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四章 盛唐的内政 >
- 一、太宗贞观之治
(一)太宗的即位(玄武门之变)
这里所说的盛唐,大致指从太宗贞观初年,中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直到玄宗天宝末年的一段时间,共有一百二十多年之久,正是唐帝国的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唐帝国的文治武功,都足以震烁千古,太宗则是这个盛世的创始者。太宗在位不过二十三年(627~649),但他一方面结束了隋末以来率土分崩的乱局,一方面奠立了唐帝国长期富强康乐的基础,蔚成后世所谓的“贞观之治”。他虽是中国史上希有的贤君,但他的皇位,却是凭藉着一次骨肉相杀的政变取得的。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全国大致统一,但在唐室中央却又发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高祖的次子秦王世民与他的哥哥太子建成、弟弟齐王元吉间的冲突,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世民与建成的争夺皇位继承权。双方的摩擦,至迟开始于武德五年(622),其后日形尖锐化,到九年(626)终于发生了所谓“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的发动者和胜利者都是世民,他因而得以继承高祖的皇位。至于这次政变的经过,流传的史料,有若干隐讳歪曲的地方,不能看作实录。经近人的研究,它的真相,才大致显露。[参看陈寅恪《隋唐政治史述论稿》“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拙著玄武门事变之酝酿(载拙著《汉史论集》页一四三至一五四)]
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的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这些战马的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高祖的皇后窦氏共生四子,即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早死。此外还有一女,嫁给柴绍。世民才武出众,在晋阳起兵前,刘文静曾称赞他“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其后与群雄作战,屡建大功,唐室的江山,可以说大半是世民打出来的。高祖即帝位后,以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因为世民功大,不但声势足以威胁太子,而他本人也确有夺嫡的野心,建成的不安,自可想见。至迟从五年(622)起,建成和元吉联合,与世民对立。他们的办法,是曲意联络高祖的妃嫔,求他们为内助,尤以张婕妤、尹德妃与建成等来往最密。这办法甚为有效,高祖本来不喜建成、元吉而喜世民,至此大为改观。同年,建成采纳东宫属官魏征的计策,亲自统兵击刘黑闼,以分世民之功。七年(624),庆州(今甘肃庆阳县)都督杨文幹叛变,有人告发建成与文幹有所关连,建成几因此为高祖所废;经元吉与诸妃的求情,始得无事。杨文幹事件的真相,至今已无法穷诘;但现有的史料,却隐约透露出世民也与这次事件有关,他极可能是告发建成的幕后主使人。
太宗李世民,选自《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真迹》。
高祖对世民的大功是承认的,但他始终想保全建成,大概有鉴于隋文帝易储的教训。建成兄弟原来都居住于长安城中,大约在杨文幹事件以后,高祖把世民迁到长安西郊的宏义官,他显然想以隔离方法来消弭诸子间的争端。但事实上双方的明争暗斗仍在继续进行着,在斗争过程中,建成显占优势。因为他具有嫡长的名位,又有高祖和宫闱的支持,同时他握有精锐的部队,至少二千余人,而他的得力助手元吉,更素以勇武著称。所以建成方面的实力,远超过世民,在京城内,世民是无法与建成相抗的。建成似乎并没有杀害世民的意思,他只想把世民羁留于京师,逐渐消灭其实力,使其无所作为。他曾以财物收买秦府的骁将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但没有成功。继而又向高祖进言排除秦府的智略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世民因在京师日益困迫,颇有出居洛阳经营东方的企图,武德九年(626),他曾派亲信张亮赴洛阳,结纳山东豪杰以待变。其后不久,高祖命他出镇洛阳,但因建成等反对而未果。世民既不能东行,最后便只有政变的一途,这政变终于那年六月四日在宫城的玄武门爆发。
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宫城的北门,它是宫廷卫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具有坚强的工事与雄厚的兵力。谁能据有这个地方并运用它的兵力,谁便可以控制整个宫廷乃至整个首都,因为玄武门驻军的实力远较首都城防的军力为大。这次政变,便是世民利用玄武门的地势,首先消灭建成元吉;然后利用它的守军,抵抗东宫齐府的军队,终于获得胜利。至于世民所以能轻易据有玄武门,则是因为他与玄武门屯军将领夙有勾结的关系。事变时玄武门屯军的将领为常何、敬君弘、吕世衡等,常何本为建成旧属,被世民于暗中收买;敬吕两人也可能是世民一党。
六月三日,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并诉说两人意图加害的情形,高祖回答明天处理这个纠纷。四日,世民与他的妻兄长孙无忌、府僚张公谨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内,等待建成元吉入朝而突击之。世民告状的事,已被张婕妤通知建成(自然她不知伏兵的事),当日元吉劝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观动静。但建成认为随从的兵备已严,而玄武门守将又是他的旧部,料想无事,因而决定入觐。二人入玄武门,至临湖殿侧,才发觉有变。这时他们的侍卫,均在门外,二人想策马逃回,世民自后赶来,与元吉以箭互射,建成首先被射死。既而尉迟敬德率骑兵七十人赶来,与世民夹射元吉,元吉也被射死。接着东宫和齐府的精兵二千人,由建成的僚属冯立、薛万彻等率领,向玄武门进攻,守兵拒战,敬君弘、吕世衡战死,但宫府军始终无法攻入。最后尉迟敬德出示建成元吉的头颅,宫府兵才溃散,至此胜利完全归于世民。
建成元吉被杀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宿卫”。那时高祖正在御湖中泛舟,当他听到建成元吉因“作乱”而被杀的消息,惊愕万分。在他身边的朝臣萧瑀、陈叔达告诉他把国务交给世民,便可无事;高祖说:“此吾之夙心也”,于是立即下令内外诸军,都听秦王的节度。当时尚有零星的战斗,这个敕令宣布后才完全平息。接着世民入见,号恸良久。三天后,高祖立世民为皇太子,处决一切军国庶务。建成元吉的诸子,都在这次政变中被诛杀净尽,但东宫齐府的僚属,则大都得到宽赦。同年八月,高祖传位于世民,自为太上皇以终其身,他死于贞观九年(635)。
总之,玄武门之变实为世民一生最艰危的奋斗,从事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与忍决,但也留给后世不良的影响。唐室的骨肉之变,几乎无代无之,世民应负首开恶例的责任。而此后唐室许多次的中央政变,其成败仍然维系在玄武门的得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