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战胜方针
12月1日,前方总部率机动部队由锦州西北拟经上下及台,先转到义县,尔后在转到阜新。3师7旅为前队,前方总部在7旅之后跟进,第1师为后队,在前方总部之后跟进。
约中午时分,7旅先头部队发现由锦州方向,敌人出动了约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正沿锦义公路向上下及台前进,随即与我接触。枪声之后,林彪及少数参谋人员,很快就赶到靠公路(锦州到义县公路)不远的高地上的7旅指挥所了解情况。第7旅已由西向东展开,林彪命令1师迅速跨过公路,先向南再向西包围敌人。但尚未把敌人退路切断,两个部队即发起了攻击,结果打了一个击溃战,除俘虏少数敌人外,大部缩回锦州去了。
林彪对这次战斗很不满意。第一,没有将敌人退路切断,打陈击溃战。第二,进攻队形太密集,便于敌人美械装备发挥其优势火力,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战斗结束后,根据他亲自观察的战斗情况,林彪提出了“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战术方针。
什么是“一点两面”战术呢?他向我们解释说:就是一种包围敌人、切断敌人退路的歼灭战术,是一种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敌人弱点,同时包围迂回敌人的战术。“一点”:就是突击正面不要拉得太宽,应在比较狭窄的正面上,集中我优势火力,压制敌人火力。同时集中强大突击部队,进行连续突击。主要就能打开缺口,击垮敌人。“两面”:就是对进攻敌人,不但有正面的突击,还有对敌人另一面的攻击。也就是一面突击,一面切断敌人退路,防止打成击溃战。又说“一点两面”战术不能机械的、孤立的运用。“一点”,不要理解为孤立的一点,而是指主要突击方向。“两面”,既不要理解为平分兵力,也不只限于两面。
什么是“三三制”战术?林彪解释说:“三三制”是我们抗日时期民主政府的组织原则。我们借用这个名词,运用于战术原则上。“三三制”战术是一种进攻时采取疏散的、快速的、跃进的队形,而不是密集的、迟缓的、直线的队形。是一种在敌人强大火力下,尽量减少我方伤亡,并争取最大胜利的战术。一个战斗班,可分成三个或四个战斗小组。在进攻的运动时,每个战斗小组采取“三角”队形,各个“三角”疏散前进,既可以互相掩护,又可以互相跃进。“三三制”战术要求进攻部队不要拥在一堆,也不要拉成一线。虽然战役战术上要集中优势兵力,但战斗队形必须采取疏散型,才能减少伤亡,保持进攻力量。
任何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的产生,任何一个战术原则的产生,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主观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斗争中产生,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
毛泽东曾致电林彪:“你们所说‘一点两面’战法是什么意思?”
林彪在复电中说:所谓一点,就是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攻击点,反对在个点上平分兵力的办法。所谓两面,就是说必须采取勇敢的包围方法,防止敌人突围逃走。两面是指至少在两面布置兵力,兵力多时也可以三面四面。一点的精神在于保证一定打垮敌人,整个精神在于打垮的敌人不致跑掉。是针对我们干部不肯彻底集中兵力和不敢进行勇敢迂回的毛病而规定的。
在跟随林彪转战东北初期,我切实体会到,林彪非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提高、善于把军事理论深入浅出地用于战争的实践。在战场上,在部队中他能够极其敏锐第捕捉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林彪提出的“忍、等、狠”三字作战指导方针和“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战术方针就是从战争中来,到战争中去,在战争中发现问题,到战争中去解决问题的典范。这样,出现问题并不可怕,通过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部队战斗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林彪身边学习林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我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