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997年8月下旬,由美国劳拉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布海1号”通信卫星运抵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担任这颗卫星发射升空任务的,是第二次出场亮相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在这次发射之前,中国航天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派出代表团经过多轮激烈谈判,说服国际公司再次信任中国的航天技术,尤其是要让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国际保险公司愿意再次承保。
而所有的承诺,必须要有事实来兑现。
1997年8月20日凌晨1点50分,改进后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所有中国航天人的注视下点火升空,30分钟后,成功将“马布海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发射终于成功。
两个月后的10月17日,还是“长征三号乙”,再次将劳拉公司制造的“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两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技术的公信力,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建立起来。
截至2019年1月11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共进行了54次发射,其中成功51次,部分成功2次,失败1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4.44%(其中在2015年发射19箭45星,达到100%成功率)。
唯一的一次失败,就是1996年2月15日首飞时的那场失败。
那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也是一个再次出发的起点。
馒头说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又出了一次问题。
在执行运载“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任务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没能被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官方网站和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个消息,而诸多中国网友的留言多少让人有些出乎意料:
“难得可以看到一次失败。真实!透明!”
“没事,失败了再总结教训,再接再厉!”
“难得失败一次,不过失败意味着未来的成功!加油!”
相对于当年遭遇“不卖鸡”和“不卖软卧票”的前辈们,现在的中国航天人无疑是幸福的,因为有了更充裕的资金、更自信的实力,关键是,还有了一个更宽松的舆论环境。
不过,我们也很难去苛责当年那些老百姓,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他们,渴望祖国腾飞的心情其实和航天人是一样的,也正是这种巨大的期待,成为航天人跌倒再爬起的巨大动力之一。
科学实验总是会有失败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人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这对中国航天人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相信这并不会成为他们可以放松懈怠哪怕一丝一毫的理由,因为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还有太多太多的挑战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去面对。
从无到有,砥砺前行。
中国航天人,请继续加油!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撼天记》第12集《太空没有梦(上)》(优酷网)
2.《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中国航天》,1996年第10期)
3.《网传“长三乙首发失败死500人”是谣言 不存在“瞒报”》(孝金波、实习生刘婧婷,人民网,2016年2月18日)
4.《萨沙谈:1996年长征火箭发射失败,炸死1000人?》(萨沙,东方头条,2016年6月17日)
5.《中国航天科技澄清“长三乙火箭事故”:造成6人死亡》(张素,中国新闻网,2016年2月18日)
6.《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画面曝光》(央视网,2016年11月24日)
7.《中国火箭发射失败画面曝光 揭秘背后故事》(央视新闻,2016年11月24日)
8.《那年春节长三乙首飞却遭失败,22年后中国航天早已今非昔比》(腾讯网,2018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