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宗教与哲学密不可分。俗语说,如果你在摇篮里有宗教,便有哲学陪你上天国。一切文化的开端,可说都离不开宗教。宗教给你勇气,给你耐心。人总相信,有神扶着,便不至于跌倒。罪恶足以招神怒,获天谴,在此一观念下,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便可迈向胜利和成功。然而当胜利成功后,人们有了和平、安全和财富,于是便把神摆在一边了。由于追逐口腹的享受,追逐感官的快乐,意志薄弱、精力衰败是必然的。此时,如果加上科学发达,削弱对神的信仰,那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便会逐渐走向败亡之路。兴由勤奋,败由奢侈。走在前面的总是阿喀琉斯,走在后面的总是伊壁鸠鲁。《列王记》之后为《约伯记》,《约伯记》之后为《传道书》,这种顺序好像是每一种文化演变的必然过程。
由于我们所知道的巴比伦思想,大都限于较晚的时期,因此,其本质大都显得虚弱而疲惫。从一块泥简上,我们看见一个约伯的影子Balta-atrua。他埋怨道:“我对神比谁都虔敬,可是显然我比谁都潦倒!”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财产,甚至仅有的一点东西在路上也给人偷走了。他的朋友告诉他,他的霉运也许是由某些隐微的罪恶带来的,所谓隐微的罪恶即以富骄人之类。他们又对他说,神的意旨是不可猜测的,也许最初看来是祸,最后却正好是福。他们对Balta-atrua说:“不要怨天尤人,勇敢地站起来,只要你信赖神,神必赐福予你。再者,害你的人,必得恶报。”这一来,Balta-atrua果然大叫:“神啊,请你怜悯我救我!”
就出土的亚述巴尼拔集子中,我们发现Tabi-utul-Enlil [1],一度曾认为是尼普尔之王的一首诗。这首诗也代表着同样的思想:
(我的两眼似乎上了把)锁,
(我的两耳闭塞),与聋子无异。
昨天是国王,今天是奴隶。
(我的)朋友,把我当做疯人。
送我来帮忙,(为我)掘坑!……
我只有白天悲叹,夜晚哭泣。
月月的悲叹,年年的苦难……[2]
他于是诉说他以往对神是如何的虔诚,却遭遇这样的厄运:
难道说我对神缺少供奉,
难道说我对神不够虔敬,
难道说我祷告时没有低头,
难道说我不把神放在心上……
我教化我的百姓虔心奉神,
我使我的国家做神的后盾,
我这样做我想会讨神欢喜。
即使这样虔敬,他还是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于是,他问:
是谁在天上左右着神的意旨?
神的意旨,难道神秘得不可捉摸?
人,昨天还活着今天却已销魂。
人,一转眼便会被悲哀淹没,
人,一转眼便会被压成齑粉。
人,前一秒钟还引吭高歌,
人,后一秒钟便如丧考妣。
我现在陷入重重网罗,
有眼,不能看,
有耳,不能听,
下体玷污,
五内如焚,
死亡和黑暗将我完全笼罩。
他们白天折磨我,
晚上也不让我喘息。
我全身瘫痪,四肢麻痹。
我住的地方像牛栏,
我像一只小羊,经常污物满身……
和约伯一样,他慢慢又恢复了对神的信念:
但我确信,有一天苦难即将过去,
因为神是慈爱的。
最后的结局,果然非常美满。他所相信的神来了。神治愈了他一身恶疾,用一阵风把所有害他的人吹得无踪无影。他于是高声赞美马尔杜克,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上,同时告诉世人,对神灵不可感到绝望。
从此诗篇到《约伯记》,可说是顺理成章的。另外,在稍后的巴比伦文学作品中,我们又发现《传道书》的蓝本。在吉尔伽美什叙事诗中,萨比图曾向我们的英雄说,别求什么永生了,人生在世,吃点、喝点,快快乐乐地过才是最重要的:
啊,吉尔伽美什,为什么要东奔西走?
你所寻求的永生是没有的。
神在给人生命那天,就已注定了死。
生命既在神的掌握之中,人是不能做主的。
吉尔伽美什,有吃,吃点,
一天到晚高高兴兴……
一天到晚快快乐乐,
每天换干净衣服,
每天从头洗到脚。
白天抱抱孩子,
晚上抱抱老婆。[3]
在一块泥简中,我们听到一种由于饱尝人世辛酸,以致成为偏激的无神论者的声音。古巴鲁(Gubarru)——巴比伦的亚西比德(Alcibiades),对一位老人这样说:
啊,我的大智慧者,我的大知识者,别这样自寻苦恼吧!
神在哪儿?神在三十三天之上呢。
智慧是什么?是一个人人难解的谜!
但老人回答得很妙:
你注意到下列事实吗,我的朋友?
世人是否会称赞一个谋杀技术高明的人?
世人是否会轻蔑一个穷而正直的人?
世人是否会对一个积恶如山的人表示赞许?
世人是否会对一个虔敬神明的人轻加侮慢?
世人是否会对恃强凌弱无动于衷?
世人是否会助纣为虐?
他因此劝告古巴鲁不可对神怀疑,但古巴鲁对神,尤其是对祭师仍持不信任态度。他指责祭师:
他们是一连串谎言的制造者。
他们常以动听的言辞为富人辩护。
为了维护富人的财产,他们可以赴汤蹈火。
在祭师眼中,穷人个个是贼。
他们虐待穷人,他们视穷人如粪土。
然而这种思想毕竟不是巴比伦的主流。我们在巴比伦所见到的是,人们提到祭师,无不毕恭毕敬。神庙里车水马龙,尽是祈神庇佑赐福的人。不过说来可叹,人们对神如此虔敬,神却很少安慰人。巴比伦的祭师说,一切要靠神的启示,而他们就是唯一得知神的启示的人。然而,一切启示到了最后总是说,人不分善恶,死后均将沦入地狱,而地狱是个阴风惨惨的地方。有了以上种种观念,这就难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后的尼布甲尼撒最后要精神错乱了。
[1]咸信,此一诗篇的蓝本系来自苏美尔,而《约伯记》之作者,可能系受到此诗之影响。
[2]括弧中的字句,是猜想着填进去的。
[3]参阅《传道书》9:7-9:“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的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