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
- 一、南北朝的形成
(三)北魏的统一北方
北魏自拓跋珪于淝水战后崛起,国势日强。其后连破后燕,版图大扩。他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称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是为道武帝。他性情残忍,恣意杀戮,于义熙五年(409)为其子清河王绍所弑。同年,珪长子嗣诛绍而立,是为明元帝。明元帝在位期间,南朝的宋建立。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北凉主沮渠蒙逊灭西凉主李恂(暠子),掩有整个凉州。三年(422),明元乘宋武帝之丧,南侵宋河南地。次年,明元帝死,子焘继立,是为太武帝。当时北方国家,关西尚有西秦、夏、北凉、仇池,关东则只有北魏和北燕,共计六国。此后北方的统一工作,便由拓跋焘来完成。
西秦主乞伏炽磐曾于后秦灭亡后受晋封为秦王,但不久降魏。宋文帝元嘉五年(428),炽磐死,子暮末立。七年(430),暮末为北凉所逼,内徙于魏,行至南安(今甘肃陇西县东北),部众叛离。次年,夏主赫连定(勃勃子)乘势击之,遂灭西秦。既而赫连定畏北魏之逼,拥秦民十余万口西走,欲击北凉而据其地,吐谷浑王慕 邀击擒之,献之于魏,于是夏亡,其地遂为魏有。(吐谷浑国据今青海省一带,其创建人吐谷浑,为前燕主慕容廆的庶兄,因细故与廆不合,遂率部人西迁至洮水以西,建立国家。至其孙,始以吐谷浑为国号。)
北魏骑兵俑,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厂村出土。骑兵和马都身被重甲,神采奕奕,正是威风八面的鲜卑拓跋部骑士的真实写照。
北燕主冯跋为北方诸国中的贤主,勤政爱民。他死于元嘉七年(430),弟弘杀太子翼继立。弘北与漠北的异族柔然联婚,西通好于夏,独不事魏。魏既灭夏,遂于元嘉十三年(436)伐北燕,冯弘不能敌,奔高句丽,后被杀,北燕乃亡。
北凉主沮渠蒙逊于宋武帝时灭西凉,又数与西秦构兵。其时北魏势盛,蒙逊乃称藩于魏,魏封之为凉王。元嘉十年(433),蒙逊死,子牧犍继位,北魏仍以牧健为王,并尚公主。但他不久与魏启衅,元嘉十六年(439),魏师伐之,北凉亡。北凉是“十六国”中最后灭亡的一国,因此史家常以北凉灭亡的一年为北魏统一北方的一年。但事实上,仇池杨氏,直至元嘉二十五年(448)才完全为北魏所平定。
北魏虽能统一中国北方,但对它的北邻柔然(又名茹茹或蠕蠕),却无法征服。自鲜卑于东汉末年据匈奴故地,至西晋,鲜卑南移,大漠南北地区,乃为铁勒所据。铁勒又名敕勒,种类繁多,遍布于今中亚、西伯利亚及蒙古北部一带,其邻近中国者,有高车等部落。东晋中叶,东胡族的柔然兴起,并吞高车,拓地西至焉耆(今新疆焉耆县),东至朝鲜,北越瀚海(今蒙古沙漠),南临大碛(今内蒙古沙漠)。魏自道武帝时起,即常与柔然交战,明元帝时,也曾大举讨伐;但以塞外气候严寒,行军困难,而柔然人来去飘忽,因此不能予以重创。
至太武帝时,北方渐定,他曾屡次亲伐柔然,但柔然善于奔窜,避免正面作战,以致魏军时常扑空。只有两三次魏军采取奇袭,或与柔然正面遭遇时,始获得重大战果,其中尤以元嘉六年(429)一役,最为成功。是年,太武帝率军自平城出发,轻骑至栗水(今蒙古翁金河),柔然纥升盖可汗猝不及防,仓皇西逃,人畜四散。魏军沿栗水西行,分兵搜索,足迹所至,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柔然人降魏者三十余万,获马百余万匹,其他畜产数百万,魏主至涿邪山(在今蒙古西部)而回。但魏并不能把柔然完全消灭,太武以后,柔然势力复振,仍经常入寇,而魏始终不能予以致命的打击。直至南北朝末年,柔然才为另一民族突厥所灭。
北魏的所以能立足北方,有效的控制其广大的地盘和众多的汉人,主要自然是靠武力。鲜卑人既有塞外民族的勇武秉赋,又因客居中国而加强其部族的团结,北方底定后,鲜卑人仍服兵役,他们构成魏国军队的主力。此外遇有大战役,有时也征调其他胡族为兵。魏军中也有少数汉人,但这类汉人大都世居北边,沾染了极深的胡化,与胡人已无二致。至于中原地区绝大多数的汉人,其主要职责则是耕田织布而已,这是魏人以武力维持其统治的办法。但另一方面,魏室也颇知笼络汉人,永嘉乱后北方世族之未能南迁的,大都与魏室合作。魏初最受倚任的北方世族是清河崔氏,其族有崔宏者,东武成人(今山东武城县西),曾事道武帝,任吏部尚书等职,典掌机要,草创制度,甚受倚任。宏子浩,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曾于太武时为司徒。世族在南北朝的社会里,均有其崇高地位,为大众所瞻依。魏室的宠络世族,自是收拾人心的好办法。总之,魏人的统治北方,除了武力控制外,还采用“以汉制汉”的策略。
耕种图,魏晋画像砖,甘肃嘉峪关新城出土。图中所绘为魏晋时期男女老少分别犁地、播种、耱地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