阕,然此八十三阕尽属飞卿否,尚待校勘。”按应是“除三人外,尚得八十三阕”,其中有韦庄一阕,鲍氏误记作温词者;有失名《和张志和渔父词》十五首;又《菩萨蛮》二十首中注有“五首已见《尊前集》”而未录。实录温词仅六十二首,皆见于《花间集》。

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凡例(节录):一、本书系存世温庭筠诗、词、文之校注笺解本,并辑其存世小说《干子》三十三则。二、温庭筠诗校勘以国家图书馆藏明末冯彦渊家钞宋本《温庭筠诗集》七卷、《别集》一卷为底本,以下列各本为校本:(一)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十二年李熙刻《温庭筠诗集》七卷、《别集》一卷。简称李本。(二)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温庭筠诗集》十卷、《补遗》一卷(配清抄)。简称十卷本。(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姜道生刻《唐方城令温飞卿集》一卷。简称姜本。(四)国家图书馆藏明毛氏汲古阁刻《五唐人诗集》之《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简称毛本。(五)四部丛刊影印清钱氏述古堂钞本《温飞卿诗集》七卷、《别集》一卷。简称述钞。(六)清康熙席启刻《唐人百家诗》之《温庭筠诗集》七卷、《别集》一卷、《温庭筠集外诗》一卷。简称席本。(七)清顾嗣立刻康熙三十六年顾氏秀野草堂刻本《温飞卿诗集》七卷、《别集》一卷、《集外诗》一卷。简称顾本。(八)清康熙辑《全唐诗》之温庭筠诗八卷、补遗一卷。简称全诗。《集外诗》以顾本为底本。……三、温庭筠诗注释以明末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删补订正之《温飞卿诗集》笺注本为基础。为存旧注,概不加删削,分别以【曾注】、【咸注】、【立注】标明。……鉴于温诗大部分难以编年,故编次仍从旧本,即正集七卷、别集一卷、集外诗一卷。……四、温庭筠词绝大部分辑自《花间集》(六十六首)。中华书局出版之曾昭岷等人编校之《全唐五代词》以晁本《花间集》为底本,广搜旧本、总集进行校勘。另据朱本《尊前集》录一首、《稗海》本《云溪友议》录二首,共计六十九首。……其中《杨柳枝》八首、《添声杨柳枝》二首已见《诗集》之集外诗,故词集中只存目。……五、温庭筠文(包括赋、状、书、启、榜文)现存二十五题三十四首,绝大部分辑自《文苑英华》。兹以清编《全唐文》为底本,以《文苑英华》等进行校勘。因温文向无笺注,故每首均作新注,并于校注对题目涉及的人名进行笺证,对写作时间进行考证。文末不再附编撰者按语。六、温庭筠著有小说《干子》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原书已佚,重编《说郛》、《龙威秘书》存一卷,已非原帙。《太平广记》引录三十三则,另《类说》、《绀珠集》各摘录十余则。今从《太平广记》(明谈恺刻本)辑录三十三则,仅录原文,不作注释。间作校记。

皇甫松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

又:刘轲《牛羊日历》一卷,牛僧孺、杨虞卿事。檀栾子皇甫松序。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皇甫松《大隐赋》一卷。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醉乡日月》三卷,唐皇甫松子奇撰。唐人饮酒令,此书详载,然今人皆不能晓也。

《宋史》卷二〇六《艺文志》:皇甫松《酒孝经》一卷。

《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志》: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皇甫松《大隐赋》一卷。

韦庄

张唐英《蜀梼杌》卷上:(韦庄)有《浣花集》二十卷。

王尧臣等《崇文总目》卷十二:韦庄《幽居杂编》一卷,阙。《浣花集》二十卷。韦庄《谏疏集》三卷,阙。

郑樵《通志·艺文略》第八:韦庄《浣花集》二十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韦庄《浣花集》五卷。右伪蜀韦庄,字端己。仕王建至吏部侍郎平章事。集乃其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甫草堂旧址故名云。伪史称庄有集二十卷,今止存此。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浣花集》一卷。蜀韦庄撰。唐乾宁元年进士也。

《宋史》卷二〇四:韦庄《蜀程记》一卷,又《峡程记》一卷。

《宋史》卷二〇八:韦庄《浣花集》十卷,《谏草》一卷,《谏疏笺表》四卷。

《宋史》卷二〇九:韦庄《又玄集》三卷。

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卷七:《浣花集》十卷(宋刻本)。此残宋刻本《浣花集》四至十卷,余友陆子东萝以青蚨一分得诸阊门外上塘街冷摊,特为持赠余者。东萝初不知为宋刻本,但曰有旧人图书叶阳生,欲就君质之。余曰:此人余却知之,余将为言其详。及观后一无名氏跋,而益信余所知之人也。近因上津桥叶氏将刊其先世天士所著《本事方释义》,向余借宋刊许学士《本事方》,因相往还,登眉寿堂。见为号有阳生道兄,询悉阳生即天士之父,素精于医,曾治范伏庵太史初生时无谷道一证。此书所钤印即其人也。末跋语云,某因病久嗽不愈,以此偿药直。知向时医家脉药相连,故云以此偿药直也。是书破烂不堪,命工粗加整理,装成携示叶氏后讷人、丰帆辈,各幡阳生手批医书,皆云跋语字迹实系阳生公书,而康熙乙卯三月去阳生辞世之年庚申尚有六载,此跋洵不诬也。讷人云,阳生公与汪钝翁有唱酬之作,盖精于诗者。一书之微,多取印证,余喜而笔诸端。复翁。

又:余藏韦庄《浣花集》,向有三本,一为黑格精钞本,一为蓝格旧钞本,一为毛氏影钞宋本。三者之中,影钞为上,然得此残宋刻证之,则又在影钞者上矣。盖书以古刻为第一,一字一句之误,犹可谛视版刻,审其误之由来。影钞则已非庐山真面目,矧其为泛泛传钞者乎。故余佞宋,虽残麟片甲,亦在珍藏,勿以不全忽之。此册前缺序目及首三卷,若就影钞本补全,诚为两美。然业无宋刻,即影钞已失其真,故仍愿离之,则两美也。欲卒读者,有影钞本在,取而观之可耳。甲戌六月六日,复翁补书于第九卷尾,以此半叶系装时补缀,非宋版本有,虽灰之无伤。

又:余家向藏毛氏影宋本《浣花集》,在唐人诸集中,取对此,此实宋版。卷中“征”、“祯”、“玄”、“树”,避此四字,而“玄”、“树”有不尽避者。宋版时或有此。余初付装,见者或疑此刻之非宋而妄笑余佞宋之太甚,所信未必真。然装成,同人传观,藏书家如周香严、鉴赏家如陶朗轩,皆以余言为信,则诚可信矣。佞宋何尝佞(妄)哉。

又:昔何义门学士跋宋刊许浑《丁卯集》,云惜板刻黏涂,幸得毛豹孙影写宋本,一一补其缺失,差异于不知而妄作者。今余收《浣花集》,失其序目及首三卷,亦赖影宋本补全,即守义门之意也。宋刻出自陆东萝所赠。此属东萝影钞,盖是书始终成于东萝云。丁卯季夏装,复翁记。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十一《残宋本浣花集跋》:《浣花集》十卷,题曰“杜陵韦庄”,前有癸亥年六月九日庄弟韦蔼序,宋讳有缺有不缺。每叶二十行,每行十八字,与临安陆睦亲坊陈宅本《孟东野集》行款匡格皆同,当亦南宋书棚本也。宋刊存卷四至十,前三卷黄荛圃以影宋本抄补,每卷有叶阳生白文方印,后有阳生跋,每册有士礼居朱文方印,前后有荛圃三跋,陆损之跋。阳生苏州人,天士之父,与汪钝翁酬唱,工诗能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浣花集提要》:《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撰。庄字端己,杜陵人。乾宁九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后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本十卷,乃毛晋汲古阁所刻,为庄弟蔼所编,前有蔼序。疑后人析五为十,故第十卷仅诗六首也。末为补遗一卷,则毛晋所增。然如《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一首,既见于卷八,又入补遗,殊为失检。《全唐诗》所录,较此本多《勉儿子》、《即事》等篇,共三十余首。盖蔼序作于癸亥年六月,为唐昭宗之天复三年。庄方得杜甫草堂,故以名集。自是以后,篇什皆未载焉。故往往散见于诸书,后人递有增入耳。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韦词收入《花间集》者四十七首,收入《金奁集》者四十八首,收入《全唐诗附词》者五十二首。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共得五十五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词六十种》中。

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前言》:韦庄词集未闻著录,《蜀梼杌》称庄有集二十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崇文总目》称庄有《浣花集》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浣花集》五卷,云“伪史称庄有集二十卷,今止存此”。可知二十卷集,南宋时已亡佚不传。韦词在二十卷集中与否,亦已不可考。韦蔼所编之《浣花集》,乃诗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韦庄《浣花集》十卷,与今所存明汲古阁本卷数同。疑当时已析为十卷矣。今传韦庄词,有《花间集》所收四十八首,《金奁集》同。又有刘毓盘辑本、王静安辑本,皆称《浣花词》一卷,从其诗集名也。又有胡鸣盛辑《韦庄词注》一卷。又有夏承焘审订、刘金城校注之《韦庄词校注》一卷。王辑本、胡辑本、刘校本所收韦词皆五十四首,其中从《花间集》录四十八首,《尊前集》录五首,《草堂诗余》一首,与《全唐诗》同。刘辑本则另录《历代诗余》载《玉楼春》“日照玉楼花似锦”一首,为五十五首。

牛峤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八:《牛峤歌诗》三卷。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

毛文锡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前蜀纪事》二卷,后蜀学士毛文锡平珪撰。起广明庚子,尽天福甲子,凡二十五年。文锡,唐太仆卿龟范之子,十四岁登进士第,入蜀,仕建至判枢密院,随衍入洛而卒。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茶谱》一卷,后蜀毛文锡撰。

《宋史》卷二〇四《艺文志》:毛文锡《前蜀王氏纪事》二卷。

《宋史》卷二〇五《艺文志》:毛文锡《茶谱》一卷。

和凝

《宋史》卷二〇四《艺文志》:和凝《疑狱集》三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和凝《演论集》三十卷,又《游艺集》五十卷,《红药编》五卷。

《宋史》卷二〇九《艺文志》:和凝《赋格》一卷。

孙光宪

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三:先公自燕归,得龙图阁书一策,曰《贻子录》,有“御书”两印存,不言撰人姓名。而序云:“愚叟受知南平王,政宽事简。”意必高从诲擅荆渚时,宾僚如孙光宪辈者所编,皆训儆童蒙。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蚕书》二卷,孙光宪撰。光宪事迹,见小说类。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北梦琐言》三十卷,黄州刺史陵井孙光宪孟文撰。载唐末五代及诸国杂事。光宪仕荆南高从诲,三世在幕府。“北梦”者,言在梦泽之北也。后随继冲入朝,有荐于太祖者,将用为学士。未及而卒。光宪自号为葆光子。

《宋史》卷四八三本传: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或自钞写,孜孜校,老而不废。好著撰,自号葆光子,所著《荆台集》三十卷,《巩湖编玩》三卷,《笔佣集》三卷,《橘斋集》二卷,《北梦琐言》三十卷,《蚕书》二卷。又撰《续通历》,纪事颇失实。太平兴国初,诏毁之。

《宋史》卷二〇三《艺文志》:孙光宪《续通历》十卷。

《宋史》卷二〇五《艺文志》:孙光宪《蚕书》三卷。

《宋史》卷二〇六《艺文志》:孙光宪《北梦琐言》十二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孙光宪《荆台集》四十卷,又《笔佣集》十卷,《纪遇诗》十卷,《巩湖编玩》三卷,《橘斋集》二卷。

胡应麟《诗薮》杂编卷四:孙光宪《竹枝词》云:“门前春水白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柳枝词》云:“阊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城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游人多凭赤栏杆。”二诗见郭氏《乐府》,《品汇》已收之。按《三楚新录》云:“光宪,蜀人。高氏辟为书记,表章文檄,皆出其手。最好聚书,以兵革难致,每发使诸道,必重价募得之,蓄书至万余卷。然自负史才,以藩服恒郁郁。每吟昔人诗:‘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品汇》取其诗入唐,亦未当。如曰凡五代悉系之唐,则王仁裕等皆不得遗,必仕宦唐世,或撰述声名已著唐时者,乃可。光宪《北梦琐言》尚传。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孙词见《花间集》者六十首,见《尊前集》者二十三首,见《全唐诗》者八十首。刘毓盘于其内戚费文恪公家见所藏宋元残本,有《荆台佣稿》一册,因录副,刊入所辑《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共存词八十四首。

姜方锬《蜀词人评传》:光宪词,《花间集》选六十一首,《尊前集》二十三首,《全唐诗》共八十首,王国维共八十四首,辑为一卷。《词律》复有二首(按《花间集》载光宪词实六十一首,谓六十首,乃目次之误。至四部丛书影印明本,竟将《竹枝词》二首合为一首,以符其六十之数,而《全唐诗》仅八十首者,盖《花间》所载之《杨柳枝》未录故也。又按《词律》卷二,尚有光宪《河满子》与《望梅花》又一体各一首,未考红友所据)。


三、《花间集》词人传记资料五、《花间集》题跋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