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托勒密描绘的世界
“世界地图”里的地中海
直到16世纪亚伯拉罕·奥特里斯在佛兰德编撰的《世界舞台》发行为止,“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标准的世界地图,对欧洲乃至亚洲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托勒密所描绘的世界的轮廓——实际上只是亚历山大港的商业圈——被作为解读未知海域的入门书而广泛应用。
在“世界地图”的周围,有12个风神向地图的中央吹风,由帆船连接的地中海与厄立特里亚海则在地图的中央。在本书中,因为“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将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地图频繁登场,所以我想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地中海、厄立特里亚海以及大西洋在世界地图上都是被如何被描绘的。
首先是地中海的部分。罗马帝国以首都罗马的外港奥斯提亚为中心,在地中海和黑海之上展开了密集的“海上航线”网,使船只能够定期往来。因此,关于地中海积累了非常详细的航海日志和海图,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掌握地中海的海岸线。在亚历山大港也是如此,据说在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托勒密二世(前308—前246)的航海指导狄摩西尼就撰写了关于地中海的航海日志。虽然这份航海日志的大部分现在已经佚失,不过托勒密似乎也参考了这些航海日志和海图。公元1世纪的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非常详细地记述了船只在地中海各港之间的航行天数,从亚历山大港到罗马外港奥斯提亚需要9天,从西西里到亚历山大港需要6天,从伊比利亚半岛的加的斯到奥斯提亚需要7天,从伊比利亚半岛的马拉加到奥斯提亚需要4天,从非洲到奥斯提亚需要2天,从克里特岛到北非的昔兰尼加需要2天。由此可见,地中海上的“海上航线”网有多么发达。
因此,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中,被罗马人称为“我们的海”的地中海的海岸线被描绘得非常接近其真实的形状,诸多地名也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但是,或许因为地中海与亚历山大港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世界地图”中的地中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被描绘成占整个地图1/9面积的东西狭长的扁平海洋。由于地中海被东西拉伸,意大利半岛也同样被东西拉伸,几乎与非洲北岸呈平行状态。
托勒密的《地理学》,通称“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现存的是15世纪重新修复的版本,收藏于那不勒斯国家图书馆)
欧洲内陆部分的高卢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区域也相当不准确,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北段还描绘了一个并不存在的锡之岛。
“世界地图”里的厄立特里亚海
接下来,是厄立特里亚海的部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中所描绘的亚细亚海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欧洲的船员作为前往亚细亚的航海草图。哥伦布和麦哲伦都是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作为信息来源进行了错误的航行,结果却发现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因为印度半岛从北纬8°左右的位置向南延伸,所以利用季风进行海上航行很容易到达。而且一边测定纬度一边在海洋中进行航行并非难事。由于厄立特里亚海可以进行海上航行而且航行频率较低,依赖季风的航线也比较固定,所以其周边陆地的信息非常模糊。
关于厄立特里亚海的商业圈,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居住在亚历山大港的船员或者商人创作了名为“厄立特里亚海的航行”的商业指导书。因为罗马帝国与南印度的案达罗王朝(前1世纪—3世纪初)之间的贸易非常活跃,这本书详细地记述了“以埃及的贝勒尼斯港为起点,东至印度、恒河,西至非洲东岸的航线,以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为中心,从非洲东岸到马来半岛的海域里的港口、贸易品以及特产”。
在“世界地图”中,因为阿拉伯半岛南部与叙利亚和埃及之间的乳香贸易非常兴盛,所以对阿拉伯半岛的轮廓描绘得非常准确,半岛周围的红海、亚丁湾、波斯湾虽然描绘得比实际稍大,仍然相当准确。
公元1世纪《厄立特里亚海的航行》描绘的港口、贸易品、特产
但是,印度半岛却并没有被描绘成“半岛”,只是被描绘为稍微从厄立特里亚海上伸出的状态。因为罗马商人利用夏季的季风绕过印度半岛南部,迂回抵达商业港口众多的东岸而无法完全掌握陆地状况,所以也无法准确地发现其实际上是半岛的事实。与之相对的,锡兰岛却被描绘为非常巨大的岛屿。据说这主要是因为罗马商人并没有直接抵达锡兰岛,都是在印度港口购买印度商人从锡兰岛带来的商品,因此罗马商人们将锡兰岛看作一个物产十分丰富的地方,导致过高地评价了锡兰岛的面积。不过,也有人认为托勒密只是将印度半岛和锡兰岛混淆为一个而已。
位于印度半岛东部的孟加拉湾,被描绘成一个比实际更加横长的巨大入海口,恒河三角洲则被放在了孟加拉湾的北部。托勒密以恒河为界,将印度分为“恒河内侧的印度”和“恒河外侧的印度”,在位于“外侧印度”前方的缅甸周围是“金之国”和“银之国”。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世界的尽头是满地金银和宝石的国家。
在更加东方的位置,是位于赤道南方的马来半岛(黄金半岛)。马来半岛被描绘成房总半岛的模样,与实际形状完全不符,大海好像从西边将半岛的一部分吞噬了一样。因为在当时的东南亚,商人们都会避开难以航行的马六甲海峡,而选择马来半岛最狭窄的克拉地峡前往泰国湾与印度商人进行交易,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描绘错误。“黄金半岛”的名字也是出于对世界尽头出产大量黄金的想象而做出的命名。
马来半岛的东边是大海湾,大海湾的前方是厄立特里亚海的南岸,在世界地图上被描绘为由西向东延伸的“未知的南方大陆”并且一直到与中国相连。世界地图对中国的描述非常模糊,在伊玛乌斯山脉(或许是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以塞拉(或许指的是长安)为首都的塞利卡(“丝绸之国”的意思),南部则是位于赤道线上以提纳亚为首都的锡纳亚。前者被认为是基于“丝绸之路”的信息,后者则是从印度传来的关于“秦”的信息。后世普遍认为,之所以“秦”被称为“锡纳亚”,是因为印度人将“秦”的发音转化为“锡纳”,结果以讹传讹地变成了“锡纳亚”。英语的“China”、法语的“Chine”,以及“支那”等称呼,都是从“锡纳”演变而来。
托勒密还根据地中海的形状产生出联想,将赤道以南的非洲设想为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并且一直向东方延伸,将整个厄立特里亚海包裹在其中。托勒密之所以会这样描绘,或许是为了与巨大的欧亚大陆寻求平衡,但也和希腊商人对赤道以南的印度洋海域的情况知之甚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赤道以南的印度洋海域,对于当时以季风为主的印度贸易来说是非常难以抵达的地方,所以不在亚历山大港的贸易圈之内。
位于当时视野之外的大西洋
最后是大西洋的部分。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西边,是被描绘成细长条状的大西洋。因为大西洋与当时的经济中心距离遥远,所以对其的描绘也是一笔带过的感觉。当时关于非洲西海岸的信息十分稀少,因此描述也非常模糊。托勒密根据修建了殖民城市凯尔奈的迦太基人的信息,将一直到北纬11°阿尔西纳利乌姆海角的非洲西海岸描绘成几乎沿着10°经线的南北直线。托勒密错误地认为幸福之岛位于阿尔西纳利乌姆海角的西侧,并且将经度为0°的子午线放在这座岛上。现在普遍认为托勒密所指的幸福之岛,应该是位于北纬29°的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岛就是希腊神话中世界尽头的赫斯珀里得斯岛,据说岛上有能长出“金苹果”的树。希腊人认为,“支撑天空的阿特拉斯”的女儿们和一只名叫拉冬的百头龙在赫斯珀里得斯岛上守护着金苹果。
传说“金苹果”是希腊神话里的主神宙斯与赫拉结婚之时大地女神盖亚赠送给他们的贺礼,吃下金苹果的人能够长生不老。但花心的宙斯却将金苹果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很多女性。对此感到十分愤怒的赫拉为了让宙斯无法得到金苹果,将苹果树转移到了大海中的孤岛赫斯珀里得斯岛上。
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将加那利群岛看作位于世界最西端的神话之岛,大西洋也作为“神话之海”而被古人放在了视野之外。虽然后来葡萄牙的航海王子恩里克和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分别开辟了加那利群岛以南和以西的航线,使大西洋正式登上世界史的舞台,但那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