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悬一线的航海与成果

字数:2985

麦哲伦与里贝罗

为麦哲伦提供海图和地球仪的,除了当时葡萄牙著名的海图制作人迭戈·里贝罗之外,还有佩德罗·雷奈尔和乔治·雷奈尔父子。他们和麦哲伦一样都曾经效忠于葡萄牙国王,在里斯本从事地图制作兼航海审查官的职务。正是他们向西班牙国王提供了绕过印度大半岛前往摩鹿加群岛的信息。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对新大陆的了解,将新大陆看作印度大半岛,并且认为绕过印度大半岛的航线比绕过好望角的航线更短。顺便说一句,里贝罗是麦哲伦的好朋友,也是哥伦布的儿子费迪南德的好朋友。

麦哲伦用命悬一线的航海证明了海图的错误,迭戈·里贝罗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将好友取得的业绩非常明确地留在了世界地图上。他作为王室的天地学家,在塞维利亚的通商院从事标准海图的改订工作。里贝罗在1529年描绘的世界地图,除了将亚洲的面积稍有夸张之外,对各个大陆的轮廓以及“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分布描绘得都基本正确。这是吸取了麦哲伦的航海成果,以及西班牙探险家对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探险成果,首次介绍了“第三世界”概况的世界地图。

横跨太平洋与麦哲伦之死

经验丰富的航海家麦哲伦,通过对天体进行观测来测量纬度,利用等纬度航行法在太平洋上进行航行。即便在航海最艰难的时期,麦哲伦仍然没有放弃对亚洲分界线的寻找,不断地对纬度进行测量。他作为一名航海家、一名海图制作人,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专业精神。

幸运的是,麦哲伦的船队在1月25日抵达了土阿莫土群岛北端的普卡普卡岛。船队在此停留了一周,用海龟和海鸟的蛋来补充营养,并且补充了一些淡水。但是,艰难的航海仍在继续,直到3月4日,食物终于被彻底吃光了。

3月5日,眼看就要饿死的麦哲伦船队抵达了马里亚纳群岛的罗塔岛,这才终于结束了饥饿的航行。麦哲伦将这座岛屿命名为“拉丁帆之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关岛,麦哲伦带领40名士兵上岸烧毁了几十间房屋,从当地居民的家中抢夺粮食。

3月28日,船队事先得到信息说在摩鹿加群岛完全无法取得食物,于是他们先向北抵达菲律宾群岛的萨马尔岛。麦哲伦首先让他之前在马六甲购买的马来人奴隶用马来语和当地居民交流,于是才确认自己真的抵达了菲律宾群岛。这也是证明“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存在的决定性时刻。

4月7日,抵达宿务岛的麦哲伦在得知宿务岛的国王是附近首领中最有实力的一位时,开始采取西班牙人的惯用伎俩对其进行布道。于是,以宿务国王为首的500人改信基督教,并且要求周边各部族服从宿务国王和改信基督教。麦哲伦暂停了航海,打算在菲律宾群岛建立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对抗葡萄牙。

麦哲伦为了征服宿务岛附近的马库坦岛国王拉普拉普,带领49名士兵发动了进攻,结果却遭到对方超过1000名士兵的反击,麦哲伦也在这场战斗中丧命。

麦哲伦死后,失去了绝大多数船员的船队,认为无法维持3艘船的航行,于是在宿务岛将康赛普西翁号烧毁。船员搭乘剩下的特立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出港,11月8日终于抵达了摩鹿加群岛。船队在蒂多雷岛购买了大量的香料,但是因为买得太多,导致特立尼达号在返航途中船舱进水,结果不得不放弃。于是,在船长胡安·塞巴斯丁·埃尔加诺(1486—1526)的带领下,只有维多利亚号带着60名船员开始返航。

无法立即融入商圈的太平洋

维多利亚号经由好望角和佛得角群岛,带着被坏血病和营养失调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船员,在1522年9月6日抵达圣罗卡港。

几天后,船员们终于回到塞维利亚。出发时的180名船员,经过三年多的航海最后只剩下18人。但是,埃尔加诺带回来的丁香、肉豆蔻以及白檀木总共卖了7 888 684西班牙金币,不仅能弥补探险队的全部耗费,而且还赚了一大笔。遗憾的是,麦哲伦在航海途中所记录的珍贵航海日志全都丢失了。因为包括埃尔加诺在内的幸存者,很多人都参与过航海中的叛乱,而在叛乱中被杀害的人有很多是王室的心腹或者塞维利亚大主教的亲信,如果航海日志保留下来的话,明显对他们不利。因此,维多利亚号的返航只证明了地球是球体,以及地球是由三个“世界”所组成的。

见到维多利亚号成功返航,西班牙王室也开始着手开辟横跨太平洋的航线,企图在太平洋上建立起稳固的“海上道路”。西班牙不顾葡萄牙的反对,以大贵族洛艾萨为指挥官,埃尔加诺为副官,组成了一支新的船队再次前往太平洋。但是,船队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才通过麦哲伦海峡,洛艾萨和埃尔加诺也因为坏血病而在太平洋上丢掉了性命。这也再次证明了,绕过南美洲的南端横跨“第三世界”的航海,在帆船时代是非常困难的。凭借当时的航海技术,还无法将大西洋与广阔的太平洋连接起来组成商业圈。

不过,麦哲伦的航海证明了在太平洋的中心存在着“第三世界”,使人们认识到地球表面积的宽广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在世界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仔细想来,哥伦布和麦哲伦都是凭借着以完全派不上用场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制作的错误的海图进行航海。但哥伦布只是在风平浪静的大西洋季风海域航行了大约8000千米,而麦哲伦则是在包括偏西风带的海域航行了大约35 000千米,航行距离是哥伦布的4倍以上。哥伦布开发的航线成为大西洋上的主要航线,而麦哲伦的航线却因为过于困难而无法使用。于是“第三世界”的“海上航线”,后来被转移到中纬度地区的墨西哥与秘鲁的太平洋沿岸。

被出卖的摩鹿加群岛

埃尔加诺返回塞维利亚的事实再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事实。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必须在东半球也划出一条和西半球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界线一样的界线,否则两国对世界的分割就毫无意义。同时,西班牙也认识到自己统治的南美洲并非“印度大半岛”,横跨太平洋前往摩鹿加群岛需要大量时间。

本来,葡萄牙向东绕行前往摩鹿加群岛的航线就并不轻松。从果阿到摩鹿加群岛的往返行程需要23个月到30个月。

152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召开了一次地图与海图制作者会议。讨论在香料贸易中能够提供巨大利益的摩鹿加群岛究竟属于谁的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准确测量经度的技术,所以对摩鹿加群岛的经度只能进行推测。葡萄牙在会议上提出:“摩鹿加群岛位于《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所划定的大西洋界线延长180°之后所画出的经线以西43°的位置,因此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而西班牙则认为“摩鹿加群岛位于界线以东3°的位置,因此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双方的争论陷入胶着状态,最后还是西班牙国王做出了让步。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将摩鹿加群岛的权利以35万杜卡托的价格卖给了葡萄牙国王。就这样,作为丁香和肉豆蔻产地的摩鹿加群岛被划分在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之内。1529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将分界线划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的位置。结果,葡萄牙与西班牙在“第三世界”也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西班牙。太平洋最初也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根据这项条约,澳大利亚也在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之内。但西班牙对澳大利亚似乎没什么兴趣。

将麦哲伦的航线画进世界地图的皇帝

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支持麦哲伦航海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作为西班牙国王被称为卡洛斯一世),送给他16岁的儿子菲利普(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一本地图册。这本豪华的地图册由当时活跃在威尼斯的热那亚地图制作人巴蒂斯塔·阿涅吉从1543年开始花了两年时间制作完成。其中就有描绘了麦哲伦环球航线的地图。阿涅吉作为一名擅长描绘纤细而优美的装饰用地图的地图制作人,在当时十分著名。他所制作的地图册,有70多本流传至今。但是,其中很多都是临摹葡萄牙的海图与地图的装饰品。

这幅描绘麦哲伦航线的世界地图整体呈椭圆形,本初子午线位于加那利群岛上,亚洲的东端被描绘在左边,大陆部分则在地图的右侧。

这幅“地图”的亚洲部分是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然后加入葡萄牙海图信息,以及非洲和西班牙海图信息的南北美洲大陆组合而成。

在海洋部分,描绘有西班牙引以为傲的麦哲伦发现的连接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环球的航线,同时还描绘了从加的斯港到加勒比海、穿过巴拿马地峡以及太平洋抵达秘鲁的“银船”的航线。当时正是刚刚发现秘鲁波托西银山的时期。

在王公贵族之间互相赠送根据最新信息描绘出来的地图,在当时十分流行。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47—1559年在位)在继位前得到的由法国地图制作人皮埃尔·德塞利绘制的“多芬地图”,至今仍然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突然出现的“第三世界”四、定期化的马尼拉·盖伦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