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推选罗瑞卿为总参谋长
一九五九年,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是林总推荐的。罗瑞卿并不是以战将的身份出任总参谋长的,但他是一位名将,是军队十员大将之一。可主席认为罗浑身都是「刺」,问林彪怕不怕刺到他身上?林彪说不怕。主席的言外之意是不太同意罗干;林总说「不怕」,是有点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还是总理给主席做了工作,总理对主席说(大意):你让林管军队,他那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只能管大事,把握方向,具体工作要找个他熟悉且身强体壮、精力充沛的人。毛主席最后批准了林的意见。
林和罗的关系,渊源是很深的。早在一九三〇年林彪当红四军军长时,罗是四军十一师政委;林任一军团军团长时,罗是军团保卫局长;在延安,林是红军大学的校长,罗是教育长。他们在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在枪林弹雨之下,结成革命的情谊。
林的确是用人不疑的,对罗瑞卿是特别地委以重任。除总参谋长这个重要的职务外,罗还担任军委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召集人。林总身体不好,难以参加日常工作,为了给罗瑞卿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林总提议罗瑞卿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要职,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历届总参谋长头上挂的职务,数罗最多,比如副总理一职,粟裕、黄克诚都不是。
林总选罗瑞卿当总长没有什么错,罗也是能胜任的。罗瑞卿是很有革命干劲的人,魄力大、干劲足、责任心也很强,工作是尽心尽力。罗确实也为林彪、叶群尽心办过很多事,对他们的子女豆豆、老虎的生活、学习都很关心。
不过,几年后主席关于罗浑身是「刺」的话言中了,罗的「刺」刺到了林彪身上,刺到了老帅身上,刺到了不少军队老干部身上。林彪不怕罗的「刺」,并不等于别人不怕。例如六四年的时候,供应比较紧张,叶帅的弟弟叶道英在华侨事务部门工作,他搞了一点自行车的票证,这件事属不属实且不说,就是有其事也与叶帅毫无关系,结果组织人在会上把叶帅围攻了一顿,败坏叶帅的名誉。罗垮台时,喝酒庆祝的,不乏其人。
一九六三年九月间,林总是太累了,身体情况极其不好,一下就病倒了。毛主席叫他休养,抓住大政方针就可以了,并指定军委副主席贺龙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林总一只「猛虎」休息,「群龙」就涌动起来,关键人物是罗瑞卿。罗瑞卿像一个砝码,在毛主席对刘少奇、对党内一线工作有看法时,刘少奇、邓小平对毛主席有隔阂时,如果罗瑞卿坚持站在林彪这边,就等于站在毛主席这边,就等于站在主席一直倚重的「双一」(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这边,这样主席就放心,这也是毛主席、林彪及诸元帅推举罗瑞卿任总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罗瑞卿和贺龙搞在一起,疏远林总,不听林总的,那毛主席就认为问题相当严重了。贺龙和刘、邓,和一线的书记处是密切的,军队的事情,如能被这些人所左右,主席是不能容忍的,主席是必须防范的,必须采取措施的,毛主席历来对军权极为重视,不许他人染指的。从林总休息开始,军队的情况从有微妙的变化到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些问题是不能说出口的,林总只能批评罗,争取把罗拉回来。但罗瑞卿让毛、林都失望了。罗有了私心,他把宝押在「林总的身体不会好起来」上面,他这个砝码倒向了贺,再有就是几年的工作成绩让罗有些忘乎所以,没有刚上台那样谨慎了。
贺龙、罗瑞卿能够搞起一个与林彪对立的阵营,其基础与军队历史上的山头是有密切关系的。
一九五九年反彭德怀斗争的时候,陈毅专门介绍过林彪的历史。他说:林总在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的时候,在叶挺独立团担任排长职务。向广东转移的时候,我们在广东大埔三河坝,和敌人遭遇,林总担任连长的特务连向指挥部靠拢,我们得救了,后来林总带的队伍就成了我们继续战斗的主力了。在湘南暴动的时候,林总带的连队战斗力更强了,一直是整个部队的主力。从南昌暴动上了井冈山的部队就编为红军二十八团,林总就是二十八团的团长。林总带的二十八团是当时红军部队的主力,红一军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林总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当了师长,二十四岁当了红军第四军军长,后来长期担任一军团军团长。一军团出了许多优秀的高级干部,并一直为毛主席器重和依靠。林总对创建这支主力军团是有重大贡献的。
历史上,我军的三个大山头是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但其中有些人的归属则有不少变化。这三个大山头的特点是:1、一方面军的干部最多,并且有很多能人。其次是二方面军,干部也不少,但能人比较少。又次之是四方面军,干部数量不少。2、在党、政、军各界担任要职的情况,也是一、二、四方面军的顺序。3、三个山头的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彭德怀、林彪,贺龙、徐向前。从个人的历史功绩、威望、能力来看,林彪当然属于第一位的;徐向前由于张国焘及四方面军的原因,他本人很谨慎;因此,能够和林彪的阵营相对立的,只有贺龙的山头。从搞山头的真正意义来说,贺龙这个山头甚过所有的山头,在全国解放后也始终是紧密团结的。不仅如此,贺龙还在彭德怀下台、徐海东得病后,把能够拉过来的三军团、十五军团的无「家」可归的人都收在自己门下了,贺龙把他们都团结得很好,他甚至说:「茅台酒胜过党性。」贺龙还同最高层一些人如邓,有最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贺龙在党内斗争中是能起「砝码」作用的人物。贺龙能把好多人拉在一起,特别像罗瑞卿这样的人也在利用贺龙做事。罗瑞卿的问题是由林彪身体不好引起来的,如果林总身体好,还在岗位,罗是不会离开林总的。当时林彪的身体确实不好,有一段极其不好,毛主席对林彪的身体很担忧,专门为他书写了曹操的诗《龟虽寿》,并派汪东兴带上自己相当数量的稿费去看他。一九六三年,在林彪休养前,毛主席指定贺龙主持军委工作,并说:「军队的工作,今后就靠你了!」毛主席对贺龙说的这句话,就是林总后来说的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最原始的来源。毛主席的这句话确实引起了贺龙、罗瑞卿的心事,从此开始,他们二人就在林总身体上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