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193期:
本期金句
01 感受一下,富人究竟多有钱?
现在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你就能明白。
你拿一张A4复印纸,从底部往上,每隔一厘米就画一道杠,每一道杠代表财产5万欧元,到A4纸顶上的时候,就代表150万欧元,大概是人民币1000万稍微多一点。
99%的人的财产都可以用一张复印纸给涵盖了。剩下1%最有钱的人在哪儿?你出了A4复印纸继续画,在离这张A4复印纸3.5公里的地方。
一张纸就已经涵盖了99%的人的财富。而最前端的人,你要戴望远镜才能看得到。
02 现实版的《北京折叠》
在今天的德国,富人和穷人生活在一个平行社会中。啥叫平行?就是永不相交,你们过你们的,我过我的,我犯不上在你们面前炫富,我也犯不上得罪你们,大家彼此安好。
这看起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叫社会解体。
在德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次变形,上层的富有阶层的财富和老百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为什么要跟你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呢?
这是经济的充分金融化带来的结果。
03 不能钱生钱,收入再高也是穷人
有两个词,一个叫富人,一个叫高收入阶层。你听起来这好像不是一回事吗?其实不是一回事。
什么叫收入?你要付出劳动,然后才有收入。有人一小时挣20块,有人一小时挣20万,好像区别很大,但本质上是一样,你都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时间。
真正的富人怎么挣钱?不能说人不劳动,因为投资理财也算是劳动,富人挣钱的本质是靠钱来生钱,而不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挣钱。
在德国,富人圈子里95%都是挣这种拿钱来生钱的钱,只有5%才是所谓的高收入阶层。什么德意志银行的总经理、宝马公司的CEO,这帮人在富人圈子里算是边缘阶层。
04 有一种机会叫“肯定能赚钱”
有大钱,理论上就可以投资那些肯定会赚钱的项目。难道没有风险吗?大钱的本质就是可以对冲风险。
现在的中国,至少两个机会肯定能赚钱:
第一是艺术品。因为中国人越来越有钱,盛世兴收藏,你要是有一笔大钱,可以把现在头部的优秀的艺术品全部买断,几十年之后肯定是翻番再翻番。
再比如,中国现在正在进入老龄化,我们这拨人30年之后没准儿都要住养老院,所以你现在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养老院品牌,赔钱,赔上个10年、20年,20年之后肯定挣钱。
但是这都是大资本的机会。你现在一笔小钱,你明知道梵高的画10年之后涨100倍,你现在连一张也买不起;你明知道20年之后养老院会挣钱,你等不及嘛。
面对这样的资本你咋博弈?你就相当于进了一个赌场,对面一个大胖子坐那儿,无穷无尽的钱,而且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决不下牌桌,你怎么能赌得赢?
05 多收税的好处
有一个商业咨询师,退休之前是给一些企业做咨询,退休之后是给巴伐利亚州的政府做顾问。
他突然觉得,我前半生的有一个观点不对。前半生因为是服务于商业社会,他就一直主张要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最好少收税。可是当了政府顾问之后,他觉得政府应该多收税,即使遏制了经济效率的增长,但是如果获得整个社会共同体的认同,这个代价也是值的。
因为政府一旦收了很高的税,老百姓就会问,这钱花哪儿了?你投资什么方向我得过问,我得投票,大家虽然在一个锅里搅,难免也有些冲突,但是好歹是一个共同体,也比这个社会分崩离析来得划算。
06 你比德国穷人过得好吗?
在德国,什么样的人算穷人?政府规定,低于平均收入60%的人都算是穷人。这道线画在哪儿?大概是每个月的收入低于1035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7000多块钱。
到德国的穷人家去,啥都有,什么电脑、游戏机、冰箱、微波炉、彩电,而且是那种大屏幕的液晶彩电。
你可能会说,德国的穷人混得不错嘛。何止是不错,比普通人爽。一个德国穷人在政府那儿拿到的免费住房人均是45平米,比德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还多2平米。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后刚找到工作,那点工资除了还助学贷款之外,你能租到的房子不足10平米,远远不如那些吃福利的穷人。
德国穷人还有一个风潮,就是要玩最新潮的电子产品,比如说新出来的手机,因为靠这个才能刷到存在感。所以德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一旦出现什么新品,先对穷人打广告。
07 长期不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多人都觉得,工作嘛,不就是为了挣工资。
错了,它有很多附带的作用。比如说荣誉、勤奋、效率、社会参与、社会责任等等,这都是工作的结果,一个人不工作,这些意义你是没法享受的。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讲过一句话,啥叫人?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如果意义之网一旦坍塌,你掉落下来之后,那就是一条肉虫子,你跟一条咸鱼有啥区别呢?
如果长期不工作,你肯定不会早起,肯定不会有学习勤奋的念头,你也不会和他人善意地协作,你甚至连守时都做不到。所以德国那些主动长期失业、吃救济的穷人,虽然不穷,但是他们的生活仍然是暗无天日。
08 真正的穷是没有希望
中国人讲两个字,一个是穷,一个是贫。
但这两个字的含义不一样,贫是指没钱,而穷是穷途末路,是没有希望。
09 周其仁:13亿人不散摊子
前不久,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先生到罗辑思维来考察,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商人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商人追逐的是效率最大化,而政府追逐的目标是啥?13亿人的社会共同体它不散摊子。
商人追逐的价值很容易通过营业额、公司的估值体现出来。可是政府追逐的这个“不散摊子”的目标,它的价值很难体现,尤其是我们身在其中,感受不到,但其实这个价值尤其的巨大。
周其仁教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美国含糊中国,含糊的是我们具体的企业吗?具体的国民吗?不是,是我们这一大坨的体量,这本身就是竞争力和威慑力。
再比如,中国人均GDP其实不高,但是和世界上其他和我们人均GDP差不多的国家比比看,老百姓享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要好得多,为啥?就是因为我们有大体量,所以我们造得出大飞机,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高铁系统,最好的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这都是造福老百姓,而它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是一个13亿人的社会共同体。
10 当钱不再起作用
德国的事在给我们提醒:钱不再起作用。
钱让上层阶级越来越脱离这个社会,拿钱去补贴下层社会的时候,未必能把他们拉回这个社会共同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重估钱的价值,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估维持这个共同体的成本,和丧失这个共同体的代价。
节目策划
李子暘,经济学者,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
罗胖荐文
这期节目中,罗胖说,有些话当讲但是不能讲,推荐大家看一篇万维钢老师的长文。
这篇文章《欧洲的穆斯林化和西方的衰落》,已经更新在本订阅专栏里。强烈建议各位一定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