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
- 一、南北朝的形成
(四)南北朝的疆域与人口
所谓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均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建康(今南京)。南朝时代是从宋武帝代晋的一年(420)起,到陈后主降隋的一年(598)止,共一百七十年。北朝包括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平陈前的一段时间,从魏太武帝灭北凉的一年(439)起,到隋平陈的一年(589)止,历时一百五十一年。其中魏与周为鲜卑人所建,齐、隋的皇室则是胡化甚深的汉人。四朝均建国于中国北方,魏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后都洛阳;齐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周、隋则都长安。
南北朝的疆域,因双方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不时发生战争,所以国界甚不固定。大体说来,北朝的版图是北至阴山南北的沙漠,东北至今辽东半岛,西至今甘肃西部,南与南朝接界。南朝则大致保有三国时吴蜀两国之地。南北国界虽时有变化,但大部时间,大致以淮河为界。至其变化的情形,总括说来是“越变越南”。宋初,南北国界在黄河以南,即今山东、河南等省的中部;西则以秦岭为界。自宋明帝(465~472)起,下至齐梁时代,国界退至淮河两岸及襄阳一带,即今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北部。梁末,失陕南四川,云贵地区继以沦丧。但长江以南的其他地方,仍为陈所有。
据史书的记载,南北朝人口远较两汉为少。但南北朝时代有许多种人没有户籍,无从查考其确数。例如当时的军人,自有兵籍,不属于州郡民户,这种办法南北相同。又如僧尼道士以及他们所收养的徒众,也都没有户籍,这也是南北共有的现象。此外为豪强隐占或是因战争及暴政而流亡不报户口的,自也不在少数。因此南北朝的实际人口,当远较史书记载的数目为多。
南朝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计有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零一。齐及梁武帝时代的人口数目不详,但这七十年间,南方相当安定,人口可能较宋时为多。到梁末,因侯景之乱,加以梁益失陷,以致人口锐减。据说梁元帝时(552~554),百姓有户籍的,尚不足三万户。陈降隋时(589)的户口,则是六十万户。[南朝人口数目,见《宋书》卷三五至三八《州郡志》,《南史》卷八《梁元帝纪》及《隋书》卷二九《地理志》]北朝的人口在魏孝明帝正光(520~524)以前为全盛时代,户口倍于西晋太康时。(晋太康元年平吴后,有户二百四十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但到孝明帝孝昌(525~527)以后,魏因内乱,人口耗减大半。北齐为北周所灭时(577),有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百八十六。(一说周灭齐时,得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周的人口远较北齐为少,周静帝时,北方早已统一,而全国人口,不过四百万户,可知周齐对立时,周的人口尚不足一百万户。隋平陈后,全国只有四百六十万户,但自此人口开始剧增起来。[北朝人口数目,见《魏书》卷一〇六《地形志》,《周书》卷六《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七三及《文献通考》卷十“户口一”]以上的人口数字,虽必然与其实数相去甚远,但可看出南北朝人口的大致变化。南朝的衰弱,与其人口的寡少,实有密切的关系。
南北朝时代人口的流动,非常剧烈,这是南北共有的现象,而以北朝为尤甚。这种人口流动,事实上是两晋时代汉族与胡族大迁移的延续。流动的主要原因,可分以下数类,几乎每类都与战争有关。一类是国与国之间,在战争时期,俘掠对方的军民,迁于自己境内,以充实力量。二是某些地方人民以勇悍著称,或其地多豪右强族,由政府把他们迁于易于控制的地方。三是以移民充实都邑或形胜之地。四是因某地过度残破,不可复守,而将当地人民迁到他地。从西晋末年起,直至南北朝,这些类型的人口迁徙,从未长期停止过。结果造成人口的内流现象,人口过度集中于内地,边地的人口,因而单弱。这种情形,对于一国的国防,影响甚大。北魏所以始终不能重创柔然,即与凉州兵民的单弱有关,其远因则种于魏初平凉州时的逼迁当地百姓。南朝的人口,集中于江南,淮水南北则甚为空虚,而致边防不固。不特对规复大计,无法实现;甚至屡受北朝的侵凌,以至于亡。虽然当时中国人也有移居海外的,但这种外流的人口,其数目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