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
- 二、南朝的内政与外战
(四)侯景之乱与陈的建立
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的前期,为南朝的盛世,但到晚年,政治日见腐败。他晚年崇信佛法,为政过于宽大,因此刑典废弛,纪纲不立。当时全国的僧尼道士以及他们所收养的徒众,数目几占全国户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他们都不负赋役,使国家财政,蒙受极大的损失。[见《南史》卷七十《郭祖深传》]同时政风不整,官吏类多贪残,奢侈之风,也弥漫于国中。此外武帝对子孙过分宽纵,因此宗室诸王,大都骄纵不法。当时诸王多出任刺史,分典要地,他们各握重兵,互不相下,政治既如此衰弊,武帝自然无法集中全力,大举北进。因此虽值北魏内乱,梁北伐之师,仍不能建立大功。中大通六年(534)后,魏分裂为东西二国,战乱益烈;而武帝佞佛益笃,不再积极的从事外战,只寄望于北方降人的来归。
太清元年(547),东魏大将侯景以河南地来降。其时梁与东魏和,边境无事,廷臣多不主纳降,武帝不从。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并遣兵北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东魏以慕容绍宗赴援,大败梁师。次年,侯景亦为绍宗所败,南下夺据寿阳。既而武帝用朱异之计,欲送还侯景以与东魏和,事为景所知,乃举兵反,南下历阳(今安徽和县)。梁以临贺王正德(武帝侄)御之,正德暗与景通,迎之渡江。景率众直逼建康,正德又开城门纳之。梁以羊侃守台城,景不能克,乃奉正德即位,自为丞相。三年(549),景以各地援军相继而至,伪表求和,以阻援兵。梁与之盟,但不久景又毁盟,猛攻台城,终于攻陷。景乃废杀正德,自为大丞相,专制朝政。而武帝为景所制,忧愤成疾,困饿而死。太子纲继立,是为简文帝,实际已等于傀儡。
这时虽然国遭大难,但镇守西部各州的宗室诸王,对之并不关心,反以内斗为务。湘东王绎(武帝子)时为荆州刺史,虽曾移檄讨侯景,但迁延不进。绎又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武帝孙)交恶,以兵伐之,誉求救于雍州刺史岳阳王詧(誉弟),詧自襄阳攻江陵,不克而还。詧遂遣使求援于西魏,愿为附庸,以与绎敌。大宝元年(550),西魏尽取汉水以东之地,进逼江陵,绎与之盟,并送质子,西魏始退兵。既而绎以王僧辩攻杀誉于长沙,又驱走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刺史邵陵王纶。
二年(551),侯景亲自率军西上,攻湘东王绎,为王僧辩败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市),遁回建康。景亟谋称帝,乃废杀简文帝,改立豫章王栋(武帝曾孙),不久废栋称帝,国号曰汉。次年,湘东王绎命王僧辩等东击侯景,会始兴(今广东韵关市)太守陈霸先于溢口(今江西九江市西),然后联兵东下。先是霸先于台城陷后,起兵讨景,遣使诣绎,愿受绎节度,至是引兵来会。西军大破侯景军于姑孰,直逼建康。景亲自拒战,兵败欲东逃入海,途中为人所杀,其乱乃定。
侯景既灭,湘东王绎遂即帝位,改元承圣,是为元帝。帝仍都江陵,并遣人杀豫章王栋,以绝人心。其时武陵王纪(武帝子)为益州刺史,亦拥兵称帝。承圣二年(553),纪伐江陵,元帝求援于西魏,擒纪杀之,益州遂为西魏所有。次年,萧詧引西魏兵伐江陵,杀元帝。西魏迁詧于江陵,立为皇帝,史称其国为“后梁”。西魏仅给詧荆州之地三百里,并派兵加以监视,而襄阳亦为西魏所有。
自侯景乱起,东部江北之地,多为东魏占去。简文帝初,东魏为北齐所篡,江北地复归齐。及元帝被杀,王僧辩、陈霸先奉晋安王方智(元帝少子)即位,是为敬帝。北齐则送梁宗室萧渊明(懿子)入立,先是渊明于武帝末年北伐东魏,兵败被执,至是北齐以兵送之。梁师拒之大败,王僧辩惧,迎纳渊明,渊明遂即帝位于建康。时陈霸先在京口,遣使争之不得,乃以兵袭建康,杀僧辩于石头城,复立敬帝,自此霸先独专梁政。太平元年(556),北齐来侵,渡江逼建康,为霸先所败。次年,霸先废敬帝自立,国号曰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陈新承大乱之后,不但国土残破,文物储积都损毁一空;虽能乘北方分裂勉强立足于江南,但从此国势不振,直到为北朝灭亡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