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201期:一个长达30分钟的道歉和招聘

字数:2950

罗胖

大家好,我是罗胖,罗振宇。

今天来不是做节目的,而是向大家道一个歉。因为我现在正在发烧,浑身还有一点小哆嗦,刚才处理了半天,这个嗓子才勉强能够说出一点话。

不像那种天纵英才的脱口秀主持人,肚子里有很多货,然后面对摄像机直接“哗哗哗”就说一个小时。我不是那样的人,没有口若悬河的天才。每次录像,可能一个小时的节目,我要录10-20个小时,就是反复地打磨每一句话,直到觉得表达精准、用词到位,而且没有磕巴,我才会原谅自己,让这一条过。

以今天这样的身体状态,我肯定没有办法承担这么繁重的体力工作了,所以向大家道歉。上一期节目也是代班,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周就这样病了,所以请大家原谅。

这一周正好是罗辑思维节目开播四周年,我们是2012年12月21日那一天开播的,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但是万没想到冲刺连续跑了四年,倒在了这个节点上,请大家原谅。

01
过去很多人认为罗辑思维是自媒体,后来又有人认为,你卖书、卖月饼、卖柳桃,你是不是知识电商?

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受田溯宁先生的点化,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商业道路——做知识服务。

很多人说这条路叫内容付费,我不觉得内容付费是一件新鲜事,可能很多媒体人觉得这事很新鲜。你想,媒体内容免费或者近乎免费这件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还不到一百年,知识这件事情从来都是付费的。在出版业和在教育业看来,你能说上学不交学费吗?买书不给钱吗?所以知识付费这个潮流本身并不存在。

在我们眼里,真正这条跑道的名字叫知识服务。

02
这个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所有产业,本质上都不是真正的服务业。

比如说出版物,它卖的是一本书,它其实是销售逻辑,它不是服务逻辑,这本书我把它内容已经做好了,你爱买不买,所以它并不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什么是服务呢?很多人都知道那句话,就是我们的用户并不是需要一把钻,他只是需要墙上那个眼儿。用户需要的是一个眼儿的解决方案,但是原来工业社会它只能提供一把钻头,然后你自己去打那个眼儿。

教育业虽然在大类上属于服务业,但其实也不是。其实教育在现代社会当中,它是一种管束体制,也就是说我们从大概五六岁、六七岁进入学校之后,实际上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的管制体系。

传媒就更是这样。传媒是服务业,但它服务的可不是用户、观众和受众,它服务的是广告主。对用户来说,它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拿到你的注意力,然后卖给它真正的金主,就是出广告费的人。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突然发现,出现了一个服务业崛起的机会,就是围绕知识进行真正的交付。

03
很多人说,现在是一个内容付费的时代,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内容将会爆炸性的越来越多。说实话,空气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价值,但是谁能卖空气呢?尤其在地球上,如果外太空另说。因为它太多了,丧失稀缺性之后,它就没法卖出钱来。

但是服务不一样。就算是全聚德的烤鸭全部免费,你要想高效率地、低价格地,很省时间地把它拿到吃到,你还得叫个外卖嘛,但是这外卖送货费两块钱,你总是要出的嘛。

服务是有价值的,而想靠信息和内容本身获得价值很难,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

04
现代人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三个巨大的变局。

第一个变局,以前把一生前几十年的时间交给学习,习得知识,然后就能受用终身。“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件事不会再发生了,你的知识的存量面对新的这个世界,仍然是不够用的。

第二个变局,现代的知识的存量那么大,所以人类想出的一个办法就是分科学习。但是,跨专业学习、跨科学习和跨界学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

王烁在《王烁大学问》专栏里面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我们就向哪里迁徙。

第三个变局呢,就是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大量的产业、服务和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都在找我们要时间,但是时间就那么多。所以,我们对于知识学习,其实有了一个隐性的要求,就是越来越高效。我们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浏览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要求,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还能学习。

05
从一段时间学习到终身学习,从一个专业学习向跨界学习,从整块时间学习向碎片化时间学习,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那这个时候,谁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那谁就能够做出一家有价值的公司,谁就能够创出一条创业的跑道。

几十年前,中国刚刚开始有证券交易所,那第一代交易员,那些红马甲们,很年轻,20多岁,后来就演化成投资人,成为一些江湖上很有地位的人,他们是跟他们的同班同学比,最早获得财务自由和人生的安身立命的立足点的人。

所以,开创一个行业,这不是任何人一生都会遇到的机会。我觉得,我们这家公司和那些跟我们有类似愿景的公司,我们正在开创这样一个机会。

06
小公司、创业公司有这样一个特点:

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市场经济的海洋当中,他试图捕捉一切机会,试图找到一切可以借力的协作者和风向,然后踏一脚再往上走。

07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你花二十多年的时间获得什么学位,然后这个社会就应该给你什么样的回报,没有那个事情了。你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案,只有带这种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的人,你的能力才会成长,你的价值在这个市场上才会被认可。

社会发展到哪一年,甭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互联网,有一条是不会变的,就是协作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创造财富的途径。即使将来人工智能,每个人都配一个机器人保姆了,你放心,人和人之间的协作还是这个社会最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一个人获有多大的力量,本质上就是有多少人愿意给你力量,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所以,一个人有着非常良好的交流界面,就是他在职场,在这个不确定性非常大的时代,能够走下去的根本的保证。

这个世界就这么两个事:第一,找到目标,勇于、擅于行动;第二,在行动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能够帮助你,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牛人。

08
鲍勃·迪伦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中写道:

“但有一件事我必须说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五万人表演过,也为五十个人表演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给五十个人表演要更难。因为五万人会有单一的人格,而五十个人不会。每一个人都会是一个个体,有独立的身份和对世界不同的看法,他们会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会检阅你的真诚,以及你如何用自己的才华将其表达。”

这段话真的震撼到了我,把过去几年有一件我没有想清楚的事情都想清楚了。

我在中央电视台做制片人,干了将近十年,我其实自己也解释不清楚,我从媒体,然后到了这家公司去创业,做自媒体,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曾经试着做过一些解释,但是我觉得都没有鲍勃·迪伦的这段话来得精彩。

所谓的传统媒体,其实它就是广播时代的产物,它是面对五万人在讲话,它要求的是舞台感,它要求的是我是不是正确,我是不是足够的美好,我是不是能够召唤出你们的掌声和衷心的佩服。这就是我此前的十年在传统媒体,我所有的心态。

看完鲍勃·迪伦的这段话,我突然明白了。

在做《罗辑思维》这个视频节目,每天早上的60秒的微信语音,罗辑思维微信公众账号,还有做我们的“得到”APP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舞台上,我们是在你的耳朵边轻声细语。

虽然一期《罗辑思维》的节目可能有几百万人,但是本质上,我就是在对着你,在你的耳朵边私语。这种讲话方式和我在舞台上拿着范,起着调,叫着板,要控制自己的正确的那种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过去四年,《罗辑思维》节目不是做给那几百万人的,它就是做给你的,我在你的耳边,在你的身边陪伴,尽我所能地去服务于你。我既想让你对我满意,我也想获得一个朋友式的尊严,这就是过去四年我所做的一切。

罗胖

今天我病了,作为一个朋友,我请假;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正在搭团队,一个创业想上市的公司的创业者、合伙人,我请有类似的想法的朋友上船,我们一起走,我们互相把自己的脊背亮给对方,我们结成圆阵。也许多年之后,商业史会看到这家公司,和所有我们这群人的努力。谢谢。

罗辑思维等你来
我们需要:

测试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golang后端研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内容产品主编、出纳、财务、法务、市场/品牌、媒体公关、管培生等。

不限专业、不限性别,只要你对互联网领域充满热情,热爱阅读、写作,热爱学习,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申请实习和工作,请将简历投递至以下邮箱:hr@luojilab.com

关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账号,回复“招聘”,查看具体职位要求和更多招聘详情。


200:超级个体202: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