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告别内米
我们的探索之旅,到这里已近尾声。不过,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每回答一个问题,就会发现更多问题;在沿着一条道路行进时,总会发现附近有很多其他道路可以——或者似乎可以——把我们带到一个比内米圣林更远的地方,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已经在其中的一条路上走了一段,以后若有机缘,希望能和读者一起探寻其他道路上的风景。现在我们已经同行了很久,是该分手的时候。但在此之前,我们扪心自问:真的没有更完善的结论了吗?我们探究的是人类愚蠢的错误和让人痛心的过往,我们能不能从中汲取一些激励人心、鼓舞干劲的经验呢?
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有极大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人类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整体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巫术,然后是宗教,最后是科学。在巫术阶段,人们独立解决一切问题,他们相信自然界有既定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操控自然界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后来,他痛苦地发现他所以为的自然秩序以及他能操控自然界的想法,纯粹都是他的幻想。于是,他不再指望自己的才智和孤军奋斗,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把他以往自以为拥有的全部伟大能力都归于那位蛰伏在自然界幕后的、不可见的神。于是,较为睿智的人开始放弃巫术思想,进入宗教思想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把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归因于神,说这是由神的意愿、神的情感或期望所决定的。在他们心里,神本质像人,能力却无限超过人。
然而,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的更迭变幻不由永恒的客观规律所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多变的、不可捉摸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质疑这种思想,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臆说。反过来,我们对自然现象研究得越细致,就越是发现它们遵循着严格的规律,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观察,都会看到它们运行的轨迹是固定的。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宇宙有序的部分就越多,模糊的部分就越少。现在我们预测,当人类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就能从那些全然无序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和脉络,尽管在某些领域里占据主体地位的似乎仍然是命运和无序。深入探知宇宙奥秘的智者开始质疑自然宗教的理论,他们的观点和巫术理论有一些重合。以前巫术理论只是明确地假定自然现象遵循恒定的规律,只要观察得足够细致,就能掌握这些规律,进而预测未来,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自己该如何行动,现在他们则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总之,人们已经开始用科学,而不是宗教来解释自然现象了。
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这是科学和巫术的共同点。但是读者应该很清楚,巫术所设想的自然规律和作为科学基础的自然规律差异极大。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因为人们触及这两种规律的方式不一样。巫术所认为的规律,来自对映入脑海里的事物的错误联想和延伸。科学所提出的规律则来自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我们坚信科学方法非常系统完备,才能获得如此丰硕、辉煌的成果。在黑暗中摸索了千百年之后,我们终于找到通往宇宙迷宫的线索、打开自然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人类将来在精神、智慧和物质上能走多远,和科学的兴衰密切相关。任何阻碍科学发展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的犯罪,我想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
然而,你若了解思想的发展史,就不会断言,既然科学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理论,它就必须是完美的、终极的。我们必须铭记,科学的概括,或通俗来说,自然规律,只是一些用来说明“世界”和“宇宙”现象的假说,而这两个响亮、崇高的名词,不过是用以解释人类不断变化的思想的工具。现在是科学取代了巫术和宗教,未来可能有一个更加圆满的假说取代科学。那种假说可能完全颠覆我们现有的认知,以一种我们这代人想象不到的方式来记录宇宙屏幕上的影像。知识总是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往无前,但是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永恒地向后隐退着。所以,对这种无穷无尽的追求,我们不必心怀不满:
人不应当像走兽一般地活着,
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1]
这种追求将会创造很多伟大的东西,虽然我们未必能享受到。现在我们只能远远地看到微光的星辰,出现在我们未来的航海家和思想领域的尤利西斯的头上,为他们领航。从前巫术所梦想的一切,有一天将在科学领域里变成清醒的现实。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美好的前景,得先破除挡在我们面前的阴云。无论将来我们增加多少知识,获得多么强大的力量,也无法阻挡那些伟大力量的扫荡。这种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悄然形成的力量将毁灭整个宇宙,而我们的地球则像一粒微尘一样在绚烂的宇宙中悬浮、遨游。几个世纪以后,人类或许能预测甚至操控风云的变幻,但是他纤弱的双手无力加快渐渐缓慢的行星,也不能重新燃起即将熄灭的太阳。那些被遥远未来的灾祸吓得瑟瑟发抖的哲学家,可以从以下观点中得到慰藉:关于地球和太阳之类的忧虑只是人的头脑无中生有虚构出来的,虚伪狡诈的女巫可能明天就会废弃自己昨天制造出来的幻象。它们在常人看来是真实的,但必将化作一阵云烟,转眼就烟消云散了。
在深入探究未来世界以前,我们不妨把人类思想的发展比作一块用三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的布。其中黑线代表巫术,红线代表宗教,白线代表科学。多少世纪以来,人类通过观察、总结得出的那些简单真理都可以放到科学领域里。如果我们能从头开始观察这幅记录着人类思想发展情况的丝织品,就会发现它最初是黑白交织的格子似的图案,或者说是由正确观念和错误观念拼成的。这时还没有出现代表宗教的红线。沿着这些图案继续往上,就会发现在黑白交织的格子里慢慢出现了宗教的红色,而到了中央地带已经是一片深红。再继续看,代表科学的白线开始慢慢增多,越来越多,红色则暗淡了很多。随着织物的不断展开,图案的颜色也在逐渐变幻,这和纷繁复杂的现代思想正好相似。不知从多少个世纪以前开始,一场伟大的运动就在缓慢地影响着人类思想的颜色,在不远的将来,这场运动还会继续吗?会不会出现倒退,会不会阻碍进步,或者说得更严重一些,会不会毁弃已经取得的成就?按刚才的比喻来说,命运之神将在时间这部活跃的织布机上织出什么颜色的丝织品,红的?还是白的?——谁知道呢!这幅思想织物的背景上已经出现了一缕微光,它的另一端还在厚重的云雾里。
至此,我们漫长的探索之旅已经走到终点,我们所乘的小船终于驶入港口,满载征尘的风帆也该收起来啦。让我们再去内米看看吧!正是黄昏时分,顺着阿庇乌大道[2]长长的斜坡,爬上阿尔巴诺山峰。站在山顶回首西天,只见晚霞绚烂如火,落日余晖,就像临终圣徒头顶上的光环,映照在罗马上空,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尖顶平添一层夺目的金辉。这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我们还要赶路,就此离开峰顶,在暮色中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来到内米,俯瞰谷底,镜湖隐约可见,依稀还是当年狄安娜在圣林中接受信众敬拜时的模样。当然,这里早已没有林中女神的殿宇,也不再有林中之王守卫在“金枝”旁边,但内米的丛林还是那样苍翠茂盛。夜幕降临,清风拂面,隐隐传来远处阿利奇亚教堂晚祷的钟声,“万福,马利亚!”雄浑古朴,余音悠长,穿过罗马周边广阔的平原沼泽,逐渐消逝。——“先王已逝,新王万岁!万福,马利亚!”[3]
注释
[1]原著为意大利文,“Fatti non foste a viver come bruti,Ma per seguir rirlute e conoscenza”,引自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二十六章。——译注
[2]阿庇乌大道:又称亚平大道,公元前400年前后,由古罗马皇帝阿庇乌所建。这是一条军用大道,从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全长560公里,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译注
[3]此处原著为法语:Le roi est mort,viveleroi!Ave Maria!——译注
第六十八章 金枝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