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备

字数:1195

居鲁士·弗·菲尔德以难以想象的精力投入工作。他和所有专家建立联系,恳请有关国家的政府授权开发,在欧美两洲展开一场筹集必要资金的活动;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男子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他内心怀着如此狂热的信念,对于新的神奇力量——电——充满坚强的信心,短短几天之内,三十五万英镑的原始股金就在英国被全部认购。邀集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最富有的大商人,就足以建立电报建设和维修公司了,金钱源源不断而来。认购者中也有萨克雷[9]和拜伦夫人[10]的名字,他们热心资助这项事业,纯粹出于道义考虑,并无任何附带的商业目的;在斯蒂芬森、布鲁内尔和其他大工程师的时代,一切与技术和机械有关的事物都在英国激起感人的乐观主义,只要登高一呼,就能为一个异想天开的冒险计划筹集到巨额资金。

铺设电缆的大致费用是在这项计划付诸实施时唯一有把握的估算。技术上究竟应如何实施,并无先例可循。在19世纪还从来没有人设想过、计划过类似规模的工程。在多佛[11]和加莱[12]之间的狭长水带下面铺设电缆怎么能和铺设横跨一整个大洋的海底电缆相提并论呢?前者只要从一艘普通轮船的露天甲板上卷下三四十海里的电缆就行了,电缆就如同船锚离开绞盘那样缓慢地一圈一圈沉入水中。在运河铺水下电缆可以不慌不忙地等待一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人们对水深处的情况了如指掌,随时能观察到两岸的动静,从而避免发生任何危险的偶然事件;只要一天就能顺利完成。而在至少要连续航行三星期才能横渡的大洋铺设海底电缆,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海上天气变幻莫测,长好几百倍、重好几百倍的电缆不可能一直放置在露天甲板上。此外,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一艘足够大的海船有那么大的货舱,能装得下由铜、铁和马来树胶制成的这个庞然大物,也承载不起它的重量。至少需要两艘主力船,并且还要有几艘船只随航,以便准确地保持最短的航线,并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给予救援。虽然英国政府为此目的提供了它曾在塞瓦斯托波尔海战中作为旗舰的最大军舰“阿伽门农”号,美国政府提供了吃水量五千吨的三桅快速战舰“尼亚加拉”号(这是当时最大吨位的船只了),但这两艘战舰本身都需要改建才能各自整齐地将那连接两大洲的无尽的链条的一半装进船舱。自然,主要的问题始终是电缆本身。对连接世界两大洲的这一条巨大无比的脐带提出了难以想象的要求。一方面,这条电缆必须像钢索一样结实、拉不断,同时又要保持弹性,才能便于铺设。它必须能够承受得住任何压力、任何重量,又要像丝线一样光滑便于缠绕。它必须是实心的,又不宜塞得过于饱满,既要坚固,又要精确,精确到能把最微弱的电波传送到两千多海里之外去。这条巨大的缆绳上任何一处有极小的裂缝、微不足道的不平整,都会破坏这十四天航程路线上的信息传送。

但是他们知难而进!现在那些工厂日夜赶制金属线,这个人不屈不挠的意志推动着所有的车轮滚滚向前。整座铜矿、整座铁矿都用来制作这条绳索,整座整座橡胶树林的橡胶树都为制作如此长的橡胶绝缘护层而流淌胶乳。这根电缆里面的金属丝线总长三千万海里,足够绕地球十三圈,连成一条线,也足够把地球和月亮连接起来,仅这一点就足以形象地说明这个工程的规模是何等浩大。人类自从巴别塔[13]以来,还不敢尝试比这更宏伟壮丽的工程。


新的节奏第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