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如爱身般爱天下

字数:2667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关于“贵大患若身”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觉得应该是“贵,大患若身”,“贵”是看重,“大患”是大的祸患,像对待大祸患一样对待自己的身体,重视大祸患像重视自己的身体。这种解释最流行,但我觉得宋徽宗的解释更为到位,也更接近老子的本意。宋徽宗认为,“贵”是荣华富贵的意思,它代表权威、威势和得到尊重,是一种对富贵的向往和渴求之心。这样解释的话,前后文就浑然一体了。所以,我觉得,老子想说的更可能是后者。也就是说,“贵大患若身”指的是荣贵是有大祸患的,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人有了身体,就有了祸患;人向往荣贵,也会招来祸患。

有意思的是,宋徽宗虽然喜欢老子,虽然喜欢道家,退位时还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研究《道德经》也研究得很好,但他跟李后主一样,也是个艺术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建树,要强过他做君王许多。后世评价他时,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宋徽宗什么都做得好,唯独是当不好皇帝。岳飞的《满江红》很多人都知道,里面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的主角就是宋徽宗、宋钦宗两父子。

我在《空空之外》里写了一段话,刚好可以回答这个矛盾:

真信仰者,有高远而具体的发心,有正见智慧的指导,有持之以恒的精进,有如理如法的修证。他不仅仅是学者,更是行者;不仅仅是利众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彻底的实践者。他的一生,是为了践约那精神,他的目标持久而专一,他的目光远大而务实,他可以舍弃一切的虚幻外相,而直奔精神的内核。那内核,就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的发心。

老子很有意思,他明明是在讲修道,但《道德经》的五千字中,偏有那么多关于治国、关于天下的说法,所以,老子不仅仅是哲学家,他也是帝王师。他的《道德经》也教人如何治国。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子的一种情怀。他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跟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不一样。隐士们对官场失望,于是无可奈何地隐居山林。隐居时,他们心里是否还有愁怀没有解除?山野林间的闲适生活,能不能冲淡他们不能一展抱负的失落?说不清。但老子是逍遥自在的,虽然他有一种悲悯之情,并不是置身事外的,他知道世界就是这样,他不会强求世界照他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他只说他该说的话,把自己做好。有人来找他,他就教,把该留的东西留下来。他也不管对方是孔子,还是尹喜,弘扬的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的学说,他只管传道授业解惑。如果真正地学习了《道德经》的精神,并能用于行为,人肯定会改变的。可惜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做到这一点的君主并不多。很多皇权在手的人,都放不下那些荣贵地位。人就是这样的,不经过脱胎换骨的实修,是不会变的。仅仅把智慧当学问来研究,虽然也有它的意义,但是,对个体生命来说,其作用实在太微弱了。

接下来,老子开始解释“贵大患若身”。他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之所以会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人所有的烦恼都源于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就没有诸多的欲望和攀比,很多烦恼就不会产生。最明显的就是生存的烦恼,肉体享受带来的烦恼,眼耳鼻舌身意都会带来烦恼,各种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人生起贪心,得不到,就会痛苦。身体本质上也是痛苦,因为身体是多种元素构成的,它有生必有灭,你无论多么小心,它都必然会得病,必然会衰老,没有例外。这是人类最为困惑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处都能看到老人,一个人无论他年轻时多么风光,老了之后都会显得非常可怜,如果他还得了大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就更可怜了。

最近,我回甘肃看了一位老师,他得了很重的病,快要死了。他以前是一位名作家,做过很多事,但我见他那时,他躺在病床上,垂垂老矣的样子让人很心酸。而且他非常痛苦,疾病带来的疼痛很折磨人。这时,过去所有的荣誉都救不了他,过去所有的精彩都不见了。属于他的,只是一个很快也会消失的躯壳,一个行将就木的身体。他刚生病时,还有很多朋友去看他,到后来,很多朋友也不去看他了。他孤零零躺在病床上,陪他的,只有疼痛的肉体。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健康时,人有很多麻烦,因为有太多的期待和计划,也有太多的攀比;得病时,人会更加烦恼,因为肉体的衰弱和死亡无可抗拒。所有老人都害怕这一天。但一旦人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就会看破很多东西。他的世界会被一种虚朦的氛围所笼罩,就像《白虎关》中的月儿,也像《大漠祭》里的憨头。如果你想知道人面对死亡时的心情,你可以去看这两本书。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件事是必须要学会的,那就是面对死亡。人可以不结婚,可以不生孩子,可以不恋爱,甚至可以不进入社会,可以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当然,这种生活也在消失——但他不可能不衰老,不可能不死亡。人不可能拒绝的存在之一,就是死亡。一旦他的人生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他就会发现任何东西都没有意义,因为他带不走什么。这时,他和健康的人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他很快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但世界仍然在喧嚣,一片喧嚣之中,人们听到的永远都是欢乐之声,人们是看不到死亡的。

求不得更是这样。贪图美的东西,得不到就会痛苦;爱别离也很痛苦,明明想要天长地久,想永远在一起的,偏偏到不了一起;怨憎也会痛苦;肉体病了也痛苦;再加上内心、五蕴、肉体的各种感受,都会让人痛苦。所以,人类绝大部分的痛苦,都跟身体有关。

年轻的怕衰老,健康的怕得病。很多人一旦体检,等待体检报告时,心里就会出现诸多联想,我的身体究竟怎么样?一旦身上出现疼痛,马上就想到会不会是癌症?因为癌症太多了,到处都有,癌症带来的痛苦也太多了。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忧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对荣华富贵的向往也是这样,它跟执著身体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大病。

反之,“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要是我没有身体的话,我有什么好忧患的呢?一些久病之人往往能看开,能看破生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这样了,他也就不再担忧生死问题了。这时候,要是遇上善缘,他们也可能会成为智者。

“贵以身为天下”也有多种解释:其一是,为了治理天下而珍惜身体;其二是看待天下超过自己的身体;其三是像爱身体那样爱天下。三者都有它的道理,都可以“寄天下”。

爱惜身体,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

以前,我们经常请一个朋友做些事情,结果有一天,我看他的日记,发现他开车的时候希望自己撞死。他总是在想“我要死、我要死、我要死”,我们后来就不敢用他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出事。连命都不要、连身体都不爱的人,是不可以托付大事的,除非他是智者——也就是说,他已经真正地破除了身执,破除了我执。为什么?因为,珍惜身体是人的天性,如果连身体都糟蹋,他还会爱谁呢?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杀子以适君”的故事:齐桓公有个厨子叫易牙,他做的饭非常好吃。有一天,齐桓公随口说了一句,我什么都吃过,可惜还没吃过人肉。结果易牙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给杀了,蒸熟给齐桓公吃。齐桓公知道之后很感动,甚至想让易牙继任管仲之位,但管仲告诉齐桓公,易牙是个小人、奸臣,叫齐桓公一定要远离这种人。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说,爱儿子是人的天性,易牙为了取悦您,连儿子都能杀害,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呢?后来,易牙果然和另一个小人一起,趁齐桓公得了重病,把齐桓公活活饿死在宫中。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糟蹋自己的身体,爱惜身体也是人的天性。所以,老子一直强调爱身、惜身。他甚至认为,“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当一个人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人,或者为了治理天下爱惜自己的身体时,你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老子说得非常有道理。


壹片片宠爱意,隐隐受辱心叁在破执中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