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那一年,究竟是谁先感染了鼠疫,有多种说法。
按照《东三省疫事报告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工人张万寿者,向在俄境大乌拉站以招工为业。宣统二年九月初,工棚内暴毙七人。俄人闻之知为疫也,焚其棚屋,逐其工人,并将工人所有衣服行李等件尽行烧毁,以为断绝疫根之计。
“大乌拉站距满洲里百三十里,有业木工者二人被逐,于九月十七日由乌拉站来满,寓居铁路界内二道街张姓木铺,二十三日疫发相继死亡。同院田家伙房住客金老耀、郭连印二人遂亦传染于二十三日身死,是为满洲里疫症发现之起源。”
若按这份记载为准,那么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鼠疫的初发时间,是在1910年9月中上旬;
第二,初发的地点,是在俄国境内;
第三,最初感染鼠疫的,是华工;
第四,俄国人已经知道是疫情,而不是一般的传染病,但他们只是做了简单粗暴的驱逐;
第五,在驱逐后,鼠疫被华工带回了满洲里。
当然,在当时的第一时间,很多人未必知道感染的是鼠疫——事实上,致命的细菌还在最先接触旱獭的猎人们身上潜伏,倒是通过交叉感染在木匠们身上暴发了。
20世纪初的那个秋天,广袤的东北大地提供了鼠疫传播的理想环境:
天气渐凉,一个旅店的大炕上往往要躺十几乃至几十个人,大家互相抱团取暖,房间密闭,空气极不流通。
在寒冷的天气洗澡和洗头,对于当时的东北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佳的卫生状况加速了细菌的传播。
当时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防疫”意识几乎等于零,各地也没有必要的防疫设施和机构,对现代医学的概念也毫无认识,老百姓生病后甚至会求助于“跳大神”这类封建迷信来治病。
尤其关键的是,东北当时拥有中国最完善的铁路系统。在俄国和日本控制下的铁路体系,一开始也没有对疫情有足够的认识,大量已经被细菌感染的旅客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将鼠疫传播向四面八方。
20世纪初东北大车店的内部
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一场惨剧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