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邱会作回忆录 - 邱会作 >
- 第三篇 人民军队忠于党 >
- 第三十三章 风云突变
毛泽东的苦涩
我认为主席内心是苦涩的,主席对高级干部的情况,心里都清清楚楚,文革中应不应该打倒这么多老干部,他心里最清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团结不同意见的人,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这是毛主席经常教导的,可是,在文革中这些他都不要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是否要用「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方法解决党内问题?党内搞这么大一场革命,是不是应该由江青掌重权来做领导文革的工作?主席心里都清清楚楚。现在,他又以否定林彪的正确意见为代价,以否定四个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正确意见为代价,以否定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正确意见为代价,以否定二百多个中央委员的正确意见为代价,换取了江青、张春桥的「安全」,这种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为了一个造反派张春桥(林彪称之为小记者),竟然打击了跟随他一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一身战功、一身枪伤的林彪,究竟是为了什么?
林彪讲「天才」是不是就是说毛泽东是生而知之,主席心里很清楚。林彪讲天才是对毛主席的歌颂和称道,是崇敬!在大家都在说刘少奇好话的时候,毛主席多么希望有人赞扬他,希望「要一点个人崇拜」。林彪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并且举起来以后,他又说「讨嫌」,令人无所适从,只有认为主席是谦虚,而且是伟大的谦虚。毛主席在庐山把「天才」和唯心论的先验论搞在一起,纯粹就是为政治服务了,有意把水搅浑了。
究竟国家主席有多重的份量,毛泽东清楚,林彪也清楚。如果国家主席是一个要职,在毛主席退居二线的时候,是决不会把这个职务让给刘少奇的。林彪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他这个人一天保持健康地生活,正常地饮食起居都很困难,哪有精神去考虑非分的事。他非常清楚,虽然给他戴上了「接班人」的帽子,就他的身体状况来说,也是接不上班的,林彪对国家主席这样的虚职,根本就不感兴趣。
庐山会议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林总为了扼制江青、康生、张春桥等这些中央文革的人在九大以后,仍然坚持搞极「左」的一套,就以张春桥为突破口,向中央文革实行了火力袭击,林彪是反中央文革的英雄。从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在二十多小时之内,庐山烧起了熊熊烈火!出席二中全会极大多数的人,都兴高采烈,沉浸在欢乐之中。但好景不长,毛主席于二十五日下午五时就把战火扑灭了。出席会议的极大多数人,从兴高采烈变为脸无喜色了。主席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牺牲了陈伯达,暂时扑灭了战火。
九大以后,形势好多了,如果能够开一个比较成功的四届人大,情况就会更好一些。没想到毛主席又提出在四届人大上不设国家主席的主张,毛主席不顾国家体制,一个人说了算,大家又为因人废事而忙乎。林提出设国家主席,并要毛当国家主席,正是「克己复礼」的建议,毛主席不但没有采纳,反而给林彪扣上「他们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的大帽子。
「闹来闹去,把帽子给我们扣上了,可宪法草案上还是写上毛泽东主席『是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元首』」
其实,毛泽东主席在文革的问题上,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问题上「有病态」,他才造出了不设国家主席的「理论」。召开四届人大,必定要涉及到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必定要涉及到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必定要涉及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必定要涉及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等。可刘少奇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已经死了,朱德委员长不能在人代会上当家,副委员长、副总理多数已打倒,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找都找不到了……我看毛主席想开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大,不要开一个认认真真的人大,不然上面这些问题不好交待。这就是毛主席的苦衷,设不设国家主席根本不是问题的实质。
毛主席还有一个苦衷,就是文革的问题。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讲张春桥的话是含含糊糊的,并没有什么更重的味道,而且也没有点名。所以听林彪讲话的录音,讨论林彪的讲话,毛主席都同意了,总理也非常积极,而且总理、康生还整理了林彪的讲话。主席没有想到的是在讨论林彪讲话的时候,对张春桥形成的讨伐,实际上就是对江青掌控的中央文革的讨伐。而且,几乎全体中央委员都拥护林彪的讲话,几乎是一呼百应。这种号召力毛主席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江青说得对,表面上是对着张春桥来的,实际上是对着江青来的,也就等于是对着文化大革命来的。正如毛主席后来所讲,搞文化大革命是他一生中所干的两件大事之一,否定了文革基本上等于否定了他。
在庐山会议上,毛主席打击的是林彪和我们。从道理上讲这是不对的,从政治打击来说毛主席是早有考虑的。在小组会上,我们只是念了马列称天才的「语录」,拥护了林彪在开幕式上称毛主席是天才的讲话,拥护天才的观点,这既无什么大错,也不比别人调子高。为什么我们同意称天才,一个是林彪在开幕式上讲他「坚持天才的观点」,一个是「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林彪讲的,张春桥反对,我们是反对张春桥的。在小组会上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我们只是一般的提及。
从庐山会议上各小组的发言来看,汪东兴、许世友、陈伯达等人是最积极的,汪东兴、许世友提出了「揪人」。毛主席为什么要翻脸,就是因为「揪人」!揪谁呢?揪张春桥。毛主席认为对着张春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对着文化革命来的。在庐山汪东兴、许世友、陈伯达等人跳得最高,毛主席为什么却搞黄、吴、李、邱呢?因为毛主席不是按谁跳得高打分的,而是按人划圈子。毛主席借「天才问题」和「设国家主席问题」为由头,把林彪和黄、吴、李、邱划在一个圈子里,先扣上帽子然后进行削弱和打击。这种削弱和打击不是在庐山偶然形成的,而是九大以后毛主席对林彪就不感冒了,他是要找机会削弱和打击林彪的,在庐山正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