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十):卢梭与大革命 - 台湾幼狮文化译

 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
  第一章 流浪者:卢梭(1712—1756)
   忏悔录
   无家可归(1712—1731)
   姆妈(1729—1740)
   里昂、威尼斯、巴黎(1740—1749)
   文明是一种疾病吗
   巴黎和日内瓦(1750—1754)
   文明的罪恶
   保守成分
   逃离巴黎(1756)
  第二章 七年战争(1756—1763)
   怎样发动一场战争
   被放逐的人(1756—1757)
   从布拉格到罗斯巴赫
   受困之狐(1757—1760)
   大英帝国的建立
   精疲力竭(1760—1762)
   和平
  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
   夫人之去世
   法国的复兴
   重农主义者
   杜尔哥之得势(1727—1774)
   共产主义者
   国王路易十五
   杜巴利夫人
   舒瓦瑟尔
   议院的背叛
   国王之驾崩
  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
   道德与美德
   音乐
   戏剧
   马蒙泰尔
   艺术生活
    ·雕刻
    ·建筑
    ·格勒兹
    ·弗拉戈纳尔
   沙龙
    ·若弗兰夫人
    ·德芳夫人
    ·莱斯皮纳斯小姐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1758—1778)
   善良的领主
   作家之王
   伏尔泰政治学
   改革者
   伏尔泰其人
  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1756—1762)
   隐居(1756—1757)
   恋爱
   费尽心机
   与哲学家间的破裂
   新爱洛绮丝
  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
    ·教育
    ·宗教
    ·爱情与结婚
  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逃亡
   卢梭与天主教
   卢梭与加尔文教派
   卢梭与伏尔泰
   博斯韦尔会见卢梭
   科西嘉宪法的草拟
   逃亡者
   你的好友腓特烈
   卢梭在英国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
  第一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
   自然景色
   音乐
   宗教
   从都灵到佛罗伦萨
   亚得里亚之后
   ——威尼斯
    ·威尼斯人的生活
    ·维瓦尔迪
    ·怀古
    ·提埃波罗
    ·哥尔多尼与戈齐
   罗马
   那不勒斯
    ·国王与人民
    ·维科
    ·那不勒斯的音乐
  第二章 葡萄牙与蓬巴尔(1706—1782)
   约翰五世(1706—1750)
   蓬巴尔与耶稣会士
   改革家蓬巴尔
   过去的胜利
  第三章 西班牙和启蒙运动(1700—1788)
   环境与背景
   菲利普五世(1700—1746)
   斐迪南六世(1746—1759)
   启蒙运动进入西班牙
   查理三世(1759—1788)
    ·新政府
    ·西班牙之改革
    ·新经济
   西班牙人之特性
   西班牙人的心智
   西班牙的艺术
   戈雅·弗朗西斯
    ·成长
    ·罗曼史
    ·全盛时期
    ·革命
    ·衰微
  第四章 再会!意大利(1760—1789)
   临别漫游
   教皇、国王和耶稣会会士
   法律和贝卡里亚
   两位冒险家
    ·卡廖斯特罗
    ·卡萨诺瓦
   温克尔曼
   艺术家们
   音乐
   阿尔费耶里
  第五章 奥地利之启蒙运动(1756—1790)
   新帝国
   玛丽亚·特蕾莎
   成长中的约瑟夫(1741—1765)
   母与子(1765—1780)
   开明的专制君主(1780—1790)
   奥皇与帝国
   阿摩司
  第六章 音乐改革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1714—1718)
   约瑟夫·海顿(1732—1809)
  第七章 莫扎特
   神童(1756—1766)
   青春期
   音乐与婚姻(1777—1778)
   巴黎沧桑(1778)
   萨尔斯堡与维也纳(1779—1782)
   作曲家生涯
   精神与肉体
   巅峰时期(1782—1787)
   落魄(1788—1790)
   安魂曲(1791)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
  第一章 伊斯兰教(1715—1796)
   土耳其
   非洲的回教
   波斯
  第二章 俄罗斯的一段插曲(1725—1762)
   统治与功勋
   宗教和文化
   俄罗斯的政治(1725—1741)
   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41—1762)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1743—1761)
   彼得三世(1762)
  第三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专制君主
   情夫
   哲学家
   政治家
   经济学家
   战士
   女人
   文学
   艺术
   生命之旅的终站
  第四章 波兰之劫(1715—1795)
   波兰一览(1715—1764)
   撒克逊诸王(1697—1763)
   波尼亚托夫斯基
   第一次瓜分(1768—1772)
   波兰的启蒙时期(1773—1791)
   解体(1792—1795)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时的德国(1756—1786)
   获胜的腓特烈
   重建普鲁士
   诸侯国
   日耳曼启蒙运动
   莱辛(1728—1781)
   浪漫的复古运动
   狂飙运动
   艺术家们
   巴赫之后
   “老年的”腓力兹(腓特烈)
  第六章 康德(1724—1804)
   绪论
   《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宗教与理性(1793)
   改革家
   遗著
  第七章 到魏玛之路(1733—1787)
   日耳曼之雅典
   维兰德(1733—1775)
   普罗米修斯歌德(1749—1775)
    ·成长
    ·葛兹与维特
    ·年轻的无神论者
   赫尔德(1744—1776)
   席勒的游历年(1759—1787)
  第八章 魏玛盛世(1775—1805)
   维兰德续篇
   赫尔德(1777—1803)
   歌德枢密顾问官(1775—1786)
   歌德旅居意大利(1786—1788)
   歌德的公职生涯(1788—1794)
   席勒的教职生活(1787—1794)
   席勒与歌德(1794—1805)
  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
   歌德与拿破仑
   《浮士德》:第1卷
   歌德的恋情
   科学家歌德
   哲学家歌德
   《浮士德》:第2卷
   世道无常
   无止无尽者
   罄竹难书者
   生命之完成与终结(1825—1832)
  第十章 犹太人(1715—1789)
   争生存
   神秘的慰藉
   门德尔松
   走向自由
  第十一章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1754—1798)
   瑞士人
   荷兰人(1715—1795)
   丹麦人(1715—1797)
   瑞典人(1718—1771)
    ·政治
    ·古斯塔夫三世
    ·瑞典之启蒙运动
    ·暗杀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
  第一章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要素
   一般状况
   结果与影响
  第二章 政坛风云(1756—1792)
   政治结构
   主要人物
   国王与国会间之对立
   国会与人民之间的抗争
   英国与美洲的对立
   英国与印度
   英国与法国革命
   英雄隐退
  第三章 英国人(1756—1789)
   英国习俗
   英国的世风
   信仰与怀疑
   布莱克斯通、边沁与法律
   戏院
    ·演出
    ·加里克
   伦敦
  第四章 雷诺兹时代(1756—1790)
   音乐家
   建筑师
   韦奇伍德
   雷诺兹
   凯恩斯博罗
  第五章 英格兰的邻国(1756—1789)
   格拉顿的爱尔兰
   苏格兰的文化背景
   苏格兰启蒙运动
   亚当·斯密
   罗伯特·彭斯
   博斯韦尔[1]
    ·初生之犊
    ·博斯韦尔出国
    ·博斯韦尔返乡
  第六章 文坛的景象(1756—1789)
   出版界
   斯特恩
   范尼·伯尔尼
   霍勒斯·沃波尔
   吉本
    ·准备工作
    ·衰亡史这本书
    ·吉本这个人
    ·吉本这个历史学家
   查特顿和考伯
   奥立弗·哥尔斯密
  第七章 萨缪尔·约翰逊(1709—1784)
   缺憾的年代(1709—1746)
   字典(1746—1755)
   着迷的一圈
   旷世的天才(大熊星)
   保守的心灵
   晚秋(1763—1780)
   解脱(1781—1784)
   萨缪尔·约翰逊
   博斯韦尔
  第八章 最后的荣耀(1774—1783)
   王位继承者(1754—1774)
   法国政府
   玛丽·安托瓦妮特皇后
   老实而懦弱的国王
   杜尔哥的当政(1774—1776)
   内克的第一执政期(1776—1781)
   法兰西与美国
  第九章 死亡与哲学家(1774—1780)
   伏尔泰晚年
    ·费内的衰落时期
    ·神圣化的人物
   伏尔泰,请接受
    ·伏尔泰的影响
   卢梭晚年(1767—1778)
    ·不朽的灵魂
    ·卢梭的影响
   接踵而至的死讯
   最后的哲学家
   哲学家与革命
  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
   宗教与革命
   生活的边缘
   沙龙名流人士
   音乐
   路易十六时代的艺术
   文学
   博马舍
  第十一章 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
   贵族与革命
   农业与革命
   工业与革命
   中产阶级和革命
   力量的聚集
  第十二章 政治的溃乱(1783—1789)
   钻石项链(1785)
   卡洛纳(1783—1787)
   布里耶纳(1787—1788)
   内克再当大任(1788—1789)
   米拉波
   最后的预习(1789)
   三级议会(1789)
   冲向巴士底监狱
  结论

版权信息

字数:1071千字

作者:威尔·杜兰特夫妇

译者: 台湾幼狮文化

目录

致读者

这一卷是我们自1929年就专心撰述的《世界文明史》之结尾卷,从那时起,文明史也就成了我们生活的日课和安慰。

我们的目标是写一部完整的历史:要发掘和记载每一文明在每一世纪中的经济、政治、精神、道德和文化的种种活动情形,这些犹如一个人可称之为生命的全部过程相互影响的因素,并要在叙述这出连续剧中每一幕中的主角时,使其人性化。虽然我们承认政府和政治人才的重要,但是我们在综述每一时期和每一国家的政治史时,就像说故事一样,原原本本而不是只述故事之主要部分,因为我们的主要兴趣是心智发展史。因此,关于经济和政治事件,我们大抵运用二手资料,而有关宗教、哲学、科学、文学、音乐和艺术,我们都尽量探本溯源:到每一信仰的发祥地去观察其信奉的实际情况,从主要著作中去研究各种划时代的哲学思潮,到艺术品创作的本土或其收藏所去参观,通常从著作的原初文字去欣赏世界文学名著的精华,以及一遍又一遍地倾听伟大的乐章,唯有如此,才可望领会产生这些不朽作品的神奇境界。为了这些目标,我们作了两次环球旅行,而自1912年至1966年间,更跑遍欧洲无数次。高明的读者会谅解,在我们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要把历时6000年,总计20个世界文明史中关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议题,也探根求源,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很遗憾,由于太沉醉于人类史诗的每一小节中,以致发现,写到法国大革命时,我们已精力殆尽。我们知道大革命事件并不能使历史完结,但是它却使作者完结了。毫无疑问,我们整个的写作方法使文明史各卷的篇幅,大多嫌长。倘使我们写的是断代史——即以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或一个主题为单元——我们是可以节省读者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要在一本书中,把某一时期中好几个国家各方面的情况都照顾到,又使每一事件、每一人物都详细论述,是需要篇幅的。每一位读者或将会感到这一卷太过冗长,而对他们自己的国家或特殊的事件却又嫌太短。

英、法两国的读者不妨先读本卷中第一章至第八章、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译本第二部第五章到第七章)和第二十章至第三十八章(译本第三部第五章起及第四部全部),其余部分可留待他日,其他国家的读者也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章节来读。不过,我们深信,想要了解自“七年战争”至法国大革命这动荡不安的33年欧洲全貌,就要有和我们一样,按照章节一字不遗读完全卷的傻劲。

篇幅冗长,诚非我们之过。但是,若我们还能多活一两年,我们希望以“历史的教训”为题,提出一篇总结。

威尔·杜兰特与艾丽儿·杜兰特

1967年5月1日于洛杉矶

谢词

我们感谢耶鲁大学和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准许节引《博斯韦尔游学德国和瑞士》(Boswell on the Grand Tour:Germany and Switzerland)和《博斯韦尔在荷兰》(Boswell in Holland)两书上的资料。如没有阅读到细心编辑、装帧精美的耶鲁版詹姆斯·博斯韦尔文集,要撰写关于博斯韦尔的部分就困难重重了。

我们也感谢W.W.诺顿出版公司,准许我们引用马尔克·平凯莱的杰作《维瓦尔迪》中的一封信。

我们感谢萨拉和哈薇·考夫曼长期和耐心地协助资料分类,和女儿埃塞尔精湛地打印手稿外,同时改正了内文的许多错误。我们也谢谢薇拉·施奈德夫人对稿件所作的繁重编辑工作。

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


这是第一篇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