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商的入侵者
20世纪,老牛坡的村民耕作时还偶尔会挖出商代青铜器,这引 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1985—1989年,考古队对这里进行了多次 发掘,由此,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发端、跨越整个商代的聚落逐渐露出 部分真容。।
老牛坡村接近关中盆地中心,背靠骊山,面对满河。在商人到来 之前,本地土著还生活在石器时代。他们在黄土坡地上开垦出农田, 用石刀和石镰收割谷物,在濯河中用网捕鱼,留下了很多拇指粗的石 制渔网坠。他们也做些艺术工作,比如,在陶罐的口沿捏出花边,用 石头磨制成巴掌大的环形“石璧”。
土著墓葬的随葬品很少,没有任何兵器,说明他们的生活中少有 暴力冲突,也几乎没有权力组织和社会分化。那么,又是什么引来了 商人征服者?
墓葬里埋藏着答案:发掘的七座墓中,四座随葬有绿松石。也就 是说,附近的山中有铜矿,这正是商人搜寻的目标,而且也只有在能 生产铜器的地方,商人才能建立稳固的据点。
可能在刚刚灭亡夏朝一二里头古城之后,新兴的商族人就乘胜进 入了关中。他们沿着黄河南岸古道而上,穿越豫西的山涧和密林。这 一路虽颇为艰辛,但并不缺少人烟。在仰韶时代,农业聚落已经遍布 这里山间的各处台地。
关中盆地虽然开阔,但尚未进入古国时代,并没有值得掳掠的繁 荣邑聚,所以这批商人并未把关中视作久留之地。直到开国百年,郑 洛地区开始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关中地区这才成为商朝扩张的新大 陆,一批又一批商人进入潼关,在盆地东部扩散开,建起一系列大大 小小的据点。其中,老牛坡规模最大,延续时间也最长。
老牛坡商代地层分为四期。一期还是本地土著的生活世界,到二 期,开始出现冶铸青铜的遗迹,并伴随着大量早商式(二里冈文化) 陶器碎片。这是商朝人入侵和定居的证据,湖北的盘龙城也在这一时 期形成。关中周边的铜矿少而零散,虽难以形成盘龙城那种规模的青 铜产业,但已经足够征服者自用。
老牛坡二期的生活-作坊区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灰坑,考古工作者 在里面发现了两块铜炼渣、两枚铜散和一枚铜锥,还有铸造铜镁和铜 戈的陶质残范各一块——是铸造小件铜器用的“双面范”,两块范拼合, 可以多次使用。在半块破头大小的镶范上,五枚箭镶呈扇形分布,其 中四枚完整,无倒刺,两翼三角形;戈范刃部平直,锋利。这都是早 商时代青铜器的特征。
没有发现任何稍大的铜器和铸铜范,比如商族人常见的铜酒器。 由此可见:一,这批征服者地位不太高;二,军事需求最为迫切,必 须用有限的铜资源巩固新据点。不过,他们还是仿照铜器的饕黄花纹 制造了陶器,试图效仿故乡显贵们的生活。
商人常见的杀人献祭自然不会缺席。一座边长约半米的三角形
2
商代文化二期陶、铜器
1.饿范 88XL12Hl8 : 94
2.戈范 88XL12Hl8 : 35
3.铜锥 88XL12Hl8 : 3
4.铜镣 88XL12Hl8 : 28
老牛坡商代二期的陶制铸范和铜器
二期仿铜陶箧,有商代铜器常见的饕餐夔龙纹饰带
小坑,里面埋着三枚完整的幼儿头骨,但没有任何躯干骨和肢骨。填 土经过夯打,头骨非常破碎,无法分辨性别,只能判断他们的年龄在 两岁左右。这些幼儿可能是用来向铸铜设施献祭的,因为人头坑紧挨 着一座大灰坑(88XLI2H6 ),从中发现了两块铜炼渣,说明铜炉应该 在不远处。
在出土了铜镁和铜锥的88XL12Hl8灰坑,还发现了两片由人头 骨磨制成的椭圆形“骨饼”,直径约3.5厘米,比硬币略大,没有穿 孔和纹饰,不知有何用处。
由于发掘范围有限,没有发现商人的房屋和墓葬,只有一些灰坑。 从这些信息看,在二期,商人征服者数量不多,生活也不算奢华。
综上,老牛坡二期只发现有铸造工具,但没有冶炼铜的迹象,比 如大量的铜炼渣。那么,用于冶铸的铜料又来自哪里?
沿浦河向上游20公里,蓝田县的怀珍坊村有这一时期堆积的铜 渣、木炭屑以及冶铜炉的残迹。比如,有草拌泥的红烧土块,一面粘 有一层绿色凝结铜汁,发掘者推测,这可能是炼铜炉的炉壁碎块。
和同期的老牛坡一样,怀珍坊没有发现大件铜容器(礼器),但 出土有早商式陶器,以及一些小件铜器,如铜戈、小铜刀、铜锥、铜钻、 铜傲和铜环等。此外,还有一块重三斤的铜圆饼(用于铸造的铜锭)。
也没有发现铸铜设备,比如铸造用的范。看来,这里和老牛坡正 好互补,冶炼出的铜锭会被送到老牛坡投入铸造。只是本来可以整合 在一起的冶铸工作,为何要分在相隔20公里的两地?
其一,可能是铜矿石不易运输,且冶炼场地离铜矿越近,则成本 越低;其二,这两种工序都有很特殊的条件,冶铜需要有矿石来源, 铸铜则还需要铅和锡,以及合金配比技术。两种工序分离背后的原因 可能是,这是两个不同的商人部族各自拥有的产业,怀珍坊这家有矿 山,老牛坡则有铅和锡以及铸造技术,他们可以分工合作,却不愿合 并成一'家。
和冶铜设施同期,怀珍坊遗址还发掘出五座低等级墓葬,尸骨大 多残缺,下葬时应该已被砍去肢体。Ml墓主缺头骨和右半身骨骼, 有右小腿骨。从骨架观察,头骨及右半身骨骼应该在埋葬时就缺了, 足骨有明显截断的痕迹。M2墓主是一名儿童,“坑内仅有两根小腿骨, 有明显的截痕”。M3墓主的骨架缺上肢骨和肋骨等,发掘报告认为, 下葬时尸体就已经不完整了。M4墓主的骨架缺右上肢骨、左股骨及 其他小件。2
这是伴随商人而来的征服和残酷统治,自给自足的土著村落成为 商人统治下的奴隶庄园。一方面,开采和运输铜矿石需要较多劳动力, 怀珍坊的这些死者可能是被奴役和虐杀的本地劳工。另一方面,这些 人仍然拥有比较正规的墓葬,墓穴里有几件简陋的随葬品,说明他们 还生活在自己的村落和家庭环境中,死后也由亲人安葬。
怀珍坊的早商文化层很薄,没有更晚的(殷商时期)陶器和铜器, 说明这个据点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被永远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