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鲁迅全集1938年版 >
- 第十六卷 >
- 译丛补 >
- 艺术与哲学·伦理 日本 本庄可宗
一 观念的整顿
——无产者和哲学
一 因为哲学是“观念整顿的工作”,所以跟着整顿观念的方向之不同,而发生各种的形态,是无须说得的。
二 成为这观念整顿的方向(结晶线)者,是那时代的生活要求的方向,是一切沿着一时代的方向的生活意志的线时而行的东西。就是,所谓或一代的哲学,便是那时代的生活意志的知底表现。
三 而或一时代的生活意志,则是由那时代的支配阶级而表现的。至少,是掌握那时代的血脉的阶级之所代表。因此而所谓或一时代的哲学,(一)是那时代的支配阶级的意志的知底表现;(二)是那社会秩序的反映;(三)是沿着利害的线而结了晶的体系。
四 各种的哲学体系,又各异其企图。因为要求整顿观念的志向,是因各时代的社会事情而不同的。——康德的哲学,生于十八世纪的启蒙期底混乱,要求了智识的批判底整理。在这里,问题(要求)不在新求知识,而在现存的知识的批判。但到培根,却在已经集积了的经验的整顿,在知识的建设。在马克斯,则为了社会底变革而定观念的方向,是必要了。就是这样,那时代的知底必要,使哲学作了各种的体系。而所谓那时代的知底必要,则不消说,是被那社会的历史底条件(时代底事情)所规定的。
到这里,请大家知道:在今日,那一种哲学,那一种观念整顿——在被要求,是由今日的历史底社会底事情所决定的。
五 已经说过,哲学是“观念整顿的工作”。然则为观念整顿的必要所驱策,是起于怎样的时候的呢?那是,起于向来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和在新的条件及事情之下形成起来了的新社会的法则不相谐,于是生了矛盾的时候的。
向来的意识形态(观念整顿),是以向来的生活的诸经验为基础而造成的。所以当社会的生活样式和经验的性质,和向来的那些相同之际,则那意识形态于生活有用,有社会底机能,宜于统率种种的经验。在那时候,观念整顿的必要,也并不发生。只要将经验卷进向来的体系里去,就好了。但一旦有性质不同的新经验,发生于我们的生活中,因了新的要求和缺乏,而我们的社会动摇起来,则向来的意识形态,便早已不能将这些收拾。这早已不成为生活的促进元素,也不能作为指导了。于是旧的观念整顿,就先行纷纷解散(这是旧形态的“批判”),非从新开始观念的整顿不可。到这里,我们便只好依了新的经验的性质和新的生活的动向,来开始结晶了。
在今日,是因为发明了叫作机械这一种生产用具,因而发生的新经验,它的社会底意义的发挥,必然底地相偕而来的政治上经济上的变革这些事,向来的一切观念整顿,已非解体不可了(马克斯的“批判”始于此),而新的观念整顿,正应该构筑起来的时期。我想,所谓资本主义时代者,只将机械的本来的意识(后章解说)发挥了一部分,因为那时代本身其实是前世纪底的手工业时代的残痕和机械时候混合而成的过渡期的时代,所以机械这东西所含的内底志向,毫未曾有所发挥,那运用上的误谬和弊害,因此也就有应该由劳动者之手来施行清算的宿命。而施行新的观念整顿,则非从社会底历史底见地不可的。
六 新的观念整顿,为什么以社会底历史底见地为基点的呢?
这是依了机械这东西所含的性质的。(一)机械者,从那本来的志向说起来,原是因为节省劳力这一种很是人类底的要求而设法造成的东西。(二)其次,因为那是集团底地生产的,所以那所得,也就有应该集团底地来分配的宿命。(手工业是个人底地生产的,所以那所得归于生产了物品的个人的手中,是当然的事。)
手工业期,一张桌子是一个工人所做的,所以那所得,也该是他的东西。但机械,则做一张桌子时,以做桌脚者,做桌面者,做抽屉者等,来分担那工作。由这些的合作,造出一张桌子来。就是,生产的方法,是集团底的,所以那所得的方法,也该是集团底的才是,然而在资本主义经营上,却将所得成了个人(资本家)的东西。于是生产的方法和所得的方法之间,统一就被破坏了。
因为机械这东西,是这样地以集团底(即社会底)生产和所得为其本质的,所以(三)那性质,是应该依全人类(社会)的需要而被运转。机械是必以大量生产为特质的,所以那本来的机能,该是在充足一切人类的物质底要求。(在今日,这却为了机械所有者〔资本家〕的个人的“利益”而运转着,由此发生的弊害,便是现在之所谓“机械文明之弊”了。然而这绝非机械本身之罪,乃是机械的用法上,运用上的误谬之所致的。)
这样地,从那本来的志向来看,机械这东西在那设计的动机上,既然全是人类底人道底,在那性质上,既然全是社会底,则转运机械为生产用具的今日的生活,社会,历史底事情,当那观念整顿之际,就不消说,必然底地应该顺着社会底的方向而整理了。
而且,由现在的机械运用上的误谬而来的弊害,则在一切人们之中,叫起着新的种类的缺乏,因此也叫起了新的意志。这新的缺乏和意志的真正的代表,是无产者,新的缺乏,要求着新的解决。这提出着的应该新解决的课题的担任者,实行者,是无产者。于是先前通行了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目标。这就成为思惟的中点。一到社会的变革,历史的进行等,成为思惟的中点时,那就必至底地,非发生历史底的看法(由是而发展底辩证底的看法)不可了。
七 思惟的动机(即企图)既在无产者担任的课题无产者的现实底解放(即政治底经济底解放),则那观念整顿,也就必至底地,要发展到唯物论底的世界观。整顿观念,即应该从这里说起,降而把握了历史进化,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这是理论的动机当然非有不可的内面底的脉络。还应该将认识论的问题,化成素朴,使之还原,和自然科学相一致。因为努力的动机,委实是在人类的现实底解放,而不在那意识底解决的。
八 现代的观念整顿,所以有社会底,历史底,唯物底这三个特征者,因为是站在阶级底见地的缘故,因为那理论的内底企图,是在无产者解放的缘故,这就在上文说过了。我们为什么非取这样的阶级底见地不可的呢?那就因为只有由无产者解放,而全人类的解放才始能够成功。同志福本虽有不少的误谬,关于这事,却正当地断结了。曰:“无产者解放,只以无产者的利益为目标。但,无产者的利益这一件事的特质,是全人类底的。”这只要辩证底地,——就是,从物的发展的法则来一想,是谁也会首肯的。
人并不是一举便能达到最后的,绝对底的,完全的理想境的东西。不,无论走到何时,也没有这样的处所。最后的,绝对底的,“完全的理想境”那样的处所,只在人类的空想里,现实底地,是决不会有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实这东西,是附有条件,受着规约的。平时之所谓现在,即从先前的条件中所产生,因而它本身就在新的规约之下;从这规约,则又生出其次的现在来。
九 所以,常常和我们对面相值的问题,都带着它本身的条件。换了话来说,就是它自己即具有解决的方法和条件的。
我们一遇当面的弊害和缺陷,对于问题,都应该从“所求的是那一种解决呢”这一个观点来思想。要芟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机械文明的弊害之际,也应该这样子。但是,倘因为世界永远是转变无常,恰如河滩聚砾,倒不如希求完全绝对的净土境界,则并非什么解决。那倒是问题的放弃。或者以为能够造成个人自由的无政府底泰平的世界,但那样的答案,也没有意义。在人心中,空想着最后的完全的社会,以这为解决的目标,而想治理现在当面的缺陷者,因为第一是没有想到现在当面的缺陷性质和来由,第二是忘却了可以解决的条件,所以是不行的。今日的机械文明之罪,决非机械本身之罪,乃是运用上之罪,所以人们倒应该仗着机械,使生活幸福,便利,绚烂起来,又因为从机械本身的本质说起来,也原是以人类性伦理性为本质的,现在倘有了机械文明之弊那样的事,就应该想一想,我们必须在怎样的道路上,来求它的解决。如果向着否定机械,回到原始野蛮的生活状态去,或者寻求一箪食一瓢饮那样的古代生活去之类的方向去求解决,是决不行的。现代人已经决不能回到原始生活和中世底理想去了。然而还有这样的主张(例如东洋主义者,)是因为没有想一想今日的弊害,所求是怎样的解决的缘故。我们倒不如进而使机械的志向,愈加发挥,使生活的高度,愈加增进,由此以除掉那弊害。解决的方向和条件,是即含在弊害的特质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