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字数:929

那一年秀娥还在宜宾的时候,有一次梦到陈二去世,醒来之后很焦虑。过了三十以后,她终于有些隐隐地感觉到:她不想再关心外部世界的任何东西,因为她什么都改变不了。

于是那段时间秀娥就各种跟她妹妹催婚:“我这里还有两个娃,娃长大了,毕业还可以打工,你孤家寡人一个。我是失败的例子,你不要跟我学。”

当年妈妈去世后,秀娥申请到了减免学费,是因为她已经在学校读了一学期了,可是妹妹去申请却失败了。

妹妹也喜欢读书,不愿意就此退学,抹完眼泪还不愿意离开,就在校长办公室门口的花坛蹲着。陈二拉她都不走。这时有个学生家长经过,看到这个圆圆脸的小女孩,觉得她很可爱,但却不明白她为啥蹲在那里。闲聊了几句,在旁边的陈二就一五一十全盘托出。

妹妹听得很尴尬,她原本就只是希望争取一学期的学费减免,其他的靠自己去挣。听着爸爸说自家“穷”,就把自己的头埋了下去。

那位女士听完了之后马上就说:“这样,我收你的女儿为干女儿,学费我来掏。”她在自贡电视台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因为儿子读书一般,想给钱来这读书,没想到遇到个想读书却读不了的孩子。

从此以后,从高中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全是那位女士出的学费,陈二就只需要负担小女儿的生活费。

妹妹没有辜负救助她的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年薪二三十万。唯独就是“都三十几岁了,现在还是单身”。

秀娥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不能和妹妹比。妹妹能遇到贵人,而她的生活则一塌糊涂。

也就是在人生观变化的那一年,秀娥回到镇上,正好遇到古镇修排污管道,把河水都放掉了,那也是她仅有的一次看到裸露的河床、干涸的河道,有几处浅滩都可以直接踩过去——这大概也就是仙市从前一直被称为“仙滩”的由来吧。那是秀娥第一次意识到,身边的世界,自己都不一定清楚。

她只能做到营造好自己的小家。她从不要求妹妹补贴家里,对爸爸也是一样的,但她希望妹妹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还能找到一个把她放在心上的人。“她也是受过情伤的人,在大学的时候耍朋友,六七年之后被分手。”

当然,即使对于“看过外面世界”的秀娥来说,感情和婚姻也应该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奶奶把这话灌输给她爸爸,她爸爸又把这话灌输给她,现在就该轮到她来传授给妹妹。

镇上的人都默认一种观念: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和有没有房和车有关,和有没有固定工资更相关;而衡量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则是和她“有没有人要”相关。

她们话语中有些常用的词,比如“要”和“看起”,比如“人家都不要她”“人家没看起她”。如果一个女人和一个男的好上了,就是男的“看上了她”。言语中透露出一种性别的卑微。

秀娥也不例外。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