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字数:24188

[1] 梁以俅(1906—?) 广东南海人,美术工作者。当时因事自北平去上海时,曾由姚克介绍往访鲁迅。

[2] 蔡宅 梁以俅的亲戚家。

[3] 图是一个挑夫,从船到岸,所以仍是“搬运”之意。

[4] 梁君 指梁以俅。按鲁迅后在1月10日见到他。

[5] 谭女士 即绮达·谭丽德。鲁迅提供的参展作品共五十八幅,除目录所列五十五幅外,另有刘岘的木刻《列宁》、《两工人》和《音乐家》三幅。

[6] 各学校多被搜捕 1933年12月21日国民党军警在蓝衣社特务带领下,对暨南、大夏、光华、复旦等九所高校进行大搜捕,逮捕进步学生百余人(据1934年1月13日《中国论坛》第三卷第四期的《反对大批逮捕的“学校剿匪”》一文)。

[7] 楚囚 指王志之。参看331228①信注〔1〕。

[8] 螓首 形容女子的美貌。语出《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9] 旅费 何百涛当时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失业,向鲁迅借旅资三十元回广东。

[10] 萧剑青 东南亚华侨,原籍广东。当时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职,曾将所著诗文、木刻合集《灰色集》送请鲁迅作序。

[11] 《西游》 即《西游记》。

[12] 《平妖》 即《三遂平妖传》,长篇小说,传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作,二十回,有明代万历年间唐氏世德堂刊本。通行本四十回,系明末冯梦龙增补。

[13] 指邵洵美所编《十日谈》1934年新年特辑所刊杨天南《二十二年的出版界》一文,其中说:“特别可以提起的是北平笺谱,此种文雅的事,由鲁迅西谛二人为之,提倡中国古法木刻,真是大开倒车,老将其实老了。至于全书六册预约价十二元,真吓得煞人也。无论如何,中国尚有如此优游不迫之好奇精神,是十分可贺的,但愿所余四十余部,没有一个闲暇之人敢去接受。”

[1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语出唐代陈子昂诗《登幽州台歌》。

[15] “大出丧” 1916年,邵洵美岳祖(也是其外祖父)盛宣怀去世时,曾举行轰动一时的“大出丧”。

[16] 《晚笑堂画传》 清代画家上官周作。鲁迅给苏联木刻家寄书的事,参看附录一11致希仁斯基等信。

[17] 《文学》 月刊。参看331124信注〔1〕。下面所说的事,据1934年3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文艺宣传会议录》:《文学》“态度恶化已极。名由傅东华与茅盾主编,实际则由茅盾主干。经予查禁。嗣该傅东华联同郑振铎具请愿转变作风,为民族文艺努力,不采用左翼作品,并予印行前先送审核,始姑准继续出版”。

[18] 《词学季刊》 龙沐勋编,1933年4月在上海创刊,1934年9月出至第三卷第三号停刊。

[19] 《大公报》 综合性报纸,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1925年11月一度停刊,次年9月由吴鼎昌、张季鸾接办。《国闻周报》,综合性周刊。1924年8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第四卷起迁往天津,1937年12月出至第十四卷第五十期停刊。

[20] 它兄要到内地去 指瞿秋白1934年1月初离沪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21] 《艺术》 双月刊,苏联画家和雕刻家协会机关刊物,1933年创刊。

[22] 卓姊 指“左联”。

[23] M.Gorky 即高尔基。

[24] B.Shaw 即萧伯纳。

[25] 演剧史 即《苏联演剧史》,参看331125①信注〔3〕。

[26] 列京 这里应为莫斯科。

[27] 指《选本》,后收入《集外集》。

[28] 指193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大会筹备期间,曾向鲁迅发出邀请。

[29] Goethe纪念号 即《歌德专号》,苏联《文学遗产》杂志于1932年为纪念歌德诞生一百周年所出的第四、五期合刊。歌德(J.W.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诗人、学者。著有诗剧《浮士德》和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30] 《妒误》 原名《重燃坏了的火》,剧本,法国本那特(J.J.Bernard)著,黎烈文译,193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31] 指《批评家的批评家》和《漫骂》,后均收入《花边文学》。

[32] 《儿时》 杂文,瞿秋白作,署鲁迅曾用笔名子明,发表于1933年12月15日《申报·自由谈》。

[33] 盛宫保 即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官僚资本家。曾任清政府邮传部大臣等职,授“太子少保”衔。经办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冶萍公司等实业。家婿,指其孙婿邵洵美。

[34] 奥国人的作品展览会 1934年1月12、13日,奥地利青年雕刻家哈尔本在上海美术俱乐部举办展览,展出他游历墨西哥、古巴、美、法等国时所作的作品。

[35] 致函苏联木刻家 即附录一11致希仁斯基等信。

[36] 指《引玉集》。

[37] 款项 指丁玲《母亲》一书的稿费。该书出版后,作者已被捕,其母蒋慕唐向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索取稿费。

[38] 木刻四帧 即王钧初作木刻新年信片四帧。

[39] 木刻目录 指参加“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展出的作品目录,参看340105信。

[40] 令弟 指姚志曾,参看330420①信注〔1〕。

[41] 梁君 指梁以俅,参看340101信及其注〔1〕。

[42] 这里所说《文学》的事,指该刊被当局查禁后又准予出版,参看340111信注〔7〕。

[43] 友人 指徐诗荃。参看350817信注〔1〕。

[44] 指寄往法国巴黎举办“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展出的木刻作品,参看331204信注〔3〕。

[45] 钱君 未详。

[46] Osaka Asahi 即大阪《朝日新闻》,1879年1月创刊。所作文,指《上海所感》,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47] Mr.Katsura 即桂太郎,日本人,当时在北平留学,攻读汉文学。

[48] 外国木刻小品 指《引玉集》。

[49] 璧兄 指方璧,即沈雁冰。

[50] 淳 指北京琉璃厂的淳菁阁。

[51] 俞明(1884—1935) 号涤凡,浙江吴兴人,画家。

[52] 吴澂(1878—1949) 字待秋,浙江崇德人,画家。

[53] 静 指北京琉璃厂的静文斋。

[54]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55] 《十竹斋笺谱》 彩色诗笺图谱,明末胡正言编。收图谱二百八十余幅,共四册,明崇祯十七、十八年(1644—1645)刊印。鲁迅、郑振铎以版画丛刊会名义翻印,1934年12月出版第一册,后于1941年出齐。

[56] 《图版丛刊》 即《版画丛刊》。鲁迅、郑振铎为介绍宋、元、明以来中国彩色和单色版画而编辑的丛书。按只出版《十竹斋笺谱》一种。

[57] 《水浒传像》 即《水浒图赞》。明代杜堇作,共五十四幅。有清光绪八年(1882)广州百宋斋石印本。

[58] 《文学》 指《文学季刊》,参看331027②信注〔3〕。

[59] 陈烟桥(1912—1970) 曾用名李雾城,广东宝安人,木刻家,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成员。当时在上海从事木刻运动,作品有《烟桥木刻》等。

[60] 《木刻作法》 即《木刻技法》,苏联巴甫洛夫作,1931年出版。

[61] 《中国古代史》 夏曾佑著,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62] 《金石粹编》 清代王昶编,共一六〇卷,辑录夏、商、周至宋末的金石拓片一千五百余件。

[63] 《金石索》 清代冯云鹏、冯云鹓辑,共十二卷,辑录商周至宋元的金石拓片。

[64] 指《读古书的商榷》,载1934年2月7日《申报·自由谈》。

[65] 黎 即黎烈文,时任《申报·自由谈》编辑。

[66] 新添《妇女园地》 1934年2月7日《申报·自由谈》曾载《本报编辑〈妇女园地〉征稿启事》:“本报于二月第二星期日(十八日)起每逢星期日就《自由谈》篇幅,特辟《妇女园地》一栏。”

[67] S夫人 指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1907—1997)。

[68] 李长之 参看350727②信注〔1〕。他的《鲁迅和景宋的通讯集:“两地书”》,载《图书评论》第一卷第十二期(1933年8月)。

[69] 杨邨人与语[诰] 杨邨人,参看330109信注〔8〕。他评论《两地书》的文章,题为《鲁迅的〈两地书〉》,载1933年6月25日《时事新报》。语[诰],未详。以此署名的《〈两地书〉,鲁迅和景宋的通讯》,载1933年5月8日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

[70] “此公” 指徐诗荃。

[71] 指《过年》,后收入《花边文学》。

[72] 《楚辞》 西汉刘向辑,收战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共十七篇。

[73] 《离骚》 《楚辞》篇名,长诗,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作。

[74] 扬雄(前53—18) 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辞赋著作有《甘泉赋》、《羽猎赋》、《反离骚》等。

[75] 傅公 指傅东华,时为《文学》月刊编辑。关于该刊的情况,参看340111信及其注〔7〕、340125信。

[76] M.Artzybashev 阿尔志跋绥夫(M.П.Арцыбашев,1878—1927),俄国小说家。十月革命后于1923年逃亡国外,死于华沙。著有长篇小说《沙宁》、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等。

[77] 《Tales of the Revolution》 即《革命的故事》。

[78] tr.Percy Pinkerton,Secker,London;Huebsch,N.Y.即:沛西·品克登翻译,伦敦塞克;纽约赫勃希(出版)。

[79] 《Worker Sheviriov》 即《工人绥惠略夫》。

[80] 亚拉藉夫 《工人绥惠略夫》一书中的人物。

[81] Uchiyama Book-store 即内山书店。

[82] 《孝堂山画像》 东汉孝堂山祠画像石拓片集。孝堂山祠,在今山东长清县孝里铺。

[83] 学校 指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

[84] 指1934年2月19日国民党中央电令上海市党部查禁书籍一四九种事。参看《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85] 《旧时代之死》 长篇小说,柔石著,1929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86] 《母亲》 长篇小说,丁玲著,1933年6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87] 《一年》 长篇小说,张天翼著,1933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88] 小说稿 指《烟袋》及《第四十一》,当时拟由现代书局重印。后经鲁迅删去其中被禁的两篇,加入四篇,共十五篇,改名《苏联作家七人集》,并作序,1936年1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89] 杂感 指杂文集《准风月谈》。

[90] 日本朋友 指内山嘉吉。参看330419(日)信注〔1〕。下文的“前年”应为1931年。

[91] 书籍插画集 指郑振铎拟编印的明代小说传奇插画集。

[92] “此公” 指徐诗荃。

[93] 《文学周报》 即苏联《文学报》。参看320423①信注〔1〕。

[94] 莫京 指莫斯科。

[95] 莲姊 指“左联”。

[96] 乡下 指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97] 太太 指杨之华,参看360717②信注〔1〕。

[98] 剪报 指刊于1934年3月3日《申报》的《各大书店缴毁大批反动书籍》,其中有“商务印书馆被查禁者有《希望》一种”,“新中国书店亦有《水》一种呈送市党部”等语。《希望》,短篇小说集,柔石著,1930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水》,短篇小说集,丁玲著,1933年2月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99] 回答二纸 指鲁迅和茅盾分别应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国际文学社之约而写的文章。该社为迎接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征答问题的形式向各国著名作家约稿。鲁迅的答问发表于《国际文学》1934年三、四期合刊,题为《中国与十月》,后改为《答国际文学社问》,收入《且介亭杂文》。

[100] 《春光》 文艺月刊,庄启东、陈君冶编辑。1934年3月创刊,同年5月出至第三期后停刊。

[101] 毕氏 指苏联木刻家毕斯凯莱夫。

[102] 雪夫人 指冯雪峰夫人何爱玉(1910—1977),浙江金华人,当时冯已去江西革命根据地,她寄住于鲁迅家。

[103] 《朱鲔石室画象》 汉代朱鲔的墓石画像。朱鲔,淮阳(今属河南)人,王莽篡汉时随王匡起义,拥立汉皇族刘玄为帝,封胶东王,辞让不受,迁左大司马。后归光武帝刘秀,拜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104] 轮盘赌 欧洲赌场中的一种赌博方法,当时也盛行于上海租界。私门子,私娼。这里说的日本人,指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

[105] 三则短评 指《火》、《王道》、《监狱》,即《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106] 《改造》 日本综合性月刊,1919年4月创刊,1955年2月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东京改造社出版。

[107] 上海文氓施行谋害 邵洵美、章克标编辑的《人言》周刊第一卷第三期(1934年3月3日)译载了上述三则短评中的一则,题为《谈监狱》。在其译者附白、识及编者注中,诬称鲁迅的文章是“托庇于外人威权之下的论调”,并以“军事裁判”暗示国民党当局予以制裁。参看《准风月谈·后记》。

[108] 插画 指为斯诺译《阿Q正传》插画。

[109] 指魏猛克。参看330801②信注〔1〕。

[110] 《自选集》 即《鲁迅自选集》。

[111] 木刻画 指《引玉集》。

[112] 《白与黑》 日本木刻期刊,料治朝鸣编辑,1931年创刊,1934年出至第五十号停刊。后又出四期再刊号,1935年8月终刊。东京白与黑社出版。

[113] 《版艺术》 日本木刻月刊,料治熊太编辑,1932年创刊,1936年停刊。东京白与黑社出版。

[114] 《图本丛刊》 即《版画丛刊》。

[115] 禁书事 参看340224①信注〔2〕。

[116] 后作成《看图识字》,收入《且介亭杂文》。

[117] 老莲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别名老莲,诸暨(今属浙江)人,明末画家。《水浒图》,即《水浒叶子》,画梁山泊人物绣像四十图。

[118] 《世界美术全集续编》 日本下中弥三郎编,共三十六册。1928年开始发行,至1930年出齐。1931年又出别卷十八册。东京平凡社出版。

[119] 生脑炎 1934年3月10日天津《大公报》“文化情报”栏载:“据最近本月初日本《盛京时报》上海通讯,谓蛰居上海之鲁迅氏,在客观环境中无发表著述自由,近又忽患脑病,时时作痛,并感到一种不适。经延医证实确系脑病,为重性脑膜炎。当时医生嘱鲁‘十年’(?)不准用脑从事著作,意即停笔十年,否则脑子绝对不能用,完全无治云。”

[120] 遁香港 上海某报载“左翼作家盟主鲁迅曾入闽,因半途得知闽方势倒而转赴香港”。(转引自1934年1月30日上海《福尔摩斯》报第二版)

[121] 和荪 即阮和孙(1880—1959),鲁迅大姨之子。

[122] 此信手迹在天津《北洋画报》第一四六八期(1936年10月22日)发表时,被略去称谓及时间。《天下篇》,综合性半月刊,左小蘧主编,1934年2月在天津创刊。

[123] 刊物 指《天下篇》第一卷第二号(1934年3月1日)。据鲁迅1934年3月12日日记:“得天下篇社信并刊物二本。”

[124] 当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125] 据鲁迅1934年3月28日日记:“寄天下篇社信并方晨译稿一篇。”

[126] 蔡柏龄(1906—1993) 即蔡柏林,浙江绍兴人,蔡元培三子。当时在法国留学。

[127] 季志仁 参看290820信注〔2〕。

[128] 《盛京时报》 日本中岛真雄1906年10月在沈阳创办的中文日报。该报1934年2月25日发表《鲁迅停笔十年 脑病甚剧亦不能写稿》的消息。其中说:“上海函云、左翼作家鲁迅近染脑病亦不能执笔写作、据医生诊称、系脑膜炎之现象、苟不速治、将生危险、并劝氏今后停笔不作任何文章、非休养十年不能痊愈云。”

[129] 重译 指英国米尔斯据敬隐渔用法文编译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家作品选》译成英文的《阿Q的悲剧及其它当代中国短篇小说》,1930年和1931年先后由英国乔治·劳特利奇书局(George Routledge)和美国戴尔书局(Dial Press)出版。

[130] 布克夫人 即赛珍珠,参看331115②信注〔3〕。所译《水浒》(七十回本),题为《All Menare Brothers》,1934年纽约约翰·戴公司(John Day)出版。

[131] “大师”之流 指刘海粟等。1932年至1934年间,他们曾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书画展览。

[132] 李毅士(1886—1942) 名祖鸿,字毅士,江苏武进人,画家。早年留学英国,归国后任北京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长恨歌画意》,是关于杨贵妃故事的画册,1932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

[133] “梅郎” 当时上海某些小报曾以此称梅兰芳。

[134] 《水浒像》 即《水浒图赞》。

[135] 《东洋版画篇》 即《世界美术全集(别卷)》第十二集。

[136]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测〔阐〕》 文字学论著,沈兼士著,1933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137] 素兄墓志 即鲁迅应台静农等之请而作的《韦素园墓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138] 两本小说 指《竖琴》和《一天的工作》。

[139] 亚丹 即曹靖华。本信开头称“联亚”,此处请他为“亚丹”“设法转寄”版税和信件,据收信人说,这是为免遭国民党当局信检时发生麻烦或意外之故。

[140] 信一张 即340327③信。

[141] 公司 指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42]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143] 《笺谱》 即《北平笺谱》。

[144] 禾 即浙江嘉兴。

[145] 那一幅图 指《游击队》。

[146] 公司 指商务印书馆。

[147] 书名 即学名。

[148] 昭代 政治清平的时代。唐代崔葎《问卜》诗:“不拟奉昭代,悠悠过此生。”

[149] 以肖像示青年 当时林语堂、陶亢德筹办的《人间世》拟每期选刊作家像一帧,曾向鲁迅索取。

[150] 指《南腔北调集》。

[151] 1934年3月17日《申报·自由谈》发表徐诗荃署名“古明”的《再论京派、海派及其他》一文,其中说:“几个小卒小在文坛上乱捧乱喝,大分其‘京’、‘海’,无以名之,名之曰‘野狐禅’,野狐而大谈禅理,其理之荒唐可知。”同年3月23日《时事新报·学灯》发表杨邨人针对上文写的《海派罪状的揭发》一文,其中说:“我为了澄清文坛上的污浊而有揭发海派的黑幕声罪致讨之举,这本来非海派的人们是谁都没有话说的,……却引起了兔死狐悲的同类人群起而反攻,甚至于某大文豪御驾亲征令檄四方面,攻击海派者无以名之,名之曰野狐禅。于是海派无罪,攻击海派者反成暴德。”这里的“某大文豪”暗指鲁迅,因鲁迅在同年2月3日曾署名“栾廷石”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京派”与“海派”》一文,杨邨人遂将“古明”误作鲁迅。

[152] 莎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等三十七种。

[153] 《笑林广记》 明代冯梦龙编有古笑话集《广笑府》十三卷,至清代被禁止,后来书坊又改编为《笑林广记》,共十二卷,编者署名“游戏主人”。

[154] 指《南腔北调集》。

[155] 魏 指魏猛克。参看330801②信注〔1〕。

[156] 《北平素描》 散文,姚克作,载1934年3月26、27、31日《申报·自由谈》。

[157] 此信据1937年7月14日《北平新报·文艺周刊》所载编入,发表时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158] 魏猛克曾经鲁迅介绍为美国斯诺译的中国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中的《阿Q正传》作插图。“《嚓》的两幅”,指他所作两幅不同构思的有关阿Q与王胡扭打的中国画。

[159] 《列女传》 又作《古列女传》,汉代刘向著。

[160] 顾凯之 即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晋画家。所绘《女史箴图》,存世的相传是早期摹本。

[161] 《友如墨宝》 即《吴友如墨宝》,画集。是吴友如在《点石斋画报》上所发表作品的汇集。

[162] 张慧(1909—1990) 字小青,广东兴宁人,木刻家。当时在广东梅县松口中学任教,业余从事木刻和写作。作有《张慧木刻画》,自费手印出版。

[163] 指张慧的《国风》今译稿,后曾以《“野有死麕”》为题自费出版。

[164] 书两本 据收信人回忆,系指他自费出版的旧体诗词《颓唐集》和散文集《东海归来》。

[165] 木刻四种 指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即《太阳》)、《我的忏悔》(即《我的祷告》)、《没有字的故事》。均于1933年9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66] 指上海的一八艺社,其藏书在一·二八战争中散失。

[167] M.K.木刻会 即M.K.木刻研究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要成员为周金海、张望、陈普之、王绍络、金逢孙等。M.K.是Muke(“木刻”的拉丁化拼音)的缩写。当时鲁迅拟出一种木刻刊物,托陈烟桥与M.K.木刻研究会商量。

[168] 展览会 指1933年10月16日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举办的第四次木刻展览会。

[169] 一工 即黄新波(1915—1980),广东台山人,木刻家。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无名木刻社、M.K.木刻研究会成员。

[170] 之兑 即刘岘。参看本书附录一4致刘岘信注〔1〕。

[171] 陈葆真(1914—?) 木刻家。M.K.木刻研究会成员。

[172] 普之 即陈普之(1911—1950),笔名兰伽,广东普宁人。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M.K.木刻研究会成员。

[173] 张致平(1916—1992) 原名发赞,又名致平,笔名张抨、张望,广东大埔人,美术家。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M.K.木刻研究会主持人之一。

[174] 野穗社 木刻团体,1933年春成立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主要成员有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木刻画》,即《本版画》,是该社选编的木刻作品集,1933年5月出版。

[175] 《人间世》 小品文半月刊,林语堂主编,陶亢德、徐编辑。1934年4月5日在上海创刊,1935年12月20日停刊。

[176] 愚人节 又称万愚节,即4月1日。欧美风俗,在这一天可以作种种愚弄人的游戏。

[177] 关于胡须的事,参看《坟·说胡须》。

[178] 一班小英雄 《新生》周刊第一卷第十期(1934年4月14日)报道:“杭州发见摩登破坏铁血团,以硝强水毁人摩登衣服,并发警告服用洋货的摩登士女书。”当时北京、上海也有此类组织。参看《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

[179] 文字狱 封建时代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往往故意从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信中所说清代的文字狱,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类文字狱难以计算,仅乾隆一朝就多达一百三十起以上,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即烧书二十四次,共焚书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

[180] “邻猫生子” 这是梁启超《中国史界革命案》中所引英国斯宾塞的话:“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日产一子,以云事实,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他事毫无关涉,于吾人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

[181] 此信据1937年7月21日《北平新报·文艺周报》所载编入,发表时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182] 《画报》 即《点石斋画报》,旬刊,附属于《申报》发行的一种石印画报。吴友如主编,1884年创刊,1898年停刊。

[183] 会文堂 上海的一家书局,1903年由沈玉林、汤寿潜等人筹建,1916年至1926年间陆续印行《历朝通俗演义》十一种,书中插图粗劣。1926年后该书局经过改组,改称为会文堂新记书局。

[184] 叶灵凤(1904—1975) 江苏南京人,作家、画家。曾是创造社成员,1926年至1927年初,在上海与潘汉年合办《幻洲》半月刊,鼓吹“新流氓主义”。

[185] Beardsley 毕亚兹莱(1872—1898),英国画家。多用带图案性的黑白线条描绘社会生活。常把人画得形象瘦削。

[186] “印象派”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于欧洲的一种画派。参看330801②信注〔5〕。

[187] “达达派” 通称达达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法国、瑞士、美国的文艺流派。其最初的宣言称,“达达”“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它反对艺术规律,否定一切有意义的事物,以梦呓、混乱的语言和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是当时青年一代痛恨战争的精神状态的反映。

[188] 未来派 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意大利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强调面向未来,表现现代机械文明、力量和速度,用离奇的形式表现动态的直觉和凌乱的想象,作品多难以理解。

[189] Mayakovsky 即马雅可夫斯基(B.B.Mаяковский,1893—1930),苏联诗人,著有长诗《列宁》、《好》等。十月革命后,他配合自己的诗歌画了一些插画,其中有些画因受未来派的影响,令人难以理解。

[190] 陈静生 四川人,当时的连环图画作者。

[191] 他 指《朝花夕拾·后记》中鲁迅作的插图“无常”。

[192] 指出版木刻刊物之事。参看340405②信注〔2〕。

[193] 刻石之书 指鲁迅手书《韦素园墓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194] 半农国博 指刘半农,参看320618②信注〔8〕。《柬天行》,是他所作《双凤凰砖斋小品文》中的一篇,载《人间世》第一期(1934年4月5日)。

[195] 给杨某信 指《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196] 徐何创作问题之争 1934年初,林希隽根据韩侍桁提供的材料,用“清道夫”的化名在《文化列车》第九期(2月1日)发表《“海派”后起之秀何家槐小说别人做的》一文,揭发何家槐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徐转蓬的小说多篇;接着,《申报·自由谈》、《文化列车》等连续刊载当事人的“自白”及杨邨人、韩侍桁、宇文宙(任白戈)等人的评论文章多篇,形成一场争论。

[197] “立方派” 即立体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多面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主张以几何学图形(立方体、球体和圆锥体)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作品构图怪诞。

[198] 和森 即阮和孙。参看340315②信注〔1〕。子佩,即宋琳。参看360201①信注〔1〕。

[199] 南镇及禹陵 均为绍兴古迹。禹陵在绍兴城外会稽山麓,相传夏禹死后葬于此。陵边有禹庙。南镇,位于禹陵东南约二里处,有南镇庙。

[200] 此信据1949年2月上海万象图书馆出版《作家书简》所载收入,称呼被略去。

[201] 相识者 指徐诗荃。

[202] 《泥沙杂拾》 散文随笔,载《人间世》第三期至第六期(1934年5、6月)、第十八期(12月)和第十九期(1935年1月)。

[203] 无名木刻社 后改名为未名木刻社,1933年底成立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员为刘岘、黄新波。《木刻集》,即该社自编的《无名木刻集》,署“一九三四年五月出版”。鲁迅曾为之作《〈无名木刻集〉序》,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204] 印本 指后来印成的《木刻纪程》。

[205] 罗君 指罗清桢。

[206] 克白 即陈铁耕。参看331204信注〔1〕。

[207] 张继(1882—1947) 原名溥,字溥泉,河北沧县人。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司法院院长等,当时兼任教育部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等。

[208] 杨霁云(1910—1996) 江苏常州人,曾在上海复旦中学、正风文学院任教。1934年曾收集、整理鲁迅集外佚文印行《集外集》。

[209] 戴季陶 参看270925①信注〔4〕。他曾捐款修建吴兴孔庙,提倡“仁爱”和“忠恕”;又宣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由国民党当局强令机关团体制匾悬挂于礼堂;1933年初又在南京东郊汤山修建别墅,命名为“孝园”,自称“孝思不匮”;他在担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于考试院内设置佛堂,在书斋内设置佛经佛像,持斋茹素;1934年4月他又去陕西扫祭文武周公墓,并以“救国救民”、“培国本而厚国力”为名,发出严禁“研究国学科学诸家发掘古墓”的通电。

[210] 木刻书 指《引玉集》。

[211] 黄源 参看340814②信注〔1〕。

[212] 按其中的《工作》,后未收入《木刻纪程》。

[213] 红背心 旧时上海租界上清洁工人穿的工装。

[214] 周作人自寿诗 载《人间世》第一期(1934年4月5日),目录页题作《五秩自寿诗》,正文系手迹影印,题为《偶作打油诗二首》,其中有“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的句子。接着《申报·自由谈》、《人言周刊》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周作人。如埜容在1934年4月14日《申报·自由谈》上以《人间何世》为题,写诗挖苦他“自甘凉血懒如蛇”,“怕惹麻烦爱肉麻”等。

[215] 《汗血月刊》第二卷第三期(1933年12月)曾发表署名“本俊”的《明代士大夫之矫激卑下及其误国的罪恶》一文。其中说:“明代士大夫因为陷于卑下无耻,所以便致附和宦官乱政,因为流于虚矫偏激,便造成剧烈的党争,贻误抗清之大计,结果明朝社稷,便告颠覆;民族史上又添上沉痛之一页。”

[216] 娄如瑛(1914—1980) 又名娄怀庭,浙江绍兴人,当时上海正风文学院学生。

[217] 指《给文学社信》,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218] 王诏 未详。

[219] 登龙君 指章克标,浙江海宁人,著有《文坛登龙术》一书。

[220] 某君 指徐诗荃。

[221] “杭育杭育派” 林语堂在1934年4月28日、30日及5月3日《申报·自由谈》所载《方巾气研究》一文中说:“在批评方面,近来新旧卫道派颇一致,方巾气越来越重。凡非哼哼唧唧的文字,或杭育杭育文字,皆在鄙视之列。”又说:“《人间世》出版,动起杭育杭育派的方巾气,七手八脚,乱吹乱擂,却丝毫没有打动了《人间世》。”方巾气,即道学气。

[222] 《动向》 上海《中华日报》的副刊之一,聂绀弩主编,1934年4月11日创刊,同年12月18日停刊。

[223] 自评《人间世》 指《方巾气研究(三)》,载1934年5月3日《申报·自由谈》。文中说:“例如我自己认为第一期谈花树春光游记文字太多不满之处,就没有人指出。”

[224] 闻黎烈文将辞职 黎烈文于1934年5月9日辞去《申报·自由谈》编辑职务。

[225] 老庄 指《老子》和《庄子》。《老子》,即《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聃著,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庄子》,参看331105信注〔5〕。

[226] 宋人语录 宋代的一种纪录授业、传道的文体,不重文字修饰,随讲随记,如《程颐语录》、《朱熹语录》等。林语堂在《论语》第二十六期(1933年10月1日)发表《论语录体之用》一文,鼓吹“吾恶白话之文,而喜文言之白,故提倡语录体。”“盖语录简练可如文言,质朴可如白话,有白话之爽利,无白话之啰嗦。”

[227] “闲适” 《人间世》编者在创刊号(1934年4月5日)《发刊词》中说,小品文“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28] 指《人间世》创刊号所列四十九人的“特约撰稿人”名单。

[229] 《申报》“本埠附刊” 即《申报·本埠增刊》。“业余周刊”为该增刊的一个专栏。

[230] 《浙江潮》 综合性月刊,孙翼中、许寿裳等编辑,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在东京创刊,出至第十二期停刊。

[231] 一篇文言短篇小说 指《怀旧》。该篇在《小说月报》(非《小说林》)第四卷第一号(1913年4月)发表时,篇末附有恽铁樵的按语:“实处可致力。然初步不误。灵机人所固有。非难事也。曾见青年才解握管。便讲词章。卒致满纸饾饤。无有是处。亟宜以此等文字药之。”《小说林》,文艺月刊,黄摩西主编,1907年1月创刊,1908年9月出至第十二期停刊。

[232] 恽铁樵(1878—1935) 名树珏,别名冷风,江苏武进人。民国初年曾主编《小说月报》,后行医。

[233] 世界史 未详,译稿未发现。

[234] “碎割”之说 指把生命“碎割”用在给他人看稿、改稿、校书等事情上。参看《两地书·七一》。

[235]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236] 《嘉业堂书目》 即《嘉业堂丛书书目》。《嘉业堂丛书》,1916年起印行,其中有一些是清朝的禁书。嘉业堂,刘承干在浙江南浔的藏书室名,亦雕版印书,上海设有分室。刘于1914年为清皇陵植树捐巨资,得清废帝溥仪赏赐“钦若嘉业”匾额,即以名室。

[237] 刘氏 指刘承干(1882—1963),字翰怡,浙江吴兴人,藏书家。曾刻印《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等。

[238] 书六本 指《解放了的堂·吉诃德》。

[239] 木刻画集 指《引玉集》。

[240] 钧初 即王钧初(1904—?),又名胡蛮、祜曼,河南扶沟人,美术家。

[241] 《文史》 学术性双月刊,吴承仕编辑,1934年4月创刊,12月停刊,共出四期。北平中国学院国学系出版。

[242] 系转交给沈雁冰。下文所说“雁君”,即指沈雁冰。

[243] 文章 指《选本》,后收入《集外集》。

[244] 剧本 指《解放了的堂·吉诃德》。

[245] 木刻集 指《引玉集》。

[246] 郑女士 指郑瑛,王志之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求学时的同学。

[247] 《北极探险记》 未详,译稿未发现。

[248] 吕不韦(?—前235) 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人,原为大商人,后任相国。曾招致食客三千人,令他们编著《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据《史记·吕不韦列传》)

[249] 哈同(S.A.Hardoon1847—1931) 英国籍犹太人。1874年来华,曾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开办哈同洋行,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资本家。他曾出资刊印《艺术丛编》,参看210630信注〔6〕。又出资刊印《大藏经》,共一九一六部,八四一六卷,1913年以上海频伽精舍名义全部出版。

[250] 指爱罗先珂1923年4月离开北京回国,同年8月初在德国纽伦堡参加第十五次万国世界语大会。

[251] 《围剿十年》 鲁迅拟编的集子,后未编成。

[252] 卢冀野(1905—1951) 原名卢前,江苏南京人,当时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标准教科书审查委员、中央大学教授。他在1929年8月8日《中央日报·青白》发表短文《茶座琐语》,诬蔑鲁迅。

[253] 指《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署名“杜荃”(郭沫若),载《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1928年8月)。

[254] 梓生 即张梓生(1892—1967),浙江绍兴人。曾任《东方杂志》编辑、《申报年鉴》主编,1934年5月接替黎烈文编辑《申报·自由谈》。

[255] 别一人 指徐诗荃。

[256] 剧本 即《解放了的堂·吉诃德》。

[257] 指《烟袋》及《第四十一》。

[258] 即密德罗辛、法沃尔斯基、保夫理诺夫、冈察罗夫、毕珂夫、莫察罗夫、希仁斯基、亚历克舍夫、波查日斯基、克拉甫兼珂、毕斯凯莱夫。他们都是苏联木刻家,《引玉集》中选有他们的作品。

[259] 张恨水(1895—1967) 安徽潜山人,通俗小说家,早期为鸳鸯蝴蝶派作家。曾任《益世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编辑。《金粉世家》、《美人恩》,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此外,尚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啼笑姻缘》等。

[260] 王 即王孝慈(1883—1936),名立承,字孝慈,河北通县(今属北京)人,古籍收藏家。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十竹斋笺谱》时,他提供明崇祯十七年刊本。马,即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古典小说研究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61] 《四部丛刊》 丛书,张元济辑,分经、史、子、集四部,影印中国古籍善本。1919年至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编三五〇种,三十年代又出版续编八十一种和三编七十三种。

[262] 骏骨 骏马之骨。《战国策·燕军》中有“以千金求千里马,千里马不可得,遂以五百金买千里马之骨”的故事。这里用以比喻有佳名而无实用之物。

[263] 《雕版画集》 郑振铎当时计划编印的一部中国古代版画集。1940年至1942年出版时定名为《中国版画史图录》,内收唐五代至民国版画史实及图录,正文四卷,图录二十卷(共一千七百余幅)。当时已搜集到明代传奇剧本《浣纱记》、《焚香记》和元明杂剧集《柳枝集》等,并已试印插图样张。

[264] 《桂公塘》 历史小说,郭源新(郑振铎)著,系根据文天祥《指南录》写成。载《文学》月刊第二卷第四期(1934年4月)。

[265] 《指南录》 诗集,宋代文天祥奉使北营后得间南归期间作,共四卷。

[266] 《新垒》 文艺月刊,汪精卫改组派部分政客支持的刊物,李焰生主编,1933年1月在上海创刊,1935年6月停刊。该刊第三卷第四期、第五期(1934年4、5月)连续发表署名“马儿”(李焰生)的《郭源新的〈桂公塘〉》、“天狼”的《评〈桂公塘〉》,它们在攻击左翼作家作品、抱怨“民族主义文学”“没有一篇好东西出来”的同时,认为《桂公塘》“是真正的民族文艺,国家文艺”。

[267] 《铁报》 在上海出版的小报,1929年7月7日创刊,初为三日刊,后改日刊,1949年6月13日停刊。该报自称“铁面无私,有闻必录”。

[268] 《新光》 当为《春光》,该刊于1934年5月第一卷第三期载有艾金(宋之的)的《〈桂公塘〉和〈天下太平〉》一文,说郑振铎“根本就没有描写历史题材的能力”。

[269] 诬蔑鲁迅为汉奸的事见上海《社会新闻》第七卷第十二期(1934年5月6日)署名“思”的《鲁迅愿作汉奸》一文。其中诬蔑鲁迅“搜集其一年来诋毁政府之文字,编为《南腔北调集》,丐其老友内山完造介绍于日本情报局,果然一说便成,鲁迅所获稿费几及万元……乐于作汉奸矣”。

[270] 福建独立 指1933年11月的福建事变,参看331205④信注〔3〕。《社会新闻》第七卷第十二期曾发表署名“天一”的《林语堂幻变记》,说林语堂在福建事变时,“大吊蔡廷锴、蒋光鼐的膀子……写信给蔡廷锴表示钦佩。人民政府成立了,他曾到福建去了一趟。”

[271] “林”之论战 指林语堂退出《人言》另办《人间世》而引起的一场论战。1934年4月26、28、30日及5月3日《申报·自由谈》曾刊载《人言》周刊编辑郭明、谢云翼、章克标与林语堂之间的通讯,在通讯中,林语堂指责《人言》等刊物攻击《人间世》。

[272] 揭发何家槐偷稿事 指韩侍桁写了《何家槐的创作问题》,载1934年3月7日《申报·自由谈》。杨邨人写了《关于何家槐》,载《文化列车》第十一期(1934年3月5日)。

[273] 署名“宇文宙”者一文 指《对于何徐创作问题的感想》,载1934年3月21日《申报·自由谈》。宇文宙,任白戈(1906—1987)的笔名。

[274] 短文 指《看图识字》,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275] 《大美晚报》 1929年4月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纸。1933年1月增出中文版,由宋子文出资。1949年上海解放后停刊。

[276] “古香斋” 《论语》自第四期起增辟的一个栏目,刊载当时各地记述复古迷信等荒谬事件的新闻和文字。鲁迅剪寄《大美晚报》所载《玄武湖怪人》并作按语,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题为《〈玄武湖怪人〉按语》。

[277] 盛家赘婿 指邵洵美,《论语》半月刊当时系由他开办的时代图书印刷公司发行。

[278] 木刻选集 指《木刻纪程》。

[279] 《引玉集》 鲁迅选编的苏联版画集,收冈察罗夫、法沃尔斯基等作品五十九幅。署1934年3月三闲书屋出版。

[280] 指《出路》、《负伤的头》、《丐》、《猪》、《船夫》、《黄包车夫》等。后与下文提到的三种同收入《木刻纪程》。

[281] 陈南溟 陈烟桥之弟,当时上海大夏大学学生。

[282] Montaigne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和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等。

[283] 这里指《山中笛韵》,短篇小说,译文载《文学》第二卷第三号(1934年3月),后改题为《山民牧唱》,并以此题巴罗哈短篇小说集集名。

[284] 笠井镇夫(1895—?) 日本的西班牙文学研究者。曾留学西班牙,回国后任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有《西班牙语入门》等。

[285] 《バスク牧歌調》 《跋司珂牧歌调》,即《山民牧唱》,短篇小说集。跋司珂,通译巴斯克(Basque),是居住在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民族。

[286] 《革命家ノ手記》 《革命家的手记》,即《一个活动家的回忆录》,长篇小说。

[287] 伊巴涅支 参看210825信注〔3〕。

[288] 《Weed》 《杂草》,长篇小说。

[289] 文章 指《“音乐”?》,后收入《集外集》。

[290] 包天笑(1876—1973) 名公毅,字朗孙,江苏吴县人,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曾任上海时报社、有正书局和大东书局编辑,主编过《小说大观》和《星期》周刊。

[291] 《侠女奴》 即《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署“萍云译,初我润”。《黄金虫》,即《玉虫缘》,短篇小说,署“美安仑坡著,碧罗译,初我润”。两书均于1905年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A.Poe,爱伦·坡(1809—1849),美国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黑猫》等。

[292] 指《小说月报丛书》。

[293] 《汗血月刊》 综合性月刊,潘公展主办,刘达行编辑,1933年4月创刊,1937年10月停刊。这里所说的文章,参看340430信注〔3〕。

[294] 联华 即联华书局,曾化名同文书店、兴中书局,费慎祥主办。当时鲁迅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交该书局出版。

[295]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296] 《祝蔡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 即《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册,1933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297] 即《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298] VOKS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俄文缩写BOKC的英语音译。

[299] 指《木刻纪程》。

[300] 曹霑(?—1763,一作1764) 字梦阮,号雪芹,清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红楼梦》。当时杨霁云将胡适有关曹雪芹卒年等新考证告知鲁迅。

[301] 三凶 据收信人回忆,指当时报载鲁迅拟予“三嘘”的三个人物,即梁实秋、杨邨人和张若谷。

[302] 《新上海半月刊》 应为《大上海半月刊》,文艺刊物,杨邨人等编辑,1934年5月创刊,同年10月停刊,共出三期。

[303] 考虐杀法 1927、1928年间,鲁迅有感于国民党“屠戮之凶”,曾作《虐杀》一文,原稿无存。参看《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304] 指《切支丹殉教记》。原名《切支丹の殉教者》,日本松崎实作,1922年出版。1925年修订再版时改为现名。书中记述十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日本的流传,以及日本江户幕府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天主教徒的残酷迫害和屠杀的情况。“切支丹”(也称“切利支丹”),是“天主教”(及天主教徒)的日本译名。

[305] 关于唐人笔记所载的虐杀法,据《太平广记》卷二六八引《神异经》记载,唐代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审讯犯人时,“每鞫囚无轻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围绕。”

[306]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后因宋高宗推行求和路线,听信内奸秦桧的谗言,以“谋反”的罪名将他下狱处死。据《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秦桧既杀岳氏父子,其子孙皆徙重湖闽岭,日赈钱米以活其命。绍兴间,有知漳州者建言:‘叛逆之后,不应留,乞绝其急需,使尽残年。’秦得其牍,使札付岳氏。”

[307] 那位“古董” 参看340528②信。

[308] 文章 指《儒术》,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09] 剧本 指《解放了的堂·吉诃德》。据鲁迅日记,此书及《春光》杂志于5月15日寄出。

[310] 旧作 据收信人回忆,系《呐喊》和《彷徨》。

[311] 两沈 指沈兼士、沈尹默。当时他们分别为《北平笺谱》书签和扉页题字。

[312] 即《看图识字》,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13] 雅命三种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人间世》辟“作家访问记”专栏,曾函请鲁迅接待访问,以书斋为背景摄一影,并与许广平、海婴合摄一影。

[314] 徐 参看351204④信注〔1〕。

[315] 前五年的经验 1930年,鲁迅应上海神州国光社之约,主编专收苏联文学作品的《现代文艺丛书》,后该社中途毁约。参看《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

[316] 关于光华的事,参看321212和330209信。

[317] 《自由谈半月刊》 出版时改名《新语林》,当时光华书局约请徐懋庸主编的文艺半月刊。

[318] 此信手稿缺称谓。

[319] 第二集 指《清桢木刻画》第二集。

[320] 《木刻纪程》 木刻画集,鲁迅编辑,共收木刻二十四幅。作者为何白涛、李雾城、陈铁耕、一工、陈普之、张致平、刘岘、罗清桢等,1934年6月(据鲁迅日记,系同年8月14日编讫付印)以“铁木艺术社”名义自费出版,初版印一二〇本。

[321] 按其中的《五指峰的白云》后未收入《木刻纪程》。

[322] 《文史》之文 指《儒术》,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23] 吴承仕(1884—1939) 字检斋,安徽歙县人,学者。章太炎的学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当时任北平中国学院国文系主任,《文史》主编。

[324] 胡适所得脂砚斋本 指清代刘铨福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存十六回,又称甲戌本。1927年在上海发现,后为胡适所得。

[325] 论文 指《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载《新月》第一卷第一号(1928年3月),后曾分别收入《胡适文存》三集及《胡适文选》。

[326] 太太 指朱安。

[327] 可铭 朱鸿猷(1880—1931),字可民,渐江绍兴人,朱安之兄。

[328] 即《看图识字》。刊登于1934年7月1日出版的《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散文随笔”专栏。

[329] 《胡适文选》 胡适论文自选集,1930年1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330] 指徐懋庸受邀为光华书局编刊物事。按后来他仍为该局编辑《新语林》。

[331] 《鹦哥故事》 苏联出版的一部印度故事集。

[332] 据鲁迅日记,二月初应为一月初。

[333] 指联华书局的费慎祥。

[334] 群众 指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335] 被指为汉奸 参看340516②信注〔10〕。

[336] 以明亡归咎于东林 参看340430信注〔3〕。

[337] 文求老头子 指日本文求堂(书店)的店主田中庆太郎(1880—1951),该店专门出版销售中国书籍。

[338] 常书鸿(1904—1994) 浙江杭州人,美术家,当时留学法国,1935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339] 《桂公塘》事 参看340516②信及其有关注。

[340] 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著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被称为“公安派”。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浙江嘉兴人,明代文学家。著有《紫桃轩杂缀》、《味水轩日记》等,作品主要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

[341] 章之攻林 章,指章克标,浙江海宁人。林,指林语堂。参看340516②信注〔12〕。

[342] 《人言》 综合性周刊,郭明(邵洵美)、章克标等编辑,1934年2月19日在上海创刊,1936年6月13日停刊。

[343] 章克标以“军事裁判暗示当局”的事,参看340306②信注〔5〕。

[344] 《清代文字狱档》 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据军机处档案、宫中所存官员缴回的朱批奏折、实录等辑录,共九辑。1931年至1934年陆续出版。这里所说的事,见该书第八辑内“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参看《且介亭杂文·隔膜》。

[345] 《等父亲回来》后收入《木刻纪程》时,改名为《母与子》。

[346] 《新社会半月刊》 即《新社会》,综合性半月刊,俞颂华等编辑,1931年7月在上海创刊,1935年6月停刊。

[347] 来信所述方针 据收信人回忆,他对《新社会》的内容不满,计划进行革新,后未成。

[348] 无从绍介 当时陶亢德请鲁迅介绍日文老师。

[349] 某君 指徐诗荃。

[350] 玄先生 指沈雁冰。

[351] 指《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作者署名“味茗”,载北平《文史》第一卷第三号(1934年8月)。

[352] 《木刻法》 即《木刻创作法》。

[353] 指鲁迅寄往巴黎举办展览的中国木刻家作品。参看331204信注〔3〕。

[354] 又有一个木刻社被毁 指M.K.木刻研究社。1934年5月间,该社有的成员(周金海、陈葆真等)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有的被迫走散,因而停止活动。

[355] 连环图画 即《廖坤玉的故事》,陈铁耕据广东兴宁一带民间故事创作的木刻画。

[356] 指徐诗荃用多种笔名投寄稿件。鲁迅当时也受托多次为他推荐稿件给书店、报刊出版和发表。

[357] 此信不全。

[358] 望道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留学日本,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创办大江书铺、《大江月刊》、《太白》半月刊等。当时为了回应汪懋祖等人复兴文言的言论,他参与发起“大众语”运动,并筹办文艺半月刊。

[359] 地址 指鲁迅委托曹靖华用俄文书写的“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地址,一式四份。

[360] 《城与年》 长篇小说,苏联费定著,亚历克舍夫作木刻插图二十八幅,后由曹靖华译成中文,1947年出版。

[361] 拓本 指手拓的《城与年》木刻插图,鲁迅拟单独印行,后未成。参看《集外集拾遗·〈城与年〉插图小引》。

[362] 《词话》 指北平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明万历刻本的《金瓶梅词话》。

[363] 指明崇祯年间刻本《金瓶梅》。

[364] 指《南腔北调集》的北平翻印本,系照相石印。

[365] 《君车》残石 未详。

[366] 嵩山三阙 指河南登封嵩山的东汉石刻,分太室石阙(隶书)、少室石阙(篆书)和开母庙石阙(隶书、篆书及画像)三种。

[367] 老舍(1898—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人,小说家、戏剧家。曾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并常在《论语》上发表小品。

[368] 《新文学运动史》 即《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著,1933年9月北平杰成印书局出版。下面所说的事,见该书第十章附录《作家笔名一览》。

[369] 指《倒提》,后收入《花边文学》。据收信人回忆,因他拟编的杂志未出成,后遂将该稿退还作者。

[370] 《十二个》 长诗,苏联勃洛克(А.А.Блок)著,玛修丁(В.Масютин)作插图四幅,胡敩译,鲁迅为作《后记》,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371] 木刻集 指《木刻纪程》。

[372] 选集 指M.K.木刻研究会第四次展览会的作品选集。该会曾选出展品二十多幅,并送鲁迅审定,后因该会遭受破坏,木板被国民党当局没收而未出版。

[373] 致平 即张望,参看340406信注〔6〕。

[374] 收集者 指绮达·谭丽德。

[375] 《新语林》 文艺半月刊,1934年7月5日创刊,第一期至第四期为徐懋庸主编,后为新语林社编,1934年10月出至第六期停刊,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376] 小文 指《买〈小学大全〉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77] 闲斋 即徐诗荃。下文的《攻徐专著》,杂文,署名“区区”,载《新语林》第二期(1934年7月20日)。

[378] 指徐懋庸拟移用《引玉集》中的作品为《新语林》的封面画。后来该刊第一、二、四期的封面都采用了其中的作品。

[379] 《美术别集》 指《世界美术全集(别卷)》。

[380] 《水浒图》 指明代杜堇作的《水浒图赞》。

[381] 周子兢(1892—1973) 原名周仁,江苏江宁人,蔡元培的内弟。曾留学美国,当时任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长。

[382] 顾凯之《女史箴图》 参看340403②信注〔4〕。

[383] 《圣谕像解》 清代梁延年编,共二十卷。康熙九年(1670)曾颁布“敦孝弟、笃宗族、和乡党、重农桑……”等“上谕”十六条,“以为化民成俗之本”。《圣谕像解》即根据这些“上谕”配图和解说的书。编者在序文中说:“摹绘古人事迹于上谕之下,并将原文附载其后……且粗为解说,使易通晓。”按此处明朝应为清朝。

[384]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政治家和军事家。

[385] 圣叹 即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字圣叹,长洲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文人。当时林语堂认为金圣叹等的文章属于语录体,“此后编书,文言文必先录此种文字,取中郎、宗子、圣叹、板桥冠之”。(见《论语录体之用》,载《论语》第二十六期)

[386]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387] 当时许寿裳将陈师曾生前所赠的几幅国画摄成照片,供印行《陈师曾画集》之用。

[388] 蟫隐庐 罗振常在上海开设的书庄名。

[389] 指王志之请鲁迅转送《春光》编者的《文史》第一卷第二号。

[390] “无事忙”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绰号。见于该书第三十七回。

[391] 楼炜春(1910—1994) 浙江余姚人,楼适夷堂弟,曾任天马书店副经理。

[392] 无期 指无期徒刑。1934年5月楼适夷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南京军人监狱。

[393] 某君 指徐诗荃。

[394] 《上市》 后收入《木刻纪程》。

[395] 指《等爸爸回来》(《母与子》)。

[396] 王君 指王志之。

[397] 许先生 指许寿裳。

[398] 指《忆韦素园君》,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99] 指曹靖华收集的附插图的苏联文学作品。

[400] 插画本《水门汀》 即《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

[401] 即中国,上海,施高塔路11号,内山书店,周先生。

[402] 顾仲芳 顾正谊,字仲芳,号亭林,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万历时曾任中书舍人。山水画家。华亭画派创始人。著有《亭林集》、《顾氏丛书》。

[403] 陈继儒(1558—1639) 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诸生,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著有《陈眉公全集》。

[404] 木版 指《岭南之春》。

[405] 连环图画 指《廖坤玉的故事》。

[406] 保宗 即沈雁冰。

[407] 三根 指顾颉刚。

[408] 指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

[409] 参看340624②信。

[410] 王□□ 即王志之,当时他已改名王思远。

[411] □阀 疑为文阀。

[412] 指徐诗荃的诗《读小品文(将苏东坡读孟郊诗二章改窜作)》,作者署名“无名氏”,后载《新语林》第二期(1934年7月20日)。

[413] 《“非政治化”的高尔基》 杂文,商廷发(瞿秋白)作,载《新语林》第二期(1934年7月20日)。

[414] 王贤桢(1900—1990) 即王蕴如,浙江上虞人,周建人夫人。

[415] 《法网》 指陈铁耕为丁玲小说《法网》所作的木刻插图。

[416] L.Körber 莉莉·珂贝,奥地利女作家,著有《新俄女工日记》、《新德国的犹太人》等。1934年6月来我国访问时,新语林社等三个文艺团体在上海联合举行欢迎宴会,出席者只五人。

[417] 《非政治化……》 指瞿秋白作《“非政治化”的高尔基》,参看340709信注〔1〕。

[418] 指杂文《读房龙的〈地理〉》。商霆(瞿秋白)作,载《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34年1月)。

[419] 光华老病 指光华书局拖欠《新语林》的作者稿费。

[420] 指《买〈小学大全〉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421] 建人者一篇 指《特权者的哲学和科学》,作者署名“克士”,后载《新语林》第三期(1934年8月5日)。

[422] 友 指曹靖华;那边,指苏联对外文化协会。

[423] 收集者 指绮达·谭丽德。

[424] 《连环》 即《连环两周刊》,综合性杂志,乐嗣炳编辑,1934年6月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乒乓世界》。

[425] 范爱农 参看100815信注〔7〕。

[426] 《题名》 即《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癸卯三月调查)》,载《浙江潮》第三期(1903年4月)。

[427] 威男(Jules Verne,1828—1905) 曾译焦士威奴,通译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著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二万里》等。鲁迅曾译有他的《月界旅行》(《从地球到月球》),1903年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还译有《地底旅行》(《地心游记》),1906年南京启新书局发行。

[428] 《新小说》 月刊,梁启超主编,1902年11月在日本横滨创刊,1905年1月迁至上海出版,同年12月停刊,共出二卷二十四期。该刊第一至第六期、第十期和第十二期曾连载《海底旅行》(《海底二万里》),未完,署“英国萧鲁士原著,南海卢籍东译意,东越红溪生润文”。

[429] 指《集外集》。

[430] 张先生 指张慧。东游,鲁迅介绍张慧去日本独立美术会学习木刻,张因病未能成行。

[431] 指为张慧自费出版的木刻集题写书名:“张慧木刻画”。

[432] 指《题〈新语林〉诗》和《致〈新语林〉读者辞》,莉莉·珂贝作,张禄如(鲁迅)译,载《新语林》第三期(1934年8月5日),发表时并附原文手迹。

[433] “谈言” 《申报·本埠增刊》的杂文专栏。1934年7月7日该栏发表《大众语在中国底重要性》一文,作者署名“寒白”。

[434] 指施蛰存编辑的《现代》月刊和《文艺风景》月刊。

[435] “谈言”曾宣言停止讨论大众语 1934年7月5日《申报》载《编辑室启事》:“关于建设大众语的问题,理论方面,已发挥得够了,本刊于今天以后,拟停登此项文字。文言白话问题,亦拟停止讨论。”

[436] 克姑娘 指莉莉·珂贝。参看340714信注〔1〕。

[437] 指《睡着了的上海》,莉莉·珂贝作,惠天译,载《新语林》第四期(1934年8月20日)。

[438] 《红萝卜须》作者 即法国作家列那尔。参看330729信注〔3〕。

[439] 《译文》 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月刊,1934年9月创刊,最初三期由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撰稿人有鲁迅、茅盾、黎烈文、孟十还等。上海生活书店出版,1935年9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次年3月

[440] 唐弢(1913—1992) 浙江镇海(今属宁波)人,作家。当时在上海邮局工作,业余从事杂文写作。

[441] 指徐懋庸拟与生活书店交涉出版《新语林》,后未成。

[442] 望道先生的“决心” 指陈望道计划编辑出版《太白》半月刊,后于1934年9月20日创刊。

[443] 韩白罗 原名韩宝善,天津人,世界语学者。曾参加北方“左联”。当时在太原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工作,业余用晒图方法翻印鲁迅辑印的梅斐尔德的《士敏土之图》及亚历克舍夫所作高尔基《母亲》木刻插图。

[444] 即《〈母亲〉木刻十四幅序》,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445] 《新俄画选》 即《艺苑朝华》第五辑。鲁迅编选,收苏联绘画、木刻十三幅,1930年3月光华书局出版。

[446] 《山民牧唱》 短篇小说集,西班牙巴罗哈著,鲁迅重译后生前未出版。1938年由鲁迅全集出版社编入《鲁迅全集》第十八卷。

[447] 大众语的问题 1934年5月,汪懋祖在南京《时代公论》周刊第一一〇期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一文,主张小学高年级起参教文言,习读经书。当时吴研因在南京、上海报纸同时发表《驳小学参教文言中学读孟子》一文,加以反驳。于是在文化界展开了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战。同年6月18、19日《申报·自由谈》先后刊出了陈子展的《文言——白话——大众语》和陈望道的《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二文,提出了有关语文改革的大众语问题;随后各报刊陆续发表不少文章,展开了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7月25日,当时《社会月报》编者曹聚仁发出一封征求关于大众语意见的信,信中提出五个问题:“一、大众语文的运动,当然继承着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而来的;究竟在现在,有没有划分新阶段,提倡大众语的必要?二、白话文运动为什么会停滞下来?为什么新文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人)隐隐都有复古的倾向?三、白话文成为特殊阶级(知识分子)的独占工具,和一般民众并不发生关涉;究竟如何方能使白话文成为大众的工具?四、大众语文的建设,还是先定了标准的一元国语,逐渐推广,使方言渐渐消灭?还是先就各大区的方言,建设多元的大众语文,逐渐集中以造成一元的国语?五、大众语文的作品,用什么方式去写成?民众所惯用的方式,我们如何弃取?”

[448] 在大众语问题讨论中,《申报·谈言》于1934年6月26日、28日、30日先后发表了垢佛的《文言与白话论战宣言》,家为的《历史固会重演的吗?》,白兮的《文言,白话,大众语》,又《大晚报·火炬》7月6日发表了霓璐的《大众语问题批判》。这些文章认为“‘白话文’中正潜伏着封建意识的妖孽,和含蓄着帝国主义毒素”;并说:“目前提倡建设大众语,是必然的要把文言文跟白话文完全抛弃。”

[449] 指俞芳、俞藻姐妹,浙江绍兴人。当时俞芳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生,经常去鲁迅母亲家,代她给鲁迅写信。

[450] 密斯王 指王蕴如。参看340712①信注〔1〕。

[451] 后写成《忆刘半农君》,收入《且介亭杂文》。

[452] 傅红蓼 当时《大晚报·火炬》的编辑。参看《伪自由书·“以夷制夷”》及其附录。

[453] 静事 1934年7月26日,台静农以“共党嫌疑”被北平国民党特别市党部委托宪兵第三团逮捕。不久即被解押南京警备司令部囚禁,次年获释。

[454] 穆木天(1900—1971) 吉林伊通人,诗人、翻译家。曾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担任过“左联”宣传部长。1933年任国民御侮自救会秘书长。1934年7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9月获释。

[455] 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456] 指许钦文第二次被捕经营救于本年7月10日出狱,参看330820①信注〔2〕。

[457] “兄弟素不吃饭” 北洋政府参政院参政屈映光的话。据《屈映光纪事》(未署作者、出版处):“映光前年赴京觐见,有友某招其晚餐,映光复书谢之曰弟向不吃饭,更不吃晚饭云云,京内外传为笑柄。”

[458] 这里指曹聚仁、徐懋庸筹办的《芒种》半月刊。

[459]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语出北宋僧人道言《传灯录·蒙山道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又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话。

[460] 指340729信及《答曹聚仁先生信》(后者收入《且介亭杂文》)。

[461] 陶徐 指陶亢德和徐。下文的颜曾,指孔子的学生颜回和曾参。

[462] 指《北平笺谱》再版本。

[463] 黄源(1906—2003) 字河清,浙江海盐人,翻译家。当时任《文学》、《译文》编辑。

[464] 《果戈理私观》 文艺论文,日本立野信之著,鲁迅译,刊载于《译文》第一卷第一期(1934年9月)。《后记》,即《〈果戈理私观〉译后记》。

[465] 美国人 指伊罗生,曾任上海出版的中英文合印的刊物《中国论坛》编辑。当时拟编选中国短篇小说集。

[466] 指《盐场》。参看340921信注〔1〕。

[467] 程瞻庐(?—1943) 字观钦,别署望云居主,江苏吴县人,鸳鸯蝴蝶派小说家。著有《茶寮小史》、《快活神仙传》及《藕丝缘弹词》等。

[468] 何小姐 指何昭容,广东人,曾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学生。

[469] 法文批评等件 未详。

[470] “美人鱼” 广东女游泳运动员杨秀琼的绰号。她在1933年10月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游泳全部五个项目的冠军。当时从广东到沪宁表演,报纸上连日刊登关于她的消息,其中并有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在南京为她拉缰和挥扇等记事。

[471] 祭孔 1934年7月,国民党政府根据蒋介石提议,明令公布以8月27日孔子生日为国定纪念日,当时南京、上海等地曾举行规模盛大的“孔诞纪念会”。

[472] 张天师作法 1934年7月,第六十三代张天师(瑞龄)在上海大世界诵经作法求雨。

[473] 当时内山书店两个中国职员以“共党嫌疑”被捕,鲁迅自8月23日起避居千爱里内山完造家,9月中旬返寓。

[474] 贵同宗 指姚蓬子(1905—1969),浙江诸暨人,作家。曾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左联”。1933年12月在天津被捕,次年5月14日在南京《中央日报》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出狱后曾担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为国民党特务曾养甫的《扶轮日报》编辑副刊。

[475] 《文学丛书》 即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良友文学丛书》。两本,指《记丁玲》(沈从文著)、《赶集》(老舍著)。

[476] 九本 指《竖琴》(鲁迅译)、《暧昧》(何家槐著)、《雨》(巴金著)、《一天的工作》(鲁迅译)、《一年》(张天翼著)、《剪影集》(蓬子著)、《母亲》(丁玲著)、《离婚》(老舍著)、《善女人行品》(施蛰存著)。

[477] 小说两本 中篇小说指《风平浪静》,1934年北京人文书店出版。

[478] 金君 指金湛然。1934年下半年他绕道上海回朝鲜时,王志之曾介绍他去见鲁迅。

[479] 丁君 指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中篇小说《水》等。1933年5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上海被捕,后转至南京。

[480] 郑君 指郑振铎。

[481] 隐指避难。参看340831②信注〔5〕。

[482] 《太白》 文艺半月刊,陈望道主编,1934年9月创刊,1935年9月停刊,共出二十四期。“编辑委员十一人”,即艾寒松、傅东华、郑振铎、朱自清、黎烈文、陈望道、徐调孚、徐懋庸、曹聚仁、叶绍钧、郁达夫。

[483] 长连 即阮善先。参看360215②信注〔1〕。

[484] アンドレ·ジイド 即安德列·纪德(André Gide)。参看340920信注〔1〕。

[485] 《ドストイエフスキイ研究》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1933年东京三笠书房出版。

[486] 《ドストエフスキ一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1933年东京芝书店出版。

[487] ド氏 陀氏,即陀思妥耶夫斯基。

[488] Gide的《D.论》 即纪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论》。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著有小说《窄门》、《地粮》、《田园交响乐》等。

[489] Wilde 王尔德(1854—1900),英国唯美派作家,著有童话《快乐王子集》、剧本《莎乐美》等。

[490] 《盐场》 短篇小说,建南(楼适夷)作,载《拓荒者》月刊第二期(1930年2月)。

[491] 《草鞋脚》 英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鲁迅、茅盾选编,伊罗生等译,内收作品二十六篇,当时未出版,后经伊罗生重编,197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按“草鞋脚”系鲁迅讲演《再论第三种人》中的用语(见《中国论坛》第二卷第一期所载《鲁迅在北平的讲演》)。

[492] 指楼适夷在狱中托鲁迅买的有关文艺理论方面的日文书。

[493] 《艺术社会学》 文艺论著,苏联弗里契著。

[494] 克氏 指苏联木刻家克拉甫兼珂。

[495] 译稿 指《论心理描写》,苏联库希诺夫作,徐懋庸译,后载《文学丛报》第二期(1936年5月)。

[496] 丏尊 夏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翻译家、出版家。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暨南大学等校任教。开明书店创办人之一,创办并编辑《中学生》杂志。

[497] 《水浒牌子》 即陈老莲的《水浒叶子》。

[498] 《凌烟阁图》 即《凌烟阁功臣图像》。清初刘源绘,朱圭刻。内有唐代功臣像二十四幅,附大士、关帝像各三幅。康熙七年印行,1930年涉园影印。

[499] 上官周(1665—约1745) 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人,清代画家。著有《晚笑堂诗集》及《晚笑堂画传》(即《竹庄画传》)等。

[500] 国语统一会 即国语罗马字促进会。1934年9月24日在郑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月26日《申报》载《国语罗马字促进会在郑举行代表大会》消息中有“北平代表宋琳”之语。

[501] 沈南苹(1682—约1760) 名铨,字南苹,浙江德清人,清代画家,以画花鸟走兽著名。雍正中曾受聘往日本授画,三年后回国,将所得金资散发戚友。

[502] 《九歌图》 明代陈洪绶画,收关于《九歌》的画十一幅及《屈子行吟》一幅。

[503] 学生要印木刻 指广东梅县松口中学学生手印的《松中木刻》。鲁迅曾为之题字。

[504] 画片 指苏联木刻家自印的手拓原版木刻。

[505] 维新 指明治维新,日本明治年间(1868—1912)的维新运动。它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由明治天皇掌握政权,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改革。

[506] 学校 指燕京大学。

[507] 王伯祥(1890—1975) 名钟麒,江苏吴县人。当时是上海开明书店编辑。

[508] 来青阁 上海的一家古籍书店,创办人为杨寿琪。

[509] 萧军(1907—1988) 原名刘鸿霖,笔名萧军、田军等,辽宁义县人,作家。当时从日本侵占的东北流亡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著有《八月的乡村》等。

[510] 徐玉诺(1893—1958) 河南鲁山人,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著有《将来之花园》等。

[511] 据收信人回忆,指萧红的《生死场》手稿和萧军、萧红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512] 合众书店 1932年由方家龙创办于上海。

[513] 删余之《二心集》改名出版 《二心集》于1932年10月上海合众书店出版后不久,即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后来该店将其删余的十六篇改名《拾零集》,于1934年10月出版。

[514] 中央图书审查会 即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是国民党查禁进步书刊、实行文化统制的机构。1934年6月6日成立于上海,1935年7月8日,该会检查官项德言等七人因“《新生》事件”被撤职,此后即无形解体。

[515] 杂感集 指《准风月谈》。

[516] 《发掘》 历史小说集,圣旦著,1934年5月上海天马书店出版。

[517] 批评 指曹聚仁的《从〈发掘〉谈到历史小说》。

[518] 据收信人回忆,鲁迅这里所说系他人所作反映当年旱灾的小说篇名。

[519] 《文学新闻》 当指苏联《文学报》。

[520] 克氏 指苏联木刻家克拉甫钦珂。关于给他寄《引玉集》及回信之事,参看本卷附录一12致克拉甫钦珂信。

[521] V. 即VOKS,苏联对外文化协会。

[522] 冈氏 指苏联木刻家冈察罗夫。

[523] 即拉萨尔街2号、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转交。

[524] 《木刻法》 即《木刻创作法》。

[525] 《论心理描写》 参看340925信注〔1〕。

[526] 刊物 指法国《世界周刊》。

[527] 《农民文学》 即《农民文艺十六讲》,大田卯编纂,1926年10月日本春阳堂出版。《田舍医生》是该书第五讲第二章中的一节。

[528] 指《安德列·纪德全集》,山内义雄等译,1934年至1935年东京建设社出版,共十二卷。

[529] 纪德的诗 指《今年不曾有过春天》,黎烈文译,载《译文》第一卷第三期(1934年11月)。

[530] 《西班牙书简》 法国梅里美(Р.Mérimée,1803—1870)作,黎烈文译,连载于《译文》第一卷第三期至第五期(1934年11月至次年1月)。

[531] 题字 指为《松中木刻》所题封面字。

[532] 叶紫(1910—1939) 原名俞鹤林,笔名叶紫、叶芷等,湖南益阳人,作家,“左联”成员。著有短篇小说集《丰收》,鲁迅曾为作序,编为《奴隶丛书》之一。

[533] 翻译 指编辑《译文》第三期。

[534] 《夜哨线》 短篇小说,叶紫作,载1934年《当代文学》第三期(1934年9月),后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

[535] 孟十还 原名斯根,曾留学苏联,《译文》的经常投稿者,1936年曾主编《作家》月刊。

[536] 耳耶(1903—1986) 聂绀弩的笔名,湖北京山人,“左联”成员。曾任《中华日报·动向》编辑,1936年编辑《海燕》月刊。

[537] 《译文》后记 指苏联左琴科的《我怎样写作》一文的译后记,孟十还作,后载《译文》第一卷第三期(1934年11月)。

[538] 高尔基的漫画 指苏联蔼非莫夫作《高尔基像》。

[539] 木刻集 指《引玉集》。

[540] Sheherazade 舍海尔萨德。《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的人物。

[541] 沈振黄(1912—1944) 原名沈耀中,浙江嘉兴人,漫画工作者。当时是开明书店美术编辑。

[542] 铁木艺术社 鲁迅以此名义编印《木刻纪程》。

[543] Becher 贝希尔(1891—1958),德国诗人。他的诗,指《饥饿之城》,小默(刘穆)译,载《译文》第一卷第三期(1934年11月)。

[544] M 指茅盾。

[545] 贝希尔铜刻像,德国玛特奈尔作,刊《译文》第一卷第三期。

[546] 指聂绀弩,参看341021③信注〔2〕。

[547] 指《我怎样写作》,苏联左琴科作,孟十还译,载《译文》第一卷第三期。

[548] Pavel Ettinger 保惠尔·艾丁格尔。参看351207(德)信注〔1〕。

[549] 黄子立 原名建中,安徽徽州人,明末清初的刻工,曾于1653年刻《博古页子》。

[550] 牌子 即《〈十竹斋笺谱〉翻印说明》。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551]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552] 嫂夫人 指陶伯勤(1899—1994),浙江嘉兴人。世瑒,许寿裳的三女。

[553] 篠崎医院 日本人篠崎都香佐在上海开设的医院。

[554] 刘炜明 原名刘始爱,广东大埔人。当时在新加坡经商,鲁迅作品的读者。

[555] 风子 唐弢的笔名。

[556] 改名事 指孟斯根改名孟十还。参看341025信。

[557] 《科洛连柯》 指高尔基所作关于柯罗连科的回忆录。以《柯洛连科 回忆录的一章》为题载苏联《革命年鉴》第一期(1922年)。

[558] 1901年至1902年间,高尔基写了回忆列夫·托尔斯泰的笔记四十四则,和给柯罗连科的《一封信》(未完),中译有郁达夫的《托尔斯泰回忆杂记》(载《奔流》第一卷第七期)和柔石的《关于托尔斯泰的一封信》(载《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559] 指陈家麟、陈大镫译的《婀娜小史》,1917年8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560] A.T.指阿·托尔斯泰(А.Н.Толстой,1883—1945),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等。《彼得第一》,今译《彼得大帝》,长篇历史小说,有楼适夷译本。

[561] 文昌帝君 据迷信传说,晋时四川人张亚子死后成为掌管人间功名禄籍的神道,称文昌帝君。

[562] 指《王尔德》一文,法国纪德作。后载《译文》第二卷第二期(1935年4月)。

[563] 杜谈 窦隐夫的笔名,参看341101②信注〔1〕。

[564] 窦隐夫(1911—1986) 原名杜兴顺,改名谈,笔名窦隐夫,河南内乡人,“左联”成员,当时任《新诗歌》编辑。

[565] 《新诗歌》 1933年2月创刊,1934年12月停刊,共出十一期,上海中国诗歌会编辑并出版。

[566] 黎锦晖(1891—1967) 湖南湘潭人,音乐家。早期从事儿童歌曲创作,1929年后创办明月歌舞剧社。由他编演的歌舞音乐《毛毛雨》等,在民间颇为流行。

[567] 指为《新诗歌》杂志捐款。

[568] 指《文学青年与道德》,杜谈作,载《新语林》第五期(1934年10月)。该文指责一些文艺青年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恶劣作风,但却引用了别人攻击鲁迅的话说:“不久以前申报上就有某文艺社声讨某某‘二文妖’的宣言,对这事,我是极其赞同的,如此文坛,早应使此辈‘文妖’绝迹才好。”

[569] 微风社骂我为“文妖” 微风社,即微风文艺社,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持,1934年7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朱小春、林庚白、林众可、章衣萍等。该社在7月25日举行的第一次社务会议上,议决“声讨鲁迅”等各项提案,有关提案中谩骂鲁迅为“文妖”,并议决“呈请党政机关严厉制裁”(据1934年7月26日《申报》)。

[570] 指萧红。参看341112①信注〔1〕。

[571] O.W.指王尔德,参看340920信注〔2〕。

[572] 杜先生 指窦隐夫。

[573] 生了脑膜炎 参看340324信注〔1〕。

[574] 吟女士 指萧红。

[575] 青兄事 指台静农在北平被国民党宪兵逮捕之事。参看340805信注〔1〕。

[576] 《博古牌子》 即《博古叶子》。

[577] 王君 指王孝慈,参看340516②信注〔1〕。

[578] 周君 指周子兢。鲁迅曾建议向他借用陈老莲作的《水浒叶子》。参看340621②信注〔3〕。

[579]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女作家。当时和萧军流亡上海,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等。

[580] 据萧军回忆,这里指当时“左联”刊物事。

[581] 蓬子转向 参看340831②信注〔6〕;丁玲的事,参看340904信注〔3〕。

[582] 据萧军回忆,他们曾函询鲁迅平时是否有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感觉。

[583] 曹先生 指曹聚仁。当时住在上海金神父路花园坊(今瑞金二路129弄)107号。

[584] 第一条 指吕蓬尊对果戈理小说《鼻子》译文(鲁迅译)的意见。第一条原译作“你想我会替你去通报警察的吗?”李秉之在《俄罗斯名著二集·鼻子》中译作:“为的是我替你应付警察去么?”第二条原译作:“都涂上了商人做生日的时候,常常请人那样的奶油了。”

[585] 指李秉之。俄国文学翻译工作者,译有《俄罗斯名著》一、二集等。

[586] 碑文 指为曹靖华父亲曹培元作《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587] 中野重治(1902—1979) 日本文艺批评家、作家。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盟员,1926年前组织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会。1934年5月在东京上诉院供认共产党员的身份,并保证退出共产主义运动。他的作品,中译本有短篇小说集《中野重治集》,尹庚译,1934年3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588] 藏原与宫本 即藏原惟人与宫本百合子。藏原惟人,参看320423①信注〔6〕。他于1932年被捕,1940年出狱。宫本百合子(1899—1951),原名中条百合子,日本女作家,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成员。她是宫本显治之妻,曾多次被捕入狱不屈,一直坚持写作。著有《播州平野》等。

[589] 据萧军回忆,指《八月的乡村》原稿放于内山书店。

[590] 据萧军回忆,指他们向鲁迅借款事。

[591] 与章士钊闹 参看250823信注〔3〕。

[592] 新台门周家 指鲁迅在绍兴东昌坊口的故居。

[593] 金性尧 笔名文载道,浙江定海人,当时在上海中华煤球公司当文书。

[594] 平店 即北平书店。

[595] “文学家”做检查官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成员为:项德言(中宣会文艺科总干事)、朱子爽、张增、展天鹏、刘民皋、陈文煦、王修德。

[596] 金肇野(1912—1996) 辽宁辽中人,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底到北京后从事木刻运动,曾与唐诃等组织平津木刻研究会,并举办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

[597] 《五月的夜》 短篇小说,俄国果戈理著,孟十还译。下面说的插画,俄国盖拉尔豆甫作,共六幅;下文说的后记,指孟十还的《〈五月的夜〉译后记》。均载《译文》第一卷第五期(1935年1月)。

[598] 即《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599] K.G.指苏联木刻家克拉甫兼珂和冈察罗夫。

[600]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601] 须藤 即须藤五百三。参看360828(日)信注〔1〕。

[602] 小说 指《八月的乡村》稿。

[603] 该稿后未发表。

[604] 星洲 指新加坡。

[605] 底本 指周子兢所藏的《水浒叶子》。

[606] Gogol 即果戈理。

[607] 《童话》 即《俄罗斯的童话》,高尔基著,邓当世(鲁迅)译,《译文》第一卷第二期至第四期(1934年10月至12月)曾连载部分,第二卷第二期(1935年4月)续载一次,未完。全书于1935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为《文化生活丛刊》第三种。

[608] 《我怎样写作》 指《我们怎样写作》,苏联作家创作经验文集,1930年列宁格勒著作家出版部出版。该书后由曹靖华、孟十还、张仲实等翻译,于1937年4月由联华书局出版,内附鲁迅收集的十二位作家的照片。

[609] 拉甫列涅夫(Ђ.А.Лавренев,1892—1959) 苏联作家。著有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剧本《为了海上的人们》等。里别进斯基(Ю.Н.Либединский,1898—1959),苏联作家,著有中篇小说《一周间》等。斐丁,即费定。

[610] 指德译的五卷本《果戈理全集》,奥托·布埃克编,1920年柏林普罗皮勒恩出版社出版。

[611] 《鼻子》 短篇小说,果戈理作,许遐(鲁迅)译,载《译文》第一卷第一期(1934年9月)。

[612] 《Dekanka夜谈》 即《狄康卡近乡夜话》,短篇小说集。《Mirgorod》,即《密尔格拉德》,中篇小说集。Arabeske,德语:小品集。《死灵魂》,即《死魂灵》,长篇小说。

[613] 曹靖华的这两篇译稿,当时未能在《译文》上发表。拉甫列涅夫的《我怎样写作》,后刊载于《现实文学》第一卷第二期(1936年8月)。

[614] 屠格涅夫(И.С.Тургенев,1818—1883) 俄国作家。所著长篇小说《父与子》、《罗亭》、《前夜》、《贵族之家》、《烟》,中篇小说《春潮》、《初恋》、《阿霞》等,当时均已有中译本。

[615]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郭沫若据德译本译了一部分,于1931年至1933年由上海文艺书店分三册出版。

[616] 选集 指《果戈理选集》。

[617] 设译社 指创办未名社、朝花社等。编丛书,指编《未名丛刊》、《科学的艺术论丛书》、《朝花小集》、《现代文艺丛书》、《文艺连丛》等。

[618] 在神州国光社上当的事,参看340526信注〔1〕。

[619] “折冲尊俎” 语出《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620] 替日本政府做侦探 参看340516②信及其注〔10〕。

[621] 指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组织的远东反战会议。1933年9月30日在上海秘密召开,主题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会的有英、法、比等国代表,鲁迅未能到会,但被选为大会主席团名誉主席之一。

[622] 《母亲》 高尔基著的长篇小说,参看331220①信注〔8〕。

[623] 《没落》 即《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长篇小说,高尔基著,陈小航译,1932年8月神州国光社出版。

[624]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625] 陶女士 指陶振能,浙江嘉兴人,许寿裳的内侄女。

[626] 曹先生 指曹聚仁。

[627] 那一篇 指《〈淑姿的信〉序》,后收入《集外集》。1932年9月26日《大晚报·读书界》的“文坛新讯”栏曾载《鲁迅为小姨作序》一文,其中说:“最近北新书局出版金淑姿女士创作《信》一种,前有鲁迅氏序文一篇,乃以四六句作成,词藻极为富丽,闻金女士乃鲁迅之小姨云。”

[628] 《穷人》 这里指《〈穷人〉小引》,后收入《集外集》。

[629] 此诗及以下各诗均收入《集外集》。

[630] 指上海蟫隐庐1930年影印的《博古叶子》,底本系清代袁辛夫摹本,由罗振玉题署书名。

[631] 译文两本 指《竖琴》和《一天的工作》。

[632] 序文 指《〈竖琴〉前记》,后收入《南腔北调集》。1933年《竖琴》印行第三版时,《前记》被删。

[633] 指蒋光慈。

[634] 别一书局 指光华书局。

[635] 指远东反战会议。

[636] 义军 指东北抗日义勇军。

[637] 长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心事如波涛”,语出《申胡子觱篥歌》:“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638] 送检查 指送检《门外文谈》书稿,内收鲁迅《门外文谈》等有关语文改革的文章五篇,1935年9月出版。

[639] 三篇演说 指收入《鲁迅在广东》一书中的《鲁迅先生的演说》、《老调子已经唱完》、《读书与革命》。

[640] 即《〈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小引》,后收入《译文序跋集》。《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日本片上伸著,鲁迅译,1929年4月上海大江书铺出版,1934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641] 《上海杂感》 即《上海所感》,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642] 《文学新地》 “左联”有关刊物,上海文学新地社编辑,1934年9月创刊,仅出一期。

[643] 在暨南的讲演 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后收入《集外集》。

[644] 应为1932年。

[645] 指《今春的两种感想》,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646] 《尼采自传》 梵澄(徐诗荃)译,1935年4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47] 图表 指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表。当时鲁迅交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48] 《良友》 即《良友图画杂志》,月刊,1926年2月创刊,1945年10月停刊,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49] 群众 指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650] 哭范爱农 此诗为《哀范君三章》的第三首,后收入《集外集》。全诗编入《集外集拾遗》。

[651] 《信》序 指《〈淑姿的信〉序》。

[652] 《〈爱罗先珂童话集〉序》 后收入《译文序跋集》。

[653] 《红笑》跋 即《关于〈关于红笑〉》,后收入《集外集》。

[654] 梅川 王方仁(1905—1946),原名王以芳,笔名梅川,浙江镇海人。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朝花社成员。

[655] 《监狱,火……》 即《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656] 《闲渔闲闲录》 杂录朝典、时事、诗句的杂记,清代蔡显著,共九卷,乾隆时禁书,1915年吴兴刘氏嘉业堂翻印。据《清代文字狱档》第二辑“蔡显《闲渔闲闲录》案”记载:蔡显(1697—1767),字笠夫,号闲渔,清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雍正时举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告发蔡显所著《闲渔闲闲录》一书“语含诽谤,意多悖逆”,结果蔡显被“斩决”,其子“斩监候秋后处决”,门人等分别“杖流”及“发伊犁等处充当苦差”。

[657] 二篇 指《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和《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前者收入《集外集拾遗》。后者系鲁迅于1932年11月24日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的讲演。

[658] 《文艺与武力》 鲁迅于1932年11月28日在北平中国大学的讲演。

[659] 指鲁迅于1932年11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演,讲题为《再论“第三种人”》。

[660] 指《病后杂谈》,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661] 国民服役条例 1934年12月2日,蒋介石以“养成劳作习惯,促进建设事业,振发奉公观念”为名,向苏、浙、皖等十六省发出“应即分别规定人民服工役之办法”的通电,电文中有“征工筑路”“为今日最急之务”和“凡规定应服工役之人,概须亲自应征,不得纵容规避”等语(据1934年12月3日《申报》)。

[662] “王道政治” 1932年3月8日,伪满洲国“执政”溥仪在长春发表《执政宣言》,声称“今吾立国,以道德仁爱为主,除去种族之见,国际之争,王道乐土,当可见诸事实”。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帝国成立,溥仪又在《即位诏书》中说:“永远尊重王道政治,绝不变更。”

[663] 言论自由的通电 1934年11月27日,汪精卫、蒋介石发表致全国的《通电》,其中有“人民及社会团体间,依法享有言论结社之自由,但使不以武力及暴动为背景,则政府必当予以保障,而不加以防制”等语(据1934年11月28日《申报》)。同年12月9日,胡适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一文,声称“我们对于这个原则,当然是完全赞成的”,并说《通电》用“‘不以武力及暴动为背景’一语,比宪法草案里用‘依法’和‘非依法律’一类字样,清楚多了”。

[664] 据鲁迅日记,指沈雁冰、叶紫、聂绀弩夫妇、胡风夫妇(后未至)等。

[665] 鹤西 即程侃声(1907—1999),湖北安陆人。他在1929年4月15日、17日和19日的北京《华北日报》副刊上连载《关于红笑》一文,指摘梅川所译《红的笑》抄袭了他的译本。

[666] 这里指署名绍伯(田汉)所作的《调和》一文,参看《且介亭杂文·附记》和350207①信。

[667] 冯友兰(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当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1934年11月28日,他因发表题为《在苏联所得之印象》的讲演,在北平被国民党保定军事委员会行营传讯,次日获释。

[668] 李桦(1907—1994) 广东番禺人,木刻家。曾留学日本,当时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1934年开始从事木刻运动,同年6月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

[669] 据收信人回忆,指他手印出版的木刻集《春郊小景集》、《一九三四年即景》和粘贴的《木刻集》。

[670] 目录 指1934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李桦个人版画展览会的手印目录。

[671] Etching和Lithography 英语:铜版画和石版画。

[672] Monotype 英语:独幅版画。

[673] 团体 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1934年6月成立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主要成员有李桦、赖少麒、张影、唐英伟等,曾出版会刊《现代版画》。

[674] 《无名社之木刻集》 即《无名木刻集》。

[675] 全展会 指唐诃、金肇野等人组织的以平津木刻研究会名义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1935年元旦起先后在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巡回展出。这里指该会的筹备处。

[676] 那一篇 指曹聚仁记录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后收入《集外集》。

[677] 悼柔石诗 指《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

[678] “齐天太圣” 原作“齐天大圣”,即孙悟空。孙悟空翻如来掌心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七回。

[679] 玉谿生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开成进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后人辑有《樊南文集》及其《补编》。

[680] 林庚白(1891—1941) 字浚南,号愚公,福建闽侯人,诗人。曾任国民党南京市政府参事和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他在1933年7月19日上海《晨报》发表的《孑楼诗词话》第十三则中,曾评论鲁迅悼柔石的七律说:“衣句,殆以鲁迅常御和服,纪实而云耳”;“‘梦里依稀慈母泪’之句,以诗论固佳,然吾侪士大夫阶级之意识与情绪,盖不自觉其流露,‘布尔什维克’无是也”。

[681] 《晨报》 指上海《晨报》。潘公展主办,1932年4月7日创刊,1936年1月26日停刊。

[682] 田 即田汉,曾用“陈瑜”笔名。当时是《中华日报》《戏》周刊的编辑。

[683] 中华日报 国民党汪精卫改组派的报纸。1932年4月创刊于上海,1945年8月21日停刊。《戏》周刊,系该报的副刊之一,1934年8月19日创刊,袁梅(牧之)主编。

[684] 剧本稿子 据萧军回忆,是他的友人投给《戏》周刊的剧本稿。

[685] 小说稿 指《八月的乡村》稿。

[686] 吟太太的稿子 指《生死场》稿。

[687] 指杨霁云的《〈集外集〉编者引言》,《集外集》报送检查时被抽去。后由许广平作为附录收入《集外集拾遗》。

[688] 小说 指《风平浪静》,参看340904信注〔1〕。

[689] 《新文学大系》 即《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年新文学运动开始到1926年十年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的选集,计分文学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小说(一至三集)、散文(一至二集)、诗歌、戏剧、史料、索引等十册,每册各约专人编选,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1935年至1936年间出齐。《小说二集》由鲁迅编选并作序,选入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外的三十三名作者的作品五十九篇,序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

[690] 指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

[691] 随笔一篇 指《病后杂谈》,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692] 爱伦堡(И.Г.Эренбург,1891—1967) 苏联作家。黎烈文所译他的《论莫洛亚及其他》,载《译文》第二卷第一期(1935年3月)。

[693] 纪德左转 纪德,参看340920信注〔1〕。他于1932年初发表《日记抄》,声称对“苏联的状态,抱着太深切的关心”,并表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1933年3月21日,他又在法国革命文艺家协会上发表演说,抗议希特勒在德国的法西斯统治,要求革命文艺家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694] 《论超现实主义》 即《论超现实主义派》,爱伦堡作,黎烈文译,载《译文》第一卷第四期(1934年12月)。

[695] 周女士 指周颖(1909—1991),聂绀弩夫人。戏剧组,指当时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戏剧供应社,专为演出提供服装、道具。

[696] 生活的广告 指《十竹斋笺谱》等书的“发售特价预约”广告,后刊于生活书店出版的《文学》第四卷第五号(1935年5月)。

[697] 彭孙贻(1615—1673) 字仲谋,号茗斋,浙江海盐人,明朝选贡生,明亡后闭门不出。《茗斋集》是他所作的诗歌集,共二十三卷(另附《明诗钞》九卷),卷二载有七言古诗《陈章侯画水浒叶子歌》一首及其序。

[698] 书店 指生活书店。

[699] 一部稿子 指《二心集》。

[700] 审定了的一本 指《二心集》“审定”后的删存稿,上海合众书店以《拾零集》为名印行。

[701] 木刻第一集 即《引玉集》。

[702] 冈氏 指冈察罗夫。

[703] 小书 指《准风月谈》。

[704] 木刻家团体 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

[705] 龚君 指龚梅生,湖南人,当时在北京大学求学,是周作人的学生。王志之曾请鲁迅介绍发表他的译作。

[706] 致秉中函 即310204信。

[707] 《送O.E.君携兰归国》 后收入《集外集》。

[708] 序文一篇 指《〈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曾收入《三闲集》。

[709] 《星洲日报》 新加坡出版的中文报纸,1929年创办。

[710] 一本短评 指《准风月谈》。

[711] 《读书生活》 综合性半月刊,李公朴等编。1934年11月创刊,1936年11月停刊。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712] 《漫画生活》 刊载漫画和杂文的月刊,吴朗西、黄士英等编辑。1934年9月创刊,1935年9月停刊,上海美术生活杂志社出版。


341231 致刘炜明一九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