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的唐帝国 >
- 一、藩镇的割据
(三)宪宗的征讨
宪宗初期主要藩镇割据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死,太子诵继立,是为顺宗。他因夙患风疾,于同年八月,传位于太子纯而自号太上皇,并改元永贞。太子纯即位,是为宪宗。次年,改元元和。元和共有十五年(806~820),在唐史上号为“中兴”时期。宪宗最可称述的中兴事业,便是打平若干抗命的藩镇,使国家再度统一。但这次中兴时期是非常短暂的,只与宪宗本人相始终。
宪宗初立时,与宰相杜黄裳谈到藩镇问题,黄裳认为要振举纲纪,制裁不法藩镇是第一要务。宪宗采纳其议,决心以武力解决骄蹇的藩镇。当时全国藩镇四十八处,凡辖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其中不向中央申报户口的达十五镇七十一州,每年向中央输入财赋的,只有浙江东西的八镇四十九州。[见《旧唐书》卷十四《宪宗本纪上》]诸镇仍以安史系的藩镇为最强,但宪宗对他们并不轻易起衅,而先拿较弱的“开刀”。
永贞元年(805),剑南西川节度使(辖今四川西部地区,治成都府。肃宗时,分剑南为东西两川,各置节度使)韦皋死,其部属刘辟自为留后。宪宗立后,以辟为节度副使,不久他又因兼领东川未遂而叛。唐以高崇文讨之,击擒刘辟,其乱乃定。这是元和元年(806)的事。同年,夏绥留后(治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杨惠琳抗命,唐室又讨斩之。次年,镇海节度使(辖今太湖流域地区;治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李锜自请入朝,以试探中央意旨。宪宗征其至京师,锜乃反。唐遣兵讨之,锜部将擒锜而降。锜为唐远支宗室,卒被处死。三镇既平,中央的声威大震。
宪宗对藩镇最艰苦的战斗,要算元和十年至十二年(815~817)的讨伐淮西之役。此役以前,唐室曾于元和四年至五年(809~810)讨伐成德的王承宗(武俊孙),因未获胜利而予以宽贷,至淮西乱起,承宗又叛。这里先叙述宪宗讨伐淮西的经过。
唐室所以必欲讨伐淮西,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兵财两大问题。因为淮西牵制住唐室数十万的军队,军费的消耗极大,同时它的形势孤立,较有战胜的把握。但淮西节度使辖区内的人民,受安史胡人的影响,风气异常犷悍;加以李希烈、吴少诚等人的长期割据,人民与中央的情感渐渐消失,竟至视同敌国。因此唐室调用十六镇的兵力,以三年的时间,才得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于元和四年(809)死,大将吴少阳自立为留后,当时唐室正用兵河朔,不得已以之为节度使。九年(814),少阳死,子元济匿不发丧,自领军务。次年,元济纵兵旁掠,侵及东都。唐以李光颜、严绶率诸镇兵讨之,一时未能奏功。但宪宗用兵之意甚坚,以宰相武元衡主持军事。不久,元衡为贼党刺杀,复以裴度为相,专主讨淮西事。十一年(816),唐以李愬(晟子)率兵讨淮西。次年,李愬用计连擒淮西将丁士良、李祐等,委以腹心。既而李愬用李祐之计,于雪夜奇袭元济总部所在地的蔡州城(今河南汝南县),擒获元济,诸州相继归附,于是乱平。
淄青节度使李纳,死于德宗贞元中,传子师古。元和元年(806),师古死,部下拥立师古继母弟师道继位。当时宪宗初立,不得已承认之。及淮西乱起,师道暗中出兵助元济,并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吴元济被擒后,师道才起恐慌,上表愿纳质献地,既而反悔。唐室决计用兵,以李光颜、李愬等统军进讨,屡败师道兵。十四年(819),师道为其部将刘悟所杀,淄青遂定,唐分其地为三镇。自李正己以来,割据五十四年的淄青节度使区,至此重新归命。
李愬袭蔡州作战经过示意图。自元和九年(814)十月始,朝廷对淮西用兵,但连连败绩。元和十一年(816),朝廷以李愬出任唐随邓三州节度使。次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此时唐北路军李光颜在溵水与淮西董重质相持,并于三月渡溵水西进,败淮西兵于偃城,董重质走洄曲,唐军蹑踪而至,吴元济被迫从蔡州调兵北援洄曲,蔡州城内空虚。李愬固此有袭蔡州之意。九月底,李愬攻占吴房外城。十月初十,阴晦风雪,李愬利用这一天候,自文城栅,以九千人东行。至夜袭占张柴村委点,分兵五百守之。余部继续东进,天明前抵达蔡州城下,随即登城攻击。吴元济猝不及防,又兼兵少,接战不久即被擒,随后洄曲守将董重质亦归降,淮西遂告平定。
河北方面,魏博节度使田绪死于德宗时,节度使一职,经其子季安、孙怀谏,而于元和七年(812)落入田承嗣的侄子田兴之手。田兴对中央甚为恭顺,唐室便正式以他为节度使,赐名弘正。他喜好收藏图籍,时与宾佐谈论古今;馆宇服玩,也谨遵法度;这是胡化藩镇首领的创举。他又以兄弟子侄在中央任职,以防他们效法河北诸镇世袭的恶例。他对唐室的忠诚,是胡化藩镇中所仅见的。
成德节度使王武俊死于贞元末,由其子士真继位。元和四年(809),士真又死,子承宗自为留后,同年,承宗起兵叛唐,唐以宦官吐突承璀统军讨之。次年,承璀屡战屡败,承宗遣使谢过,唐乃赦之。十年(815),淮西乱起。武元衡被刺,王承宗亦阴与其谋。次年,唐以田弘正等讨之,但旋即罢兵,并力以取淮西。及淮西平,承宗惧而请罪,纳质献地,唐始复其官爵。不久承宗病死,唐室乃以田弘正移镇其地,而以李愬为魏博节度使。
卢龙节度使刘济,对中央甚为恭顺。元和五年(810),刘济为其子刘总所弑,唐室不知底细,复以总为节度使。其后王承宗再度抗命,总虽出师助征,但阴持两端。及吴元济平,李师道、王承宗相继死,总党援尽失,乃上表向唐室输诚,从此卢龙也接受中央的命令。
到元和十四年(819)春,全国的藩镇,至少在名义上都服从中央,这时可算宪宗中兴事业的最高峰。但宪宗对国事已有些荒怠,渐着意于池台馆宇的营建崇饰。同时他又染上迷信的恶习,祈求长生,服“不死”之药。他服药后,性情暴躁,常罪责近习,终于十五年(820)为宦官陈弘志所害。他死后,河北三镇(卢龙、成德、魏博)又乱,唐室从此未能收复。