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见纣王的机会

字数:1407

在文王生命的前五十年里,日子一直过得还算正常。那时,他是 一位臣服于商朝的部族长老,除了时而沉迷于隐秘的占卜实验,这样 的生活还看不到有什么突变的可能。

本来,自季历死后,周族首领就再没有去殷都的记录,这一时期 的商王卜辞里也从未出现过周族。然而,某些巧合还是让周昌有了见 商王的机会。史书里没有记载此事,但出土的甲骨文提供了线索。

周原甲骨H11:3放大后的照片

在文王大宅窖穴里挖出的甲骨上,刻写着三行细如蚊 足的微雕小字,从左到右依次是:“衣王田;至于帛;王获田? ”和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一样,“衣”通“殷”,“田”是田猎、狩猎。卜辞 解释为:“殷(商)王来打猎了; 到了帛地;王打猎会顺利吗? ”

殷王就是商纣王。至于帛 是何地,有研究者认为在今陕 西省大荔县羌白镇,6也就是 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稍北。这 是当初武乙王(纣王曾祖父) “猎于河渭”、被雷击而死之处。 纣王这次西巡可能是要祭祀武 乙王。

此次关中之行,在殷墟出

土的甲骨卜辞里没有记载,但

周原甲骨H31:2摹写本:唯衣鸡子来降,其执?暨厥史(事)? 在帝尔卜日:南宫邰其作?

大概是纣王在位第十几年的事情。看来,周昌极度关注纣王的驾临, 不然不会偷偷占卜。毕竟,商王已经有两代人、几十年没来过西土了, 而这可能会给周族带来灾祸,或者机会。

文王大宅的另一片微雕甲骨(H31:2)卜辞,则涉及另一位商朝 重要人物“衣鸡子”,也就是殷箕子。

周昌先占卜:“殷商的箕子要驾临(周原),会被他逮捕吗?还是 可以侍奉他?”接着,周昌又在名“游尔”的地方占卜:“让南宫邰 负责吧? ”

这条关于箕子的卜辞,学者一般解释为: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来 到关中投降周朝时,周武王占卜应如何接待。但这种解释未必成立。

据《史记》,箕子是商纣王的近亲(后世注家说是庶兄或者叔父)。 在周武王伐商之前,箕子曾经触怒纣王,被关进了监狱,靠装疯才活 下来(“乃被发佯狂而为奴”)。7而据《尚书•洪范》,周武王灭商、 进占殷都之后,”命召公释箕子之囚”,还当面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 从《史记》和《尚书》的这些内容来看,刚占领殷都时,武王和箕子 已经有交往,按理说不需要箕子舍近求远,再到关中投降一次。

所以,H31:2的“鸡子来”卜辞应当是周昌时期的,和纣王到帛 地行猎是同一事件:纣王驻理在关中东部,派箕子再向西视察周族等 关中番邦。在殷墟卜辞中,“降” 一般指神灵降福或亲自降临人间。 而箕子是商朝重臣,对周邦来说自然非常尊贵,所以“来降”并非来 投降,而是驾临之意。同时周昌也非常紧张,担心箕子此行会逮捕自 己(其执?)——他可能是联想到了父亲季历在殷都的下场。

至于南宫邰,史书中查无此人,但武王灭商时,有位将领叫南宫 括:”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史记•周本纪》)所以,“邰” 和“括”也许是同一字的不同写法,也许两人是同一家族之人。

从这些零散的信息推测,周昌应该是在接待箕子时赢得了这位商 朝重臣的好感,这才获准到帛地拜见纣王。对周昌来说,这是个求之 不得的机会:往常,他能见到的最高级别的商人是老牛坡的崇侯,现 在则先是接待商朝大臣,接着还要去朝拜商王,自然有受提拔的机会。

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周昌首次朝见纣王的记载,但肯定比较顺利, 因为周昌又获得了去殷都的机会。这次他可能还押送着一批羌人俘虏。 对此,《易经》里有多处记载。

关于周昌去殷都献俘途中的经历,前面已做了介绍。这里再补充 一点关于箕子的分析。在《史记》等文献里,箕子是商朝忠臣,因忠 言逆耳而招来纣王的震怒和牢狱之灾。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作为王室宗亲,箕子地位极高,倘若王朝形势有变,他是离王位很近 的人——商朝一直有王位兄弟相传的做法(虽然最近几代都是父子相 传,但传统并非没有再现的可能),所以他和纣王的关系比较微妙。 考虑到纣王在统治后期经常压制王室近亲,并因此招致越来越多的反 对,不排除箕子巡视关中,对周族等番邦潜在的军事实力有了一些了 解后,暗中萌生拉拢番邦想法的可能,以备万一王朝有变时,可以纠 集起忠于自己的武装。

但箕子和周昌应该都不会想到,他们的这次偶然相识会带来 什么样的后果。


押解俘虏的经验目睹殷都献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