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字数:1066

5月12日,张灵甫按照军令,率领整编七十四师向坦埠方向攻击。

与此同时,华野九纵的许世友部队开始实行梯次阻击,为兄弟部队争取时间——整个华东野战军都开始了密集调动,目的只有一个:围歼整编七十四师。

尽管整个过程经历了各种阴差阳错,但对张灵甫部队的包围圈还是渐渐形成了——国民党军队一直对此没有察觉,因为他们绝不可能想到,对手居然会有胆子从自己攻击阵形的正中间,把自己的绝对王牌部队“掏”出去全歼。

尽管开战以来一心想抢头功而冲在前面,但身经百战的张灵甫还是嗅出了点味道,尤其是整编七十四师后方的补给点垛庄被解放军攻下后,他立刻感到了不妙。

攻下垛庄的华东野战军部队,是在两昼夜强行军120公里后,攻占垛庄的。这支部队,正是当初受处分但要求参战的王必成的六纵。

5月13日,在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的催促下,张灵甫只能留下一个警卫团,率全军渡过汶河,奔袭坦埠。整编七十四师当时接连攻下了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只有6公里的距离,但张灵甫发现两翼的友军并没有跟上——自己的部队已经过分突前了。

尽管和友军之间只相距几公里,张灵甫也不相信解放军会胆大包天到吃掉整个整编七十四师,但谨慎的他还是立刻下令放弃新占阵地,留部队警戒,同时向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请求撤退。

但是汤恩伯没有答应,依旧要求整编七十四师在5月14日必须攻占坦埠。

5月13日晚,华东野战军经过大规模的运动穿插,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包围。5月14日上午,张灵甫正准备向坦埠发动攻击,却得到报告:对面的解放军抢先发动了进攻,且兵力大增。

这时候,张灵甫终于完全确认了对手要将自己围歼的意图,他决定违抗军令,立即后撤——不然就是“越塔送人头”了。

但毕竟还是晚了。

眼看与周边友军的联系已经全部被切断,后路又被堵上,张灵甫立刻决定:把全军拉上就近的高点孟良崮,固守待援。

孟良崮,海拔575米,是芦山山区的主峰,山头面积约1.5平方公里,位于蒙阴县垛庄镇境内。山势陡峭,草木稀疏,可以说是难守难攻——守军很难搭建工事以及发挥火炮优势,攻方也无险可避,只能强攻。

后人有解读说,张灵甫选择上孟良崮是一个致命错误,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作为万不得已的选择,张灵甫的决定未必是错的——以整编七十四师实力之强,守个几天应该是没问题的,一旦周围友军赶来救援,说不定能全歼华东野战军主力。

孟良崮

蒋介石也确实看到了这一战机。

他立即命令整编七十四师死守孟良崮,随后调集张灵甫附近的10个整编师(军)迅速向孟良崮靠拢。

整个华东战局,瞬间就在孟良崮这个小小的山冈附近出现了“生死手”:

在包围圈最里面,是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约3万人;

外面包围的,是陈毅和粟裕华东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的近15万人;

在这个包围圈外围,还有国民党军10个整编师(军)的近40万人的更大包围圈。

粟裕想“黑虎掏心”,张灵甫不甘示弱,要“中心开花”。

整个局势,忽然就变成生死存亡一线间。

而决定双方生死的,就是张灵甫的友军是否给力。

孟良崮战役经过要图(1947年5月13日至16日)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