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刘裕的北伐与篡晋

字数:2367

刘裕于篡晋之前曾有两次北伐,一次是义熙六年(410)的灭南燕,一次是十三年(417)的灭后秦,这是东晋对北方胡族国家作战所获的最大胜利。虽然刘裕所收复的土地,在他生前即有一部分丧失,在他死后更全部为后人丢掉,但其辉煌的战绩,仍炳耀史册,在叙述这两次战役之前,须先说明当时的北方情势。

前面已说过,淝水战后的三年间,北方先后兴起了七国,即后燕、西燕、后秦、西秦、北魏、北凉、仇池;前秦仅保今陕甘交界处一隅之地,其余土地都被他们瓜分。八个势力,相持了九年,到太元十九年(394),北方的局势又变。这一年,后燕主慕容垂击斩慕容永于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西燕遂亡。后秦主姚兴(苌子)也于同年擒杀前秦主苻登于马毛山(今宁夏固原市西南),登太子崇即位于湟中(今青海省东南境),为西秦主乞伏乾归所逐,崇联仇池主杨定攻乾归,均兵败被杀。于是前秦灭亡,而杨定叔父子杨盛仍据仇池。八个势力,至此剩下六个。

其后凉州乱起,先后建立了三个新国。安帝隆安元年(397),后凉将鲜卑人秃发乌孤独立,自称西平王,都于乐都(今青海乐都县),史称其国为“南凉”。同年,后凉匈奴豪帅沮渠蒙逊及其兄男成叛,拥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南)太守段业为主。业自称凉王,都于张掖(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史称其国为“北凉”。五年(401),沮渠蒙逊杀段业而继其位,并称藩于晋。同年,后凉主吕隆(吕光侄)为后秦姚兴所攻,不敌而降。元兴二年(403),后秦遣吕隆于长安,于是后凉亡。北凉段业时,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太守唐瑶叛,推敦煌(今甘肃敦煌市)太守汉人李暠为主,辟地数郡。义熙元年(405),暠自称凉公,并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史称其国为“西凉”。此外后秦朔方镇将匈奴人赫连勃勃于三年(407)自立为大夏天王,定都统万(今陕西横山县西),屡与后秦交兵。

东晋灭南燕示意图。义熙五年(409)四月,刘裕率兵自建康北进攻燕,过长江、淮河,五月即到下邳。下船陆行到琅邪,自东莞轻易越过天险大岘山,在临朐以车阵大破南燕骑兵,并连夜进围南燕都城广固。围攻八个月后,终于攻克,南燕灭亡。此一役,南燕主慕容超不能采用手下谋臣拒敌于大岘山以南的战略,而轻视晋军孤军,任其深入后,又不能坚壁清野,任其就食于本国。广固被围后,即不能巩固内部,提高士气,又不能在城外灵活机动,寻机歼敌,而消及死守,终难逃灭亡。

继后凉分裂的是后燕。自慕容垂并西燕,关东几全为后燕所有。北魏本属后燕,后见慕容垂年老,诸子非才,遂叛而独立,曾于太元二十年(395)大败后燕太子慕容宝于参合陂(今内蒙古丰镇县北)。次年,慕容垂亲征北魏,取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既而垂以病重退师,死于途中。北魏主拓跋珪乘势反攻,于隆安元年(397)攻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慕容宝北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后燕地多陷于魏。次年,慕容德(垂弟)称燕王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既而徙都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四年(400),德称帝,史称其国为“南燕”。义熙元年(405)德死,子超继立。慕容宝自奔龙城后,为部下所杀,内乱不已。五年(409),后燕将汉人冯跋自立为天王,史称其国为“北燕”,于是后燕亡。

晋军灭后秦之夺取洛阳示意图。义熙十二年(416)八月,刘裕部署五路大军攻秦:王镇恶、檀道济所部为前锋,自寿阳出发,向西北渡淮、淝向许、洛进攻;沈林子、刘遵考部由彭城溯汴水西进,出石门,入黄河,直插洛阳以北,备魏军南下援救,保障前锋;朱超石、胡藩部由襄阳北赴阳城,配合前锋主力自南进攻洛阳;沈田子、傅弘之部由襄阳西北趋武关,牵制关中秦军,策应主力在洛阳、潼关、长安方面的作战;王仲德部总督前锋诸军,并由彭城溯泗水北行,开巨野泽后东进入黄河,保障晋军侧翼;刘裕率后续劲旅驻彭城,伺机而进。

晋诸路大军进展顺利,前锋主力王镇恶部连克项城、许昌;朱超石部进至阳城;沈林子部由汴水入黄河,克仓垣;王仲德部进占魏重镇滑台;各部均进逼洛阳。秦方面,从长安发一部东援洛阳,另一部驻于陕津声援,洛阳守将姚洸本来兵少不敌,却分兵在柏谷坞、巩城和洛阳三地固守,晋军一到,相继陷落,援军只得停止东进。此一役,晋军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得以迅速攻克重地洛阳,进而挥师西进潼关。

刘裕就在这一年北伐南燕,这时北方的形势是西有后秦、西秦、北凉、南凉、夏、仇池,东有南燕、北燕,北有北魏,共计十国。南燕的地盘大致北至黄河,南至泗水,东至海,西至今山东省西部。其首都广固,位于山区,形势险要。但慕容超信任权幸,荒于游猎,刘裕以其遣兵寇晋,因而伐之。裕率师北上,败燕师于临朐(今山东临朐县),进围广固。慕容超坚守,相持达九个月。至六年(410),广固始陷,超为晋所擒杀,于是南燕亡。

刘裕于灭南燕后的数年间,致力于内乱的戡定。内难既平,刘裕的权位已固,乃于义熙十二年(416)再度北伐,目标是关中的后秦。这时南燕已灭,南凉主秃发傉檀(乌孤弟)也于十年(414)为西秦主乞伏炽磐(乾归子)所灭,北方十国,只剩其八。后秦因屡为夏所败,国力大衰,又值其主姚兴新丧,其子泓在位,懦弱多病,因而刘裕乘势伐之。裕出师后,连克许昌、洛阳,秦人大震。十三年(417),后秦内乱,国势益危。晋将王镇恶、檀道济等攻潼关,沈田子、傅弘之等攻武关,长驱而入,进围长安。秦军拒战屡败,姚泓出降,斩于建康,后秦遂亡。

秦晋两军争夺潼关示意图。晋军攻克洛阳后,于义熙十三年(417)二月,分两路西进:一路由王镇恶率领,西进至渑池,袭占弘农,抵潼关城下;一路由檀道济率领,自陕渡黄河,进攻蒲坂,不克,又回师南下,与王镇恶并力攻潼关。秦出关迎敌,被晋军击溃,潼关被克,秦回师定城,两军进入相持。总指挥刘裕也于同年正月离彭城,自淮、泗、清,入黄河,魏军在黄河北岸沿途骚扰,刘裕派兵登岸大破魏军后,才得西进至洛阳,八月也进抵潼关。

晋军奇袭长安示意图。义熙十三年(417)八月,刘裕到达潼关时,沈田子部已越过武关,进至峣柳附近的青泥与秦军相持。刘裕调整部署:主力由王镇恶率领,自潼关沿渭水西进;沈林子一部向西南增援沈田子;朱超石军北渡黄河,攻蒲坂,保护主力侧翼。沈田子在青泥大败秦主姚泓,姚泓退往霸上。王镇恶军在泾上大败秦姚难军,迫近长安,定城守军只得西辙至郑城,刘裕挥军跟进。八月二十三日,王镇恶抵达渭桥,弃船登岸,猛攻长安得手,秦主姚泓出降,后秦灭亡,洛阳、长安两京光复。

同年冬,刘裕留守建康的心腹刘穆之死,裕以根本无托,于是以王镇恶、沈田子等辅其子义真镇关中,自身东返。其后关中诸将不协,互相杀戮,内争甚烈,夏主赫连勃勃乃乘机南攻。十四年(418)冬,裕命义真东归,为夏军追及,全军崩溃,于是关中之地,又告失陷。而裕部下的百战精锐,也大部丧失,从此南方武力,渐趋不振。裕以一时无力再度北伐,乃亟谋篡晋。同年,他鸩杀安帝,立帝弟德文,是为恭帝。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晋自立,国号宋,是为宋武帝,改元永初。恭帝则被奉为零陵王,一年后被害。

宋立国后,国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但北方仍是列国并立的局面,要待十九年后,北方才完全为北魏所统一。


(一)晋末内乱与刘裕崛起(三)北魏的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