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192期:弱者的逻辑

字数:1502

本期金句
01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化以来中国人脑子当中的一根刺,这根刺是不对的,为什么?

因为在任何生态当中,弱者都有它合适的生存策略。你老虎再厉害,还能把兔子吃干净不成吗?大家是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共生的。

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日本发生了类似的事。1863年日本开国,人家更落后,但是没挨打,迅速切换到明治维新,然后日本就崛起了。

02
有人会说,我们挨打了,是因为清政府的官员实在是太昏庸。

你听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你说谁昏庸?没有一个人昏庸,包括咸丰和道光皇帝,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精,都是在自己的文化观念中,在自己的处境中做出了自以为最合适的判断。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这本书里面讲了大量的细节,有兴趣的可以买来看。那不叫哭笑不得,而是一声长叹,每一个动作都很聪明,最后堆出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03
回头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演化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中国人缺的是什么?不是力量,是目标。

英国人的目标特别清晰,而中国人这边是无目标互动。

表面上看,谁强谁赢。错了,是谁的目标好,谁的目标能够拆解为适宜的步骤,而且执行得好,谁赢。

04
个人跟那些大公司比,当然它强你弱。但是你们之间并不是博弈关系,你是拿自己的目标去参与到它的事业里面去。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每个月挣点钱,那好,你打一辈子工好了,你可能在中国的大城市一辈子也买不起房。

但是如果你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公司有公司的目标,你有你的目标,那好,我们两个目标在一起博弈。我帮你公司实现业务增长,你帮我实现个人成长,我在这儿学业务,展示给整个市场看我的业务能力,渐渐地没准儿我的个人地位在社会上就成长了,没准儿将来我还创业呢。

那你说,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强者的合作,我是划算呢,还是不划算呢?

05
人和人、国家和国家,本质上是目标博弈,而不是力量博弈。

06
一个没有目标的国家或者是个体,面对一个有目标的博弈对象,会发生什么呢?

表面上看没准儿挺热闹的,你一拳我一掌,你一个动作,我给一个回应。甚至在局部看,我还比你聪明,耍得你团团转。但是,你每一个动作因为缺失目标,都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堆出来的就是总体的系统的毒素,就是最后看来是一场巨大的荒谬。

07
有一个关系还不错的人,突然找你借钱,数目还不少,比如说借一万块钱。你觉得咱俩交情没到那份上,然后就纠结,你这时候的反应是什么?就是目标感丧失。我又不想得罪这个人,但是我又舍不得把钱借给他,然后就纠结。

纠结的结果是什么?只可能是两种。第一,想了半天,还是把钱借了,人家发现你抠抠索索的,你还是把人得罪了,然后钱还没了。要么,你就坚决不借,找各种借口,也让对方看出来,虽然钱省下,还是把人得罪了。所以你看,没有目标感,最后一定是你吃亏。

一个聪明的有目标感的人会怎么办呢?

如果你判定我的目标就是要结交这个人,从此一辈子我当他的恩人,这个目标感一树立,别废话了,赶紧把钱给人家,而且还要问一句,还需要哥们儿什么其他帮助吗?这人一辈子感激涕零。

如果我就是不愿意借呢?那也行,这也是个目标,我的目标立即切换成什么?就是我坚决不能把钱给他,而且我还不能把这人得罪了。这有的是方法,你就说我实在是没钱,我老婆也不让我借等等,找个借口,然后随后给人打个电话,请人吃个饭。或者借一万不给,借五百总行吧?五百不要你还了,给人送个小礼物。一旦这个目标确定下来,其实这个关系的损坏是很容易就修复的。

所以大量的人在这种人际关系当中处理不好,本质是什么?还是我们刚才讲的,没有目标感。

08
一个人为人处事,其实就是活个目标感。

如果你有目标,全世界都是你的资源,你在走向目标的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获得滋养,哪怕你做错了。

你如果没有目标感,全世界都对你构成戕害。因为你在做应激反应的过程中,永远是在积累毒素,哪怕你做对了。

节目策划
菁城子,《罗辑思维》节目主编,经济专栏作家

本期荐书
本期节目,罗胖推荐阅读的书目是《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作者是被称为“历史顽主”的历史学者端木赐香。

有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话,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的注解,痛快。

这个世界,强者有强者的进击,弱者就完全没机会活下去了吗?

这本书告诉你:找到目标,弱者就有机会。


191: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193:共同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