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
希腊的宗教仪式和他们所崇敬的神一样,多而且杂。诸神所接受的,是一种安抚和摆脱性的阴沉仪式;奥林匹亚山诸神所接受的,则是一种欢迎和赞颂的欢乐仪式。任何仪式都不需神职人员:父亲就是家庭的祭司,行政长官就是邦城的祭司。希腊生活并不如一般所说的那样世俗化,宗教在任何地区都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政府都认为正式崇拜对社会秩序和政治安定极为重要,因而加以保护。但是,尽管埃及和近东是僧侣控制的国家,而在希腊则国家掌握宗教的领导权,将僧侣的地位降为神殿中的执事人员。神殿的财产,在不动产、金钱和奴隶方面,由政府官员稽查与掌理。希腊没有类似修道院的机构训练僧侣,只要熟悉祭神的仪式,任何人都可被很简易地选派为祭司,且在许多地区,这个职位可由出价最高者得之。僧侣没有阶级系统,神殿与神殿的祭司之间通常也没有关联。没有所谓教会,没有正统,也没有严格的信仰。宗教虽不宣称某种信仰,却参加正式的仪式。只要不公然拒绝或亵渎本城的神祇,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希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崇拜的地点可在家庭的炉火前,或本城大会堂的炉火前,对于地下诸神祇,有时是在一个地隙之中,对于一个奥林匹斯山的神,则在神殿之内。神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崇拜者在此相聚,即使是犯有重罪的逃犯,在此亦可得到庇护。神殿是为神而建立的,并非为了集会,因此,神殿就是神的家,在殿里建起他的塑像,像前燃起长明灯,永远不得熄灭。人们经常认为,这个塑像就是神,因此小心翼翼地擦洗它,为它着装和照料,有时也因为它的疏忽职责而叱责它。有时,希腊人也告诉我们神像如何出汗、流泪和闭目的情形。神殿里保存一部记录,记载该神的节日以及崇拜他的城市或群体生活上的重大事件,这也就是希腊历史编纂的根源和最初形式。
典礼包括游行、吟诵、献祭、祈祷,有时还有圣餐。在游行中亦可能有魔术、化妆、活人画(以活人扮演静态画)及戏剧表演。在大多数情形下,基本礼仪系由风俗习惯决定,赞颂诗与祈祷文的每一个文字,均由家庭或政府保存于圣书之中,每一字的音节、动作或韵律,均鲜有更动;他们的神也许不喜欢或不了解新奇及变化,尽管流行语言已有变化,但仪式用语仍然如故;尽管人民已不能了解仪式中所使用的语言,但古典语文所给予的兴奋可以代替了解。典礼本身较当初所以举行该项典礼的原因更能持久,于是又产生新的神话以说明其建立的目的;神话及信仰可以变更,但仪式仍旧。在典礼的整个过程中,音乐甚为重要,如无音乐,宗教则无能为力。正如宗教产生音乐一样,音乐亦产生宗教,诗是在神殿和游行吟诵中产生,然而这种诗的韵律后来也装饰了阿基罗库斯强烈的亵渎文字、萨福毫无拘束的热情和阿那克里翁引起物议的优美。
到达祭坛(通常在神殿之前)后,崇拜者便以祭品和祈祷以求转移神的愤怒或博得神的庇佑。以个人而言,他们可以奉献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塑像、浮雕、家具、武器、大锅、三脚架、服装及陶器。当神不能使用这些器物时,祭司则可取用之,军队可像色诺芬尼的“万人”大军在撤退时所做的一样,奉献他们的部分战利品,团体通常奉献田里的水果、葡萄或树木,但动物更投其口味;有时,在特别需要的场合,甚至以人献祭。阿伽门农为求一阵风牺牲了伊菲革涅娅;阿喀琉斯在帕绰克拉斯的柴薪堆上奉献了12名特洛伊青年;为满足阿波罗的胃口,经常将活人从莱夫卡和塞浦路斯的悬崖上投下。其他如塞俄斯岛(Chios)和特纳多斯,也用活人祭献狄奥尼索斯;据说狄密斯托克利曾在萨拉米斯之战以波斯的俘虏祭献狄奥尼索斯;斯巴达人为庆祝阿尔忒弥丝奥西亚的节日,在祭坛上鞭笞青年,有时鞭笞至死。迄至2世纪,宙斯还在阿卡狄亚(Arcadia)接受人祭。在马萨利亚瘟疫流行时,公众出资豢养一个贫苦公民,替他穿上圣袍,饰以圣枝,然后在祈祷中将他自悬崖掷下,希望他能顶替所有人民罪恶应受的惩罚。在雅典,凡是逢到饥荒、瘟疫或其他危机时,便照习惯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代罪者,或利用仪式的模仿,或实际牺牲,以求涤除本城的罪愆。此外,在萨吉利亚(Thargelia)的节日上,每年也举行一个类似仪式,有仅属模仿性质,也有实际奉献。[1]这种以人作牺牲的做法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缓和,后来限制仅能使用已判死刑的罪犯,并以酒麻醉其感官与知觉,最后终以动物代替。当留克特拉之战(公元前371年)的前夜,彼奥蒂亚的领袖伯罗比达斯(Pelopidas)得了一个梦,好像是神要求一个活人致祭作为胜利的代价,他的幕僚中有一部分赞成,但另一部分表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这种野蛮和不敬的做法,不可能使任何最崇高的神感到愉悦;台风和巨怪并没有主宰世界,主宰世界的是所有神和人的一个慈爱大父;如果认为任何神圣或有大能者喜欢牺牲人的生命以享受祭献,那是一种荒谬可笑的事。
以动物当做祭品。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希腊,应乎这个进展而首当其冲的动物是牛、羊和猪。在每次交战前,敌对双方的军队,依照他们所期望的胜利按照比例奉上祭品。在雅典,每次集会前,先以猪做祭品,以洁净集会的场所。但人民的虔敬在重要关头就崩溃了:因为给神的仅是骨头和包着肥油的一点肉,其余的则由祭司和崇拜者予以保留。希腊人为给他们自己找寻宽恕借口,曾列举一个故事:在巨人的时代,普罗米修斯将牺牲动物的可食部分用皮包好,另将骨头用肥肉包起,请宙斯自行选择。宙斯“用双手”选择了后者(肥肉包骨)。当宙斯发现他被欺骗后,当然异常愤怒,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只得忍受,并且永远忍受。只有对地下诸神祭祀时,才把全部祭品奉上,并且将全牲烧为灰烬使成燔祭;人们对地下诸神,比对奥林匹斯山诸神更为恐惧,故不敢马虎。在对地下诸神祭献后,人们不敢继之以同餐,怕的是把神诱来加入。但对奥林匹斯山诸神并非一种敬畏的赎罪,而是一种心情颇为愉悦的灵交,因此,在奉献牺牲后,崇拜者便去共享祭品,人们希望经过咒语祝祷过的祭品浸入了神的生命和能力,并能将神的生命和能力神秘地传给他们,因此,他们也将酒倾倒于祭品上,然后再注入崇拜者的酒杯里,故不妨说成与神共饮。在雅典,很多行业和社会团体组成许多组合或团体(如公会或兄弟会),这种宗教共餐式的神交观念,形成了各团体的约束力量和形式。
以动物作为牺牲祭献,在希腊一直持续至基督教兴起。基督教的做法则比较聪明,他们废除动物祭,而代以精神和象征性的弥撒。[2]祈祷在某种程度上也代替了牺牲,将血肉的奉献转变为连续祷文,[3]这是一种明智的改良。因为人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到机会或悲剧,自可随时利用这种比较缓和的办法,向宇宙间神秘的力量呼求援助。
[1]这种牺牲者在雅典称作“pharmakoi”。“pharmakoi”最初的意义为魔术家;“pharmakon”的意义为有魔法的符咒或处方,然后又转为医疗剂。至于这个祭品(人)是否被真正杀死,说法不一,目前仍在争论中,但最初的牺牲为真正杀死,则殆无疑问。
[2]弥撒本身是一种祭献,但并非以动物或其他祭品作牺牲,而是纪念耶稣基督为救赎人类,以自己的血肉做祭品献给天主。弥撒的中心是以面饼做成圣体,以葡萄酒作为圣血,然后祭司(神父)和信众恭领圣体、圣血,以纪念耶稣在受难前夕最后晚餐中取起面饼祈祷后分给门徒们时说的话:你们吃吧,这就是我的体;然后又拿起酒祈祷后说:你们喝吧,这是我的血,将为世人流的;凡是不食我体和我血的人,就不能得救。因此,教徒领受圣体圣血也是迎接耶稣基督进入体内。
[3]连续祷文是为赞颂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圣约瑟或诸圣所编而用甲颂祷的祝文,通常一人领诵,其他应诵,类似一呼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