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533

各民族的运动开始风平浪静。大规模的运动退潮了,于是在平静的海面上形成了一圈圈波纹,外交家们穿梭其间,还以为使运动平息下来的是他们。

可是平静的海面又风波乍起。外交家们觉得,他们和他们的分歧是造成这次新的冲突的原因;他们预料在他们的君主之间将发生战争;他们觉得局势是无法控制的。不过,他们预感到的风波并不是来自他们所预料的方向。兴起的还是原来的波浪,还是来自运动的那个起点——巴黎。这是从西方发起的运动的回光返照;这次回光返照应当解决似乎无法解决的外交难题,并结束这个时期的军事行动。

使法国遭到毁灭的那个人没有阴谋、没有士兵,独自回到了法国。任何一个看门人都能把他抓起来;但是由于奇怪的偶然性,不仅谁也没有抓他,而且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欢迎一天前还在诅咒、一个月后还会诅咒的那个人。

这个人对共同演好最后一幕还是必要的。

落幕了。最后一场戏演完了。演员被叫去卸装:不再需要他了。

在以后的几年中,这个人孤单地待在自己的岛上,自己为自己演着可怜的喜剧,小题大做地耍阴谋、说假话,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这时已用不着辩护了,他向全世界表明,当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他的时候,被人们看做一种力量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主持人在收场后把脱掉戏装的演员指给我们看。

“看看吧,你们曾经信赖的是什么人!这就是他!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推动你们的并不是他,而是我。”

可是被运动的力量所迷惑的人们很久都不能理解这一点。

亚历山大一世是由东而西的反向运动的领导人物,他的一生表现了更大的一贯性和必然性。

脱颖而出,成为这个由东而西的运动的领导者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需要有正义感、对欧洲事务的关切,不过这是没有直接关系、不被小利所诱惑的关切;需要对同盟者——当时欧洲的各国君主占有道德优势;需要谦和而有魅力的个性;需要有反对拿破仑的个人恩怨。这一切亚历山大一世无不具备;这一切都是他生平无数的所谓偶然性所造就的:包括教育、自由主义的创意、身边的顾问们以及奥斯特利茨、蒂尔西特和爱尔福特。

在人民战争期间,这个人无所作为,因为不需要他。但是欧洲大战的必然性一旦出现,这个人物当即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他联合欧洲各国人民,领导他们奔赴一个目的。

目的达到了。在一八一五年的最后一战之后,亚历山大处于人类权力所可能达到的顶峰。他怎样使用这个权力呢?

亚历山大一世是欧洲和平的缔造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心一意追求本国各族人民的福祉,是在自己祖国实行自由主义新举措的首倡者,现在,当他拥有莫大权力,因而有可能为自己的人民造福的时候,在拿破仑在流放中拟定各种幼稚可笑和骗人的计划,声称他若拥有权力要怎样造福人类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感觉到上帝引导自己的无形之手后,突然认识到这虚幻的权力是何等渺小,于是厌弃它,把它交给了他所鄙视的那些小人,只说:

“‘荣耀不要归与我们,不要归与我们,要归在你的名下!’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人;你们就让我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吧,让我想想自己的灵魂和上帝。”

从太阳到以太的每个原子都是自身完整的球体,同时又只是其规模之大令人无法理解的整体的一个原子,同样,每一个人都抱有自己个人的目的,同时他抱有这个目的只是为了服务于人所无法理解的普遍目的。

一只落在花瓣上的蜜蜂蜇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怕蜜蜂了,他说,蜜蜂的目的就是要蜇人。诗人在欣赏钻进花萼的蜜蜂,他说,蜜蜂的目的是要闻花香。养蜂人发现蜜蜂采集花粉带进蜂房,便说蜜蜂的目的是采蜜。另一个养蜂人更贴近地观察蜂群的生活后说,蜜蜂采集花粉是为了喂养幼蜂和蜂王,而蜂王的目的在于繁育后代。植物学家发现蜜蜂携带花粉从雌雄异株植物的花瓣上飞到雌蕊上使它受粉,于是植物学家认为授粉就是蜜蜂的目的。另一个人在观察植物杂交时看到,蜜蜂有助于杂交,于是这位新的观察者可以说,这就是蜜蜂的目的。但是蜜蜂的最终目的不能归结于人的智力所能发现的所有这些目的中的任何一个。人类的智力越是在发现这些目的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便越是会发现,最终目的是不可企及的。

人所能做的只是观察蜜蜂的生活和其他生活现象之间的适应性。就历史人物和各族人民的目的而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