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字数:950

但是,教训需要吸取,脚步却并不停止。

尽管NASA的发射计划被暂时终止,但谁都知道会有重开的一天。因为从当时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演讲中,大家已经得到了答案。

1月28日原本是里根要发表国情咨文的日子,但因为“挑战者号”失事这场灾难过于巨大,里根宣布推迟到一周后再发表国情咨文,取而代之的是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发表了一篇演讲。

在这篇演讲中,里根表达了自己的哀悼,并着重强调:

“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太空探索。我们会有更多的航天飞机、更多的航天机组,并且,是的,更多的平民、更多的教师飞向太空。

“一切都不会在此时此地停止——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探索之旅正在继续。”

馒头说

还是想说说我的老东家《解放日报》在当年是如何处理这个新闻的。

当“挑战者号”事故发生后,当时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不仅将事故新闻放到了头版的醒目位置,而且还配了两张照片,这在全国引起轰动——自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全国报纸从来没有让国际新闻上过头版(当天《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右下角放了两条消息)。

后来我和我的领导、当时经历此事的陈振平老师(后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文汇报》总编辑、党委书记)聊及此事,他说过一句话:

“这和国家无关,是全人类的事。”

没错,这也是“挑战者号”失事当时、现在乃至未来依旧能够让人铭记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在之前的《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中表达过的一个观点: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才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但同时,我们不怕牺牲,永不言弃。

从加加林到麦考利夫,从阿姆斯特朗到杨利伟,他们有的人成功,有的人牺牲,但所有人都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国籍,但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无国界的——代表的是全人类。

在“挑战者号”失事之前,NASA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阿波罗1号”在测试时指令舱发生大火,三名宇航员遇难。遇难者之一、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是我们死亡,大家要把它当作一件寻常的事情,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计划的进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险的。”

虽然不愿意看到,但我相信,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还会继续出现牺牲。

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美太空迷拍摄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新视频曝光》(新浪科技,2012年3月13日)

2.《纪念“挑战者号”失事10周年》(潘厚任,《自然杂志》,1996年第1期)

3.《挑战者号的失事真相以及你不知道的费曼冰水实验》(巴特,知社学术圈,雷锋网转载,2016年5月12日)

4.《“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郑学文,《上海航天》,1986年第3期)

5.《碎片背后的伤逝与梦想》(高珮莙,《青年参考》,2016年2月17日)

6.《30年过去了,“挑战者”号工程师仍在自责》(霍华德·伯克斯,美国公共电台,2016年1月28日)


5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