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明太平洋轮廓的麦哲伦

字数:1240

“第三世界”是海洋占绝大部分面积的世界

在新大陆的西侧与中国相连的“第三世界”,是一个太平洋占据绝大部分面积的特殊世界。太平洋的面积十分广阔,就算将全世界的陆地面积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太平洋大,还要再加上一个非洲的面积才行。对于使用帆船进行航海的时代来说,太平洋实在是过于宽阔了。而且,由于太平洋位于新大陆的西侧,所以直到费迪南德·麦哲伦(约1480—1521)从1519年到1522年的航海之后,太平洋才走进欧洲人的视野。麦哲伦的航海发现了太平洋的存在,一举将“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配置明确下来。

太平洋的西边,由北至南分别是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比较狭小的附属海域,通过南北美洲与大西洋分界,通过大小巽他群岛和澳大利亚与印度洋分界。对美洲大陆来说,太平洋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从欧洲想象“第三世界”是十分困难的。“第三世界”的发现,当然是以将美洲大陆看作新大陆的认识为前提的,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给欧洲人留下的传统印象却妨碍了这种认知。

自从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以来,葡萄牙在印度洋上建立“海上帝国”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葡萄牙在1511年征服了东南亚的经济要地马六甲,从而实现了前往摩鹿加群岛进行香料贸易的目标。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的分界线不能只在大西洋上,必须在亚洲也进行划分。于是双方打算以《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所划分的界线的延长线作为两国在亚洲的“相对分界线”。

对于西班牙来说,哥伦布抵达的“印度”,在16世纪最初10年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像葡萄牙的“海上帝国”那样丰厚的权益。而且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所描绘的“印度大半岛”与南美大陆混为一谈的西班牙,一直认为只要越过大半岛就能够抵达摩鹿加群岛进行香料贸易。西班牙在16世纪最初10年末期,仍然认为大西洋是与亚洲直接相连的海洋,完全没想到还有太平洋的存在。

南美洲是“印度大半岛”吗

1492年哥伦布的航海之后,海图制作人和航海家们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将从“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继承下来的传统的世界印象与大航海时代新获得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当时的世界地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像1500年描绘的“胡安·德·拉·科萨的世界地图”一样,虽然将探险发现的美洲大陆描绘了出来,但是对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十分模糊。

2.像1490年左右描绘的亨里克斯·马提勒斯的世界地图,以及1493年制作的“马丁·贝海姆的地球仪”一样,将美洲大陆看作“印度大半岛”,认为在美洲大陆和“黄金半岛”之间存在着“巨大海湾”,摩鹿加群岛就位于这个海湾之上。

3.将美洲大陆描绘成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独立大陆,如1507年制作的“瓦尔德塞弥勒的世界地图”。

这三种世界地图都是过渡时期的世界地图。就算是最具革新性的“瓦尔德塞弥勒的世界地图”,也仍然是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在太平洋彼端的亚洲部分,描绘有印度大半岛。通过当时的海图和地图可以看出,当时是一个对“world”(生活的舞台)这一印象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一切都处于混沌的状况,但像“瓦尔德塞弥勒的世界地图”那样具有革新性的世界地图还是少数。像哥伦布那样将新发现的地理信息补充进“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的想法是占据主流的。

费迪南德·麦哲伦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图为基础,将南美洲看作“印度大半岛”,认为只要绕过大半岛的南端,就能够简单地抵达摩鹿加群岛。而且他相信这条航线比绕过好望角更快。但实际上,在新大陆的西边等待他的却是更加广阔的太平洋。


第五章 姗姗来迟的“第三世界”二、突然出现的“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