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综合论述,没有哪种文字出版的书籍是令人满意的。香港出版的两卷本《中国近三百年社会经济史论集》(照相平版印刷),转载了1953—1967年间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台湾发表的46篇近代经济和社会史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状况。原在1932年和1949年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杂志上发表的21篇较老的重要文章也适当地被转载了,见《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论集》。
晚清时期出版的经济资料包括从总理衙门和外交部档案中照相复印的两大种文献汇编,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海防档》,其中有1861—1911年间购置外国武器、建立兵工厂和机器厂以及兴办电报和铁路等事项的档案;另一种是1865—1911年的《矿务档》。
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原始资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头十年搜集并出版了,其中所收最难得到的印刷材料多于过去未经刊行的案卷,并且有时冠以有倾向性的小标题。李文治编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年》中附有内容广泛的书目。彭泽益编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年》一书的头两卷包括的是晚清时期。关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工厂工业的论述,可见孙毓棠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和汪敬虞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有关铁路史方面的文献资料收在宓汝成所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而最重要的唯一有关运输和交通方面的资料则是前国民政府交通铁道部(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的《交通史》。1970年出版并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中国研究资料中心看到的缩微胶卷和“大型目录”,使我们能够阅读这一汇编中的23776页文献资料。有关外国贷款的极为详尽的数字反映在徐义生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年》一书中。严中平等人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引有广泛资料,并详加注释,但是编者有时忽略了指数问题。
要研究对外贸易等问题,中国海关税务司的大量出版物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现在已由美国华盛顿特区中国研究资料中心制成缩微胶卷,以供使用。萧亮林(音)的《中国外贸统计,1864—1949年》一书充分地参照原始材料,对外贸统计数字作了有价值的校勘。
专题性文献尚不多见。入门时或许最好先阅读施坚雅等人所编《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著类目索引》的有关部分,本书论述的时期为1644—1972年,包括西方文字、中文和日文的著作。
在许多专题著作中,下面几种可能是值得注意的。农业方面除巴克的著作以外,可参见珀金斯的《1368—1968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这是一部研究如何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单位产量以使中国的农民能够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卓越著作;而天野元之助的《中国农业经济论》则是一部概述现有1949年以前的20世纪经济资料的巨著,但它对于19世纪的研究也同样有价值。学术界对于近代制造业和矿业都相当重视,但对手工业却不尽然。费维恺的《中国早期的工业化:盛宣怀与官办企业》一书说明了晚清工业化的性质。有关军事工业的问题,可见王尔敏的《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关于铁路,有李国祁的《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造船业方面,有刘广京的《1862—1874年英美轮船业在中国的争夺》。关于矿业方面,有卡尔森的《1877—1912年的开平煤矿》。严中平的《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年》一书是目前研究某一单项工业的最佳著作。在外国工业投资影响方面,有侯继明的佳作《1849—1937年中国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发展》。有关人口的论述,可见何炳棣的《中国人口的研究,1368—1953年》。土地税的管理和规模在王业键的《1750—1911年中华帝国的土地和租税》一书中有论述,而对财政上占有位置的盐业专卖则在佐伯富的《清代盐政的研究》中作了研究。有关货币制度的问题,可参阅杨端六的《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和弗兰克·金的《1845—1895年中国的货币与货币政策》两部著作。
在最近的三本会议论文集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晚清经济的各个方面。这些文集是:威尔莫特编的《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埃尔文和施坚雅编的《两个世界中间的中国城市》;珀金斯编的《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