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俘虏的“孚”

字数:1205

文王周昌所作的《易经》,大量地出现“孚”字。它的含义颇为 诡异,战国以来,经学家多把它解释成信用的“信二 结果造成大量 语句难以解释。।其实,据研究《易经》的高亨先生,这个“孚”乃 是俘虏的“俘”之本字。

《说文》:“俘,军所获也。”军队虏获敌方之人员财物谓之孚 ……古人认为此乃光荣之事,故曰“有孚光”,未济六五云:“君 子之光有孚。”句意同此。2

只不过,高亨撰写研究《易经》的相关著作时,商朝杀人献祭的 考古成果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周人曾长期替商朝捕俘的历史也尚未 被揭露,所以学界对《易经》中的“孚”还不够重视。

《易经》是商朝末年的产物,释读其中的文字,需要参照商人的 甲骨文。甲骨文的“孚”,写作、,字形是一只手抓住一个儿童,乃 俘获之意,且特指捉来献祭的人牲。

如殷墟甲骨占卜辞:“贞:我用罔孚? ”(《合集》903正)翻译为 白话是,“占卜:我要不要用猎网捕获俘虏(并献祭)? ”这个“罔” 是象形字,字形为一人双手举网。这说明商人捕俘用的网具,造型是

《合集》903正:"贞:我用罔孚。”

一张网系在两根长木柄上。此外,甲骨卜辞里还有“用孚”,即杀俘 虏献祭。

用猎网(罔)捕获俘虏之事,在《易经》中也有记载,如晋卦初 六爻为:“罔孚,裕,无咎。”意为,用网捕猎俘虏,有大收获,没有 灾祸。此卦名“晋”,本意是进攻,甲骨文写作U,字形是两支箭射 中同一个靶子。

此外,在《易经》多个卦,如大壮、解、损、益、井、革、丰、 未济等的爻辞中,都有“有孚”,即占卜显示会有所俘获。自亶父迁 居周原,周人一直为商朝捕猎羌人,所以周昌在研究《易经》占算方 法时,很关注预测捕俘的结果。

全是捕俘技术的,是需卦。周人捕猎俘虏的经验,在需卦中有很 多记载。“需”通“须”,字意是等待。这个卦主要是有关设伏和诱敌 的技巧的。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先看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意为,会有所俘获, 很荣耀,举行祭祀,占算的结果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河。

前面三条爻辞有“需于郊”“需于沙”和“需于泥”,分别是讲在 郊野、沙地和泥泞中设伏。

初九爻曰:“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大意是,在郊野设伏,必 须有耐心,结果没有灾祸。

九二爻曰:“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大意是,在沙地设伏,但 周人为此发生了小的争论(可能是对设伏地点有不同意见),最终的 结果吉利,有俘获。

九三爻日:“需于泥,致寇至。”大意是,在泥泞中设伏,终于等 到敌寇进入伏击圈。

六四爻曰:“需于血,出自穴。”可能是说,在袭击敌村落的战斗 结束后,地上还有流血的伏尸,但有些周军不急于撤走,并在村内再 次设伏,等藏匿者(逃入地窖中)出现时将其捉获。

九五爻曰:“需于酒食,贞吉。”可能是说,假意举行招待宴会以 诱俘对方,占卜的结果吉利。

显然,上述这些战术来自很多成功的战例,应是自亶父以来周人 积累的捕俘经验。

最后一条上六爻曰:“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如前文所述,这句爻辞的意思大致是说,周人的捕俘生涯始于三位不 速之客到豳地窑洞里拜访亶父,邀请周族定居周原。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 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 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对此,我们后面会专门介绍。

《易经》从未记载过周人捕俘的数量,但前述文王大宅地窖的一 片甲骨(H31 : 3)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信息:“八月辛卯卜曰:其梦 启;往西,亡咎,获其五十人? ”显然,这是文王为捕捉五十人而占卜。 看来,周人每次捕俘的数量在数十人范围,不算太大。


第十八章《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逃脱的公羊,顽抗的羌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