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945年7月23日,万众瞩目的“贝当审判”在法国最高法院开庭。贝当被指控犯有五条罪状:
第一,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违背了法英同盟条约;
第二,配合德国,对英国和其他盟国采取敌对行为;
第三,动员全国工业部门支持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战争,并向德国输出大批法国劳工;
第四,建立独裁政权;
第五,私自允许德国控制本国领土。
审判长达20多天,贝当在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
尽管还颇有一些人为贝当喊冤,但最终审判结果却不出人意料:贝当被判处死刑,没收一切财产,并被宣布为“民族败类”。
这时,站出来的是贝当的那位学生戴高乐。作为当时法国临时政府的最高领袖,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改判贝当终身监禁。
贝当于是被囚禁在大西洋一座小岛上的监狱里。在那里,他的健康状况也慢慢变差。
1951年7月23日,95岁的贝当走到了人生尽头,在监狱中逝世。
在贝当58岁担任上校职位并等着退休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暮年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吗?
如此跌宕起伏,如此大喜大悲。
馒头说
可能有不少人会拿贝当和汪精卫比,但两人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两点。
第一,当时的法国已经被打到瘫痪,又没有什么战略纵深,至少在本土确实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但中国不一样。在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的情况下,中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谁都看得出日本没办法一口吞掉中国,而中国还有几百万军队可以用于战斗,并且在坚持战斗。
第二,不管怎样,贝当当时的抉择背后,其实是法国很多人的默认和许可,他只是一个代表,而他代表的确实是法国政府,这也是维希政府成立后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原因。但中国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坚决抵抗”,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副总裁,私自决定出逃并投降,是没有资格代表中国政府的,更何况重庆的国民政府依旧存在。
当然,说这两点,不是在为贝当辩护。
诚然,贝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整个法国的民族英雄,做出过很多的贡献,但二战期间作为维希政府的首脑,无论他出发点如何,是否“背锅”,如何“自我牺牲”,投降就是投降,这没什么好说的。
更何况,维希政府在贝当的治下,虽然对纳粹德国的不少政策都阳奉阴违,也竭尽全力保持中立,但也为纳粹德国提供青壮年劳力,甚至很多亲纳粹分子志愿加入德军,包括向纳粹德国上缴战争资源,为纳粹军队生产各种武器装备,这些都是间接的“助纣为虐”行为,这不是什么“保全了法国国土不受战争蹂躏”或“让法国在二战期间伤亡人数减到最低”这种理由可以解释的。
所以,功是功,过是过。我个人确实很感慨贝当一生的跌宕起伏、大喜大悲,但有些原则性的问题,确实是没得辩的。
有时候想想,“急流勇退”也不是没有道理。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戴高乐与贝当》(蓝沙,《书城》,1999年第2期)
2.《挽救国家危亡的一战老将,二十多年后却沦为卖国贼》(“我方团队张嵚”,腾讯网,2017年12月19日)
3.《从“民族救星”到“叛国贼子”——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充满争议的一生》(魏文刚、李亮、朴虹,《环球军事》,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